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排气管结构 CN200780001296.7 2007-07-04 CN101427011A 2009-05-06 山口淳一; 堀江義毅
第二排气管(12)的重心(G1)位于连接两个相关联的支承构件(16,17)的轴线(J1)的远离球窝接头(15)的一侧上。因此,产生了将球窝接头(15)向上朝着车体挤压载荷(F1)施加于球窝接头(15)上的矩。依次地,通过使第三排气管(13)的重心(G2)位于连接两个相关联的支承构件(19,20)的轴线(J2)的靠近球窝接头(15)的一侧上,第三排气管(13)的重量产生了将球窝接头(15)向下远离车体挤压的载荷(F2)施加于球窝接头(15)上的力矩。因此,大约相同量值的载荷(F1)和载荷(F2)作用在相反的方向上。
122 内燃机的排气系统 CN200610140516.1 2006-10-13 CN100467838C 2009-03-11 齐藤孝史
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系统,抑制为避免排气干涉而设于集合部排气管(3)内的分隔板(11)的振动,进而防止由此导致产生噪音。在直列四缸内燃机中,#2、#3气缸的上游侧排气管(2)与集合部排气管的第1流路(12)连接,#1、#4气缸的上游侧排气管与集合部排气管的第2流路(13)连接,两条流路(12、13)由分隔板分隔开。集合部排气管整体弯曲,分隔板也沿该集合部排气管弯曲。为了提高分隔板的刚性,冲压成形有与气流方向正交的第1增强筋(15)与沿气流方向的第2增强筋(16),抑制了分隔板的振动。由于增强筋(15、16)向第1流路一侧突出,则对偏向弯曲外侧地在第1流路内流过的排气气流的影响降至最小。
123 自控动按需输出废气机内循环二次燃烧发动机 CN200610022518.0 2006-12-18 CN100434677C 2008-11-19 谭光荣
一种自控动按需输出废气机内循环二次燃烧发动机,涉及一种往复活塞式内燃发动机,解决了现有往复活塞式内燃发动机存在的“大拉小车”、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的问题,包括在现有发动机上设置的扭矩检测系统、配气系统、燃烧系统、二次燃烧控制系统和在用车辆自动停转缸控制系统;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检测元件安装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之间的同一动力输出轴上;配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顶面的进气管道、第一排气管道、第二排气管道和废气循环管道。适用于各种四行程、二行程的汽油机或柴油机,以及以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为燃料的发动机。
124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系统结构 CN02107832.7 2002-03-22 CN100416057C 2008-09-03 津久井浩明; 三上孝雄; 神田英一; 渡部伸; 佐藤辰
一种确保可以充分发挥发动机性能的排气管长度的同时,将重量大的消音器配置在使得车身重心下降、车身前后重量平衡的有利位置的排气系统结构。安装所述排气系统的自动二轮车10,在前、后轮32、34之间配置发动机40,通过从所述发动机40延伸的排气管60、和连接在所述排气管60上的消音器70排出排放气体。消音器70采用在进气口73的附近设置排气口74的形式。在进气口73与后轮一侧相邻的状态下,将消音器70配置在发动机40的下方,同时,将排气管60以延伸到后轮34附近的状态与前述消音器70的进气口73连接。
125 达驱动的工作机具 CN200710148107.0 2007-08-28 CN101135261A 2008-03-05 J·罗登贝克; C·克勒曼; C·布鲁姆
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工作机具尤其是链锯的驱动装置,它包括:一个内燃机,它具有一个缸壁(8),一个具有排气道内表面(4a)的排气道(4)穿过缸壁从燃烧室(3)通到缸壁(8)中的排气道口(11);和一个设置在排气道(4)的向着燃烧室(3)那边邻接排气道口(11)的区段中的、具有管件外表面(12a)的管件(12),该驱动装置防止废气从排气道到缸壁的热传递,为此建议,所述管件外表面(12a)至少局部地沿着管件(12)的整个外圆周与排气道内表面(4a)通过气隙(13)间隔开。
