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民用飞机尾部平衡装置 |
CN202510087944.5 |
2025-01-20 |
CN119773957A |
2025-04-08 |
周广洲 |
本发明属于民用飞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民用飞机尾部平衡装置,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块,通过顶盖顶部设置的稳定块以及连接的摆动件,不仅为整个装置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基础,而且摆动件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在不同方向上进行灵活的运动调节,A轴、B轴以及相关的移动块、摆动杆等组件的协同工作,使得装置能够适应多种工作场景的空间需求,无论是在狭窄空间还是需要特殊角度操作的环境中,都能有效地进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配重机构的设置有效平衡了装置的重心,旋转盘与齿轮的啮合连接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精确调整配重的位置和重量分布,提高了民用飞机的飞行安全性。 |
2 |
一种超轻结构及带控制系统的仿生蜂鸟扑翼飞行器 |
CN202211311674.4 |
2022-10-25 |
CN115447772B |
2025-04-04 |
龚玉锋; 曾丽芳; 黎军; 许紫涵; 王涛; 程成; 闵奕龙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轻结构及带控制系统的仿生蜂鸟扑翼飞行器,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翅膀系统、动力传动系统、俯仰舵机控制系统、滚转舵机控制系统以及微型一体化的柔性折叠电路板系统;机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其中,上框架包括上底板带轮架、底板连接件和下底板带轮架;下框架包括悬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和底座;悬架通过第一挂耳与下底板带轮架的下表面固定;翅膀系统由左右一对翅膀组成,每个翅膀包括翅膀带轮、翅杆和翼根杆,翅杆及翼根杆上固定有翼膜,翼膜在翼根处设有翼膜挖孔;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带动翅膀带轮的往复转动,来实现一对翅膀的扑翼运动。利用本发明,可以在不外接电源线、仅依靠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实现扑翼飞行。 |
3 |
一种垂直起降远程高速载人电动倾转旋翼机新构型 |
CN202411910542.2 |
2024-12-24 |
CN119705820A |
2025-03-28 |
夏品奇; 杨劲松; 李杰 |
本发明属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远程高速载人电动倾转旋翼机新构型,包括机身、机翼、V型尾翼、六个支臂、六个倾转旋翼单元、能源系统、航电系统和起落架。六个倾转旋翼单元通过六个支臂对称安装在机翼和V型尾翼上。本机主要特征是:采用倾转六个旋翼单元的设计,使飞行器兼具可垂直起降、高速前飞、无结构“死重”避免了无用功耗的优点;采用支臂从机翼和尾翼伸出超过旋翼半径长度的设计,在垂直飞行状态旋翼桨盘向下投影与机翼、尾翼不存在重叠,因而旋翼下洗流不会在机翼、尾翼上产生向下载荷,避免了克服向下载荷的功耗;采用大展弦比和翼梢小翼的机翼设计,提升了前飞升阻比和巡航效率,飞行器具有高速前飞和远程飞行能力;六个倾转旋翼单元采用相同的倾转机构,降低了设计和制造的复杂度。 |
4 |
一种改善高速直升机尾翼气动性能的尾翼 |
CN202411317008.0 |
2024-09-20 |
CN119037709A |
2024-11-29 |
招启军; 孙大智; 陈希; 马砾; 曹宸恺; 杨涛; 王博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高速直升机尾翼气动性能的尾翼,包括锥形的环状整流尾翼、平尾翼以及垂尾翼,平尾翼和垂尾翼的两端均分别与整流尾翼和机身尾部连接,整流尾翼的内壁设有多组射流出口组,整流尾翼的外壁靠近机身的且与射流出口组对应的区域上开设有射流入口,每组射流出口组与射流入口连通;本发明通过将整流尾翼设置成锥形的环状结构,整流尾翼面对轴向来流时,整体表现为一个“窄‑宽”的通道,随着通道截面面积的增大,气动流速将会减缓,在前飞时,前飞来流通过射流入口进入通道,由于整流尾翼本身的锥形环状结构使得从射流出口中喷出的气体速度方向改变,对水平和垂直飞行速度进行中和,从而削弱由于飞行速度导致推力偏置。 |
5 |
用于飞机的T型尾部接头组件 |
CN202010697114.1 |
2020-07-20 |
CN112319775B |
2024-09-10 |
C·A·罗尔夫斯 |
