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排气管 CN201210071584.2 2012-03-16 CN102678249A 2012-09-19 林康太郎; 堂前拓己; 斋木健藏
发明提供一种排气管,该排气管的散热性优异。该排气管为具备金属基材以及形成在上述金属基材的表面上的表面被覆层的排气管,其中上述表面被覆层含有无机玻璃基材;在上述表面被覆层的表面存在有低于第一基准面的凹区域,上述第一基准面具有上述表面被覆层的表面的平均高度;在上述凹区域的周边部存在有凸状部,该凸状部包围上述凹区域、高于上述第一基准面。
102 排气净化装置 CN200880011383.5 2008-03-13 CN101652541B 2012-09-05 远藤浩史; 高桥则行
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其充分保证尿素生成的反应时间,并且实现微粒过滤器(5)和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的紧凑配置,提高在车辆上的装载性能。在排气管(4)中设有微粒过滤器(5)和即使在共存的情况下也可选择性地使NOx与氨发生反应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且在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和微粒过滤器(5)之间能够添加作为还原剂的尿素水,沿车辆的车架(1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微粒过滤器(5),并在该微粒过滤器(5)的入口侧端部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配置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设有使从微粒过滤器(5)的出口侧端部排出的排气气体(3)折向前方并将其导入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的入口侧端部的连通流路(9),在该连通流路(9)中具有用于添加尿素水的尿素水添加用喷射器(11)(尿素水添加装置)。
103 排气净化装置 CN200880112681.3 2008-10-22 CN101835962B 2012-07-18 小和田稔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其不需要使用玻璃绝热材料的保温结构,能够实现制作成本的大幅削减。该排气净化装置将集气室的排出侧端部与混合管的进入侧端部连接,以隔开需要的间隔包覆混合管的进入侧端部的周围,并能够封闭该进入侧端部的开口端面,而且在该混合管的进入侧端部中的靠微粒过滤器的排出侧的侧面形成开口部,利用导向翅片在上述集气室内形成气体引导流路,该气体引导流路将从微粒过滤器的排出侧排出的所有排出气体从切线方向导入该开口部,另一方面,在该集气室内的混合管的进入侧端部的周围确保与上述气体引导流路隔绝的剩余空间而作为保温室
104 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 CN200810186719.3 2008-12-12 CN101469628B 2012-07-18 三川诚; 本田幸一郎
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可以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紧凑地配置。发动机(211)具备曲轴箱(214)和从曲轴箱(214)上部向前侧延伸出的汽缸(215),在汽缸(215)前面的下方且曲轴箱(214)前面的前方,即、从曲轴箱(214)底面大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催化剂收纳室(280)并使其轴线(L)朝向曲轴(CR)的轴向。
105 管状的隔音元件 CN201080037129.X 2010-06-23 CN102482979A 2012-05-30 T.普费弗; B.富尔曼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2)的排气设备(4),该排气设备由多个组件组成并且用于连接在弯管(3)上。排气设备(4)具有至少一个沿流动方向间接或直接地设置在弯管(3)之后的第一部件(41)和沿流动方向连接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42),其中,两个部件(41、42)通过机械脱耦元件(40)相互连接。大于600Hz范围内的共振应在排气设备(4)中减少多于15dB并且同时排气设备(4)应具有足够大的刚度并且是自承式的以及持久地气密。为此规定,沿流动方向在第一部件(41)之前或者在第一部件(41)之中,单层壁式并且自承式的隔音元件(1)集成在排气设备(3)中,其中,隔音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内部接管(10)和至少一个沿相对于中轴线(13)的径向向外错移的外部接管(15),分别设置有一个布置在两个接管(10、15)之间的、连接两个接管(10、15)的被镦压的中间部分(12),该中间部分(12)在横截面中形成U形或者S形的弯折部(120)。
