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81 机车制动单独控制装置 CN201610961412.0 2016-10-28 CN106428103A 2017-02-22 王令军; 吕枭; 吴君良; 朱冠汶; 夏军; 任向杰
发明提出一种机车制动单独控制装置,包括与第二总接口连接的第一体,第一阀体的进气口与第二总风接口连接,第一阀体的出气口连接有双向阀,双向阀包括与第一阀体出气口连接的第一双向阀进气口,与制动缸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二双向阀进气口,以及连接有中继阀的双向阀出气口,中继阀的控制口与双向阀出气口连接,中继阀的进气口与第一总风接口连接,中继阀的出气口与平均管连接,中继阀的排气口连向大气,第一双向阀进气口还连接有第二阀体,第二阀体的进气口与第一双向阀进气口连接,第二阀体的出气口连向大气,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连接有可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气路开合的控制单元。本发明结构简单且集成化程度高。
382 一种切削挤压式防爬吸能装置 CN201610942713.9 2016-10-26 CN106428090A 2017-02-22 杨皓杰; 肖守讷; 杨超; 李铎; 杨宝柱
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削挤压式防爬吸能装置,属于轨道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其结构为: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中心设置有导向杆孔、周围设置有用于连接车体的第一螺栓孔,安装板板面上还开有安装孔;安装孔上固定有法兰,法兰内孔为变径通孔,通孔直径是靠近安装板一侧小,靠近吸能管一侧大;法兰内孔设置有吸能管,吸能管沿其轴向开有导向槽;在法兰外围固定有若干车刀,车刀的刀头位于吸能管的导向槽内;设置有防爬器,防爬器内侧中心处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导向杆孔。本发明装置在碰撞过程中阻抗变化平缓,波动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吸能装置。
383 重型积放链承载车 CN201611024552.1 2016-11-11 CN106428089A 2017-02-22 周南星; 侯城钢; 蒋项宇
发明涉及一种重型积放链承载车,在安装座上固定有前走轮轴与后走轮轴,前走轮轴的轴线与后走轮轴的轴线呈平行设置,在前走轮轴的内外两端转动安装有前走轮,两个前走轮分别位于安装座的内外两侧,在后走轮轴的内外两端转动安装有后走轮,两个后走轮分别位于安装座的内外两侧,在安装座上固定有前导轮轴与后导轮轴,前导轮轴的轴线与后导轮轴的轴线呈平行设置,前导轮轴的轴线与前走轮轴的轴线呈垂直设置,在前导轮轴的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前导轮,在后导轮轴的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后导轮。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等优点。
384 一种弹性承载鞍 CN201610988422.3 2016-11-10 CN106428086A 2017-02-22 张得荣; 何永红; 雷恩强; 王磊; 伏旭宗; 邬勇辉
发明公开一种弹性承载鞍,包括承载鞍本体、鞍面、横向定位止挡、定位孔以及弹性垫,所述鞍面设置于承载鞍本体内壁,所述横向定位止挡凸起于鞍面并设置于所述鞍面两侧,所述定位孔设置于鞍面顶部,所述弹性垫通过定位孔嵌入在鞍面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承载鞍,降低了对产品制造精度的要求,对承载鞍的铸造缺陷有更高的容忍度,有效降低制造成本,能更好地配合轴承,改善轴承受工况,降低轴承损伤,采用组合式结构,检修方便,采用弹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隔离高频振动,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改善车辆运行性能。
385 轨道列车用排污管及轨道列车 CN201610758521.2 2016-08-30 CN106428074A 2017-02-22 孙振彬; 张慧斌; 钟贻鑫; 陈全雷; 王晓峰
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列车用排污管及轨道列车。轨道列车用排污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下端部形成排污口,还包括套筒型道,所述套筒型风道上端部的侧面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套筒型风道的下端面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所述套筒型风道套在所述管体的外部,所述出风口围绕在所述排污口周围;所述轨道列车行驶过程中,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套筒型风道中并从所述出风口输出以在排污口周围形成风幕。实现提高轨道列车用排污管的排污效果以降低污染程度。
