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致动机构、操纵面及具有柔性操纵面的飞行器 |
CN201811072651.6 |
2018-09-14 |
CN109502008B |
2025-05-02 |
M·A·本蒂沃利奥; 马尔科·比翁迪尼; 迈克尔·赫夫特; 亨里克·吕特曼; 马尔特·韦尔韦尔; 安德烈·托马斯 |
|
2 |
一种交叉联动开裂式翼尖翼 |
CN202411956850.9 |
2024-12-29 |
CN119898470A |
2025-04-29 |
郭卿超; 张宗强; 徐庆华; 毛宇; 赵会芳 |
本申请属于飞机机翼舵面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叉联动开裂式翼尖翼。翼尖翼包括:交叉联动驱动轴机构倾斜布置在固定翼翼盒外侧,且与固定翼的翼尖边缘平行,交叉联动驱动轴机构包括交叉联动驱动轴前段以及交叉联动驱动轴后段;前部翼尖小翼布置在固定翼的翼尖处,且与交叉联动驱动轴前段连接,能够在交叉联动驱动轴前段的控制下进行偏转;后部翼尖小翼布置在固定翼的翼尖处,且与交叉联动驱动轴后段连接,能够在交叉联动驱动轴后段的控制下进行偏转。本申请通过前部翼尖小翼上偏和后部翼尖小翼下偏联动,在产生拖曳阻力的同时,前、后翼尖小翼上的升力与压力相互抵消,避免附加俯仰力矩和滚转力矩,使飞机控制简单而高效。 |
3 |
一种超短距起降的轻型运动飞机气动布局结构 |
CN202510086478.9 |
2025-01-20 |
CN119840830A |
2025-04-18 |
陈伟 |
本发明涉及飞机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短距起降的轻型运动飞机气动布局结构,包括机头、机身、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和升降舵,机身自机头向机尾延伸时,其外形形状由流线性曲面形向矩形变化,机翼包括对称设计并固定于机身的左主机翼和右主机翼,左主机翼和右主机翼的前缘还设有前缘缝翼、后缘下方还悬挂安装有展襟副翼,水平尾翼的水平安定面在顶部,升降舵转动安装在水平尾翼的后缘,升降舵的后缘还安装有配平片。水平尾翼倒置使平尾下翼面压力小于上翼面压力,进而产生向下的压力差,飞机整体所受顺时针方向的力偶矩增大,降低最小离地速度。飞机机翼结合缝翼和襟翼的优点,有效降低飞机的着陆外形失速速度,从而减小着陆滑跑距离。 |
4 |
一种用于薄机翼飞机舵面驱动的电静液马达作动器 |
CN202510286826.7 |
2025-03-12 |
CN119773959A |
2025-04-08 |
尚耀星; 吴帅; 王超; 董韶鹏 |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薄机翼飞机舵面驱动的电静液马达作动器。其包括多个叶片马达作动器,多个叶片马达作动器沿叶片马达作动器的叶片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叶片马达作动器之间预留有间距,间距用于将舵面连接口均布在相邻叶片马达作动器之间,舵面连接口与叶片马达作动器同轴设置;电机泵组件,电机泵组件的出油端口与进油端口分别与叶片马达作动器上的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该作动器的设计契合薄机翼飞机内部有限的空间条件,并采用并联模式协同工作,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实现大扭矩,通过多段连接的方式,轴系的扭矩载荷得以均匀分摊。 |
5 |
一种具有机翼折叠与尾翼摆动功能的飞机结构 |
CN202510054875.8 |
2025-01-14 |
CN119749863A |
2025-04-04 |
徐满强; 廖绍凯; 王力强; 刘强; 林文豪; 冯佳森; 朱旭东; 陈志鸿; 高金良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机翼折叠与尾翼摆动功能的飞机结构,涉及飞机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两个固定块均固定连接在机身杆的后端;所述安装滑槽设有两个,两个安装滑槽分别开设在两个固定块的内侧;所述固定机翼安装在机身杆的前端;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在固定机翼的下端面,安装筒滑动连接在机身杆的前端;所述紧固螺栓设有两个,两个紧固螺栓均螺纹连接在安装筒的内侧,解决了现有的遥控飞机结构在飞行过程中,当出现因操控不够精准恰当致使飞机不慎摔落到地面时,飞机的尾翼往往很容易出现破损甚至断裂的现象,而由于遥控飞机的尾翼大多是固定安装于机身上的,想要对其进行更换就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提高了飞行效率。 |
6 |
一种支撑肋、舵面及方法 |
CN202411828119.8 |
2024-12-12 |
CN119749839A |
2025-04-04 |
张波; 刘华秋; 赵晓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肋、舵面及方法。包括整体呈梯形结构的肋主体(1),肋主体(1)大端、两侧边均设置有凸缘(2),两侧边的凸缘(2)使肋主体(1)小端呈开口结构(3);开口结构(3)经连接件与连接筋(4)连接。 |
7 |
一种可控快速折叠机臂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02311198185.7 |
