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合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201610585002.0 2016-07-22 CN106190995A 2016-12-07 徐欣怡
发明公开了一种(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合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以集胞藻总DNA为模板,用PCR扩增获得编码(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合酶的新基因SynispG;将SynispG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SB1s质粒上,在大肠杆菌中进行(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合酶(SynIspG)的高效表达,通过稀有密码子优化的手段对蛋白质表达量优化;获得的重组(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合酶蛋白催化(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生成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和异戊烯焦磷酸,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应用前景及开发价值。
2 一种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黄嘌呤化酶的制备方法 CN201510971138.0 2015-12-20 CN105543208A 2016-05-04 任娇艳; 康小燕; 刘丹; 郑亚美
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黄嘌呤化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颗粒,并以此为磁核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用环氧氯丙烷对微球表面进行活化,通过化学键作用将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微球上。本发明制备的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pH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高,酶活回收率高等优点。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原料可重复使用,在医药、化学、食品与发酵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盐肤木无花色素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及编码基因验证方法 CN201510910604.4 2015-12-10 CN105441398A 2016-03-30 陈航; 陆沁; 刘娟; 崔凯; 吴海霞; 王海英; 王超
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肤木无花色素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及该编码基因的验证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盐肤木进行接种,并定期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虫瘿分别提取RNA,通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注释、KEGG数据库比对等步骤,得到了盐肤木单宁合成关键基因RchLAR,并采用qPCR技术对RchLAR基因进行验证。
4 用于生物生产异戊二烯的组合物和方法 CN201480012326.4 2014-03-06 CN105008514A 2015-10-28 E·伦纳德; J·米舒尔; J·内斯; T·J·珀塞尔
本公开提供使用利用原料诸如甲烷或者天然气的嗜甲烷细菌生物生产异戊二烯的组合物和方法。
5 醇单胞菌的虾青素合成酶及其编码基因和鞘氨醇单胞菌遗传操作的方法 CN201410447259.0 2014-09-03 CN104232595A 2014-12-24 刘天罡; 马田; 周袁杰; 朱发银
发明公开了鞘醇单胞菌的虾青素合成酶及其编码基因和鞘氨醇单胞菌遗传操作的方法。本发明证实鞘氨醇单胞菌可以产生虾青素,含有能够产生虾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发现鞘氨醇单胞菌中通过MEP途径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生成虾青素;并进一步证明该菌株中存在与现有已知基因同源性较低的crtE、crtZ基因在合成虾青素中的功能。本发明公开的鞘氨醇单胞菌的虾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所需的酶及其编码基因现有技术均未报道,为生物合成代谢改造类胡萝卜素提供更多资源。鞘氨醇单胞菌可以以pBBR1MCS2为载体、EGFP为报告基因进行遗传操作,为这类环境微生物的遗传改造及降解机制的发现建立了基础
6 用于在转基因生物中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CN200480028076.X 2004-07-16 CN1860211B 2010-08-04 T·灿克; J·鲍尔; P·奇尔普斯; A·阿巴迪; E·海因茨; X·邱; P·弗伦坦; P·施佩林; F·多梅尔格; A·迈耶; J·基尔希