106 具有注入系统的排气管路 CN201080036684.0 2010-06-08 CN102459835A 2012-05-16 F·格雷伯; Y·佩多; 让-保罗·布鲁内尔
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包括:上游(14)和下游(16)两个体,用于处理在所述排气管路(2)中流动的废气,所述上游(14)和下游(16)块体连续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2)中;注入部分(18),设置在由所述上游块体(14)界定的上游面(20)和由所述下游块体(16)界定的下游面(22)之间,包括为废气流设置的从所述上游面(20)延伸到所述下游面(22)的流通通道(24),该通道(24)包括在所述上游面(20)和所述下游面(22)之间具有确定长度的中心线(L1),所述注入部分(18)包括安装在所述注入部分(18)上并且能够将反应物注入到所述注入部分中的反应物注入器(26)。所述注入部分(18)包括至少第一杯体(30),该第一杯体设置在废气流路径中的所述流通通道(24)内,以使废气喷射流的平均路径比预定长度高至少20%。
107 摩托车排气装置 CN200810172202.9 2008-10-30 CN101463749B 2011-11-16 中村健太; 古川和朗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车架上传递较大的外和振动的改良型摩托车排气装置。在ㄑ字形支架(14)上具有用来支承摇臂(17)的摇臂支承部(121),该摇臂支承部(121)与车架连接部(115、116)之间具有间隔,第1排气管(64)和第2排气管(67)从发动机(12)起向后延伸,消声器(68)与该第1排气管(64)、第2排气管(67)的后端相连且与摇臂(17)平行;用来支承消声器(68)的消声器支杆(122)的后端安装在消声器(68)上,其前端安装在ㄑ字形支架(14)上且与车架连接部(115、116)之间具有间隔。
108 内燃机的废气净化装置 CN200810188943.6 2008-12-24 CN101469626B 2011-06-29 木村洋之; 小岛光高; 冈田公二郎; 信原惠; 畠道博; 川岛一仁; 古贺一雄; 前原和人; 石井肇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添加剂喷射路径中沉淀物的产生的内燃机的废气净化装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将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导向外部的排气通道(15),设置在排气通道(15)中的催化剂(5),连接在排气通道(15)中的催化剂(5)的上游侧上的喷射路径(24a),安装在喷射路径(24a)中并用于经由喷射路径(24a)向催化剂(5)提供添加剂的添加剂喷射(23),以及设置在排气通道(15)和喷射路径(24a)汇合处的汇合部中、用于使排气通道(15)中流动的一部分废气流入喷射路径(24a)的流入部(30)。
109 具有用于夹紧排气管的装置 CN200980118969.6 2009-05-28 CN102047021A 2011-05-04 弗雷德里克·贝里林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排气管(100)的内部夹紧的装置(1)。该装置包括夹紧装置(2),夹紧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以允许沿着第一轴线(A)相互位移的第一伸出件(5)和第二伸出件(6),其中这个位移施加所述第一伸出件和所述第二伸出件沿着垂直于第一轴线(A)的第二轴线(B)的相互位置的变化。该装置还包括操作装置(3),用于实现两个伸出件(5,6)的相互位移。所述操作装置(3)包括前进单元(8),前进单元被布置以使第一伸出件(5)沿着第一轴线(A)相对操作装置(3)位移;和连接件(4),连接件被布置以连接操作装置(3)到第二伸出件(6),并且限制所述第二伸出件在第一伸出件(5)通过前进单元(8)位移的过程中沿着第一轴线(A)相对操作装置(3)的位移。
110 排气净化装置 CN200880107158.1 2008-03-17 CN101878356A 2010-11-03 小和田稔; 通阪久贵; H·施雷尔; H·格朗特纳; T·奥贝瑙斯
发明的课题为,即使相对于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等的后处理装置使排气(3)反转而将其导入,也能够相对于后处理装置令排气(3)的流动分布均一化而导入排气。涉及一种在排气系统中具有使排气(3)通过且将其净化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后处理装置)、且采用相对于该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使排气(3)反转且将其导入的设计的排气净化装置,具有包覆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的入侧端面且从与该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的轴心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经由排气导入口(13)导入排气(3)的导入部(14),在上述导入部(14)上形成相对于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的入侧端面向离开的方向翘曲且随着从排气导入口(13)向排气(3)的导入方向远离而与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的入侧端面接近的凹部(15)(第一凹部)。
