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适用于垂直起降的混合能源动力系统 |
CN202411941848.4 |
2024-12-26 |
CN119796503A |
2025-04-11 |
刘自勋; 张广莉; 李萍; 李宝臣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垂直起降的混合能源动力系统,所述适用于垂直起降的混合能源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和锂电池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和锂电池装置并联于动力装置,且燃料电池装置和锂电池装置均用于驱动动力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适用于垂直起降的混合能源动力系统,通过燃料电池装置和锂电池装置驱动动力装置,锂电池装置的倍率放电确保飞行器能够顺利起降,燃料电池装置具有较高能量密度以使飞行器具有较长的巡航里程。 |
122 |
一种单输入共轴复合式飞行器 |
CN202411988362.6 |
2024-12-31 |
CN119796489A |
2025-04-11 |
梁成成; 章逸昊; 刘龙华; 王志明; 陈齐平; 艾田付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输入共轴复合式飞行器,包括共轴三级减速机构、动力转换机构、折叠式螺旋机构、摆动式螺旋机构;共轴三级减速机构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第一减速机构通过轴承结构与第二减速机构连接,第一减速机构通过第一连杆机构与折叠式螺旋机构连接,第二减速机构通过第二连杆机构与摆动式螺旋机构连接;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与一发动机连接,且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减速机构连接,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二减速机构连接。通过本申请,能够进行单输入动力在两种飞行状态下的自由切换,能够实现将纵列式双旋翼与横列式倾转旋翼有效结合起来。 |
123 |
一种270V全电飞机起落架放下时的电机制动方法 |
CN202411903980.6 |
2024-12-23 |
CN119796486A |
2025-04-11 |
黄全进; 李德玮; 李菁; 赵晋毅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270V全电飞机起落架放下时的电机制动方法,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计算反馈速度和目标速度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大于阈值,若大于阈值,则进行下一步,若不大于阈值,则不进行电机制动;270V电机制动的闭环控制律计算,得到控制律计算占空比;对控制律计算占空比进行增量限制,得到输出占空比;根据输出占空比,对电机进行制动控制。该方法通过闭环的方式完成270V全电飞机起落架放下时利用电机自身的制动控制实现对起落架放下速度的控制,解决了270V全电飞机起落架放下时速度过快的问题,保证了起落架和270V电机的安全。 |
124 |
自复位式减速板手柄结构 |
CN202510097728.9 |
2025-01-22 |
CN119796485A |
2025-04-11 |
张明俊; 方广; 喻清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式减速板手柄结构,其中;连杆(8)中部穿入杆套(7)、调节防转块(6)、弹簧A(4)插入定位销A(5),弹簧A(4)上下两端分别抵住调节防转块(6)、杆套(7)下端,连杆(8)下端安装有滚动机构(3),杆套(7)下端面安装有档位板(1),档位板(1)下端设置的槽内卡入滚动机构(3),限位机构(2)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档位板(1),档位板(1)下端安装有定位销B(10),定位销B(10)与限位机构(2)接触。本发明有缩回位,能满足在‑5°~0°范围内连杆能够复位到缩回位,实现预设功能,扰流板快速打开,在紧急情况下,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
125 |
一种变距螺旋桨专用分体式大载重轴承及变距螺旋桨 |
CN202411928559.0 |
2024-12-25 |
CN119796484A |
2025-04-11 |
刘兵兵; 张子俊; 杨子盟; 夏冉; 康国剑; 于靖波; 韩兆军; 孟志强; 霍晓帅 |
本发明涉及变距螺旋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距螺旋桨专用的分体式大载重轴承及变距螺旋桨。该变距螺旋桨专用的分体式大载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滚珠组件,所述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变距螺旋桨的桨毂袖套过盈配合,所述轴承外圈的内侧设有滚珠滑道;所述滚珠组件安装在所述滚珠滑道内;所述轴承内圈包括第一轴承内圈和第二轴承内圈,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均安装在所述滚珠组件内侧。通过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将滚珠组件包夹,使滚珠组件只进行轴向旋转运动,组合后的轴承,能够实现角接触球轴承的功能。该变距螺旋桨装配效率高,同时实现了变距螺旋桨的轻量化。 |