126 气缸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跨骑型车辆 CN200410064251.2 2004-08-19 CN100371568C 2008-02-27 寺岛靖人
发明提供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在车体中央附近的发动机下方安装排气控制时,能够较大地确保最低离地高度、油盘容量以及倾斜,并可提高配置的自由度。本发明的多气缸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具有:一端与多气缸发动机的各排气口分别连接的多个排气管,与上述各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集合从各排气管导入的废气、并导向消音器的集合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合管由与上述排气管的排气通路连通的前端部、集合从上述前端部导入的废气的中间部以及进一步集合从上述中间部导入的废气的后端部构成,所述集合管从所述前端部至所述中间部设置有对内部排气通路进行分隔的隔板,在上述中间部,还设有根据上述发动机的运转速度控制上述排气通路面积的排气控制手段。
127 具有能够根据车体的摆动和摇动而变形的排气管装置的铰接式车辆 CN200680001670.9 2006-01-13 CN101098796A 2008-01-02 小河哲; 井草弘幸; 叶倩
一种铰接式车辆(1)包括具有高耐久性的排气管装置(20)。排气管装置(20)包括:固定在前部车体(2)上的前部排气管(21);固定在后部车体(3)上的后部排气管(28);以及相互连接前部排气管(21)和后部排气管(28)的中间排气管组装体(20T)。中间排气管组装体(20T)能够相对于后部排气管(28)绕铅直轴(Y)转动,且能够相对于前部排气管(21)绕平轴(X2)转动,并且能够根据前部排气管(21)与后部排气管(28)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行伸缩。
128 小型车辆 CN200410031828.X 2004-03-30 CN1325786C 2007-07-11 永椎敏久; 中入浩
一种小型车辆,在所述小型车辆中,装载于车体架(F)上的发动机主体(50)所具有的气缸盖(86)的上部侧壁与吸气通路部(92)连接,所述吸气通路部(92)直线状地延伸以便引导来自于配置在所述气缸盖(86)上方的空气滤清器(87)的净化空气,将向该吸气通路部(92)内、从其上方喷射燃料喷油器(100)安装在所述空气滤清器(87)上,并以覆盖所述空气滤清器(87)的后部和上部的方式配置燃料箱(88)。并将所述喷油器(100)配置在所述吸气通路部(92)的中心线(C1)的前方。
129 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200580023931.2 2005-07-14 CN1985080A 2007-06-20 金谷勇; 本多幸太郎; 雨宫智子; 平田公信; 正木信彦; 尾花信也; 白井大辅; 平本均; 山田尚史
位于发动机(1)的排气管(2)上,包含通过尿素溶液还原净化排气中的氮化物的NOx还原催化剂(4);在上述排气管(2)的上述NOx还原催化剂(4)的排气上游侧喷射尿素水溶液的喷嘴(5);位于该喷嘴(5)喷射尿素水溶液的位置的排气上游侧、令排气以排气管(2a)的轴心为中心产生螺旋状回旋的回旋气流的叶片(11)。通过此种构造,在喷射供给尿素水溶液之前,排气中已预先产生回旋气流,因此可促进尿素水溶液与排气的混合。因此,在促进尿素水溶液的加水分解的同时,排气与尿素水溶液生成的均匀地被混合,因此可令均匀混合有氨的排气流入NOx还原催化剂(4)中。
130 往复式发动机 CN02804857.1 2002-02-08 CN1249331C 2006-04-05 S·B·格洛弗