发明涉及通过向生物导入编码具有Δ5-延伸酶活性的多肽的核酸用于在这种生物中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有利地,这些核酸序列可在这种生物中表达,根据需要这些核酸序列可与编码脂肪酸或脂类代谢中的其它编码多肽的核酸序列共同在这种生物中表达。编码Δ6-去饱和酶、Δ5-去饱和酶、Δ4-去饱和酶和/或Δ6-延伸酶活性的核酸序列尤其有利。这些去饱和酶和延伸酶有利地源自海链藻属、裸藻属或Ostreococcus。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产生具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的油和/或三酰甘油酯的方法。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产生不饱和ω3-脂肪酸的方法和涉及用于产生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具备超过3个双键的ω3-脂肪酸含量升高的三酰甘油的方法。本发明涉及转基因生物的产生,优选地涉及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其中所述转基因生物由于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延伸酶和去饱和酶的表达,有利地与ω3-去饱和酶例如来源于腐霉科(Pythiaceae)例如疫霉属(Phytophthora)比如致病疫霉属或种的真菌的ω3-去饱和酶或源于如草绿藻科例如Ostreococcus属尤其Ostreococcus tauri属和种的藻类或海链藻属尤其假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属和种的藻的ω3-去饱和酶共同表达,具有含量升高的具备ω3-双键的不饱和ω3-脂肪酸、油或脂类。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核酸序列、包含本发明核酸序列的核酸构建体、载体和生物、包含所述核酸序列和/或核酸构建体的载体并且涉及包含以上提到的核酸序列、核酸构建体和/或载体的转基因生物。本发明的其它部分涉及由本发明方法产生的油、脂类和/或脂肪酸并涉及它们的用途。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不饱和脂肪酸和涉及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的三酰甘油并且涉及它们的用途。
7 分离四聚体尿酸化酶的方法 CN200610084131.8 1999-08-02 CN1896231A 2007-01-17 L·D·威廉斯; M·S·赫尔斯菲尔德; S·J·凯利; M·G·P·塞菲尔; M·R·舍尔曼
一种从尿酸化酶溶液中分离四聚体尿酸氧化酶的方法,所述溶液包含四聚体尿酸氧化酶和尿酸氧化酶凝集物,包括步骤:将所述溶液加到至少一个分离柱上,分离柱的pH介于约9-10.5;从所述柱子上收集一份或多份洗脱级分,级分含有分离的四聚体尿酸氧化酶,其中所述一份或多份的级分基本不含尿酸氧化酶凝集物。
8 植物果实中生产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CN03824350.4 2003-08-18 CN1688713A 2005-10-26 C·R·朔普费尔; R·弗拉赫曼; K·赫伯斯; I·孔策; M·绍尔; M·克勒布萨特尔
发明涉及通过栽培果实中显示酶活性的遗传修饰植物,生产酮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9 在遗传修饰生物中制备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CN03824224.9 2003-08-18 CN1688711A 2005-10-26 M·绍尔; R·弗拉赫曼; M·克勒布萨特尔; C·R·朔普费尔
发明涉及通过培养遗传修饰的生物来制备类胡萝卜素的方法、还涉及遗传修饰的生物和它们作为食品和饲料的用途以及用于制备酮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用途,其中,所述遗传修饰的生物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改变的酮酶活性。
10 六氢化酯衍生物、它们的制备和它们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CN93121768.7 1993-12-28 CN1094707A 1994-11-09 古源宽; 石原贞夫; 古贺贞一郎; 北泽荣一; 芹泽伸记; 滨野洁
式(I)所示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盐和酯具有抑制合成胆甾醇的能,并且因此可用于治疗预防血胆甾醇过多症和各种心脏病。
11 断裂内含肽及其用途 CN201280057021.6 2012-09-28 CN104053779B 2017-05-24 罗塞·帕利斯贝格韦夫; 斯特凡·罗伯特·施密特; 迪达克·马尔科费利乌; 帕特里西亚·卡林娜·卡瓦哈尔巴列霍斯
发明一般地涉及鲁棒的断裂内含肽。本文中所描述的断裂内含肽在大的温度范围(包括低至0℃的温度)、在宽的pH范围中以及在离液盐存在下有活性。所述断裂内含肽还显示出对融合的异源性多肽中序列变异性的高度耐受性,并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纯化和改造技术。
12 雨生红球藻中与虾青素积累相关基因及其筛选的方法 CN201610710348.9 2016-08-24 CN106148366A 2016-11-23 梁成伟; 叶乃好; 张晓雯; 石蕾
一种雨生红球藻中与虾青素积累相关基因及其筛选的方法,所述基因为HpHDR,其序列长1421bp,基因序列见SEQ NO.1,所述基因HpHDR编码的HpHDR蛋白,其由434个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式为C2129H3363N601O656S24,分子量大约为48.64KD,理论等电点为6.53,所述蛋白的空间结构具有15个α‑螺旋结构和12个β‑折叠结构,氨基酸序列见SEQ NO.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基因HpHDR的筛选方法,所述筛选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数量多,筛选速度快,操作简单。