126 |
一种内埋式发射的飞行器的尾翼锁定解锁结构及飞行器 |
CN202510235270.9 |
2025-02-28 |
CN119796480A |
2025-04-11 |
陈路哲; 张新伟; 龙涛; 杨晓东; 田昊; 宫乐; 杨文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埋式发射的飞行器的尾翼锁定解锁结构及飞行器,涉及尾翼锁定解锁技术领域,包括:尾翼,尾翼包括连接段和折叠段,折叠段与连接段弹性折叠式连接,连接段连接有舵机;锁钩,锁钩设置在飞行器的外侧,锁钩与折叠段的外端卡接配合,能够将折叠段锁定在折叠位置,且舵机带动尾翼转动时,折叠段的外端能够与锁钩分离,以使尾翼展开;解决现有内埋式发射的飞行器的尾翼被动的展开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发射筒体积较大、展开时机不可控的问题。 |
127 |
一种集成伸缩变展长和旋转变后掠功能的变体机翼及变体方法 |
CN202510136283.0 |
2025-02-07 |
CN119796477A |
2025-04-11 |
王跃; 马建华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伸缩变展长和旋转变后掠功能的变体机翼及变体方法,包括内翼段、外翼段和弹性蒙皮;内翼段和外翼段位于同一个展向平面内;内翼段在展向平面内沿机翼展向进行伸缩运动,进而调节内翼段展长;外翼段在展向平面内相对于内翼段进行弦向方向的旋转运动,进而调节外翼段的后掠角。本发明通过调整机翼的展长和后掠角,兼顾飞行器提高低速飞行时的升力和降低高速飞行时的阻力。具体而言,在低速飞行时增加机翼展长以提升升力,而在高速飞行时减小展长并增大后掠角以降低阻力。本发明实现无论在低速还是高速飞行状态下,都能达到最佳的气动性能,显著提升了飞行器的适应性和飞行性能。 |
128 |
一种分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的对接导引装置 |
CN202510286925.5 |
2025-03-12 |
CN119796471A |
2025-04-11 |
晁雪峰; 刘波; 冯光烁; 李会朝; 李松阳; 薛滢蕾; 马恒宇; 祝靖麒; 沈英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的对接导引装置,包括:壳体,其为圆台型结构,且所述壳体的下底面与飞行体底部相连接;锁紧装置,其对称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锁紧装置可选择的收入或穿出所述壳体的两侧;第二对接机构,其一端与乘员舱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其中,所述壳体与容纳腔相互匹配,且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可选择的卡合或分离。本发明具有可实现飞行单元与乘员舱的准确快速的对接、实现飞行汽车飞行模态和行驶模态的快速切换、对接精度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
129 |
轨控交通 |
CN202410867226.5 |
2024-07-01 |
CN119796264A |
2025-04-11 |
倪宗红; 倪帮达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控交通,属于无人驾驶的刚性制导变轨滑行的轨控交通技术,包括轨控,所述轨控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置有轴球滑行机构,所述滑行机构上设置有车架载重平台,形成轨控车辆,构成车路一体化的有根交通。所述滑道设置有既定曲直滑行轨迹刚性制导路径,在滑行机构驱动工作状态下,所述轨控车辆运动轨迹始终被滑道硬件刚性制导变轨锁定运行,具有安全和无人驾驶与磁力反重节能等很多功能,形成电控智能轨控交通。由此释放的安全交通极致能效,体现在轨控交通可实现轨控火箭车和轨控飞机与核动力轨控列车,轨控火箭车具有极速发射功能,轨控飞机具备有根超音速飞行功能,核动力轨控列车具有移动式核电站和移动式飞机场等功能。 |
130 |
增材制造的航空航天面板和方法 |
CN202411405720.6 |
2024-10-10 |
CN119795692A |
2025-04-11 |
R·W·阿斯顿; R·E·齐尔兹; N·M·贾殷; E·C·伍兹; T·J·韦伯; M·皮尔森; T·M·阿斯顿 |
本公开涉及增材制造的航空航天面板和方法。航空航天面板包括第一蒙皮、与第一蒙皮间隔开的第二蒙皮以及将第一蒙皮连接到第二蒙皮的第一桁架结构。第一桁架结构包括多个桁架构件。每个桁架构件与第一蒙皮和第二蒙皮成一体,使得第一蒙皮、第二蒙皮和第一桁架结构共同形成单个整体式无接头结构。蒙皮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至少一个格架区域,该格架区域包括格架网格和由开口形成的阵列。 |
131 |
一种轻质高效隔热防护结构 |
CN202411164054.1 |
2024-08-23 |
CN118927720B |
2025-04-11 |
吴护林; 李忠盛; 董玲抒; 黄安畏; 孙彩云; 易同斌; 丛大龙; 唐晶晶; 彭星; 罗明波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高效隔热防护结构,涉及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包括热面保护层(10)、隔热层与冷面保护层(30),隔热层由热阻层(21)与反射层(22)交替层叠而成,热阻层(21)的数量为n、反射层(22)的数量为n+1,n不小于1;反射层(22)为采用A面聚酰亚胺薄膜(221)、镀铝层(222)、B面聚酰亚胺薄膜(223)形成的夹层结构,且B面聚酰亚胺薄膜(223)靠近热面保护层(10)、A面聚酰亚胺薄膜(221)靠近冷面保护层(30)。该隔热防护结构能解决现有防护结构高温隔热效果差,耐湿热、耐盐雾、耐振动性能差,厚度大、面密度大、重量大,易出现破裂、变形等问题。 |