本申请涉及用于飞机的T型尾部接头组件。描述一种T型尾部接头组件,其被用于将左和右水平稳定器机械地联接到竖直稳定器。在一种实施例中,T型尾部接头组件包括多个下肋弦构件,每个下肋弦构件均具有第一基部构件、从第一基部构件的第一表面突出的第一翼片、接近第一基部构件的端部在第一翼片中的凹口以及从第一基部构件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突出的附接构件。T型尾部接头组件进一步包括多个上肋弦构件,每个上肋弦构件均具有第二基部构件、从第二基部构件的表面突出的第二翼片以及接近第二基部构件的端部在第二翼片中的凹口。T型尾部接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被布置在上肋弦构件和下肋弦构件之间的多个翼梁配件,其中翼梁配件接合下肋弦构件的第一翼片中的凹口和上肋弦构件的第二翼片中的凹口;以及多个翼梁弦,其被联接到多对所述上肋弦构件和所述下肋弦构件并将其间隔开,其中所述多个翼梁弦接近第一基部构件和第二基部构件的端部。 |
6 |
一种飞机电加温前缘结构及制造方法 |
CN202311669264.1 |
2023-12-06 |
CN117818881A |
2024-04-05 |
赵树军; 李耀; 刘伟; 李俊斌; 曹婷 |
一种飞机电加温前缘结构及制造方法,该前缘结构包含外蒙皮、内蒙皮、外绝缘层、内绝缘层、加温元件层组成的整体结构,所述的外蒙皮、内蒙皮为铝合金钣金蒙皮,所述的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为复合材料高温环氧预浸玻璃布,所述的加温元件层,嵌入在内、外绝缘层之间,加温元件层含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加温元件、汇流条和保护膜,每个加温元件由电阻丝编织为长方形丝网结构,其两侧设有用高温环氧预浸玻璃布铺贴形成保护膜,所述的汇流条为金属导电结构,用于联通两侧的加温元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联通电路,多个加温元件和多个汇流条连接成一个均匀的与前缘匹配的加温元件层。 |
7 |
一种全复合材料的尾翼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
CN202110844142.6 |
2021-07-26 |
CN113602477B |
2024-03-15 |
熊雅晴; 党万腾; 刘明辉; 李宇飞; 杨文; 方雄; 刘忠; 周子昀 |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复合材料的尾翼结构及其成型方法,尾翼结构包括尾翼蒙皮和多墙式的尾翼主体,所述尾翼蒙皮采用变厚度设计,厚度由尾翼根部到尾翼尖部递减,从尾翼前缘到后缘递减;所述多墙式的尾翼主体包括主承力部件,所述主承力部件为纵向传力件,与尾翼蒙皮刚度匹配,主承力部件的厚度从尾翼根部到尾翼尖部递减。通过本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能有效解决减重空间受限和内外部紧固件数量多的问题,并且表面质量好、重量轻和成本低。 |
8 |
一种用于飞机的牺牲层及铺贴方法 |
CN202311193336.X |
2021-04-21 |
CN117401148A |
2024-01-16 |
谢汶轩; 沈裕峰; 高举斌; 肖志鹏; 王栋; 刘传军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牺牲层及铺贴方法,所述牺牲层铺设于所述飞机的待铺贴本体上,所述待铺贴本体为飞机的机翼、尾翼及中央翼部段中的翼梁、蒙皮和翼肋;所述牺牲层包括单向带和/或织物,所述单向带和/或织物为多层,且每层单向带和/或织物铺贴坐标系与待铺贴本体的铺贴坐标系一致,所述单向带和/或织物铺贴时按照所设计铺贴角度在铺贴坐标系中进行铺贴。本发明的牺牲层以特定角度进行铺贴,从而使复合材料结构本体变形小且可控;另外,牺牲层的材料根据待铺贴本体的材料进行选择,保证在铺贴加工时所有的表面或型面不变形,且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相符合,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
9 |
一种可变展长伸缩机翼的跨介质飞行器 |
CN202311172477.3 |
2023-09-12 |
CN117246503A |
2023-12-19 |
耿玺; 门小凡; 童晟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展长伸缩机翼的跨介质飞行器,包括机身、鸭式前翼、可伸缩机翼、垂直尾翼、倒置V形尾翼、尾推螺旋桨和吸排水沉浮系统,鸭式前翼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安装在机身的前部两侧;可伸缩机翼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安装在机身的前部两侧,鸭式前翼之后;垂直尾翼安装在机身尾部上侧;倒置V形尾翼安装在机身尾部下侧;尾推螺旋桨安装在机身尾部,为跨介质飞行器提供空中和水下行进的动力;吸排水沉浮系统安装在机身内部,用于实现跨介质飞行器在水下上浮或下潜。本发明通过变构型设计有效降低了水面滑行和水下潜航阻力,具有空中机动飞行、水面平稳过渡、水下稳定潜航的两栖跨介质航行能力。 |
10 |
具有一种带有倾斜锯齿的轮廓的结构 |
CN201980013743.3 |
2019-02-15 |
CN111771048B |
2023-04-18 |
费尔南多·盖亚·阿奎莱拉; 马修·菲亚克; 马修·西蒙·保罗·格鲁伯 |