一种包括一个排气系统的往复活塞发动机(2),该排气系统包括:一个与一个消声器(10)连通的排气管(8),消声器的上游区(11)在通过其中的气流方向上是发散的;一个化催化转化器(12);一个在催化转化器和消声器的上游位置与排气管相连通的供空气管(14)。供空气管(14)包括一个适于在压差作用下开启以使空气流入排气管的簧片(16)。为了最大化流入排气管的空气量,利用排气管内的压力脉冲效果,并且为了这个目的使3L2-(2L1+L2)的值在±0.25m到0.5m之间,其中L1是从在排气管(8)和供空气管(14)的轴线相交处的第一相交点测量的排气管(8)的接合处到所述消声器(10)上游区(11)在气流方向上沿其长度的中间一点之间的距离,L2是从簧片阀(16)到所述第一相交点之间的供空气管(14)的长度。
131 排气脉冲控制装置 CN01807181.3 2001-02-07 CN1246576C 2006-03-22 斯蒂芬·奥伯哈特
一种排气脉冲控制装置(10),用于在发动机中增加排气集管体积,包括进气口(11)、排气口(12)和中间容纳区(13)排气脉冲获取和膨胀区(14)位于进气口与中间区之间,混合区(17)位于中间区与排气口之间。获取和膨胀区可以由两级组成,第一级使废气体积相对迅速地增加。
132 一种施工车辆用的气体排放装置 CN200380108234.8 2003-11-12 CN1735733A 2006-02-15 M·D·克尔姆; T·A·罗思
一种用于将两种气体从车辆向环境空气排放的装置,其中一种气体具有第一量值的脉动。该装置包括一个与车辆连接的细长管体,该管体有一个与第一气源连接的第一入口、一个与第二气源连接的第二入口、一个可与环境空气流体连通的出口,以及一个内部混合室,该两个入口可与该混合室成流体连通,使得这两种气体流入该混合室中。该管体混合该混合室内的两种气体而形成一种具有较小的第二量值的压力脉动的混合气体,并将该混合气体排放到环境空气中。最好是,该管体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入口和该出口的外管状部件与一个设置在该外管状部件内并包括该第二入口和多个孔的内管状部件。
133 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歧管 CN200310123750.X 2003-12-24 CN1510256A 2004-07-07 川水清身; 山田仁
一种排气歧管,用于四缸内燃机,该排气歧管包括:四个分支;下游排气管,该下游排气管与这四个分支相连接;以及间壁,该间壁将下游排气管中的排气通路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各自有半圆形截面。各第一和第二通道与四个分支中的两个连接,这两个分支与四个发动机气缸点火顺序不连续的两个相连,并分别与各第一和第二通道的半圆形截面的第一和第二四分之一圆形区域连通。安装在下游排气管上的空气-燃料传感器通过切口而伸入到两个通道内,该切口形成于间壁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该宽度方向垂直于下游排气管的轴向方向。形成于间壁内的连通部分使通道彼此流体连通。该连通部分具有分别位于间壁的一侧上和相对侧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下游。
134 四缸发动机用的排气管 CN03120209.8 2003-03-07 CN1443931A 2003-09-24 芦田雅明; 西沢公良
在一四缸按汽缸1-2-3-4的顺序直列排列的发动机的排气管中,借助于缩短该排气管的总长度可以改善排气管催化剂的温度上升性能,同时可防止各汽缸之间的排气产生干扰。因此没有相继点火的汽缸1的排气管支管和汽缸4的排气管支管在发动机外侧汇聚在一起,其汇聚θ1等于或小于20度,从而形成第一排气管汇聚支管,处于汽缸1和汽缸4之间没有相继点火的汽缸2的排气管支管和汽缸3的排气管支管,具有沿侧向延伸的形状,并以最小的距离汇聚在一起,从而形成第二排气管汇聚支管。此后该第一和第二排气管汇聚支管以一个处于0度-30度范围内的汇聚角θ3再汇聚起来。
135 排气岐管总管部分结构 CN03119477.X 2003-03-12 CN1443930A 2003-09-24 小林直之; 福本康彦; 立岩腾已; 西原辉彦; 富永和也
一种排气岐管总管部分结构,用于在多根排气岐管的各自下游端口把多根排气岐管连接为一体,其中在排气岐管总管部分的中心侧处的至少一个排气岐管管件的下游端口具有加厚部分。
