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源自杆菌属生物的还原剂及其用途 CN201710389620.2 2011-05-09 CN107259310A 2017-10-20 奥田启太; 山口庄太郎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对食用肉的显色有效的还原剂及其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源自杆菌属生物的血红素还原酶的还原剂。优选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纳豆菌、苏金芽孢杆菌或蕈状芽胞杆菌的菌体粉碎物。
2 口部制剂 CN201380028600.2 2013-05-31 CN104684407A 2015-06-03 鲁波·伊登斯; 埃弗特·特吉尔德·里杰·范; 马可·简·兰伯特斯·格鲁特·德
发明涉及口部组合物,所述口部组合物包含挥发性硫化合物呼气臭味控制量的甲基硫醇化酶。所述口部组合物可以在用于控制对象中呼气臭味的方法中使用,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组合物施用到对象的口腔中。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甲基硫醇氧化酶活性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a)包含SEQ ID NO:2示出的基酸序列的多肽;(b)包含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有至少50%的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c)由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3示出的多核苷酸序列的多核苷酸编码的多肽;或(d)(a)、(b)或(c)定义的多肽的片段
3 生产丁二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CN201310198953.9 2013-05-24 CN104178443A 2014-12-03 张学礼; 朱欣娜; 徐洪涛; 谭在高
发明涉及通过大肠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丁二酸的经工程化的重组大肠杆菌,其中所述大肠杆菌含有如下的一或多种修饰:a)磷酸戊糖途径(PPP)中所涉及的基因的活性增强,b)sthA基因的活性增强,和c)突变的lpdA基因。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经工程化的重组大肠杆菌用于生产丁二酸的用途,以及使用所述经工程化的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4 含有突变的lpdA基因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CN201310198769.4 2013-05-24 CN104178442A 2014-12-03 张学礼; 朱欣娜; 陈晶
发明涉及通过遗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的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突变的lpdA基因的大肠杆菌。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大肠杆菌用于生产如乙醇和丁二酸等化工原料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所述大肠杆菌生产乙醇和丁二酸等化工原料的方法,以及通过引入突变的lpdA基因而提高大肠杆菌中丙酸脱氢酶活性的方法。
5 具有增加的胁迫耐受性和产量的转基因植物 CN200880101619.4 2008-08-01 CN101809155A 2010-08-18 A·舍利
发明公布了多聚核苷酸,其能够使转化后含有这种多聚核苷酸的植株在有限的条件下增加生长、产量,和/或增加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这种多聚核苷酸的方法,以及包含这样的多聚核苷酸作为转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和农产品,包括种子
6 生产1,2-丙二醇的进化生物 CN200580002311.0 2005-01-12 CN1910278B 2010-05-26 伊莎贝尔·梅尼亚尔-萨勒; 邦雅曼·冈萨雷斯; 菲利普·苏卡耶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经代谢简单源生产1,2-丙二醇的进化生物菌株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在选择压下在含有简单碳源的合适培养基中制备起始细菌菌株培养物,所述起始细菌菌株中tpiA基因缺失并且参与将甲基乙二(丙醛)转化为乳酸的至少一个基因缺失,以使所述起始菌株中参与DHPA向甲基乙二醛、继尔向1,2-丙二醇生物合成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向表现出改良1,2-丙二醇合酶活性的基因进化,该方法还包括随后选择表现出改良1,2-丙二醇合酶活性的进化微生物菌株。还公开了起始菌株、如此获得的进化微生物和由进化微生物培养物制备1,2-丙二醇和可能的丙的方法。
7 来自嗜热棒状杆菌的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抗热酶的基因 CN200710109631.7 2000-10-04 CN101096661A 2008-01-02 平野圣子; 野中源; 松崎友美; 秋好直树; 中村佳苗; 木村英一郎; 大住刚; 松井和彦; 河原义雄; 仓桥修; 中松亘; 杉本慎一
基于在多种生物中所观察到的已知基因序列在基酸平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些复合引物组合,该已知基因对应于一种来自于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编码L-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的基因,在优选的情况下该酶在比谷氨酸棒状杆菌更高的温度下发挥功能。通过使用这些引物并且使用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染色体DNA作为模板进行了PCR。可用于获得扩增片段的引物被用作为引物,以进行从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染色体DNA质粒文库中选择含有一种靶DNA片段的克隆的筛选。
8 来自嗜热棒状杆菌的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抗热酶的基因 CN00816081.3 2000-10-04 CN1333078C 2007-08-22 平野圣子; 野中源; 松崎友美; 秋好直树; 中村佳苗; 木村英一郎; 大住刚; 松井和彦; 河原义雄; 仓桥修; 中松亘; 杉本慎一
