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 飞机;直升飞机 / 机身;机身,机翼,稳定面或类似部件共同的结构特征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耐低温的橡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飞行器用弹性元件 CN202510108305.2 2025-01-22 CN119931163A 2025-05-06 蔡夏; 李岩磊; 李德彪; 夏齐; 雷黎明
发明涉及一种耐低温的橡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飞行器用弹性元件,属于橡胶制品与化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橡胶组合物的耐低温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有飞行器的使用需求的问题。该橡胶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橡胶100份、补强填充剂20‑60份、耐低温剂6‑15份,防老剂1‑5份、硫化剂0.5‑3份、硫化促进剂0.5‑5份、硫化活性剂2‑6份;所述耐低温剂为芳油、氢化双环戊二烯类树脂和C9树脂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橡胶软化→混炼→排胶→停放→混炼→硫化交联。
2 一种中空复材连杆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飞机 CN202510190765.4 2025-02-20 CN119929148A 2025-05-06 张伟; 马志阳; 徐吉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复材连杆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飞机,连接结构包括复材连杆、金属接头和连接轴套,复材连杆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套与金属接头连接;复材连杆中部为圆管状结构,圆管状结构的内壁设有加筋条,加筋条为帽形加筋条,沿着复材连杆的内壁轴向设置,加筋条的横截面呈“∩”形,顶部为平面或弧面,两侧向下延伸并与圆管状结构的内壁连接;复材连杆的两端为圆台形管状结构,且两端逐渐向外扩张;连接轴套的一端内壁与复材连杆的两端的外表面相贴合,另一端与金属接头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复材连杆中部设置加筋条,增加了复材连杆的截面面积,提高了杆件整体的稳定性,复材连杆的两端为圆台形管状结构,且两端逐渐向外扩张,增加了连接面的面积,保护了复材连杆端头,确保了与接头的稳定连接。
3 航行器压差与摩擦减阻的旋转头部构型 CN202510140153.4 2025-02-08 CN119929147A 2025-05-06 徐晶磊; 郑倩雯; 毕林; 鄂雨松
发明公开航行器压差与摩擦减阻的旋转头部构型,包括涡轮盘体和叶片;涡轮盘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轮毂头部尖端和轮毂;轮毂头部尖端位于轮毂的前端,轮毂的后端设有轮盘配合面;叶片设有若干,若干叶片周向等间距安装在轮毂外壁上;叶片包括叶片前缘面、叶片后缘面、叶片压面和叶片吸力面;叶片前缘面靠近轮毂头部尖端设置,叶片后缘面靠近轮盘配合面设置;其中,轮毂为内凹弧线旋转形成的回转体结构;若干叶片沿轮毂外壁螺旋渐扩排布,叶片的高度、相邻两叶片的间距均沿螺旋方向依次增大。本发明可显著降低航行器受到的压差阻力与摩擦阻力,且相应降低了热载荷,有效改善了航行器的气动性能。
4 电活性智能材料展向可变形减阻表面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11340074.0 2022-10-29 CN115593608B 2025-05-06 邱高阳; 李文丰; 蔡晋生; 许德辰; 刘欣乐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活性智能材料展向可变形减阻表面,包括介电弹性体薄膜、柔性电极层,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在上表面中部加工有横截面几何尺寸为宽2‑20μm高10‑100μm间距20‑200μm的直型微小肋条,两侧分布有柔性电极阵列。根据本发明的电活性智能材料展向可变形减阻表面,通过柔性电极阵列的通断电使减阻表面在展向上发生变形,可以:(1)改变直肋条的展向间距,(2)形成正弦结构,(3)同时改变间距并形成正弦结构。其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柔性电极层随流场环境变化,通电、断电或改变接收的电压信号大小,从而单一或同时改变肋条之间的间隔、正弦结构的波长、幅值,使得在不同流场环境下均可明显减小近壁面的湍流摩擦阻,且都能提供较佳的减阻效果。
5 一种低温燃料双体后掠翼飞机总体气动布局 CN202210432981.1 2022-04-22 CN115092379B 2025-05-06 雷国东; 李岩; 徐悦; 段成龙
