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用于产生1,2-丙二醇和丙醇的生物和方法 CN200880009585.6 2008-03-21 CN101641444A 2010-02-03 菲利普·索凯尔; 伊莎贝尔·迈尼尔-萨尔斯; 弗朗索瓦·沃尔克; 雷纳·菲格
发明涉及丙还原酶活性增加的修饰的生物,和其用于制备1,2-丙二醇和/或丙酮醇的用途。具体地,这种增加的丙酮醛还原酶活性通过增加来自微生物的特定基因的表达而获得。本发明还涉及通过发酵丙酮醛还原酶活性增加的微生物而产生1,2-丙二醇和/或丙酮醇的方法。
182 来自荚膜毕赤氏酵母化还原酶 CN200480023830.0 2004-05-28 CN100567321C 2009-12-09 A·古普塔; A·齐默; M·博布科瓦
发明涉及由毕赤氏酵母属的酵母,更特别的由英膜毕赤氏酵母获得的依赖于NADH的化还原酶。所说的氧化还原酶之后用于有机化合物到对应的(S)-羟基化合物的对映体选择性还原的酶促方法和用于在两相体系中使用来自荚膜毕赤氏酵母的分离的,重组过表达的氧化还原酶对映体选择性制备(S)-羟基化合物的酶促方法。
183 具有改善的L-赖酸生产的棒杆菌属生物和利用棒杆菌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CN200610163705.0 2006-11-30 CN100519740C 2009-07-29 朴英薰; 具贤敏; 林相曹; 文准玉; 梁荣烈
发明提供了属于棒杆菌属、具有灭活的固有的NCgl2053脱氢酶基因的生物,和一种利用该微生物生产L-赖酸的方法。通过使用该微生物,L-赖氨酸的产率提高,原因在于固有的NCgl2053脱氢酶基因被灭活。依照该方法,可以高产率地生产L-赖氨酸。
184 类胡萝卜素羟化酶 CN200580027567.7 2005-08-16 CN101432436A 2009-05-13 Q·程; N·塞德科瓦; L·陶
提供了从泡囊短波单胞菌DC263分离的用于生产羟化类胡萝卜素的新CrtZ类胡萝卜素羟化酶。此外,发现以前从Novosphingobiumaromaticivorans鉴定的一种假定蛋白具有类胡萝卜素羟化酶活性。两种羟化酶基因都表现出与以前报道的其它CrtZ羟化酶的低同源性。羟化酶在异源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使得能够生产羟化类胡萝卜素。
185 新颖的化还原酶及其用途 CN200780004609.4 2007-02-06 CN101379184A 2009-03-04 约翰娜·亨瑞克娜·格迪娜·玛丽亚·马特瑟斯; 罗埃尔弗·伯恩哈德·梅玛; 阿伯图斯·阿拉德·范蒂克; 彼得吕斯·雅各布斯·西奥多瑞斯·蒂克尔
发明涉及新鉴定的包含下述基因的多核苷酸序列,所述基因编码从Aspergillus niger分离的新颖的化还原酶。本发明描述了新颖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包含新颖氧化还原酶的全长编码序列的cDNA序列,以及全长功能蛋白质及其功能等同物的基酸序列。本发明还涉及在烘焙和乳制品应用中使用这些酶的方法。本发明还包括用根据本发明的多核苷酸转化的细胞和其中根据本发明的氧化还原酶被遗传修饰以增强或降低其活性和/或表达平的细胞。
186 一种羰酰还原酶在生产(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的应用 CN200810124754.2 2008-09-02 CN101372699A 2009-02-25 应汉杰; 严明; 叶齐; 许琳; 熊健; 柏建新; 陈勇; 李振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羰酰还原酶在4-氯乙酰乙酸乙酯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的应用。即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羰酰还原酶为催化剂,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为底物,以NADPH为辅因子,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本发明首次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羰酰还原酶应用于4-氯乙酰乙酸乙酯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对底物的得率高达95%、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为100%,且产量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87 固定在疏改性多糖中的酶 CN200680050189.9 2006-11-02 CN101366137A 2009-02-11 S·D·明特尔; T·L·克劳茨巴赫; R·杜马
