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 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车辆、车辆配件或车辆部件
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01 一种共享汽车驾驶员验证的方法 CN201710465027.1 2017-06-19 CN107226064A 2017-10-03 操云琴
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共享汽车驾驶员验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取车验证部分和行驶验证部分,用户在提取预约的共享汽车时,共享汽车上的验证系统会对用户的驾驶证以及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扫描,验证取车人的驾驶证以及身份是否与预约用户身份一致,并在行驶过程中,单次或多次重复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驾驶员是否与用户身份一致,以防止共享汽车为非用户人员取用,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及纠纷,方便共享汽车平台的管理经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驾驶员的安全。
302 一种基于往复阻尼的极端路面上使用的新型安全车 CN201710454096.2 2017-06-15 CN107226059A 2017-10-03 骆佳豪
发明属于安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往复阻尼的极端路面上使用的新型安全车,它包括车身、车厢机构、外壳车轮,其中外壳安装在车身上,车厢机构安装在外壳内,四个车轮安装在车身上,本发明中的安全车具有当汽车滚落悬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山坡上的树木、大石头对安全车造成破坏;同时又可以防止车厢受到倾倒树木的破坏;车身的作用是固定车厢机构;外壳的作用是固定车厢机构;车轮的作用是支撑车身。
303 客车高效防侧翻系统 CN201710416355.2 2017-06-06 CN107226058A 2017-10-03 汪屹立; 乔俊峰; 张晓宇
发明涉及客车安全性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客车高效防侧翻系统,是由设置在车体重心位置的倾传感器感知车身的倾斜角度,当客车行驶过程中车身倾角超过设定的临界角度时通过控制器对设置在行李舱与车身间的舱门弹出机构发出指令打开行李舱门,先于车身触地的行李舱门,通过车身腰梁下立柱、与车身腰梁下立柱铰连的舱门立柱、两端分别铰连于车身腰梁下立柱和舱门立柱上的折叠式拉杆组成的三角形结构提前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以缓冲和减少车身结构的触地变形,保护乘员生存空间的作用。本发明能更好的利用车身现有结构,通过主动方式提升客车抗侧翻性能。
304 一种车辆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710462139.1 2017-06-19 CN107226053A 2017-10-03 赵海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保险杠(7)上,包括:第一缓冲单元(1);第二缓冲单元(2),所述第二缓冲单元(2)可伸缩地设于第一缓冲单元(1)内,且所述第二缓冲单元(2)内设有隔板(24);弹簧(3),所述弹簧(3)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单元(2)与所述保险杠(7)之间,且弹簧(3)的一端抵压在第二缓冲单元(2)的隔板(24)上,另一端抵压在所述保险杠(7)上;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包括缸体(61)和可相对所述缸体伸缩运动的活塞杆(62),所述液压缸(6)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1)与第二缓冲单元(2)之间。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能
305 一种方便拆卸的汽车传感器 CN201710405805.8 2017-06-02 CN107226045A 2017-10-03 潘群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拆卸的汽车传感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右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贯穿安装座并延伸至安装座的外部,所述传感器位于安装座内部一端的左侧开设有深孔,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移动块。本发明通过拉伸杆的设置,可以带动活动板移动和第一弹簧进行收缩,通过凹槽的设置,可以容纳卡块移动,方便对传感器进行拆卸,通过连接块和滚珠的设置,在拉伸杆移动时增加稳定性,使拉伸杆不会出现偏移现象,同时解决了传感器拆卸不便,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306 顶棚产品防止预变形的生产工艺 CN201710437474.6 2017-06-12 CN107226041A 2017-10-03 冯建军; 吴浩; 洪霏
发明涉及一种顶棚产品防止预变形的生产工艺。顶棚产品设计包括A柱区域、B柱区域、C柱区域和拉手孔区域,顶棚产品与A柱塑料件、B柱塑料件或C柱塑料件接触面是A面,顶棚A面的反面为C面,顶棚产品在生产前需要做防止预变形设计。优点是材料成型后能更好的贴合检具,减少产品由于回弹导致的翘曲变形;两层材料复合时,减小模具的间隙,从而能更好的将两层材料复合,防止开胶现象;为使产品在装车时与对手件之间没有间隙,从而顶高产品的匹配区域,甚至可以过盈设计,确保产品装车时无间隙。
307 基于DSP的近红外CCD夜视辅助照明系统 CN201610168682.6 2016-03-23 CN107226026A 2017-10-03 徐思阳; 蒋荡华; 张立
发明涉及基于DSP的近红外CCD夜视辅助照明系统,包括近红外CCD图像传感器、DSP处理器、自适应前照灯主控制器车身控制器和近红外灯,近红外CCD图像传感器采集行车前方的道路图像信息,近红外CCD图像传感器将采集到的道路图像信息传输给DSP处理器进行处理,DSP处理器将处理后的道路图像信息传输给自适应前照灯主控制器,自适应前照灯主控制器将DSP处理器处理后的道路图像信息传输给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发出远近光切换指令来控制近红外灯处于远光灯近光灯工作模式,本发明可以提高夜间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可探测的区域较大,适用性强。