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温燃料双体后掠翼飞机总体气动布局,包含桶状双机身、圆柱状低温燃料储箱、对称分布的两个V型尾翼、大展弦比后掠机翼、翼吊式气体燃料涡扇发动机等;对称分布的两个V型尾翼共有四片倾斜尾翼提供平和垂直稳定与控制功能,并能牢固安装于机身尾部;所述大展弦比后掠机翼可使飞机具有较大的巡航升阻比,一定程度上抵消因为双机身阻过大设计导致的飞行性能降低,内部不含机翼油箱,结构强度能够得到加强,同时双机身设计可使机翼飞行受力得到卸载;所述翼吊式气体燃料涡扇发动机能够使用气态的天然气或者氢气燃烧,此类发动机也可被燃料电池加电动涵道扇替代。
6 调谐的多层材料系统和制造方法 CN202011465240.0 2020-12-14 CN113071156B 2025-05-02 A·约瑟费亚妮
本公开涉及调谐的多层材料系统和制造方法。一种分级的多层复合物(1100)包括金属基质材料(1110),所述金属基质材料(1110)具有第一侧(1112)和与所述第一侧(1112)相对的第二侧(1114)。第一微球层(1120)被分散在所述金属基质材料(1110)的所述第一侧(1112)。第二微球层(1122)被分散在所述金属基质材料(1110)的所述第二侧(1114)。
7 一种基于能量平衡驱动系统的变形头锥 CN202410846771.6 2024-06-27 CN118701271B 2025-04-29 何子懿; 王晨; 刘全; 沈星; 王韬熹; 万里亮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平衡驱动系统的变形头锥,包括头锥外壳、驱动单元和储能单元;驱动单元和储能单元设置于头锥外壳内;其中,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器一、驱动器二、锥齿轮一、锥齿轮二、输出轴一和输出轴二;储能单元设置于驱动器一远离头锥尖端的一端,储能单元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齿圈和储能弹簧;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能量平衡驱动系统的变形头锥,主要特点是利用变体结构的弹性变形特征,通过驱动系统中引入储能元件,构成能量平衡驱动系统,实现结构弹性应变能的回收和再利用,从根本上降低驱动器的外部能量消耗。
8 一种长航时飞机 CN202210983996.7 2022-08-16 CN115158634B 2025-04-25 王耀坤; 林招如
常规飞机通常只有单一机翼,为了具备长航时能通常会采用细长机翼,但会导致机翼折断的险增加,安全性低;同时整机宽度过大,起飞和降落时需要使用较宽的跑道,使用不便。本发明以提高飞机续航时间为主要目标,兼顾使用便利性,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长航时飞机设计方案。采用两个机翼的设计,机翼长度适中,具有较高的机翼投影面积,能够降低飞行功耗,提高飞行航时,同时也避免了机翼过长带来飞行安全性下降和使用不便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长航时飞机续航时间长,使用便利,结构安全性高。
9 一种锥形飞行器前体周向四进气道布局一体化设计方法 CN202010343310.9 2020-04-27 CN111348169B 2025-04-25 李怡庆; 韩美东; 李光昱; 许佳琪
发明涉及一种锥形飞行器前体周向四进气道布局一体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来流条件与锥形飞行器前体;(2)根据步骤(1)获得的锥形飞行器前体,在周向四个位置设计三维内收缩基本流场;(3)以锥形飞行器前体的母线为基准,设计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进口型线;(4)将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进口型线离散,并根据几何关系在内收缩基本流场中进行流线追踪获得进气道压缩型面;(5)通过几何修型完成锥形飞行器前体周向四进气道布局一体化设计。本发明在保持锥形飞行器前体优点的同时,在周向四个位置开展三维内收缩进气道的设计,从而为飞行器前体与三维内转进气道的设计引入新思路。
10 一种超短距起降的轻型运动飞机气动布局结构 CN202510086478.9 2025-01-20 CN119840830A 2025-04-18 陈伟
发明涉及飞机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短距起降的轻型运动飞机气动布局结构,包括机头、机身、机翼、垂直尾翼平尾翼和升降,机身自机头向机尾延伸时,其外形形状由流线性曲面形向矩形变化,机翼包括对称设计并固定于机身的左主机翼和右主机翼,左主机翼和右主机翼的前缘还设有前缘缝翼、后缘下方还悬挂安装有展襟副翼,水平尾翼的水平安定面在顶部,升降舵转动安装在水平尾翼的后缘,升降舵的后缘还安装有配平片。水平尾翼倒置使平尾下翼面压小于上翼面压力,进而产生向下的压力差,飞机整体所受顺时针方向的力偶矩增大,降低最小离地速度。飞机机翼结合缝翼和襟翼的优点,有效降低飞机的着陆外形失速速度,从而减小着陆滑跑距离。
11 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1912038.6 2024-12-24 CN119840824A 2025-04-18 王婷婷; 高军鹏; 许虎; 马兆丹; 张宝艳