发明提供了生物阳极、生物阴极、生物燃料电池、固定化的酶和包含胶束疏改性多糖的固定化材料。具体地说,胶束疏水改性多糖可以是疏水改性脱乙酰壳多糖或疏水改性藻酸盐。
188 真核细胞中变胞藻黄素的生物合成 CN200680041369.0 2006-10-12 CN101300358A 2008-11-05 J·施泰因布伦纳
发明涉及具有(a)编码在一个位点被赋予抗性的基酸置换改变的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蛋白的DNA序列和(b)在其中能克隆入任何DNA序列的多克隆位点的DNA载体,涉及其用于真核细胞的转化的用途,涉及转化方法和涉及所制备的转基因植物细胞。
189 含虾青素的万寿菊属植物或植物部分作为饲料的用途 CN03824205.2 2003-08-18 CN100364438C 2008-01-30 R·弗拉赫曼; M·绍尔; C·R·朔普费尔; M·克勒布萨特尔; A-M·普法伊费尔; T·卢克; D·弗斯特
发明涉及含虾青素的万寿菊属植物或植物部分或含虾青素的万寿菊属植物或植物部分的含虾青素提取物经口施用于动物的用途,产生动物饲料制品的方法,动物饲料制品本身,着色动物或动物产品的方法,以及产生着色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方法。
190 可使甘油脱的新型酶 CN00814743.4 2000-09-22 CN100352932C 2007-12-05 M·瑟费尔德; J·维戈尔; G·怀特狄
发明涉及生产1,3-丙二醇的改进的方法和试剂。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能催化甘油发酵为1,3-丙二醇的新型嗜热生物和热稳定酶。本发明也涉及分离这些嗜热生物的方法,克隆编码这些酶的多核苷酸的方法,编码这些酶的多核苷酸,和利用这些酶和生物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191 核酸,多肽,以及调节细胞凋亡的方法 CN02818632.X 2002-07-23 CN100352923C 2007-12-05 C·泰勒; T·-W·王; L·佩特罗夫; J·C·卡尔森; R·纳拉延辛; J·E·汤普森; D·克利歇; M·考普
发明涉及分离和/或纯化的大鼠细胞凋亡-特异性真核生物起始因子-5A(eIF-5A)和脱8-羟-2,7,10-三基癸酸合酶(DHS)的核酸及多肽。本发明还涉及使用细胞凋亡-特异性eIF-5A和DHS调节细胞凋亡的方法,以及用于这种方法中的细胞凋亡-特异性eIF-5A和DHS的反义寡核苷酸及表达载体。
192 二苯并二氮杂类似物,它们的生产方法和它们作为药物的用途 CN200580040322.8 2005-09-26 CN101065365A 2007-10-31 J·B·麦卡尔平; A·H·班斯科塔
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生物学活性二苯并二氮杂类似物,其中R1为直链C1-10烷基,和其中法呢基部分可以具有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氢化或者氢化烷基化的双键,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前药,还涉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它们的生产方法和它们在制备用于治疗瘤形成症状的药物中的用途。
193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CN00805629.3 2000-01-28 CN1329508C 2007-08-01 远藤博文; 米谷良之; 沟口宽; 桥本信一; 尾崎明夫
发明涉及具有羟化活性的蛋白质,它能羟化来源于芽孢杆菌属生物且用通式(I-a)(式中,R1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金属;R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表示的化合物或其闭环内酯体;编码该蛋白质的DNA;含有该DNA的重组DNA等。
194 具有改善的L-赖酸生产的棒杆菌属生物和利用棒杆菌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CN200610163705.0 2006-11-30 CN1974761A 2007-06-06 朴英薰; 具贤敏; 林相曹; 文准玉; 梁荣烈
发明提供了属于棒杆菌属、具有灭活的固有的NCgl2053脱氢酶基因的生物,和一种利用该微生物生产L-赖酸的方法。通过使用该微生物,L-赖氨酸的产率提高,原因在于固有的NCgl2053脱氢酶基因被灭活。依照该方法,可以高产率地生产L-赖氨酸。
195 使用基因表达盒遗传调控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糖酸的生物合成的方法 CN200580003001.0 2005-01-21 CN1910285A 2007-02-07 C·A·拉贝特; M·T·V·拉贝特; A·L·伯特罗; D·D·纳斯曼托; G·古特马尼斯; M·I·F·法拉尔多
