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除草剂具有增强的耐受性的植物 CN201180060639.3 2011-12-15 CN103261424B 2017-12-12 J·赫茨勒; R·阿朋特; T·米茨纳; M·维切尔; A·西蒙; J·莱尔希尔; S·特雷施; S·L·曼金
发明公开用于控制植物栽培场所的非期望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场所提供包含至少一个核酸的植物,其中所述核酸包含编码野生型或突变原卟啉原化酶(PPO)的核苷酸序列,其中通过向所述场所施用有效量的苯并嗪生物除草剂,所述植物对所述除草剂具有抗性或耐受性。本发明还公开包含野生型或突变PPO酶的植物以及获得此植物的方法。
2 高产丁醇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201610204922.3 2016-04-05 CN107287143A 2017-10-24 董红军; 赵春华; 张天瑞; 朱华伟; 林兆; 张延平; 李寅
发明公开了高产丁醇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包括如下步骤:1)抑制生产丁醇的出发菌基因组上pykA基因表达和/或活性,且提高所述出发菌基因组上fdh基因的表达和/或活性,得到目的菌A;2)在氮源不丰富的M9培养基中驯化目的菌A,得到目的菌B;3)抑制所述目的菌B基因组上yieP、stpA、yqeG和yagM基因的表达和/或活性,且提高所述目的菌B中ter基因和crt基因的表达和/或活性,得到重组菌。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在大肠杆菌体内构建丁醇合成途径后,敲除相关副产物基因并加强丁醇途径基因的表达可以大幅度提高丁醇的产量。
3 突变型HPGG基序和HDASH基序Δ‑5去饱和酶以及它们在制备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用途 CN201180040815.7 2011-08-26 CN103080317B 2017-07-11 M.W.博斯蒂克; M.D.多伯特; H.何; S-P.洪; D.M.W.波拉克; P.L.夏普; Y.J.王; Z.薛; N.S.亚达夫; H.张; Q.朱
发明公开了突变型Δ‑5去饱和酶,其能够将二高‑γ‑亚麻酸[DGLA;20:3ω‑6]转化成花生四烯酸[ARA;20:4ω‑6]和/或将二十四烯酸[ETA;20:4ω‑3]转化成二十碳五烯酸[EPA;20:5ω‑3],并且在细胞色素b5‑样域的HPGG(SEQ ID NO:7)基序内具有至少一个突变,以及在HDASH(SEQ ID NO:8)基序内具有至少一个突变。还公开了分离的核酸片段和包含此类编码Δ‑5去饱和酶的片段的重组构建体,以及制备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方法。
4 基于TRV-VIGS技术快速鉴定菊花脑基因功能的方法 CN201610818826.8 2016-09-12 CN106381302A 2017-02-08 陈素梅; 王银杰; 张倩丽; 陈发棣; 蒋甲福; 王海滨; 宋爱萍
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TRV-VIGS技术快速鉴定菊花脑基因功能的方法,通过构建含有内源目的基因片段的TRV2病毒沉默表达载体质粒,借助叶片注射法瞬时转化菊花脑,诱导菊花脑内源目的基因发生沉默,从而鉴定该内源目的基因的功能。本发明方法建立了TRV-VIGS沉默菊花脑内源基因从而鉴定基因功能的体系,其具有快速,高通量,易于操作等优势,为开展菊花脑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5 杜氏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 CN201610770428.3 2016-08-30 CN106367418A 2017-02-01 姜建国; 陈浩宏; 王天星
发明一种杜氏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杜氏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启动子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从杜氏藻中克隆得到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启动子可应用于杜氏藻等微藻的基因的启动,区别于常见的CaMV35s通用启动子,真正实现杜氏藻内源启动的转化,该启动子经过验证能够实现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的效果。本发明的启动子还可应用于八氢红素脱氢酶启动子调控因子的研究。同时本实验优化的电击转化方法,相对于Yu Sun等的电转杜氏藻属的方法,电转效率更高。经过优化后的转化效果,视野中的绿色荧光蛋白比没有经过优化的绿色荧光蛋白量增加了,说明其转化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6 染色剂及其用途 CN201280022797.4 2012-05-10 CN103517703B 2016-11-09 广濑芳彦; 佐藤幸秀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利用化酶的同时可得到优异的染色效果的染色方法、以及用于它的染色剂。提供一种染色剂,上述染色剂包含通过胺类化学修饰对选自以EC1.10.3.1编号的酶、以EC1.10.3.2编号的酶、以EC1.3.3.5编号的酶、以EC1.10.3.4编号的酶、以EC1.10.3.3编号的酶和以EC1.14.18.1编号的酶中的酶附加正电荷而得到的修饰酶。此外,提供使用该染色剂的染色法。