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及其制备方法,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包括零泊松比骨架、负泊松比填充物以及弹性表层;零泊松比骨架具有多个填充区域;负泊松比填充物设于填充区域内;弹性表层贴覆于具有负泊松比填充物的零泊松比骨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在变形过程中能够保持表面的连续、光滑且无凹凸起伏的现象,能够提高采用该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制备的对应飞行器结构的隐身性能和气动性能。
12 飞行器组件和飞行器 CN202411444811.0 2024-10-16 CN119840823A 2025-04-18 斯特凡·奥莱克桑德·施奈德; 本杰明·纳什
发明提供了飞行器组件和飞行器,该飞行器组件包括:飞行器结构;柔性面板,该柔性面板具有固定地附接至飞行器结构的支承端部,其中,柔性面板构造成相对于飞行器结构围绕支承端部弯曲;刚性止挡件,该刚性止挡件从飞行器结构延伸并固定地附接至飞行器结构;其中,刚性止挡件构造成限制柔性面板围绕支承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弯曲,并允许柔性面板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弯曲。
13 一种枣核形单胞的双层可变形蜂窝结构 CN202211069866.9 2022-09-02 CN115352616B 2025-04-18 周丽; 赵畅; 邱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枣核形单胞的双层可变形蜂窝结构,属于变体飞机柔性结构设计领域,枣核形单胞由弹性单元组成,弹性单元上有处于不同层面的弯曲板;不同层面的弯曲板向不同方向弯曲,将相邻弹性单元上相同层面的弯曲板端部焊接在一起,形成枣核形单胞;根据相同层面上弯曲板的弯曲方向不同,可以组成不同形状的单胞结构,包括直连枣核形单胞和斜连枣核形单胞。单胞结构可以方便地复制和组合,形成双层或三层可变形蜂窝结构。枣核形单胞面内可实现较大的伸缩变形、面外抗弯能强,单元易复制,可组合成多种柔性可变形结构,形成的可变形蜂窝结构可设计性强,便于加工。
14 一种分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的对接导引装置 CN202510286925.5 2025-03-12 CN119796471A 2025-04-11 晁雪峰; 刘波; 冯光烁; 李会朝; 李松阳; 薛滢蕾; 马恒宇; 祝靖麒; 沈英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的对接导引装置,包括:壳体,其为圆台型结构,且所述壳体的下底面与飞行体底部相连接;紧装置,其对称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锁紧装置可选择的收入或穿出所述壳体的两侧;第二对接机构,其一端与乘员舱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其中,所述壳体与容纳腔相互匹配,且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可选择的卡合或分离。本发明具有可实现飞行单元与乘员舱的准确快速的对接、实现飞行汽车飞行模态和行驶模态的快速切换、对接精度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15 一种垂直起降地效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11924195.9 2024-12-25 CN119773962A 2025-04-08 罗竑; 梁斌; 查浩宇; 刘艳军
发明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地效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飞行器包括机身、涵道地效翼、外翼、垂尾、浮筒、嵌入式涵道旋翼系统和推进旋翼动系统;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包括纵向姿态控制方法,横向姿态控制方法,面上运动控制方法和应急动力跃升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垂直起降地效飞行器,采用垂直起飞/降落的方式,相比传统的地效飞行器,无滑跑过程,大幅度改善了起飞降落阶段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可以在平地到浅滩到水面可无缝衔接飞行。飞行器通过采用自动控制辅助驾驶,在转弯等横向操纵中,降低了翼梢碰撞水面/地面的险,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具备动力跃升能力,大幅度提高了飞行安全性;可直接在无船坞的建筑、岛屿起降,大幅提高应用领域。
16 一种混合动垂直起降运载工具 CN202510251257.2 2025-03-04 CN119773950A 2025-04-08 闫威中