132 |
一种轻质耐高温碳化硅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0744401.1 |
2024-06-11 |
CN118580088B |
2025-04-11 |
杨自春; 夏元佳; 陈国兵; 张震; 赵爽; 李昆锋; 费志方; 孙文彩; 张磊; 陈俊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耐高温碳化硅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氧化石墨烯粉末、抗坏血酸和去离子水混合分散后进行预还原,得到预还原氧化石墨烯凝胶;S2、对预还原氧化石墨烯凝胶进行冷冻,冷冻完全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及高温热还原,得到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S3、将硅粉和二氧化硅粉的混合粉末作为硅源,与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混合,进行高温气相渗硅,得到纳米线填充层状结构的碳化硅气凝胶。本发明制备的碳化硅气凝胶为纳米线填充层状结构,具有超轻、高力学性能、超高温隔热(红外隐身)性能和耐火性能,在高温热防护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该方法生产周期短、可控程度高、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 |
133 |
通过固定点安装在结构上的玻璃窗 |
CN202080071991.6 |
2020-10-12 |
CN114521182B |
2025-04-11 |
J-B·马约斯; F·弗雷米 |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单片或层压玻璃窗(1),由框架(4)栓接或夹紧,框架(4)本身栓接在结构(3)上或穿过所述结构(3),其特征在于,在与屈曲现象相关的、具有最大柔性或最小刚度的玻璃窗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栓接借助于将至少一个螺栓(2)插入与螺栓(2)同心的衬套(7)中来执行,或代之以插入衬套(7)或销(7),每个衬套(7)或销(7)没有间隙地安装在玻璃窗(1)或框架(4)上,且安装在结构(3)上或穿过结构(3);‑此玻璃窗(1)作为航空玻璃窗的应用。 |
134 |
一种直升机载荷传递及防偏摆结构和直升机 |
CN202110484795.8 |
2021-04-30 |
CN113148169B |
2025-04-11 |
杨乘懿; 杨庆超; 吴世豪; 郑龙; 罗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载荷传递及防偏摆结构和直升机,包括上承载梁、下承载梁和吊板;上承载梁位于下承载梁上方,上承载梁中部连接有承载件,上承载梁两端朝向下承载梁两端弯曲,且上承载梁两端与下承载梁两端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为下承载梁的周向;下承载梁中部嵌套有连接件,连接件朝下承载梁水平方向的径向两端延伸,延伸端截面为圆形;吊板顶部分叉设置,吊板顶部两个分叉分别与连接件的两个延伸端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与下承载梁长度方向平行。有效解决了货物偏摆对直升机舱口的伤害。 |
135 |
一种电力线路绝缘体带电喷涂装置 |
CN202411936816.5 |
2024-12-26 |
CN119787207A |
2025-04-08 |
胡争余; 谷江波; 徐露; 陈国文; 苗嘉诚; 陆建章; 李彦兵; 吴松桃; 王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路绝缘体带电喷涂装置,涉及绝缘体喷涂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含无人机机身、飞行件和支撑件,支撑件设置有红外摄像机和可见光摄像机,无人机机身设置有保护壳,飞行件包含保护壳侧部的机械臂和机械臂上的螺旋桨,支撑件包含支撑座和支撑脚架,支撑脚架上设置有电机、储液箱和喷液装置,储液箱上设置电池,储液箱侧部设置有送液孔。本发明装置包含无人机机身、飞行件和支撑件,飞行件控制装置整体飞行至电力线路绝缘体附近,无人机机身控制装置上各部件的运作,和地面工作人员手持的终端完成通信,根据地面工作人员下发的指令控制其连接的部件完成对应操作,实现远程喷洒清洗剂对电力线路绝缘体进行清洗。 |
136 |
一种四分裂导线耐张线夹X光探伤检测用挂载架 |
CN202510043405.1 |
2025-01-10 |
CN119780130A |
2025-04-08 |
周雁楠; 肖永聚; 杨文涛; 张顺; 刘钢奇; 李捷 |