2023-09-18 |
CN119637137A |
2025-03-18 |
王东; 宋海平; 周何佳; 南立军; 王永山; 李浩; 杨帅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制快速折叠机臂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属于折叠机臂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臂展开完成时机体由于受到撞击力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和现有的多舵机系统导致重量过大、加工成本高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最速曲线获取所述机臂展开过程中舵机的时间‑转动角度离散数据;通过选用的拟合函数将所述时间‑转动角度离散数据拟合,获得舵机的时间‑转动角度拟合曲线;根据所述舵机的时间‑转动角度拟合曲线控制所述舵机在所述机臂展开过程中不同时刻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机臂展开至最大转动角度时机臂的速度为零。实现了毫秒级时间内快速、稳定地展臂,为无人机等装置的空中稳定悬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8 |
一种金属融合的高承载力飞行器控制面 |
CN202411627802.5 |
2024-11-14 |
CN119568398A |
2025-03-07 |
廖军刚; 田录录; 邢朝阳; 马丽娜; 许建锋; 王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融合的高承载力飞行器控制面,属于飞行器控制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金属飞行器控制面容易出现高温氧化和热疲劳的问题。具体包括金属舵轴,金属舵轴上连接有金属法兰组件,金属法兰组件外包裹有复材轴盒组件。本发明中,采用金属法兰组件与复材轴盒组件的融合设计,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显著提高了飞行器控制面的承载能力,有效应对极端条件下的载荷需求;同时,在保证飞行器控制面承载能力的同时采用轻量化设计,有效减轻飞行器控制面整体的重量;复材轴盒组件还可通过其自身的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对金属法兰组件进行防护,有效抑制了金属法兰组件出现高温氧化和热疲劳等问题。 |
9 |
用于方向舵的吹气调节结构及其调节方法和飞行器 |
CN202510083336.7 |
2025-01-20 |
CN119503117A |
2025-02-25 |
王万波; 赵鑫海; 覃晨; 潘家鑫; 唐坤; 李超群 |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用于方向舵的吹气调节结构及其调节方法和飞行器,吹气调节结构包括,进气筒,进气筒用于与供气管道连接,进气筒包括气流闸口;旋转体,旋转体至少部分可转动地连接于进气筒,旋转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腔室的第二进气口均与气流闸口连通,旋转体与方向舵连接,并随方向舵偏转而与进气筒相对转动,以调节气流闸口分别与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通的开口的面积;气流分别通过第一腔室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腔室的第二出气口吹出至对应的吹气控制器。该方案中,转动方向舵,带动与方向舵连接的旋转体转动,以改变吹入吹气控制器的气体量,结构轻巧,操作便捷,价格低廉。 |
10 |
一种由柔性翼与栅格舵组合控制的飞行器 |
CN202411847863.2 |
2024-12-13 |
CN119503116A |
2025-02-25 |
牛浩; 王也; 宗庆贺; 杨仲豪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由柔性翼与栅格舵组合控制的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栅格舵和柔性翼;栅格舵设置在飞行器主体的尾端,通过栅格舵的偏转对飞行器进行姿态控制;柔性翼安装在飞行器主体的侧壁,且柔性翼位于栅格舵远离飞行器主体尾端的一侧,柔性翼在展开角度范围内展开变化。柔性翼的安装,有效的弥补了栅格舵在跨超声速阶段所出现的控制能力不足,以及压心系数显著变化的问题,通过控制柔性翼展开角度的变化,提升飞行器的静稳定性。本申请飞行器能够在全速域内实现高效且稳定的控制,相较于传统飞行器,在亚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具有阻力更低的特点,并且在跨声速阶段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机动性。 |
11 |
飞行器及其鸭翼与机臂连接结构 |
CN202311078051.1 |
2023-08-25 |
CN119503113A |
2025-02-25 |