308 用于多电压车载电网的过压保护 CN201480042963.6 2014-06-27 CN105431332B 2017-10-03 G.瓦尔特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电压车载电网(100)的第一子网(T1)的过压保护电路(1),所述多电压车载电网(100)具有带有第一车载电压的第一子网(T1)、带有第二车载电压的第二子网(T2)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二子网供电的电机(EM),其中所述第一车载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车载电压,所述过压保护电路(1)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子网(T1)、所述第二子网(T2)和所述电机(EM)的公共的接地电势的第一接地连接(KL1),用于连接参考接地电势的附加的第二接地连接(KL2)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控制连接,其中所述过压保护电路(1)被设立为:检查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KL1)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KL2)之间的接地电压差是否达到阈值,并且如果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KL1)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KL2)之间的所述接地电压差达到阈值,则减小所述第二车载电压。
309 被照亮的车辆内部构件 CN201480019341.1 2014-01-30 CN105073498B 2017-10-03 R·A·博日奇; S·A·汉森; J·M·福伦斯; D·J·麦卡锡; M·J·塔特尔; J·M·黑普舍尔; G·霍金斯
一种车辆内部组件包含内部装饰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围住储物体积(29)且具有内嵌式格间(30)。所述内部装饰构件配置为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相对于支撑结构变换。所述车辆内部组件还包含第一透光元件(46、48),其耦合到所述内部装饰构件且配置为照亮所述内部装饰构件的外部表面。另外,所述车辆内部组件包含第二透光元件(62),其耦合到所述内部装饰构件且配置为照亮所述内嵌式格间的第一内部(32)。所述车辆内部组件进一步包含耦合到所述支撑结构的光源(38)。所述光源定位成当所述内部装饰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中时与所述第一透光元件光连通、当所述内部装饰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中时与所述第二透光元件光连通、以及在其它情况下照亮所述储物体积的第二内部。
310 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80034036.5 2013-08-26 CN104395634B 2017-10-03 若林宏树; 黑田义人; 木本幸胤
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能量吸收部件在部件厚度方向上具有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层合结构,并且,作为所述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至少包含含有向单向拉齐的增强纤维与树脂的复数个单向构件、及含有增强纤维织物与树脂的复数个交叉构件,所述能量吸收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的在外部负荷输入方向上的长度依序改变。可以在不大幅改变部件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值容易地调整、设定为最佳的能量吸收量。
311 一种线束固定可调支架 CN201710441435.3 2017-06-13 CN107221894A 2017-09-29 周忠; 凌重兵; 王静; 周顺; 刘陆明; 辛文彬; 晋秀兰
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可调支架,涉及汽车领域,包括底座、转盘、电动推杆和U形支架,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底柱,且底柱与底板焊接,所述底柱上端与转盘连接,所述转盘与底柱上端面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上表面与电动推杆焊接,所述电动推杆前端与U形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U型支架上设有线束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任意调节支架的高度和方向。
312 一种用于汽车除霜除雾的系统 CN201610159569.1 2016-03-21 CN107215314A 2017-09-29 郭威; 田业光; 朱向洪
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除霜除雾的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微波发射装置,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输入端连接,单片机输出端与微波发射装置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前挡玻璃上,用于监测除霜模式下温度上升的速率,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及处理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决定是否开启微波发射装置,所述微波发射装置安装在汽车仪表台内,用于加热及传播热量;单片机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挡风玻璃温度信号,根据温度上升状态控制微波发射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使挡风玻璃温度达到除霜标准温度。系统有效提高了除霜性能,增加了汽车安全性。
313 一种智能电动车防丢系统 CN201610161701.2 2016-03-21 CN107215305A 2017-09-29 叶信臣
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防丢系统,包括车载控制装置、服务器和手持终端;所述车载控制装置,用于和至服务器进行双向通讯,并收集车辆自身及外部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和车载控制装置及手持终端进行通讯,并存储数据;所述手持终端,用于显示车辆状态,并发出控制信号。便于对电动车的位置实时监控,且通过内置的无线传输模将报警信息传输给与该电动车防丢系统绑定的手持终端上,实现多种方式的报警,能有效降低电动车被盗率。同时通过报警模块发出的声音和/或振动示警,也能对行窃者产生心理上的威慑,降低车辆被盗的可能性,同时射频收发器可以与第三方的遥控器或者手持终端直接进行通讯,便于直接控制,而不必通过服务器。
314 一种磁性吸附式防护车胎的车辆 CN201710498965.1 2017-06-27 CN107215299A 2017-09-29 汪建文