7 一种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及用其制备番茄红素的方法 CN201610292894.5 2016-05-05 CN105969709A 2016-09-28 陈浩; 陈浪; 周卫强; 张莎莎; 胡开蕾; 晏礼明; 陶勇; 刘伟丰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生物转化生产番茄红素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本方法所用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为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培养基成本低廉,不含有任何有机态氮源。本方法采用菌体生长和诱导转化期脱偶联的生物转化法生产番茄红素,有效保证了较快的菌体生长速度,节省了生产的时间成本。利用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和方法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并通过诱导、转化,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番茄红素,菌体密度(OD600nm)和番茄红素产量分别达到200和3.2g/L发酵液,发酵周期36小时。
8 软枣猕猴桃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基因及其表达方法 CN201610318068.3 2016-05-13 CN105755018A 2016-07-13 张庆田; 范书田; 杨义明; 李晓艳; 艾军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枣猕猴桃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基因及其表达方法。本发明所用的软枣猕猴桃品种为“魁绿”。本发明包括(1)克隆一种软枣猕猴桃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基因;(2)提供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3)提供将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4)提供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对软枣猕猴桃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基因的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软枣猕猴桃AsA代谢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9 一种茶树CsANS启动子及其应用 CN201610012056.8 2016-01-07 CN105543226A 2016-05-04 洪高洁; 孙宗涛; 徐平; 李林颖
发明提供一种茶树CsANS启动子及其应用。该茶树CsANS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具备一般启动子的基本转录元件,符合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特点。该启动子在驱动报告基因后可在异源体系(烟草和拟南芥)中表达,其活性受到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转录因子AtPAP的调控。由于茶树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基因存在巨大困难,茶树基因启动子克隆和在茶树体内分析基因的调控模式,进展十分缓慢。这是首次从茶树中分离鉴定到儿茶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启动子,本发明成果可用于深入研究CsANS基因的转录调控及其参与的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并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和茶树转基因研究中。
10 通过甲酯保护的链延伸生产7碳化学物的方法 CN201380073790.X 2013-12-23 CN105408487A 2016-03-16 A.L.博特斯; A.V.E.康拉迪; 陈昌林; P.S.珀尔曼
申请描述了通过在C7脂族主链底物中形成两个末端官能团来生产庚二酸、7-基庚酸、7-羟基庚酸、庚二胺或1,7-庚二醇的生物化学途径,所述官能团包括羧基、胺或羟基。本文所述的这些途径、代谢工程和培养策略依赖于接受甲酯保护的二羧酸作为底物的酶或同源物。
11 在真核细胞中生产琥珀酸 CN201510186003.3 2008-11-14 CN104818224A 2015-08-05 瑞内·维尔瓦尔; 吴亮; 罗波图斯·安东尼厄斯·戴维尔德; 科尼利斯·玛丽亚·雅各布斯·沙吉
发明涉及在真核细胞中生产琥珀酸。本发明涉及包含下述核苷酸序列的选自酵母和丝状真菌的重组真核细胞,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催化延胡索酸转化成琥珀酸的NAD(H)-依赖型延胡索酸还原酶。本发明还涉及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真核细胞。
12 使用肠杆菌科的细菌产生基酸的方法 CN200810149297.2 2008-09-27 CN101402935B 2014-09-10 拉斯特姆·S·沙库洛夫; 埃琳娜·V·克利亚奇科; 薇拉·G·多罗申科; 拉里萨·G·艾里克
描述了通过使用肠杆菌科的细菌的发酵来产生L-基酸例如L-苯丙氨酸和L-组氨酸的方法,其中已通过以下方式修饰该细菌:将能够被转录并且编码SEQ ID NO:2中所示的肽或它的变体的DNA片段,尤其是一部分ssrA基因附接到编码细菌酶的基因的3’末端,所述酶影响该L-氨基酸生物合成,例如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氢酶或者磷酸葡糖异构酶。
13 3-羟基异丁酸的生物技术制备 CN201280059674.8 2012-11-14 CN103958691A 2014-07-30 T.哈斯; S.沙费尔; M.珀特; M.维泽尔; J.C.普费弗; C.格林; N.基尔希纳; E.M.维特曼
