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1912038.6 2024-12-24 CN119840824A 2025-04-18 王婷婷; 高军鹏; 许虎; 马兆丹; 张宝艳
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及其制备方法,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包括零泊松比骨架、负泊松比填充物以及弹性表层;零泊松比骨架具有多个填充区域;负泊松比填充物设于填充区域内;弹性表层贴覆于具有负泊松比填充物的零泊松比骨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在变形过程中能够保持表面的连续、光滑且无凹凸起伏的现象,能够提高采用该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制备的对应飞行器结构的隐身性能和气动性能。
102 飞行器组件和飞行器 CN202411444811.0 2024-10-16 CN119840823A 2025-04-18 斯特凡·奥莱克桑德·施奈德; 本杰明·纳什
发明提供了飞行器组件和飞行器,该飞行器组件包括:飞行器结构;柔性面板,该柔性面板具有固定地附接至飞行器结构的支承端部,其中,柔性面板构造成相对于飞行器结构围绕支承端部弯曲;刚性止挡件,该刚性止挡件从飞行器结构延伸并固定地附接至飞行器结构;其中,刚性止挡件构造成限制柔性面板围绕支承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弯曲,并允许柔性面板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弯曲。
103 一种高效动增升型地效飞行器 CN202411272672.8 2024-09-11 CN118992094B 2025-04-18 李明; 吴浩宇
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高效动增升型地效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端部铰接有动力面,所述机身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机翼,所述机翼靠近所述动力舵面的一端铰接有翼尖前置舵面,所述机身的表面远离所述动力舵面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主涵道装置,所述机身的底部与两个所述机翼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船体。本发明通过机身和机翼一体化设计,在同等动力的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的地效飞行器能够获得更大的升力,节省能源,并且通过分布式的第一涵道设计,将Coanda效应带来的效益最大化;在前端设置动力舵面,动力舵面在机身前端气流状况好,自带动力,舵效高,控制灵敏。
104 变形机翼及飞机 CN202310090255.0 2023-02-09 CN116280171B 2025-04-18 张少斌; 秦康伟; 杜晨阳; 白曦尧; 张爱蒙; 李春
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变形机翼及飞机,涉及机翼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飞机的机翼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尺寸和形状的技术问题。该可变形机翼包括蒙皮,以及安装于蒙皮内的变形机构;变形机构包括导轨、至少一根拉杆和多根形状记忆合金丝;拉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导轨内,拉杆的另一端与蒙皮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一端连接于导轨,被配置为在通电时驱动导轨转动,使拉杆在自身长度方向移动。该飞机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可变形机翼。该机翼能够根据飞机的飞行状态改变尺寸和形状,并能在停机时,通过缩小机翼尺寸来减小飞机占用面积。
105 一种枣核形单胞的双层可变形蜂窝结构 CN202211069866.9 2022-09-02 CN115352616B 2025-04-18 周丽; 赵畅; 邱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枣核形单胞的双层可变形蜂窝结构,属于变体飞机柔性结构设计领域,枣核形单胞由弹性单元组成,弹性单元上有处于不同层面的弯曲板;不同层面的弯曲板向不同方向弯曲,将相邻弹性单元上相同层面的弯曲板端部焊接在一起,形成枣核形单胞;根据相同层面上弯曲板的弯曲方向不同,可以组成不同形状的单胞结构,包括直连枣核形单胞和斜连枣核形单胞。单胞结构可以方便地复制和组合,形成双层或三层可变形蜂窝结构。枣核形单胞面内可实现较大的伸缩变形、面外抗弯能强,单元易复制,可组合成多种柔性可变形结构,形成的可变形蜂窝结构可设计性强,便于加工。
106 一种采用无人机进行高压输电线间隔棒的定点及挂靠方法 CN202411826405.0 2024-12-12 CN119834109A 2025-04-15 高优梁; 王昌; 徐剑佩; 宋颖; 段福平; 柳达; 吴荣华; 郑恩辉; 姚赟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无人机进行高压输电线间隔棒的定点及挂靠方法,涉及电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领域。传统的间隔棒的挂靠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效率低下,难以实现精准的定点挂靠。本方法过程包括:对拍摄无人机与运载无人机进行RTK模调试;利用拍摄无人机采集输电线上采样点的高度与经纬度信息;PC机对无人机采集的照片进行图像预处理,绘制悬链线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的经纬度与高度信息,运载无人机搭载喷漆装置进行精准喷漆;运载无人机搭载自动挂靠挂钩,完成间隔棒的精确挂靠。能实现精确定点喷漆和间隔棒挂靠,提高了间隔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107 一种电动工作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411957019.5 2024-12-29 CN119825689A 2025-04-15 解文涛; 米耘锋; 冯伟; 赵茜; 张笑阳; 吕亚方