386 硬座列车便携趴桌 CN201610936506.2 2016-11-01 CN106428073A 2017-02-22 尹超男; 施伟辰
发明披露了一种硬座列车便携趴桌,主要由座头套、连接盘、可调拉带、趴板、可调伸缩撑杆、坐兜组成。座头套完全套在座头上,连接盘与座头套一体,分布在座头套两侧,可以转动;可调拉带分为斜向拉带和竖向拉带,斜向拉带和竖向拉带的一端都固定连接在座头套的连接盘上,其中斜向拉带的另一端与趴板上的挂连接,竖向拉带的另一端与坐兜连接,趴板上固定有两个挂耳。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硬座列车的座位特点,巧妙利用座头套实现上拉固定,使用人体本身重下拉固定;提供了两套可调系统,可调拉带和可调伸缩撑杆,足以实现趴桌高度可调,趴桌的远近可调,趴桌的度可调,以满足适用所有体格的旅客;本发明便于携带,极具有实用性。
387 一种轨道车辆用压缩空气控制及分配模 CN201611055680.2 2016-11-25 CN106428070A 2017-02-22 王学文; 马永靖; 孟繁辉; 祝汉燕; 石雪娇
一种轨道车辆用压缩空气控制及分配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管路、支撑架、塞过滤器、排塞门及分配器。支撑架为型材,进风口与塞门入口连接,塞门与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与分配器通过管路连接,分配器固定在支撑架上,塞门用于控制或截断压缩空气供应,过滤器用于过滤压缩空气,装有排水塞门,分配器上装有塞门和弯头,用于车上设备供风。本结构在模块组装并安装到车上后,车上只有一个压缩空气入口、多个压缩空气出口的功能,减少了用风设备的管路和接头数量,实现了模块化安装,并对车上用风设备需要的压缩空气进行集中控制和分配。此结构,模块与用风设备之间为一根完整管路,如存在泄漏,仅需排查模块各个连接处或用风设备压缩空气入口处即可,实现了泄漏点的唯一性,便于管路泄漏查找和维护。
388 一种新型车体框一体化结构及成型方法 CN201611095872.6 2016-12-02 CN106428067A 2017-02-22 周伟旭; 刘玉; 马艳波; 王明举; 李天亮; 王晶; 尚仰宏; 易宇文; 孙建强
一种新型车体框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门框区域,车体的内、外蒙皮包裹着门框,形成车体门框一体化结构,车体除包裹着门框区域之外的断面为内、外蒙皮中间填充蜂窝芯材的三明治结构,车体内、外蒙皮采用纤维预浸料材料连续铺层而成,内、外蒙皮的接触区域采用连续的碳纤维预浸料铺层过渡或者碳纤维预浸料铺层搭接,本发明门框结构与车体结构完全融于一体,保证了车体结构的连续性与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刚度。采用高温加压固化成型工艺,成型过程中结构变形量小,提高了门框结构的安装使用精度,提高了车门结构的安全运行品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泡沫、蜂窝芯材加工制作而成,有效得降低了车体结构重量,实现了车体结构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389 集中型动车组端部通道 CN201610926984.5 2016-10-31 CN106428063A 2017-02-22 金希红; 闵阳春; 何鑫龙; 曹媛; 任伍胜
发明公开了一种动集中型动车组的端部通道,其安装在动力车机械间(1)与拖车客室5)之间,且包括顺序连接的动力车机械间走廊地板(11)、后端墙过渡通道(3)、挡渡板(41)、拖车客室通道地板(51),动力车机械间的车体前部设置为主承载区,车体后部整体设置为吸能区,吸能区的承载能力不大于主承载区的90%;后端墙过渡通道包括顺序连接的用于安装后端的后端门门框(31)、变形通道(36)及风挡安装座34),所述后端门门框安装在动力车机械间的主承载区末端,所述风挡安装座安装在动力车机械间的吸能区末端,所述后端门门框与所述风挡安装座之间的吸能区形成变形通道,所述变形通道的底部设有过渡台阶(37)。
390 单轨车送装置 CN201610863760.4 2016-09-29 CN106428058A 2017-02-22 许鹏; 李立恒
一种单轨车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风道体采用三面板加隔热材结构,车体顶板作为风道底面单独设计,风道与顶板之间用具有压缩量的密封条密封。本发明通过风道体采用三面铝板加隔热材结构,车体顶板作为风道底面单独设计,风道与顶板之间用具有压缩量的密封条密封,最大限度的利用车顶与内装顶板之间的空间,满足客室送风量的需求及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保证送风装置的性能要求同时,使客室内装美观大方。
391 低地板车辆地板箱 CN201611143131.0 2016-12-13 CN106428057A 2017-02-22 郭蕾; 钟恩洋; 李磊; 姚明磊; 关显涛; 孙国立
低地板车辆地板箱,箱体为三面箱体结构,所述箱体上部设有扶手、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座椅预埋板和车下设备预埋板。箱体由座椅板和侧板固定连接而成。座椅板由上层玻璃板、下层玻璃钢板和芯材组成,上层玻璃钢板和下层玻璃钢板中间填充芯材。座椅板由平面一、斜面、水平面二、竖直面和过度斜面组成,相邻两个面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斜面与座椅靠背斜面平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应低地板车辆的特点,容纳转向架高出地板部分,并可以自由安装座椅和为车下设备提供安装座,无需使用座椅支撑骨架和内墙板。
