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分泌表达葡萄糖化酶的方法、重组菌及其应用 CN201710796403.5 2017-09-06 CN107475212A 2017-12-15 钱江潮; 魏东升; 王泽建; 段广东; 吴凡;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肖慈英; 黎亮
发明涉及分泌表达葡萄糖化酶(GOD)的方法、重组菌及其应用,揭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GOD表达、提高其酶活的方法,通过在酵母菌中共表达GOD基因和PDI1基因或PDI3基因来实现。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为宿主构建的高效分泌GOD的重组菌。
2 从头生物合成萜类的方法 CN201680014850.4 2016-03-11 CN107429223A 2017-12-01 J·施拉德尔; M·布赫豪普特; F·松塔格; C·克罗纳; H·布吕泽; H·施罗德; R·派尔泽
发明涉及生物产生萜烯。用于微生物产生萜类的已知方法大多基于糖的直接转化。因此,需要用于微生物产生萜烯的备选性底物,尤其备选性源。本发明涉及含有重组DNA的甲基营养细菌,所述重组DNA编码至少一种具有酶活性的多肽供所述细菌中异源表达,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具有酶活性的多肽选自异源甲羟戊酸途径酶、异源萜烯合酶和任选地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前体的异源合酶。本发明进一步尤其涉及一种从甲醇和/或乙醇从头微生物合成倍半萜或二萜的方法。
3 一种高产透明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201710590533.3 2017-07-19 CN107354119A 2017-11-17 于慧敏; 成方宇; 沈忠耀
发明公开了属于基因工程和生物化工领域的一种高产透明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该高产透明质酸的基因工程菌是将谷酸棒杆菌中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失活,并转入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构建而成。本发明中的谷氨酸棒杆菌宿主对人和动物均无致病性,为食品级安全微生物;高产透明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透明质酸产量高,高达22g/L以上,为现有工业生产平的3倍,新菌株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4 一种TIGR调控的甲羟戊酸途径 CN201610142672.5 2016-03-14 CN107190004A 2017-09-22 辛珉; 刘建忠
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利用TIGR(可调控基因区域)调控MEV(甲羟戊酸)途径,生产异戊烯类化合物,尤其是玉米黄素。具体地,将外源MEV途径引入到产玉米黄素的工程大肠杆菌(ZEAX)中,尤其是引入TIGR调控的MEV的上游途径和下游途径,以协调中间产物的产生,减小中间产物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最终提高玉米黄素的产量。
5 一种干酪乳杆菌来源的L‑乳酸脱氢酶及其应用 CN201710474462.0 2017-06-21 CN107177564A 2017-09-19 邬敏辰; 李雪晴; 袁风娇; 刘艳; 李剑芳
发明公开了一种干酪乳杆菌来源的L‑乳酸脱氢酶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乳酸脱氢酶,并实现了该基因的异源表达。通过构建含有该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2b(+)‑Lcldh1,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含有表达质粒pET‑22b(+)‑Lcldh1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Lcldh1。以10mmol/L苯丙酸为底物,重组LcLDH1工程菌全细胞催化,反应1h,获得L‑PLA的浓度为8.59mmol/L,产率为85.9%,eep>99%。纯化后LcLDH1的比活达到294.2U/mg,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有明显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6 一种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苯丙酸还原酶及应用 CN201710474277.1 2017-06-21 CN107164341A 2017-09-15 李剑芳; 袁风娇; 刘艳; 李雪晴; 邬敏辰; 李闯
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苯丙酸还原酶及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筛选获得了一种具有催化苯丙酮酸产生苯乳酸活性的苯丙酮酸还原酶,属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表达领域。本发明将该酶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克隆表达,并应用于全细胞催化苯丙酮酸产生苯乳酸。使催化反应经过5h后,底物的转化率达到98.38%,ee值为99.9%。
7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制造方法 CN201380041733.3 2013-06-03 CN104540873B 2017-09-01 宇都宫贤; 井泽雄辅; 小西范和; 松园真一郎; 铃木隆行; 迈克尔·雅普斯; 马克·伯克; 沃伦·克拉克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来自生物资源的1,4‑丁二醇(BG)制造色调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PBT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以下工序:使包含氮原子含量为0.01~50质量ppm的原料1,4‑BG的二醇成分、与二元羧酸成分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的工序,以及由该反应物而获得PBT的缩聚反应工序;且上述原料1,4‑BG中的γ‑丁内酯含量为1~100质量ppm。