发明属于机电控制领域,涉及电动工作控制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泵工作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工作综合控制方法包括:实时采集机上状态信号飞行控制系统状态信号和液压系统中每个子液压系统的液压压;依据机上状态信号通过第一电动泵控制逻辑和防错误工作机制控制子液压系统上连接的电动泵的启闭;依据飞行控制系统状态信号、液压压力和其余电动泵控制指令,通过第二电动泵控制逻辑、防错误工作机制和错时工作机制对每个子液压系统上连接的电动泵进行自动控制。本发明可以确保电动泵工作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电动泵同时启动造成的系统损伤,提升了系统安全性。
108 一种用于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 CN202510100382.3 2025-01-22 CN119821719A 2025-04-15 伏睿; 殷峰; 张颖; 邢占礼; 杨杰; 唐林权; 马占军
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主要包括无人机组件,所述无人机组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固定安装有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用于巡检和监测工作,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用于对机体上的各个零件进行供电以及驱动工作,本申请的一种用于电力线路巡检的无人机通过设备上设置有摄像模组,使得设备能够进行远程观察巡检,同时通过设置有清理组件,使得设备整体在巡检时能够将目标上的杂物进行远程去除,从而能够防止工作人员手动处理,并且清理组件能够通过自身的铰杆以及无刷电机的配合,使得夹位置能够随意的进行调节,进而清理组件的能够处理不同情况下的杂物。
109 一种用于红树林汇测量的无人机 CN202510055642.X 2025-01-14 CN119821707A 2025-04-15 汪国权; 王文娟; 程露娴; 周山; 魏娜; 胡颢琰; 母清林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红树林汇测量的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身下方设有承重组件以及起落架,机身包括机身主体,机身主体通过机臂连接有旋翼,承重组件下方悬挂测量箱,起落架上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体内部装有活塞杆,活塞杆外围设有限位。通过活塞杆上放置限位块限制液压缸工作的方法,将无人机冲击传递给第二落地杆,进而将第二落地杆破坏缓解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测量箱的作用。在测量箱上放置驱虫箱和过滤网,有效避免了红树林中树叶和飞虫对测量箱中扇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无人机在红树林中温室气体碳汇测量的效率。
110 一种多自由度扑翼飞行器 CN202510281241.6 2025-03-11 CN119821666A 2025-04-15 仲军; 曲洋毅; 王卫国; 高政; 陆夏
发明公开一种多自由度扑翼飞行器,属于扑翼飞行器技术领域。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架连接有曲柄机构,所述主机架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一端与曲柄机构连接,所述滑动机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两端连接有扑翼组件;方向控制组件,所述方向控制组件设于驱动组件的末端,用于控制飞行器方向;电源模,用于为飞行器提供电源;本发明方向控制组件,前方尾翼转动时,尾翼相对机身左右移动,提供较大的偏航矩;后方机转动时,尾翼绕平行于机身轴的中心轴转动,提供一部分偏航力矩和俯仰力矩,能随时控制其运动的方向。
111 一种根部转轴式挥舞铰一体螺旋桨及其成型设备 CN202510311946.8 2025-03-17 CN119821665A 2025-04-15 张鑫; 崔琳莺
发明涉及螺旋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部转轴式挥舞铰一体螺旋桨及其成型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根部承受较大的作用时容易损坏,成型设备无法生产出一体成型并且扭转度较大的螺旋桨。包括有安装座,还包括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有挥舞铰,安装座的一侧贯穿式固接有挥舞铰,挥舞铰的外壁转动套设有螺旋桨。本发明通过对螺旋桨与挥舞铰的设计,当螺旋桨受到不平衡载荷作用时,螺旋桨能够通过挥舞铰进行上下挥舞动作,当无人机在大天气下飞行时,能够使螺旋桨以挥舞铰的连接处进行转,有效减小无人机飞行时受到的阻力,极大地提高了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稳定性
112 一种具有复合翼的垂直起降电动直升机 CN202510230809.1 2025-02-28 CN119821664A 2025-04-15 舒秀山
发明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复合翼的垂直起降电动直升机。本申请垂直起降电动直升机包括机体,机体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升桨,以及在机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升力桨,机体后侧设置有前推桨,前推桨及升力桨均通过电机驱动;在机体顶部设置有旋转式机翼,通过机翼旋转机构控制。通过在机体左右两侧设置收折式升力桨,增加了直升机的桨距,提高了直升机的抗侧能力,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能;通过机翼旋转机构控制机翼的旋转方向,及对机翼进行紧、定位。当收折式升力桨及旋转式机翼收折后,直升机能够停入单个车位上,能够在公路单车道、路边起降;当机翼展开时,机翼产生升力,前推桨提供推力。