一种飞行器涡轮发动机,包括在上游风扇(14)的下游用于分隔气流的环形壁(160),用于引导主流的第一固定叶片(24)以及被附接到环形分隔壁(160)上的第二固定导叶(26),所述壁具有至少一种气流的异形结构,该异形结构具有带有轮廓的前缘,其呈现一带有锯齿的轮廓(28),所述锯齿显示连续的齿(30)和槽,使得沿该前缘从第一位置(21)到第二位置(23),所述齿分别朝第二位置或者朝气流的倾斜方向,或者沿第一叶片的弧度线(240)的方向倾斜。或者,槽(32)有角度地插入在两个第一周向连续的叶片之间。 |
11 |
一种无人机下尾翼多段替损结构及方法 |
CN202211637254.5 |
2022-12-20 |
CN115924154A |
2023-04-07 |
张超; 李奥雷; 刘克鹏; 王冬李; 薛影; 邵宗敏; 张红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下尾翼多段替损结构及方法,包括内侧和无人机下腹部贴合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外侧通过耳片螺丝连接有下尾翼内段,下尾翼内段的外侧过耳片螺丝连接有下尾翼外段,下尾翼内段的质量强度大于下尾翼外段。该发明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下尾翼多段替损结构及方法,将安装板的内侧通过螺丝连接在无人机下腹后,无人机在异常状态降落时,下尾翼外段会先着地受损,当受损较为严重时,下尾翼内段才会才会接着受损,进而可多段替损,以保证无人机不受伤害,且拆卸简单方便,下尾翼外段又是可更换的,降低了维护成本。 |
12 |
一种直升机复合构型垂直安定面 |
CN202211439942.0 |
2022-11-17 |
CN115783240A |
2023-03-14 |
杨勇; 朱城辉; 杨亚洲 |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升机复合构型垂直安定面,包括:方向舵面,包括夹芯结构;侧端板,包括框梁结构和夹芯结构,其中,所述方向舵面与所述侧端板活动连接,所述侧端板与水平安定面端肋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速直升机复合构型垂直安定面,同时包含了框梁式结构与夹芯式结构,既简化了垂直安定面的组成,降低了其装配难度,方便了活动舵面安装接头的拆卸维护,又缩短了其安装螺栓的长度,减小了螺栓所承受的弯矩。 |
13 |
一种可快拆的无人直升机尾梁 |
CN202211347956.X |
2022-10-31 |
CN115743521A |
2023-03-07 |
刘晨鸣; 左文明; 田刚印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拆的无人直升机尾梁,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解决了无人直升机尾梁不能可靠地快拆,不便储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可快拆的无人直升机尾梁包括尾梁部件、机身对接隔框部件和快拆工具部件;尾梁部件包括尾梁组件和尾梁快拆组件,尾梁快拆组件包括尾梁快拆体和尾梁连接单元;尾梁快拆体包括第一活动铰链调位槽,尾梁连接单元包括;机身对接隔框部件包括对接框体和对接框连接组件;快拆工具部件包括插销锁,用于连接尾梁连接单元和对接框连接组件,并与尾梁连接单元和对接框连接组件形成锁闭结构。本发明可实现快速从机身主体上锁闭和拆卸尾梁,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便于检修和快速响应。 |
14 |
一种翼身融合燕尾形尾翼气动布局及设计方法 |
CN202110971702.4 |
2021-08-24 |
CN115716526A |
2023-02-28 |
向先宏; 刘柳; 李庆; 王海波; 朱剑; 刘明治; 陈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翼身融合燕尾形尾翼气动布局及设计方法,包括机头、机身、燕尾形尾翼和机翼,所述的机头安装在机身直径最大的一端,所述的机翼对称安装在机身两侧,所述的燕尾形尾翼位于机身的后段,对称安装于机身两侧;所述的机头、机身、机翼和燕尾形尾翼采用机身融合设计,且所述燕尾形尾翼上设置升降舵面。本发明使飞行器具有更高的纵向操纵效率和飞控品质,且能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
15 |
一种高超声速防热承载一体化轻质尾翼 |
CN202211002562.0 |
2022-08-22 |
CN115071954B |
2022-11-08 |
柳宁远; 程雅俐; 肖涵山; 吉洪亮; 罗建; 魏巍; 欧朝; 和争春; 何烈堂; 姜久龙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防热承载一体化轻质尾翼,包括翼体、翼前缘和翼后缘,翼体纵向固定在飞行器的尾部,所述翼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飞行器固定连接;翼前缘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翼体的前端固定连接,翼后缘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翼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翼体包括内部骨架及包覆在所述内部骨架上的外部蒙皮;本发明通过将翼体设计成为内部骨架+外部蒙皮的结构,并对内部骨架进行镂空处理,能够有效的减轻尾翼的重量,是尾翼最大程度轻质化,减轻运载的压力;本发明还通过在尾翼前缘和后缘的重点发热区域安装独立的翼前缘和翼后缘,实现重点防热的目的。 |