8 一种生产Longiborneol的萜类合酶及其应用 CN201710231127.8 2017-04-10 CN107083378A 2017-08-22 胡晓瑜; 宋慧芳; 张可頔; 付景峰; 黄毓婷; 孙文琦; 刘永波; 鲁江峰; 方呈祥; 刘天罡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Longiborneol的萜类合酶及其应用,属于合成生物学领域。通过提供一种合成Longiborneol的萜类合酶FGJ01056,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与含有甲羟戊酸途径相关基因一起构建用于生产Longiborneol的菌株。对甲羟戊酸途径的来源于大肠杆菌XL1‑blue的atoB基因或idi基因过表达,合成大量催化底物法尼基焦磷酸FPP,可以进一步促进生产Longiborneol。本发明的萜类合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可以提高Longiborneol的产量,克服了原料投入量大而Longiborneol产率低的弊端,降低了研究成本,并且保证绿色环保。
9 胆固醇化酶的稳定化方法 CN201380021290.1 2013-04-18 CN104245931B 2017-06-09 荒武知子; 金城健太
发明提供胆固醇化酶的稳定化方法、胆固醇氧化酶的保存方法及胆固醇氧化酶的稳定化组合物。一种胆固醇氧化酶的稳定化方法及胆固醇氧化酶的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使α‑酸在性介质中与胆固醇氧化酶共存;一种胆固醇氧化酶的稳定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使α‑酮酸在水性介质中与胆固醇氧化酶共存。本发明的胆固醇氧化酶的稳定化方法、胆固醇氧化酶的保存方法及胆固醇氧化酶的稳定化组合物在代谢综合征等的临床诊断中有用。
10 一种3α‑羟基‑7代‑5β‑胆烷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用酶 CN201710012365.X 2017-01-09 CN106609292A 2017-05-03 傅荣昭; 刘立辉; 曹磊; 刘滔滔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制备3α‑羟基‑7代‑5β‑胆烷酸的方法及其制备用7α‑类固醇脱氢酶。该方法以鹅去氧胆酸为底物,在NAD、乳酸脱氢酶、丙酸钠以及缓冲溶液存在的条件下,用7α‑类固醇脱氢酶催化鹅去氧胆酸制备3α‑羟基‑7氧代‑5β胆烷酸,其中7α‑类固醇脱氢酶来源于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反应时间短、对底物的转化率高达99.8%以上,所获得的产品的含量在96.8%以上。
11 一种葡萄糖化酶制备技术 CN201611084871.1 2016-11-30 CN106591249A 2017-04-26 吴丽; 安民; 安庆堂; 冯斌斌
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葡萄糖化酶制备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菌株复壮:对保存的黑曲霉进行分离复壮,获得遗传稳定的黑曲霉菌株;(2)配制培养基:配制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3)发酵控制:选定黑曲霉的最佳产酶条件,发酵过程中程序式添加细胞渗透剂,发酵结束后获得葡萄糖氧化酶。本发明以黑曲霉为产酶菌株,经种子培养后进入发酵罐进行产酶发酵,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细胞渗透剂使得葡萄糖氧化酶能够快速分泌到发酵液中,通过细胞渗透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发酵液中的单位酶活。本发明可有效降低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成本,有利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也为酶法制备葡萄糖酸钠提供了低廉的酶制剂。
12 一种通过增加甜菜合成能提高花耐盐抗旱性的方法 CN201611204395.2 2016-12-23 CN106520827A 2017-03-22 张可炜; 宋玖玲; 陈修贵; 程成; 张尚立
发明公开一种通过增加甜菜合成能提高花耐盐抗旱性的方法,是将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和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基因GhPEAMT利用表达载体pCAMBIA1300-GhPEAMT-EPSP和pCAMBIA1300-betA-als重组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GhPEAMT-betA-EPSP,并将其转入棉花细胞中让其高效表达,进而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利用苗期喷洒除草剂草甘膦获得抗性小苗,结合常规分子检测技术,从抗性植株及其后代中筛选出转基因纯合体;再在盐碱池或干旱棚中筛选鉴定出耐盐耐旱性显著提高的转基因纯合体,即获得通过增加甜菜碱合成能力创建出的棉花耐盐抗旱育种新种质。本发明方法建立了以磷酸乙醇胺为原料合成甘酸甜菜碱的代谢途径,实验证实转基因后的棉花耐盐抗旱特性显著提高。
13 一种提高胆固醇化酶对底物谷甾醇的特异性的方法 CN201611154117.0 2016-12-14 CN106520717A 2017-03-22 曹书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胆固醇化酶对底物谷甾醇的特异性的方法,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突变体,是在Rhodococcus sp.源(以前被分类命名为Brevibacterium sp.DGCDC-82)的胆固醇氧化酶的基础上进行基酸删除突变得到的。原始的Rhodococcus sp.源的胆固醇氧化酶对胆固醇,谷甾醇,孕烯醇,胆甾烷醇这4种底物的活性差不多,而本发明的突变体的底物特异性有显著变化,对谷甾醇的活性最高,是对胆固醇的活性的6.2倍。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胆固醇氧化酶对底物谷甾醇的特异性。
14 异丙醇生产细菌及使用其的异丙醇生产方法 CN200880023907.2 2008-07-04 CN101688202B 2017-03-08 竹林望; 和田光史; 望月大资; 吉见文伸; 渡边清一; 高桥均; 森重敬
发明提供一种异丙醇生成细菌,所述细菌被赋予乙酰乙酸脱羧酶活性、异丙醇脱氢酶活性、CoA转移酶活性及硫解酶活性,可以由来自植物的原料生成异丙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使用所述异丙醇生产细菌由来自植物的原料生产异丙醇的异丙醇生产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15 1-丙醇的生产 CN201580024997.7 2015-06-16 CN106460015A 2017-02-22 J-M·吉戈; S·沙拉巴耶夫; S·莱托费; J·迪盖