发明涉及车辆防护领域,尤其是一种磁性吸附式防护车胎的车辆,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上的车轮,每个车轮的上方中部均安装有一个升降装置,还包括与升降装置连接的感应器装置,升降装置上连接有驱动装置,升降装置下端部对称安装有吸附装置,本发明采用红外感应的方式检测车轮的转向,具有实效性;然后将信息传递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指挥其它部件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大大的减少了车轮发生事故的可能,减少了损耗,具有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315 车载型无线定位终端的充电器 CN201710363601.2 2017-05-22 CN107215283A 2017-09-29 汪磊
发明公开一种车载型无线定位终端的充电器,包括汽车面板,汽车面板上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一侧连通条形凹槽,在条形凹槽的侧壁固定一根横轴,横轴上活动连接一个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中部设有通孔,横轴穿设于通孔内,旋转接头底部连接一根电缆,顶部固定支撑柱,支撑柱另一端连接一个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与矩形凹槽匹配,在矩形框架底板上设有充电插针,所述矩形框架底板、支撑柱和旋转接头内均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导线,导线一端连接充电插针,另一端与电缆相连,在矩形凹槽的两侧还设有弹性限位片。其能够将无线定位终端固定充电,避免由于车辆行驶颠簸而导致无线定位终端充电难以有效地进行,且节约空间,不易被损坏。
316 一种汽车防碰撞系统及方法 CN201710451979.8 2017-06-15 CN107215271A 2017-09-29 林晓辉; 赵珊
发明涉及汽车防碰撞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碰撞系统及方法。其包括:碰撞传感器,防碰撞手动开关,事故车中央处理器,车载信号接收器,行驶车中央处理器,车载报警器,所述防碰撞报警手动开关和所述碰撞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事故车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事故车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车载信号发射器,所述车载信号发射器电连接于所述车载信号接收器,所述车载信号接收器电连接于所述行驶车中央处理器,所述行驶车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车载报警器。本发明采用车载信号发射器和车载信号接收器无线通讯并且报警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汽车之间碰撞事故和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317 一种汽车用内饰垫 CN201710498835.8 2017-06-27 CN107215256A 2017-09-29 何明驹
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内饰垫,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粘合的塑胶层、聚酯海绵层、防层和防滑层,防滑层主要由多个鳞片排列而成,多个鳞片均粘合在所述防滑层上,多个所述鳞片成排布置,每排鳞片中相邻两个鳞片部分重叠,且叠压方向一致,塑胶层上设置有多个梯形槽,梯形槽的开口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本发明能够较好的地贴合汽车内车室底部,起到全方位防滑作用,有效避免内饰垫因受到外作用而产生移动,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利于清除车内赃物,便于铺设和清洁。
318 一种能检测车内气浓度的后背 CN201710227373.6 2017-04-10 CN107215183A 2017-09-29 周大浩; 宣洪祥
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检测车内气浓度的后背,包括有后背门本体,后背门本体上设有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之间设有中空层;后背门本体上位于双层玻璃的一侧设有与中空层联通的太阳能板收纳腔,所述太阳能板收纳腔中转动安装有方形转轴,方形转轴上缠绕有折叠式太阳能板,所述折叠式太阳能板与车体内的电池电连接;所述后背门本体的内端面上安装有控制器、报警器、氧气传感器。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将折叠式太阳能板巧妙的应用到双层玻璃中间,车辆行驶前将太阳能板卷绕在一起防止挡住后视镜,车辆停止后,再将太阳能板展开,收集太阳能,使用方便,并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通过氧气传感器的检测来实现为车体内的人员保护。
319 电源控制系统 CN201480062010.6 2014-11-07 CN105722728B 2017-09-29 丸山晃则
该电源控制系统设置有:作为第一检测单元的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用于当各个控制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检测在各个控制装置中流动的电流;第一电流控制单元,当各个控制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该第一电流控制单元接通,以将驱动电流供给到各个控制装置,并且该第一电流控制单元基于检测结果断开,以中断供给到各个控制装置的驱动电流;第二电流控制单元,当各个控制装置处于节电状态时,该第二电流控制单元接通,以将暗电流供给到各个控制装置,并且当各个控制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该第二电流控制单元断开,以中断供给到各个控制装置的暗电流;作为第二检测单元的暗电流传感器,用于当各个控制装置处于节电状态时,检测电压降低量;以及异常判定单元,其用于基于由第二检测单元获取的检测结果判定在控制装置的节电状态中是否存在异常。
320 用于气囊的聚酯缝纫线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80071953.0 2013-11-29 CN104968846B 2017-09-29 金宰亨; 金亨根; 李相牧; 郭东震
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气囊织物和气囊缓冲垫的聚酯缝纫线。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并捻包括多条聚酯丝的特定聚酯纱线,并以内粘合、外粘合或内外粘合的方式粘合聚酯纱线而获得的气囊的聚酯缝纫线。根据本发明,具有高强度、中等伸长率和干热收缩率的聚酯纤维可以用于实现与使用现有聚酰胺纱线(尼龙66)的缝纫线相似的优异的物理性能,当实际制造了气囊缓冲垫之后进行静态测试时实现作为气囊的缝纫线足够的性能。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替代气囊的现存聚酰胺(尼龙66)缝纫线的具有优异性能和高竞争价格的气囊聚酯缝纫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