392 一种轨道平车车架 CN201611134717.0 2016-12-11 CN106428050A 2017-02-22 刘湘
一种轨道平车车架,涉及轨道平车领域,包括:包括承物板、工字梁、槽梁、底板、侧板、轴承支架、减速机座;承物板为双层板且其空腔内设有工字梁和槽钢梁;工字梁有两根且于承物板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槽钢梁包括若干纵向槽钢梁和横向槽钢梁,工字梁和槽钢梁交叉固定连接;承物板、底板和侧板连接组成车架结构平台,车架结构平台内为空腔结构且设有一箱体;轴承座支架有四个且与减速机座均固接于承物板下,位于车架结构平台的空腔内。本发明的一种轨道平车车架,在增大轨道平车车架结构平台的基础上保证了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满足装载较大体积跟货物量的需求。
393 一种油电液混合静液压驱动系统 CN201610957112.5 2016-10-27 CN106428042A 2017-02-22 刘桓龙; 王彬
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电液混合静液压驱动系统,采用了液压辅助启动电机、主液压系统和储能系统同时供油加速启动、液压储能系统控制扭矩的思路,实现快速启动、快速制动和下坡匀速节能控制等功能,增大爬坡能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的装机功率。辅助启动几乎消除了电机的冲击电流,不仅降低了电气元件的额定功率,而且延长了电池的工作寿命和整车的行驶里程。本发明系统采用电机和柴油机作为双动力,实现良好的启动加速性能,也具备良好的低速无级调节能力。高速行驶时切换到机械传动系统,使整机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柴油发动机在电池无电或者地面高速行驶时提供动力,既避免隧道内的尾气污染又保证了车辆的不间断行驶。
394 一种双动系统路检修车 CN201611045843.9 2016-11-24 CN106428040A 2017-02-22 陈斌; 张井安; 黄辉; 丁雨凤
发明提供一种双动系统路检修车,包括设置于所述双动力系统铁路检修车主体内的两组动力系统,每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柴油机、与所述柴油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液力传动箱,以及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轮对,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轮对的车齿箱;达到了机组冗余的目的,在其中一个动力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机破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液力传动配合双动力系统的结构,不仅可以使车辆的运行达到160km/h 的速度等级,还满足了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平稳性和抗冲击要求。
395 一种适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主电路系统 CN201610875300.3 2016-09-30 CN106428035A 2017-02-22 黄坤林; 姜超; 郑磊; 刘婷婷; 袁江波; 陆源源; 阮文斌; 陈日发; 史利杰
发明涉及有适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主电路系统,包括集电装置、高压箱、牵引逆变器、辅助逆变器、储能装置、制动电阻等。本发明可以实现有轨电车区间无接触网运行。车辆在停站或运行时利用局部设置的接触网为车载储能装置充电,无接触网区段车辆利用车载储能装置电能保持运行。在有网或无网区段,均可回收利用车辆制动时电能,还可以实现进入有网区升弓、离开有网区降弓时不产生明显拉弧,保护接触网和受电弓。
396 一种依靠气压差推进的交通装置 CN201611017221.5 2016-11-19 CN106428032A 2017-02-22 贺维国; 于勇; 马军秋; 范国刚; 李腾飞; 邢永辉; 刘庆方; 宋超业
一种依靠气压差推进的交通装置,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隧道内壁内嵌设有高压气体射入装置和压缩气体抽出装置,其中高压气体射入装置与压缩气体输入管道连接,压缩气体抽出装置与压缩气体输出管道连接,且压缩气体输入管道和压缩气体输出管道均嵌设在隧道内壁;隧道内壁嵌设有密封升降装置,密封门升降装置与密封门连接,密封门设置在隧道内,隧道内设有密闭车体;所述的密封门将隧道分设为多个减压封闭区域,同时密闭车体与其前、后方的密封门将减压封闭区域分设为低压气体封闭区域和高压气体封闭区域。动源为清洁能源,且可重复利用,极其环保,降低对现有能源的消耗,同时能够增加行车的舒适性,实用性强。
397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 CN201610822190.4 2016-09-14 CN106428029A 2017-02-22 李耸; 张迈