发明包括制备1-丙醇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培养的细菌生物膜;在适于生产1-丙醇的条件下培养细菌生物膜;和收集生物膜培养物所生产的1-丙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包含细菌和培养介质的细菌培养物,其中所述培养介质包含高于LB中存在的浓度的苏酸;在适于生产1-丙醇的条件下维持细菌培养物;和收集培养物所生产的1-丙醇。本发明还包括细菌培养系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细菌培养系统包含细菌生物膜,其包含在人工固体基底上生长的细菌;培养介质;液体和/或气体形式的1-丙醇;和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经安装用以收集培养物所生产的1-丙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培养系统包括细菌;培养介质,其中所述培养介质包含高于LB中存在的浓度的苏氨酸;液体和/或气体形式的1-丙醇;和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经安装用以收集培养物所生产的1-丙醇。
16 通过交联的高负载酶固定化 CN201580017609.2 2015-03-27 CN106459950A 2017-02-22 C.霍恩; S.加文达
发明涉及交联多肽分子的方法,其包括在适合发生交联反应的条件下在溶液中组合交联剂和多肽分子的步骤,并涉及包含可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交联多肽分子的配制品。本发明还涉及交联多肽分子,其中所述多肽分子通过包含至少40个邻接原子的基本无支链交联基团交联。此外,本发明涉及测试化学基质,其包含化还原辅因子、能在氧化还原等同物存在下引发指示试剂的至少一种可测性质的变化的试剂和指示试剂,其中所述化学基质进一步包含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交联多肽分子和/或根据本发明的交联多肽分子的配制品,以及涉及包含所述测试化学基质的诊断测试元件。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疾病诊断和用于糖尿病诊断的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交联多肽分子和/或根据本发明的交联多肽分子的配制品,以及涉及生产测试化学基质的方法。
17 生产5-基乙酰丙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 CN201610988299.5 2016-11-09 CN106434514A 2017-02-22 王智文; 邹亚兰; 陈涛; 赵学明
发明公开了生产5-基乙酰丙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构建:(1)在谷氨酸棒杆菌ATCC 13032中敲除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ldhA和乙酸生成基因pta-ackA、pqo和cat,得菌株CG4;在CG4菌株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pc前面插入sod启动子,得菌株CG5;在CG5菌株中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编码基因pck,得菌株CG6;(2)在CG6中转入过表达5-氨基乙酰丙酸合酶基因的质粒,得工程菌株L;(3)在L中转入过表达5-氨基乙酰丙酸运输蛋白质粒,本发明的工程菌株能促进5-氨基乙酰丙酸向谷氨酸棒杆菌胞外的运输,与对照菌株比较,5-氨基乙酰丙酸的产量提高了100.4%。
18 一种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合成D-乳酸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CN201610851558.X 2016-09-26 CN106434505A 2017-02-22 赵广; 冯新军; 咸漠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合成D-乳酸的重组菌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是将D-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导入敲除了1,3-丙二醇化还原酶基因dhaT和还原酶/醇脱氢酶基因yqhD的宿主重组炎克雷伯氏菌中得到的工程菌株。本发明实现了以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底物合成D-乳酸,在摇瓶平,产量和转化率分别达到12.7g/L和50.4%,光学纯度为100%,具有光学纯度和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19 基于CD4+T细胞免疫的幽螺杆菌多亚单位疫苗及制备方法 CN201610931104.3 2016-10-31 CN106421768A 2017-02-22 吴超; 邹全明; 孙合强; 袁寒梅; 赵卓; 谭燃景; 李滨; 郭刚; 章金勇; 敬海明; 秦溢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D4+T细胞应答的幽螺杆菌多亚单位疫苗及制备方法,该疫苗包含三种抗原,分别为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Ⅱ型柠檬酸合酶和尿素酶B亚单位;抗原还包括其同源蛋白。本发明的幽门螺杆菌疫苗基于CD4+T细胞免疫,CD4+T细胞应答在胃粘膜局部发挥了主要的抗H.pylori感染作用,其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途径,激发更为广泛的下游相关免疫细胞应答,在胃粘膜局部发挥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同时,本发明为多亚单位,免疫效果更加稳定有效。
20 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全细胞转化葡萄糖合成乙偶姻的方法 CN201610979546.5 2016-11-08 CN106282085A 2017-01-04 饶志明; 张显; 杨套伟; 徐美娟; 马韬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全细胞转化葡萄糖合成乙偶姻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将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alsSD基因转化到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SDNN403中,同时敲除其乳酸脱氢酶基因(ldh)和2,3-丁二醇脱氢酶基因(butA),构建C.crenatumΔbutAΔldh/pXMJ19-alsSD。基于获得的基因工程菌,全细胞转化100g/L葡萄糖合成乙偶姻,产量达到30±1.2g/L,摩尔转化率达到理论值的61%。该菌在利用廉价葡萄糖一步法转化生产乙偶姻方面有一定的工业化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