本发明属于高压线路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分裂导线耐张线夹X光探伤检测用挂载架,其包括架体和装配在架体上的成像板,架体上设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移动圆筒,四个移动圆筒传动连接用于驱使四个移动圆筒同步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四个移动圆筒用于在四分裂导线的位于上方的两根导线上导向行走;成像板设置在架体的侧部并位于四分裂导线的外侧,成像板与架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成像板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架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无人机的机械臂钩挂的挂接部。本发明调整方便,操作简单,能够一次性检测四分裂导线的四个耐张线夹,通用性好。 |
137 |
无人机图像处理与地图构建系统 |
CN202411976594.X |
2024-12-31 |
CN119774019A |
2025-04-08 |
周凯凯; 高善恒 |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机图像处理与地图构建系统,包括基站与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之间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调节板,所述夹板之间转动安装有圆轴,所述夹板的一端转动安装有从动齿轮与转动齿轮,所述转杆的一端贯穿夹板并与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圆轴的一端贯穿夹板并与转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外表面与转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该无人机图像处理与地图构建系统,操作人员可通过无人机带动承载板及其下方的光学相机发生滑动,随之启动电机,电机的运行会使得圆杆发生旋转,随后圆杆会带动转轴发生旋转。 |
138 |
一种垂直起降地效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411924195.9 |
2024-12-25 |
CN119773962A |
2025-04-08 |
罗竑; 梁斌; 查浩宇; 刘艳军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地效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飞行器包括机身、涵道地效翼、外翼、垂尾、浮筒、嵌入式涵道旋翼系统和推进旋翼动力系统;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包括纵向姿态控制方法,横向姿态控制方法,水面上运动控制方法和应急动力跃升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垂直起降地效飞行器,采用垂直起飞/降落的方式,相比传统的地效飞行器,无滑跑过程,大幅度改善了起飞降落阶段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可以在平地到浅滩到水面可无缝衔接飞行。飞行器通过采用自动控制辅助驾驶,在转弯等横向操纵中,降低了翼梢碰撞水面/地面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具备动力跃升能力,大幅度提高了飞行安全性;可直接在无船坞的建筑、岛屿起降,大幅提高应用领域。 |
139 |
一种用于薄机翼飞机舵面驱动的电静液马达作动器 |
CN202510286826.7 |
2025-03-12 |
CN119773959A |
2025-04-08 |
尚耀星; 吴帅; 王超; 董韶鹏 |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薄机翼飞机舵面驱动的电静液马达作动器。其包括多个叶片马达作动器,多个叶片马达作动器沿叶片马达作动器的叶片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叶片马达作动器之间预留有间距,间距用于将舵面连接口均布在相邻叶片马达作动器之间,舵面连接口与叶片马达作动器同轴设置;电机泵组件,电机泵组件的出油端口与进油端口分别与叶片马达作动器上的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该作动器的设计契合薄机翼飞机内部有限的空间条件,并采用并联模式协同工作,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实现大扭矩,通过多段连接的方式,轴系的扭矩载荷得以均匀分摊。 |
140 |
飞行器外翼与中央翼的连接结构及方法、以及用于该连接结构的三叉接头 |
CN202510180241.7 |
2025-02-18 |
CN119773954A |
2025-04-08 |
汤平; 鲍舒; 石昊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外翼(200)与中央翼(300)的连接结构,包括:腹板(10);位于腹板(10)上方的肋上缘条(11);位于腹板(10)下方的肋下缘条(12);位于腹板(10)的第一侧的前三叉接头(13);以及位于腹板(10)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后三叉接头(14)。前三叉接头(13)和后三叉接头(14)形成有下翻边但没有形成上翻边。通过采用与飞行器外翼(200)搭接的第一角盒(120)和与中央翼(300)搭接的第二角盒(130)来替代上翻边,以将飞行器外翼(200)和中央翼(300)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连接结构的三叉接头及其连接方法,在保留搭接式连接结构效率高的优点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