发明涉及编码参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或糖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酶的基因表达盒,并涉及通过导入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基因表达盒来遗传转化植物细胞的方法,和这些基因在植物中的过表达和抑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将表达盒导入植物的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遗传修饰的植物。本发明还涉及获得经遗传修饰的植物、其衍生的植物和种子,以及来自该植物的木材、纸和纤维素。
196 来自报春的脂肪酸去饱和酶 CN200480031073.1 2004-08-20 CN1871353A 2006-11-29 V·乌尔辛; B·弗罗曼; J·贡扎莱斯; S·E·斯克林; F·董; T·J·拉罗萨
发明一般地涉及关于调节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中双键数目和位置的去饱和酶的方法和组合物。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改进植物产品中ω-3脂肪酸谱的方法和组合物,以及使用去饱和酶和编码这种酶的核酸的部分。在特别的实施方案中,去饱和酶是报春Δ6-去饱和酶。也提供了改进的大豆油组合物,其具有SDA和有益的ω-3脂肪酸相对于ω-6脂肪酸的总含量。
197 靶物质的制备方法 CN02143724.6 2002-09-06 CN1280420C 2006-10-18 安枝寿; 竹下亮
一种利用生物生产靶物质的方法,其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具有产生并能在培养基中或微生物细胞中积累靶物质能的微生物,并从该培养基或该微生物细胞中收集靶物质,所使用的微生物是导入了甲醇脱氢酶基因,并且提高了己磷酸合成酶和磷酸己酮糖异构酶的活性,该微生物经修饰后被赋予甲醇利用能力或提高了甲醇利用能力,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甲醇作为源。
198 血红蛋白A1C的测定方法和用于此目的的酶及其生产方法 CN200480019882.0 2004-05-21 CN1823166A 2006-08-23 松冈毅; 古贺晋治; 高妻卓司; 芳陵一生; 西村笃寿; 伊藤誉; 熊泽利彦; 畔柳孝
发明提供使用酶不经分离操作而特异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化β链N末端的方法和用于此的测定试剂盒。筛选从糖化血红蛋白或其片段的糖化β链N末端切割糖化基酸和/或糖化肽而不实质性地从糖化血红蛋白或其片段的糖化α链N末端切割糖化氨基酸和糖化肽的蛋白酶。通过使用通过该筛选方法获得的蛋白酶,提供了特异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化β链N末端的方法和测定试剂盒。根据本发明,可以不经分离操作而特异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化β链N末端。
199 偶联辅酶依赖型酶反应系统 CN200480008366.8 2004-03-17 CN1768134A 2006-05-03 克劳迪娅·罗尔曼; 哈拉尔德·格勒格尔; 维尔纳·胡梅尔; 安德烈亚斯·博马留斯; 卡尔海因茨·德拉茨
申请涉及一种反应系统,其中借助于偶联酶作用转化方法可得到对映异构体纯度高的有化学价值的化合物。在此范畴内的偶联酶作用反应系统包括消耗辅酶的酶转化反应,并使消耗的辅酶发生酶再循环,其中该过程在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羟基或醚基的有机类的均匀溶剂系统中进行。
200 用重组生物体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CN97181298.5 1997-11-10 CN1236063C 2006-01-11 A·A·加藤拜; S·L·海尼; V·纳加拉杨; R·V·奈尔; C·E·纳卡慕拉; M·S·派尼; S·K·皮卡塔吉奥; M·迪尔斯-托雷斯; A·K·-H·苏; R·D·拉雷奥; D·E·特里姆布尔; G·M·怀特德
提供重组生物体,该重组生物体含有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甘油-3-磷酸酶、甘油脱酶和1,3-丙二醇化还原酶活性的基因,可用于由多种底物生产1,3-丙二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