16 |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舵面悬挂结构 |
CN202011289849.7 |
2020-11-17 |
CN112373687B |
2022-11-01 |
余修坤; 张石柱; 刘岩; 李佳梅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上飞机舵面悬挂结构,包括:固定悬挂接头(3)、悬挂支臂(4)、过渡接头(5)、舵面对接接头(6)和关节轴承(7);各舵面对接接头(6)固定设置在水上飞机的舵面(1)上;固定悬挂接头(3)固定连接在大型水上飞机的安定面(2)上,通过一个舵面对接接头(6)与舵面(1)转动连接;悬挂支臂(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大型水上飞机的安定面(2)上,悬挂支臂(4)的第二端与过渡接头(5)的第一端采用关节轴承(7)连接,过渡接头(5)的第二端与一个舵面对接接头(6)采用关节轴承(7)连接。增大了舵面悬挂结构之间的活动余量,避免了因金属安定面与复合材料舵面之间变形不协调导致的接头干扰和卡死问题。 |
17 |
一种可便携收纳且可弹射起飞的新型无人机 |
CN202210898785.3 |
2022-07-28 |
CN115195990A |
2022-10-18 |
贺军; 杜欣洋; 朱恒巍; 曲长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便携收纳且可弹射起飞的新型无人机,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于无人机折叠这一问题提出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以更加适应携带与发射筒发射。本发明包括机身、可折叠的机翼、可折叠的尾翼和可折叠的螺旋桨,所述机身的上表面设置有凹台,所述机翼的根部转动设置于凹台内,所述机翼折叠时收纳于所述凹台内;所述尾翼通过转动结构与机身连接;所述尾翼折叠时贴合与所述机身的两侧,展开时呈倒置的“V”字形;所述螺旋桨的桨叶铰接设置并且可朝着所述螺旋桨的轴向方向翻折,所述机身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螺旋桨的桨叶的收纳槽。 |
18 |
一种菱形复合翼飞行器 |
CN202210929524.3 |
2022-07-29 |
CN115158654A |
2022-10-11 |
许兴; 邴富强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菱形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从前部至后部依次设置有前机翼、推力涵道、后机翼和尾翼;所述前机翼左右两端的翼尖均通过一连结翼与后机翼左右两端的翼尖相连,所述前机翼和后机翼上分别开设多个可提供垂直方向升力的升力风扇;所述的前机翼、后机翼和两个连结翼共同构成菱形复合翼;所述涵道倾转装置连接有推力涵道,该推力涵道能够相对机身作倾转运动以便在垂直起降模式和平飞巡航模式之间切换。本发明采取的方案在提升垂直起降性能的同时更加安全,多个升力风扇进行冗余,飞行器安全性高。 |
19 |
一种三机体融合的飞机 |
CN202210878503.3 |
2022-07-25 |
CN115071951A |
2022-09-20 |
崔峥; 彭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机体融合飞机,包括机身、两个机翼以及机尾翼;两个所述机翼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所述机身第一端和所述机翼第一端相连,所述机尾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第二端,飞行时,所述机身第一端位于所述机身第二端的前端;所述机翼包括第一翼段,所述第一翼段靠近所述机身一侧与所述机身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翼段设有商务舱,所述机身设有氢罐舱。在商务舱设置在所述机翼,机身上设置氢罐舱,可增大氢罐舱的容积,满足飞机航程的氢燃料量需求,且本申请飞机的浸润面积较小,飞行阻力小。 |
20 |
一种高速远航主机和隐身子机协同作战的组合飞行器 |
CN202210083794.7 |
2022-01-19 |
CN114476057A |
2022-05-13 |
黄江涛; 钟世东; 陈立立; 高冠; 唐骥罡; 何澳; 马晓永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远航主机和隐身子机协同作战的组合飞行器,具体涉及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领域。一种高速远航主机和隐身子机协同作战的组合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机和飞行器子机,所述飞行器主机的后缘与飞行器子机的前缘连接,所述飞行器子机的前缘后掠角与飞行器主机的前缘后掠角相同,所述飞行器子机采用无人机。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有人机与无人机组合飞行的问题,可实现有人无人协同或集群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