发明涉及飞行载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动垂直起降运载工具,包括圆形架,所述圆形架表面铰链铰接有两组破翼,以圆形架为轴心,穿插在圆形架内部的若干组骨架,设置在骨架上的若干组变距机构,且远离圆形架两侧的内径依次递减,收纳以及工作状态下,呈球体或椭圆形状展开,设置在圆形架内部的气囊,基于装置整体重量为其提供对等浮力,收纳时内扣于变距机构球体内部,气囊表面设置有供充氢气以及氦气的,且气囊迎风面为椭圆形,装置进行工作状态下可在狭小空间内垂直起降,精度更高,从而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工作,在装置进行工作时,可以依靠计算的气囊体积与装置整体产生浮力平衡,使得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一定范围内的悬停
17 一种投放式预警无人机 CN202211274053.3 2022-10-18 CN115649451B 2025-04-01 顾瑞; 郑玉军; 郑少波; 王红春; 吴长飞; 朱涛; 曹郁
发明提供一种投放式预警无人机,所述投放式预警无人机通过离心扣装置安装于母机两侧机翼的翼尖位置;所述投放式预警无人机包括核心组件、飞行控制计算机、机身以及控制面;所述机身为三型翼身融合体布局,其尾部为燕尾结构;所述控制舵面在所述机身后部两侧的燕尾上分别设置;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设置于所述机身头部,且内埋于机身内部;所述核心组件包括探测雷达和涡喷发动机,在所述机身内部还设置有为涡喷发动机提供燃油的油箱;在所述核心组件内设置所述离心力锁扣装置。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在执行危险任务之前,与母机分离,先行侦查研判危险等级,可以有效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有助于飞行任务更好的完成。
18 一种高燃油效率双机身布局客机及设计方法 CN202510035808.1 2025-01-09 CN119705807A 2025-03-28 马一元; 王超凡; 杜泳崎; 韩忠华; 张科施
发明提供一种高燃油效率双机身布局客机及设计方法,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和动装置;所述机身包括平行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的中部上方固定设置所述机翼,尾部上方固定设置所述尾翼;动力装置采用翼吊双发布局形式,对称布置于所述机翼左右两侧的前缘位置。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燃油效率双机身布局客机及设计方法,具有节能减排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双机身布局客机的设计方法与内部布局设计方法,通过最小化机身结构重量、充分利用机身内部空间,实现节能环保,并具有为航空公司带来更多营运利润的潜力。
19 一种采用双翼双机身布局形式的超声速低阻低声爆构型 CN202510207949.7 2025-02-25 CN119682967A 2025-03-25 李琦; 王迪; 钱战森; 段佳昕; 张胜
发明提出一种采用双翼双机身布局形式的超声速低阻低声爆构型,属于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传统超声速民机布局对于降低激波阻效果有限问题。本发明包括左机身、右机身、前中间翼、机翼、端板、后中间翼、进气道、发动机、T尾;左、右机身内侧收缩为非轴对称结构,通过前、后中间翼固定连接;前中间翼为单翼,后中间翼为双翼;机翼与后中间翼固定为双翼结构,上、下翼底边平行,顶相对,翼尖通过端板固定;进气道为矩形安装在上、下翼之间,进气道内安装有发动机;左、右机身尾部有尾翼通过T尾固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超声速民机布局对于降低激波阻力效果有限问题,降低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激波阻力,有利于减小声爆强度影响。
20 一种含缓冲层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1579856.9 2024-11-07 CN119078305B 2025-03-25 刘红花; 孙成功; 王蒙蒙; 李占峰; 李涵; 王光汇; 王佳林; 杨洋; 刘芸; 田方; 张萍萍; 刘佳; 刘瑞祥
发明提供一种含缓冲层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隔热材料领域。所述含缓冲层的隔热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改性缓冲纤维、制备复合成型体、制备韧化外壳、浸渍成型。本发明的含缓冲层的隔热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缓冲层与刚性隔热瓦基体之间,以及缓冲层与具有保护作用的韧化外壳之间的热匹配问题,提高整体稳定性;有效避免在快速升降温过程中,缓冲层与刚性隔热瓦基体或韧化外壳之间的结合面开裂或破坏,避免隔热材料的性能降低;以及进一步提高缓冲层与刚性隔热瓦基体或韧化外壳间的结合性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