111 X管及其相应的排气系统 CN200910252481.4 2009-12-11 CN101761378A 2010-06-30 马库斯·图赫
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动车辆上的内燃机的至少部分为双流量的排气系统(2)的X管。该X管包括壳体(3),壳体(3)由两个半壳体(4、5)组成,并且在壳体的入口端(6)包括两个入口孔(7、8),在出口端(9)包括两个出口孔(10、11),由壳体(3)封闭成的内部空间(12)与孔(7、8、10、11)以可连通的方式连接,还包括一个隔板(13),其中隔板(13)是半壳体(4、5)的分隔组件,并将内部空间(12)分成两个通道(14、15),每个通道都与一个入口孔(7、8)和一个出口孔(10、11)以可连通的方式连接,其中,隔板(13)设置成可以渗透空气载声,并且将两个通道(14、15)以可传输空气载声的方式连接。
112 废气净化方法及废气净化系统 CN200680017015.2 2006-04-24 CN101175907B 2010-06-09 藤野龙介
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净化方法,在通过排气管内喷射装置(13)将由配设在内燃机(E)的排气通路(4)中的废气净化装置(10)消耗的净化剂(F)供给到上述废气净化装置(10)的上游侧的上述排气通路(4)内、使其混入到废气(G)中。在上述排气通路(4)中设有与该排气通路(4)的上游侧相比排气通路(4)扩大的台阶(4b),在废气(G)的流动中产生涡流,并且对上述台阶(4b)的位置或其附近喷射上述净化剂(F),促进上述净化剂(F)的微粒化。由此,在排气通路(4)内能够以较短的距离高效率地促进净化剂(F)的蒸发及扩散。并且,能够使净化剂在均匀化的状态下到达废气净化装置(10)。因此,废气净化系统(1)在小型车等中也能够使用。
113 内燃机、车辆、船舶以及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清洁方法 CN200980000459.9 2009-06-15 CN101688462A 2010-03-31 高桥佑辅; 粉川嗣教
一种内燃机能够通过防止排气温度升高而提高清洁效率从而减轻催化剂的性能降低。内燃机1包括收敛部分32、扩散部分33和分支部分21。分支部分21从排气通路16的位于扩散部分33上游的部分分支在排气通路16中沿下游方向传播的振动波35,所述振动波35的传播速度比排气9打开时从燃烧室10流入排气通路16中的排气36的速度高,并将振动波35传回到排气通路16中。使得排气36经过收敛部分32并在分支部分21和扩散部分33之间与振动波35碰撞,因而增大收敛部分32中排气36的压。使得排气36经过所述扩散部分33以产生新振动波35b,并因而降低排气温度。排气清除装置40的催化剂41设置在排气通路16的位于扩散部分33下游的部分中。
114 内燃机、车辆、船舶以及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方法 CN200980000461.6 2009-06-15 CN101680349A 2010-03-24 高桥佑辅; 粉川嗣教
通过应用一种增大排气速度的方法提供一种新型内燃机。内燃机1包括分支部分21,所述分支部分21用于分支以高于排气36的速度传播的振动波35并用于引导所述振动波,反射部分21b设置在所述分支部分21中。所述反射部分21b反射所述振动波35并将其传回到排气通路16中,并使得振动波35与排气36碰撞,从而增大排气36的压。随着排气36经过收敛扩散形喷嘴31的扩散部分33,产生在排气通路16中沿下游方向传播的新振动波,并且增大排气36的温度和压力。
115 内燃机、车辆、船舶以及用于内燃机的二次空气供应方法 CN200980000460.1 2009-06-15 CN101680348A 2010-03-24 高桥佑辅; 粉川嗣教
提供一种内燃机,其及时在高负载状态中也能够有效地将空气供应到排气通路中。内燃机1包括收敛部分32、扩散部分33和分支部分21。分支部分21从排气通路16的位于扩散部分33上游的部分分支在排气通路16中沿下游方向传播的振动波35,所述振动波35的传播速度比排气9打开时从燃烧室10流入排气通路16中的排气36的速度高,并将振动波35传回到排气通路16中。使得排气36经过收敛部分32并在分支部分21和扩散部分33之间与振动波35碰撞,因而增大收敛部分32中排气36的压。使得该排气36经过扩散部分33以产生新振动波35b。二次空气供应系统70包括供应部分73,供应部分73用于通过使用由新产生的振动波35b所产生的负压将空气供应到排气通路16的位于扩散部分33上游的部分中。