田瑜; 崔永强 |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及其鸭翼与机臂连接结构。本申请鸭翼与机臂连接结构,用于耦合鸭翼和机臂,鸭翼包括耦合插接部,耦合插接部包括若干个固定部;机臂包括机臂插接腔体,机臂插接腔体的一端设有插接口,耦合插接部构造成能经插接口插入机臂插接腔体中,并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机臂中。本申请鸭翼与机臂形成可拆卸结构,方便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
12 |
一种高承载防隔热一体化舵面结构 |
CN202411627803.X |
2024-11-14 |
CN119429089A |
2025-02-14 |
田录录; 廖军刚; 王超; 许建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承载防隔热一体化舵面结构,属于飞行器舵面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舵面结构难以同时满足高承载和防隔热的综合性能需求的问题。具体包括金属舵面,金属舵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防热蒙皮和第二防热蒙皮;金属舵面和第一防热蒙皮之间设有第一隔热蒙皮,金属舵面和第二防热蒙皮之间设有第二隔热蒙皮;金属舵面的前端连接有前缘组件。本发明中,金属舵面作为舵面结构主要的承力结构,能增强舵面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金属舵面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防热蒙皮进行防护,避免金属舵面在高速飞行或高温环境中出现热膨胀、热疲劳等现象;也防止了金属材料与防热蒙皮材料受热后形变差异带来的连接件失效及结构损坏的问题。 |
13 |
一种飞行器及其双轴旋转式操纵舵面 |
CN202411981419.X |
2024-12-31 |
CN119408697A |
2025-02-11 |
喻岩; 孔红华; 李东坡; 乔骄; 陈池; 张鑫 |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及其双轴旋转式操纵舵面,双轴旋转式操纵舵面包括:圆形转盘,其通过转盘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飞行器表面;舵面,其通过舵面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圆形转盘上,舵面转轴与转盘转轴垂直,当舵面收起时、舵面与飞行器表面齐平;与转盘转轴连接的转盘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圆形转盘绕转盘转轴在飞行器表面内进行360°转动;与舵面转轴连接的舵面动力机构,用于驱动舵面绕舵面转轴转动;控制装置,转盘动力机构和舵面动力机构均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因此舵面转轴与来流方向呈夹角设置时,操纵舵面同时具有俯仰、偏航和滚转三个方向的控制能力,复合控制能力强,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 |
14 |
一种电动倾转直升机机翼 |
CN202411434401.8 |
2024-10-15 |
CN119408695A |
2025-02-11 |
张熙越; 陈智有; 孟祥吉; 李俊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倾转直升机机翼,该结构中襟翼舵机端部调节支座与襟翼转换摇臂中部铰链结构连接,襟翼舵面连接摇臂一端与襟翼转换摇臂右端连接,另一端与襟翼舵面固定接头连接;副翼舵机根部安装框位于翼肋上,副翼舵机根部安装框的单耳片与副翼舵机根部双耳片连接;副翼舵机中部固定框位于在后梁上,两侧边分别设置在翼肋上;副翼舵机端部调节支座与后梁连接,副翼舵机端部双耳接头与副翼转换摇臂左端连接;副翼舵机端部调节支座与副翼转换摇臂中部铰链结构连接,副翼舵面连接摇臂一端与副翼转换摇臂右端连接,另一端与副翼舵面固定接头连接;本发明提供了由气动载荷、传动系统和旋翼系统的集中质量引起的弯、扭、剪载荷的传力路径,保证了襟翼、副翼舵机连接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
15 |
一种分布式电推进盒式翼地效飞行器 |
CN202411550544.5 |
2024-11-01 |
CN119389419A |
2025-02-07 |
刘聪; 陈颂; 董松文; 刘思飏; 李新颖; 王潜博; 王明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推进盒式翼地效飞行器,包括主机身,主机身两侧连接后掠翼主翼一端,主机身尾部上方的两尾翼一端通过垂尾连接主机身,另一端分别通过端板连接两主翼另一端,尾翼上连接若干由电机直接驱动的高置涵道风扇,尾翼的后部设置升降舵和副翼,垂尾的后部设置方向舵,所述的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由飞行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且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互相独立。本发明提供的地效飞行器采用后掠式主翼加前掠式尾翼组合的盒式翼构型,在起飞和爬升低速飞行状态下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能够提供更大的升力和更好的机动性能。 |
16 |
固定翼飞机及起降方法 |