13 一种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201610423000.1 2016-06-13 CN106011090A 2016-10-12 徐欣怡
发明公开了一种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还原酶是由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将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还原酶活性的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获得了新基因RSispH。将RSispH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SB1s质粒上。本发明所获得的重组(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二磷酸酯还原酶蛋白可以催化HMBPP生成IPP和DMAPP,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及开发价值。
14 断裂内含肽及其用途 CN201280057021.6 2012-09-28 CN104053779A 2014-09-17 罗塞·帕利斯贝格韦夫; 斯特凡·罗伯特·施密特; 迪达克·马尔科费利乌; 帕特里西亚·卡林娜·卡瓦哈尔巴列霍斯
发明一般地涉及鲁棒的断裂内含肽。本文中所描述的断裂内含肽在大的温度范围(包括低至0℃的温度)、在宽的pH范围中以及在离液盐存在下有活性。所述断裂内含肽还显示出对融合的异源性多肽中序列变异性的高度耐受性,并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纯化和改造技术。
15 3-基酪氨酸遗传掺入还原酶 CN200880123027.2 2008-10-23 CN102203257B 2014-01-08 M·R·塞德萨姆多斯特; 谢建明; C·T·常; L·阿方达; P·G·舒尔茨; J·斯多比
发明提供包含NH2Y非天然基酸残基的还原酶蛋白,将NH2Y掺入还原酶的正交组分系统和利用还原酶中的NH2Y氨基酸残基作为分子探针检测还原酶功能、结构和活性的方法。
16 聚乙二醇或聚环乙烷-尿酸氧化酶结合物及其应用 CN99811845.1 1999-08-02 CN1264575C 2006-07-19 L·D·威廉斯; M·S·赫尔斯菲尔德; S·J·凯利; M·G·P·塞菲尔; M·R·舍尔曼
和聚乙二醇或聚环乙烷(都称为PEG)共价偶联的天然或重组的尿酸氧化酶(尿酸酶),其中每个尿酸氧化酶亚基平均结合2-10条链的PEG并且PEG的平均分子量为大约5-100KD。得到的PEG-尿酸酶结合物基本上是非免疫原性的,并保留未修饰酶大约75%的尿酸分解活性。
17 含虾青素的万寿菊属植物或植物部分作为饲料的用途 CN03824205.2 2003-08-18 CN1688206A 2005-10-26 R·弗拉赫曼; M·绍尔; C·R·朔普费尔; M·克勒布萨特尔; A-M·普法伊费尔; T·卢克; D·弗斯特
发明涉及含虾青素的万寿菊属植物或植物部分或含虾青素的万寿菊属植物或植物部分的含虾青素提取物经口施用于动物的用途,产生动物饲料制品的方法,动物饲料制品本身,着色动物或动物产品的方法,以及产生着色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方法。
18 人类核糖核酸还原酶M2亚基 CN03807441.9 2003-03-25 CN1642968A 2005-07-20 阎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的核酸,其包括人类RRM2(human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 subunit)启动子序列或基因组序列。同时揭露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确定一个体是否患有与细胞增生相关病症或是否具有发展以上病症的可能性,鉴定用以治疗与细胞增生相关病症的化合物,治疗与细胞增生相关的病症,以及开发与细胞增生相关病症的治疗程序。
19 针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1和R2组分的抗肿瘤反义序列 CN97198163.9 1997-08-01 CN1189562C 2005-02-16 J·A·威里特; A·P·扬
发明描述了用于调节细胞增殖,优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化合物和方法。可作于调节细胞增殖的化合物包括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表达的抑制剂,即编码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基因的转录或翻译的抑制剂。互补于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基因区域的反义寡核苷酸是特别有效的抑制剂。
20 一种新的多肽——核苷酸还原酶10.49和编码这种多肽的多核苷酸 CN00116643.3 2000-06-21 CN1329146A 2002-01-02 毛裕民; 谢毅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多肽——核苷酸还原酶10.49,编码此多肽的多核苷酸和经DNA重组技术产生这种多肽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此多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如恶性肿瘤,血液病,HIV感染和免疫性疾病和各类炎症等。本发明还公开了抗此多肽的拮抗剂及其治疗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这种新的核苷酸还原酶10.49的多核苷酸的用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