116 多缸内燃机、车辆、船舶以及用于多缸内燃机的排气方法 CN200980000457.X 2009-06-15 CN101680347A 2010-03-24 高桥佑辅; 粉川嗣教
提供一种能够比现有技术内燃机更能降低排气温度和压的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A缸、#B缸和排气通路16。排气通路16包括收敛扩散形喷嘴31和设置在扩散部分33上游端上游的排气汇聚部分19,所述排气汇聚部分19用于仅连接打开期间不重叠的燃烧室的排气口9a。在汇聚上游部分19a中传播的振动波35在连接部分181中被分支,并且经过分支的振动波35由#B缸的排气9反射并与排气36碰撞。随着压力由振动波35增大的排气通过收敛扩散形喷嘴31,产生在排气通路16中沿下游方向传播的新振动波,并且产生在排气通路16中沿上游方向传播的膨胀波。因而,显著地降低排气的温度和压力。
117 排气净化装置 CN200880011441.4 2008-03-14 CN101663470A 2010-03-03 通阪久贵; 小和田稔
发明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排气管的途中具备捕集排出气体(3)中的颗粒的颗粒过滤器(5),并且,具备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该选择还原型催化剂在颗粒过滤器(5)的下游侧即使在共存下也能够使NO<sub>x</sub>选择性地与反应,在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和颗粒过滤器(5)之间配置能够添加作为还原剂的尿素的尿素水添加机构(12),其中,在从尿素水添加机构(12)向选择还原型催化剂(6)导入排出气体(3)的流路之间,形成至少1个以上的曲部(13,14)。
118 废气系统 CN200910159906.7 2009-07-21 CN101649765A 2010-02-17 迈克尔·穆勒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废气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废气管道,特别是废气管,并且在所述废气管道的下游具有废气处理设备如化催化器、SCR催化器或柴油微粒过滤器,其中,为了提高下游气体处理设备的效率,在所述废气管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副流管道,特别是副流管,其相对于废气管道(1)具有减小的横截面,并对废气流的一部分施加强制引导,使得不同于原本的废气流。
119 排气组件 CN200880001337.7 2008-11-18 CN101583784A 2009-11-18 克温·艾布拉姆; 戈文达拉扬·卡利亚纳萨米; 约瑟夫·卡拉汗; 罗宾·维拉茨; 伊万·阿巴克尔; 卡米拉·伊斯坎德罗娃; 詹姆斯·伊根; 丹尼斯·肖
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系统,所述车辆排气系统包括各种排气部件。被动组件与至少一个排气部件相关。被动阀被朝向闭合位置弹性偏置,而且被动阀响应于废气压增大超过弹簧偏置而能够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被动阀相对于其它排气系统部件的定位。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与填塞式共振器相结合的被动阀。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涉及被动阀,所述被动阀包括有利于降低噪音的同时还提高阀的性能和耐久性的止挡垫片。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在无旁通结构中使用被动阀,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被动阀具有高百分比的覆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在车辆排气系统中提供偏离的被动阀结构。
120 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 CN200810186719.3 2008-12-12 CN101469628A 2009-07-01 三川诚; 本田幸一郎
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可以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紧凑地配置。发动机(211)具备曲轴箱(214)和从曲轴箱(214)上部向前侧延伸出的汽缸(215),在汽缸(215)前面的下方且曲轴箱(214)前面的前方,即、从曲轴箱(214)底面大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催化剂收纳室(280)并使其轴线(L)朝向曲轴(CR)的轴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