CN202411406360.1 |
2024-10-10 |
CN119284138A |
2025-01-10 |
王山 |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固定翼飞机及其起降方法。所述固定翼飞机的推进器在飞机的重心前方,可以相对机身向上翻转,所述固定翼飞机具有一种无跑道起降和自动起降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简化了固定翼飞机的起落架;消除了小型固定翼飞机对地面跑道的依赖;减少或消除了起降时风切变对飞机的不利影响;使小型固定翼飞机的常规驾驶包括起降,简单化和标准化。本发明降低了小型固定翼飞机的常规驾驶技术要求,使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更容易被广泛的人群掌握,使固定翼飞机更容易被推广。 |
17 |
一种超声速低声爆升力体布局飞行器 |
CN202410882211.6 |
2024-07-03 |
CN118419258B |
2024-12-20 |
宋超; 李伟斌; 吕广亮; 陈波; 罗骁; 刘红阳; 周铸; 余永刚; 刘文君; 蓝庆生 |
本申请涉及超声速飞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声速低声爆升力体布局飞行器。具体的,本申请的超声速低声爆升力体布局飞行器包括:升力体机身,尾翼,发动机短舱与环形翼;升力体机身为扁平对称升力体结构,包括尖前缘与大后掠,其中,后掠由对称分布的左后掠部与右后掠部组成;尾翼由左尾翼与右尾翼组成,其中,左右尾翼分别对称设置在左右后掠部的尾端;在左右后掠部的上方设置左右发动机短舱;环形翼由左环形翼部与右环形翼部组成,其中,左右环形翼部分别对称设置在左右后掠部的上方;此外,环形翼还包括方向舵与襟副翼。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超声速飞行时的声爆问题,以及低速起降与超声速巡航的飞行状态控制问题。 |
18 |
致动器系统和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控制面的方法 |
CN202011424389.4 |
2020-12-08 |
CN113022841B |
2024-12-17 |
戴维·W·柯克布赖德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控制面的致动器系统和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控制面的方法。致动器系统包括限定控制面的控制结构,并且控制结构具有旋转轴,控制结构能够围绕该旋转轴相对于飞行器旋转。第一致动器组件具有第一致动器臂,并且第二致动器组件具有第二致动器臂。第一致动器组件和第二致动器组件沿旋转轴彼此间隔开。第一致动器臂连接到第一带构件并且第一带构件在旋转轴的第一侧上连接到控制结构,并且第二致动器臂连接到第二带构件并且第二带构件在旋转轴的第二相对侧上连接到控制结构。 |
19 |
转矩管组件及组装转矩管组件的方法 |
CN201910039031.0 |
2019-01-16 |
CN110053762B |
2024-12-17 |
马克·R·迈尔; 泰勒·S·格雷格森 |
本文描述了转矩管组件及组装转矩管组件的方法。示例性转矩管组件包括转矩管,该转矩管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配件联接到第一端,而第二配件联接到第二端。第一配件联接到飞行器的第一高升力装置。第二配件具有花键部分。转矩管组件还包括具有通道和第一轭部的滑动花键轴。第二配件可滑动地接收在通道内。转矩管组件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二轭部的花键联接器,该第二轭部联接到滑动花键轴的第一轭部以形成U形接头。花键联接器联接到飞行器的第二高升力装置。 |
20 |
一种飞鱼机器人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02411089297.3 |
2024-08-09 |
CN119117262A |
2024-12-13 |
张涛; 钟林; 王明聪; 董佳伟; 陈芊芊; 梁兆锋; 管贻生 |
本发明涉及仿生鱼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飞鱼机器人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飞鱼机器人包括控制模组、胸鳍运动模组、尾部运动模组及壳体,所述壳体为鱼形结构,所述控制模组与胸鳍运动模组、尾部运动模组均电连接,所述胸鳍运动模组与壳体中部活动连接,且胸鳍运动模组包括两片胸鳍片,两片所述胸鳍片分设壳体两侧;所述尾部运动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万向节组件及摆尾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节组件、摆尾组件均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万向节组件用于将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的扭矩转化为驱动摆尾组件往复摆动的力,所述控制模组与胸鳍运动模组、尾部运动模组均电连接。本发明的飞鱼机器人可完全模仿飞鱼的水下运动及滑翔运动,运动性能与滞空滑翔时间均有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