136 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95117718.4 1995-09-05 CN1118619C 2003-08-20 林薰
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例如2冲程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强度和净化功能。它是在排气管2与膨胀管3的接合部设置排气净化装置7,制成由外管6和内管10构成的双重管结构,同时,将外管6的小直径部6a与内管10的焊接部e用焊接等方式接合在一起。在该焊接部e中不形成通气孔h、也不持有触媒。而且,将排气净化装置7配置在膨胀管3的油槽部12的上游、发动机1的下方,由热隔离保护器8围绕其周围。
137 二轮摩托车用消音器 CN97115456.2 1997-07-24 CN1097142C 2002-12-25 纲野秀夫; 古川一明; 饭嶋茂男
发明是关于连接着从多气缸发动机的各气缸导出的排气管2a、2b的消音器3,提供组装容易且各气缸能得到独立排气声的消音器。在消音器3内安装横断消音器3的隔壁3a,在消音器长度方向上隔开形成两个膨胀室4a、4b,将该消音器3安装在前后搭载V型双气缸发动机的二轮摩托车上,将与V型双气缸发动机前侧气缸连接的排气管2a插入前侧的膨胀室4a里,与后侧气缸连接的排气管2b插入后侧的膨胀室4b里。
138 内燃机的排气噪声控制装置 CN01121840.1 2001-06-27 CN1380488A 2002-11-20 黄尧夏; 李种旻
一种内燃机排气噪声控制装置,包含排气管、旁通管、促动器、及控制部,该排气管用于将发动机的废气排出到外部,该旁通管在隔离的状态下从上述排气管分支,交替形成“U”字部和倒“U”字部,长度可变,该促动器在上述旁通管连接作动杆,用于使上述旁通管的长度变化,该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促动器,上述旁通管由“U”字部和倒“U”字部交替形成,可使旁通管的设置空间最小化,并可将旁通管的可变长度形成得较长,可适当地减小低频的噪声,在上述排气管设置排气管长度调节装置。
139 排气净化装置 CN95191493.6 1995-11-06 CN1069734C 2001-08-15 石桥羊一; 浅井正裕; 齐藤贤二郎
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内燃机排气系统的膨胀管和薄层催化剂。两个排出气体排出口在膨胀管的纵向上游侧端部周壁上形成,透气的薄层催化剂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以面对排出气体排出口的方式围绕膨胀管分开设置。薄层催化剂两侧部向膨胀管弯曲并整体地焊接在其外周面上。薄层催化剂的外周由薄密封板如密封元件密封,其中一个开口在膨胀管的排出气体排出口相对侧的密封板上形成。一上端插入薄密封板的连通管穿过大体邻接并平行于膨胀管而设置的消声器壳体的通孔。连通管的下端呈U形截面并开口于消声器壳体的下游侧。依据这种结构,排出气体在不会受膨胀管冷却或受催化剂反应热的影响下,可以直接与薄层催化剂接触。因此净化效率和净化比得到改善,净化设备的尺寸得以减少。
140 排气净化装置 CN95191493.6 1995-11-06 CN1140481A 1997-01-15 石桥羊一; 浅井正裕; 齐藤贤二郎
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内燃机排气系统的膨胀管和薄层催化剂。两个排出气体排出口在膨胀管的纵向上游侧端部周壁上形成,透气的薄层催化剂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以面对排出气体排出口的方式围绕膨胀管分开设置。薄层催化剂两侧部向膨胀管弯曲并整体地焊接在其外周面上。薄层催化剂的外周由薄密封板如密封元件密封,其中一个开口在膨胀管的排出气体排出口相对侧的密封板上形成。一上端插入薄密封板的连通管穿过大体邻接并平行于膨胀管而设置的消声器壳体的通孔。连通管的下端呈U形截面并开口于消声器壳体的下游侧。依据这种结构,排出气体在不会受膨胀管冷却或受催化剂反应热的影响下,可以直接与薄层催化剂接触。因此净化效率和净化比得到改善,净化设备的尺寸得以减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