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于在悬挂于空中的专用轨道上运行,包括若干节车厢、位于所述车厢顶部并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的车体连接横梁和位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上部并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固定连接的转向架,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包括主框架梁、位于所述主框架梁两端的编组连接叉板、编组连接叉头和回转支撑轴承座,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板与另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头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设置于所述编组连接叉板上部,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减震器和位于所述空气减震器上部并与所述空气减震器固定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空气减震器底部设有回转支撑轴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相固定。
398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集中设置乘车安全保护装置 CN201611009977.5 2016-11-16 CN106428027A 2017-02-22 吴晓; 王孔明; 王春波; 刘文龙; 王建; 虞凯; 张峻领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集中设置乘车安全保护装置,以有效稳定停靠站台后的车体,避免产生明显的晃动,确保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同时解决单侧站台设置车体稳定装置困难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车辆停站、过站时限速,提高运营效率。保护装置设置于站台一侧,包括:活动踏步板,其内端与固定设置在站台屏蔽下方的凹槽内的安装座铰接,由液压缸带动向上或者向下摆动;车体稳定轮,固定安装在曲臂的外端,曲臂的内端与活动踏步板的外端固定连接;当活动踏步板向上摆动至位置时,车体稳定轮进入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导向凹槽内。
399 一种米轨动转向架及米轨车辆 CN201410814564.9 2014-12-23 CN104477196B 2017-02-22 陈彦宏; 姜东杰; 秦成伟; 王俊峰; 鲍明全
发明提供一种米轨动转向架及米轨车辆,米轨动力转向架包括沿车体纵向方向设置的两个轮对、设置在轮对上的构架以及驱动装置,轮对包括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车轴和压装在车轴上的车轮,通过在驱动装置中设置围设在车轴上的滚动抱轴箱、在滚动抱轴箱前侧或后侧设置牵引电机、在牵引电机和滚动抱轴箱同一端到对应的车轮之间设置有齿轮箱,滚动抱轴箱、牵引电机的壳体和齿轮箱的箱体两两固定连接,由此,滚动抱轴箱、牵引电机和齿轮箱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可通过电机吊杆与构架连接,从而使驱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为牵引电机的安装节约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驱动装置的布置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400 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 CN201380009073.0 2013-06-25 CN104114432B 2017-02-22 下津利仁
发明提供一种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该支承装置具备:线圈支承面(10a、10b),配置有高温线圈;底板(7a、7b),配置于线圈支承面(10a、10b)的下方;及隔热体(12),配置于底板(7a、7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且隔断从线圈支承面(10a、10b)向底板(7a、7b)的传热,底板(7a、7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抵接部(15),该抵接部在比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更靠隔热体(12)的中央侧的范围与隔热体的至少一个与该隔热体的边缘部(12b)之间形成空间。(12)抵接,从而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线圈支承面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