发明涉及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异丁酸,b)使异丁酸与异丁酸激酶和磷酸转异丁酰酶和/或异丁酰辅酶A合成酶/连接酶和/或异丁酸辅酶A转移酶的组合接触,c)使步骤a)的产物与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接触,d)使步骤b)的产物与甲基丙烯酰辅酶A合酶接触,和e)水解步骤d)的产物以形成3-羟基异丁酸,其中至少一种所述酶以细胞的形式使用,其相比于它的野生型,包含降低的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或其变体的活性;本发明还涉及细胞,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异丁酰辅酶A合成酶/连接酶、异丁酸辅酶A转移酶、异丁酸激酶、磷酸转异丁酰酶、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甲基丙烯酰辅酶A水合酶和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的酶,和相比于它的野生型降低的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或其变体的活性,其中所述细胞此外优选具有单加酶,更优选AlkBGT型的单加氧酶或其变体;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此类细胞用于制备3-羟基异丁酸的用途。
14 从简单源合成ω-官能化的羧酸和羧酸酯的生物技术方法 CN201280050644.0 2012-08-15 CN103857793A 2014-06-11 S.沙费尔; N.德克; J.吉伦; H.赫格; T.哈斯; M.佩特; H-G.亨内曼; M.韦泽尔; M.福兰
发明的主题是用于从简单源生产官能化的羧酸和官能化的羧酸酯的生物技术方法。
15 制备具有改良的脂肪链长度和饱和度特性的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CN201280048631.X 2012-08-17 CN103842502A 2014-06-04 艾利·S·格罗班; 维克兰斯·阿尔拉加达; 斯科特·A·弗赖克曼; 德里克·L·格林菲尔德; 胡志浩
发明涉及包含多核苷酸序列、基酸序列、重组生物和重组微生物培养物的组合物,所述重组微生物和重组微生物培养物产生具有目标脂肪链长度和/或优选的百分比饱和度脂肪酸和衍生物的组合物。另外,本发明涉及制备和使用所述组合物的方法。所述组合物和方法可提供高滴度、高产率和高生产的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16 L-基酸的生产方法 CN200780047446.8 2007-09-06 CN101563453B 2014-05-28 原吉彦; 泉井裕; 中村纯; 仁志兰子
在培养基中培养具有L-基酸生产能并且经过修饰使得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α-戊二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的生物,在该培养基中或菌体内生成并蓄积L-氨基酸,并且从该培养基或菌体收集L-氨基酸,从而生产L-氨基酸。
17 具有生产1,4-丁二醇能的突变体和使用该突变体制备1,4-丁二醇的方法 CN200880105984.2 2008-08-13 CN101883853B 2013-12-25 朴时载; 李相贤; 李相烨; 李恩政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生产1,4-丁二醇的突变体和使用该突变体制备1,4-丁二醇的方法。通过在能够生产琥珀酸生物中引入和增强编码把琥珀酸转变成4-羟基丁酸酯和把4-羟基丁酸酯转变成1,4-丁二醇的酶的基因来制备该突变体微生物。该方法包括在含有化合物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突变体,并由培养物获得1,4-丁二醇。因此,可以生物学方法制备化学工业中必需的1,4-丁二醇。
18 具有增强的产量相关性状的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98141.1 2008-07-31 CN103397049A 2013-11-20 W·T·金; S·K·崔; I·G·黄; J·S·穆恩; N-S·左; O·崔; Y·D·崔; Y-II·帕克; S·W·钟
发明一般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并且涉及通过调节植物中编码产量增加多肽的核酸的表达来增强产量相关性状的方法,所述多肽选自:磷酸烯醇丙酸羧化酶(PEPC),III类U盒蛋白和PQQC蛋白。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编码产量增加多肽的核酸的受调节表达的植物,所述植物相对于对应的野生型植物或者其他对照植物具有增强的产量相关性状,所述产量增加多肽选自: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III类U盒蛋白和PQQC蛋白。本发明还提供了可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构建体。
19 生物乙醇生产 CN200980145256.9 2009-09-03 CN102216463B 2013-10-16 B·格林; N·雷帕斯; D·罗伯特森
发明涉及用于工程化光合自养的生物体以转化二和光成为脂肪酸酯和其他分子(包括生物燃料)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分子然后由该生物体分泌到生长培养基中。
20 除草剂具有增强的耐受性的植物 CN201180060639.3 2011-12-15 CN103261424A 2013-08-21 J·赫茨勒; R·阿朋特; T·米茨纳; M·维切尔; A·西蒙; J·莱尔希尔; S·特雷施; S·L·曼金
发明公开用于控制植物栽培场所的非期望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场所提供包含至少一个核酸的植物,其中所述核酸包含编码野生型或突变原卟啉原化酶(PPO)的核苷酸序列,其中通过向所述场所施用有效量的苯并嗪生物除草剂,所述植物对所述除草剂具有抗性或耐受性。本发明还公开包含野生型或突变PPO酶的植物以及获得此植物的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