基于在多种生物中所观察到的已知基因序列在基酸平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些复合引物组合,该已知基因对应于一种来自于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编码L-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的基因,在优选的情况下该酶在比谷氨酸棒状杆菌更高的温度下发挥功能。通过使用这些引物并且使用Corynebacteriumthermoaminogenes的染色体DNA作为模板进行了PCR。可用于获得扩增片段的引物被用作为引物,以进行从Corynebacteriumthermoaminogenes的染色体DNA质粒文库中选择含有一种靶DNA片段的克隆的筛选。
9 生产1,2-丙二醇的进化生物 CN200580002311.0 2005-01-12 CN1910278A 2007-02-07 伊莎贝尔·梅尼亚尔-萨勒; 邦雅曼·冈萨雷斯; 菲利普·苏卡耶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经代谢简单源生产1,2-丙二醇的进化生物菌株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在选择压下在含有简单碳源的合适培养基中制备起始细菌菌株培养物,所述起始细菌菌株中tpiA基因缺失并且参与将甲基乙二(丙醛)转化为乳酸的至少一个基因缺失,以使所述起始菌株中参与DHPA向甲基乙二醛、继而向1,2-丙二醇生物合成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向表现出改良1,2-丙二醇合酶活性的基因进化,该方法还包括随后选择表现出改良1,2-丙二醇合酶活性的进化微生物菌株。还公开了起始菌株、如此获得的进化微生物和由进化微生物培养物制备1,2-丙二醇和可能的丙的方法。
10 用于改变植物中酶和乙酰辅酶A平的材料和方法 CN99809549.4 1999-06-25 CN1268749C 2006-08-09 B·J·尼古劳; E·S·维特勒; D·J·奥利弗; R·贝阿尔; P·S·施纳贝; 柯金闪; J·L·约翰逊; C·C·奥尔雷德; B·法特兰德; I·吕策格; 温翠蓉
发明提供了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质体丙酸脱氢酶(pPDH)、ATP柠檬酸裂合酶(ACL)、拟南芥丙酮酸脱羧酶(PDC)、和拟南芥脱氢酶(ALDH),具体是ALDH-2和ALDH-4的核酸序列和基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包含一条编码上述酶之一的核酸序列,其反义序列或其核酶,被这样的载体转化的细胞,这些酶的抗体,在酶平上被改变的一种植物细胞,一种植物组织、一种植物器官或一种植物,和产生这样的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或植物的方法。理想的,酶水平上的改变导致该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或植物中乙酰辅酶A水平的改变。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包含编码丙酮酸脱羧酶(PDC)、pPDH的E1α亚基、pPDH的E1β亚基、pPDH的E2亚基、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mtPDH)或醛脱氢酶(ALDH)的核酸序列的反义序列,或包含一种能切割编码PDC、E1αpPDH、E1βpPDH、E2pPDH、mtPDH或ALDH的RNA分子的核酶。
11 来自嗜热棒状杆菌的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抗热酶的基因 CN00816081.3 2000-10-04 CN1391612A 2003-01-15 平野圣子; 野中源; 松崎友美; 秋好直树; 中村佳苗; 木村英一郎; 大住刚; 松井和彦; 河原义雄; 仓桥修; 中松亘; 杉本慎一
基于在多种生物中所观察到的已知基因序列在基酸平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些复合引物组合,该已知基因对应于一种来自于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编码L-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的基因,在优选的情况下该酶在比谷氨酸棒状杆菌更高的温度下发挥功能。通过使用这些引物并且使用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染色体DNA作为模板进行了PCR。可用于获得扩增片段的引物被用作为引物,以进行从Corynebacterium thermoaminogenes的染色体DNA质粒文库中选择含有一种靶DNA片段的克隆的筛选。
12 用于改变植物中酶和乙酰辅酶A平的材料和方法 CN99809549.4 1999-06-25 CN1322252A 2001-11-14 B·J·尼古劳; E·S·维特勒; D·J·奥利弗; R·贝阿尔; P·S·施纳贝; 柯金闪; J·L·约翰逊; C·C·奥尔雷德; B·法特兰德; I·吕策格; 温翠蓉
发明提供了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质体丙酸脱氢酶(pPDH)、ATP柠檬酸裂合酶(ACL)、拟南芥丙酮酸脱羧酶(PDC)、和拟南芥脱氢酶(ALDH),具体是ALDH-2和ALDH-4的核酸序列和基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包含一条编码上述酶之一的核酸序列,其反义序列或其核酶,被这样的载体转化的细胞,这些酶的抗体,在酶平上被改变的一种植物细胞,一种植物组织、一种植物器官或一种植物,和产生这样的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或植物的方法。理想的,酶水平上的改变导致该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或植物中乙酰辅酶A水平的改变。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包含编码丙酮酸脱羧酶(PDC)、pPDH的E1α亚基、pPDH的E1β亚基、pPDH的E2亚基、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mtPDH)或醛脱氢酶(ALDH)的核酸序列的反义序列,或包含一种能切割编码PDC、E1αpPDH、E1βpPDH、E2pPDH、mtPDH或ALDH的RNA分子的核酶。
13 含有突变的lpdA基因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CN201310198769.4 2013-05-24 CN104178442B 2017-10-31 张学礼; 朱欣娜; 陈晶
发明涉及通过遗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的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突变的lpdA基因的大肠杆菌。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大肠杆菌用于生产如乙醇和丁二酸等化工原料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所述大肠杆菌生产乙醇和丁二酸等化工原料的方法,以及通过引入突变的lpdA基因而提高大肠杆菌中丙酸脱氢酶活性的方法。
14 田鼠巴贝斯虫硫还蛋白还原酶分子及其基因和应用 CN201510837025.1 2015-11-26 CN106801042A 2017-06-06 周金林; 赵少若; 龚海燕; 张厚双; 曹杰; 周勇志
发明公开了一种田鼠巴贝斯虫硫还蛋白还原酶分子的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田鼠巴贝斯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分子基因,包含编码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田鼠巴贝斯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分子,对DTNB、胰岛素、底物BmiTrx和直系同源蛋白EcoTrx都具有良好的还原活性,适用于筛选治疗巴贝斯虫病的BmiTrxR抑制剂药物。
15 生产丁二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CN201310198953.9 2013-05-24 CN104178443B 2017-04-12 张学礼; 朱欣娜; 徐洪涛; 谭在高
发明涉及通过大肠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丁二酸的经工程化的重组大肠杆菌,其中所述大肠杆菌含有如下的一或多种修饰:a)磷酸戊糖途径(PPP)中所涉及的基因的活性增强,b)sthA基因的活性增强,和c)突变的lpdA基因。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经工程化的重组大肠杆菌用于生产丁二酸的用途,以及使用所述经工程化的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16 谷胱甘肽还原酶在结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应用 CN201410821599.5 2014-12-25 CN104560903A 2015-04-29 彭宣宪; 李惠; 朱伟聪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谷胱甘肽还原酶在结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应用。本发明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发现谷胱甘肽还原酶ETAE_3367是一种新的青霉素类抗生素结合蛋白,可有效应用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检测试剂的制备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17 原核细菌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 CN201210274040.6 2012-08-02 CN103031327A 2013-04-10 杨弋; 陈显军; 马正才; 刘韧玫
发明提供一种原核细菌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包括:a)重组光敏转录因子编码基因,所述重组光敏转录因子包括作为DNA结合结构域的第一多肽和作为光敏结构域的第二多肽;b)靶转录单元,包括被所述第一多肽识别/结合的至少一个反应元件的启动子或启动子-反应元件或反应元件-启动子和待转录核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包含这种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的原核细菌表达载体,和用这种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在原核细菌中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以及装有所述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各组分的试剂盒。本发明的原核细菌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诱导快速、高效且强,比其他诱导剂安全,毒性小或无毒性;它可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基因的表达;可用于调节原核细菌的生命活动。
18 通过抑制蛋酸硫化物还原酶A(MSRA)的天然反义转录物而治疗MSRA相关疾病 CN201180024561.X 2011-05-25 CN102971423A 2013-03-13 J·克拉德; O·霍克瓦舍曼
发明涉及调节蛋酸硫化物还原酶A(MSRA)的表达和/或功能的反义寡核苷酸,尤其是通过靶向蛋氨酸硫氧化物还原酶A(MSRA)的天然反义多核苷酸。本发明还涉及这些反义寡核苷酸的鉴定和它们在治疗MSRA表达相关的疾病和病症中的用途。
19 源自杆菌属生物的还原剂及其用途 CN201180023168.9 2011-05-09 CN102892882A 2013-01-23 奥田启太; 山口庄太郎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对食用肉的显色有效的还原剂及其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源自杆菌属生物的血红素还原酶的还原剂。优选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纳豆菌、苏金芽孢杆菌或蕈状芽胞杆菌的菌体粉碎物。
20 用于在巯基-二硫键还酶缺陷的细菌突变体细胞中产生异源多肽的方法 CN201080064301.0 2010-12-17 CN102762723A 2012-10-31 W.韦德纳; B.克里斯坦森
发明涉及产生异源多肽的方法,包括(a)在用于产生异源多肽的培养基中培养亲本细菌细胞的突变体,其中(i)所述突变体细胞包含编码包含两个或更多个(几个)半胱酸的异源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和包含编码不正确地催化所述异源多肽的两个或更多个(几个)半胱氨酸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几个)二硫键形成的巯基-二硫键还酶的基因的修饰的第二多核苷酸,和(ii)所述突变体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时相对于亲本细菌细胞在巯基-二硫键氧还酶产生方面是缺陷的,和(b)从培养基回收所述异源多肽。本发明还涉及此类细菌突变体和产生此类细菌突变体的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