113 一种用于驱动飞机面旋转的液压摆动 CN202510305723.0 2025-03-14 CN119821662A 2025-04-15 尚耀星; 闫其帆; 王超; 吴帅; 董韶鹏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飞机面旋转的液压摆动达,涉及飞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和马达轴,外壳的内壁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定叶片,马达轴的外周上设有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定叶片之间的动叶片,动叶片将相邻两个定叶片之间的固定腔分隔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且各第一油腔和各第二油腔交替设置,马达轴上构造有连通各第一油腔的第一贯通孔以及连通各第二油腔的第二贯通孔,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间具有压差而使马达轴转动时,马达轴的转动包括保持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敞开的第一行程,以及由相应定叶片的外侧面逐渐封堵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第二行程。本发明的驱动飞机舵面旋转的液压摆动马达能够减少动叶片和定叶片受到的冲击。
114 一种变厚度机翼结构 CN202510057490.7 2025-01-14 CN119821657A 2025-04-15 倪迎鸽
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厚度机翼结构,包括:复合式波纹蒙皮、连杆组件和加固板,所述复合式波纹蒙皮的左侧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端外侧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右侧一体化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左侧中部设置有电动液压杆,且电动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连杆组件。本发明属于机翼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精确控制上下两侧厚度的变形程度,具有较大的局限,对变形后的复合式波纹蒙皮支撑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为:能够同时精确控制上下两侧厚度的变形程度,减小变形的局限,提高了对变形后的复合式波纹蒙皮支撑效果。
115 一种用于体和空气穿梭航行的复合推进装置 CN202510153819.X 2025-02-12 CN119821643A 2025-04-15 张代贤
发明属于飞行器和潜航器动推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体和空气穿梭航行的复合推进装置,包括:定子,定子呈内部中空的环状结构,定子的内侧为水流通道;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周向分布在定子内;内转子,内转子设置在定子的外侧;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通过轴承设置在内转子内侧;七叶大侧斜螺旋桨,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设置在内转子的内侧;外转子,外转子设置在定子的外侧;第二永磁体,第二永磁体通过轴承设置在外转子内侧;折叠桨,折叠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折叠桨对称设置在外转子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推进系统无法同时满足空中或水下航行的问题,实现了飞行器在空中和水下同时航行的需求。
116 电静液刹车及用于电静液刹车阀的增压油杯 CN202510161867.3 2025-02-13 CN119821347A 2025-04-15 张伟; 彭浩; 文长幸; 黄孟俊; 张海; 白晨微; 康泽; 雷明章; 卢九林; 唐海平; 王远顺; 王仕兵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静液刹车及用于电静液刹车阀的增压油杯,涉及刹车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增压油杯包括球囊座、弹性球囊及自封接头,其中:球囊座包括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第一开放端的外周设有凸缘;弹性球囊用于承载油液;弹性球囊上设有凹部,凹部的底部设有开口,凹部套设于凸缘的外周;自封接头包括封堵筒、芯体及弹簧,封堵筒设于球囊座内,芯体包括凸出部和弹簧座,弹簧座位于凸出部靠近弹性球囊的一侧,弹簧设于弹簧座内,弹簧的一端部与第一开放端的内壁抵接,弹簧座的底部设有通油孔;凸出部的部分区域凸出于封堵筒以外,且凸出部与封堵筒的内壁密封配合,按压凸出部能够解除凸出部与封堵筒的密封状态,以使油液经由通油孔流出。
117 一种多模式陆空混动飞行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10211181.0 2025-02-25 CN119821054A 2025-04-15 王峰; 范智超; 祝小元; 倪一清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陆空混动飞行汽车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一对可升降可翻转的旋翼车轮系统(A系统)以及两对可翻转的旋翼车轮系统(B系统)实现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状态和空中飞行状态之间的带速切换,即飞行汽车可以在地面行驶中或者空中飞行中完成模式的切换,无需停车或是空中悬停,并且针对于空中可能产生紧急情况做出了相应的策略,大大提高了飞行汽车的整体运行效率以及安全性。两套系统的存在起到了支撑车辆、补充动以及冗余备份的作用。
118 一种用于飞机起落架的磁流变缓冲器及控制方法 CN202510066869.4 2025-01-16 CN119802145A 2025-04-11 姜澎伟; 杨智春; 王乐; 赵子程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起落架的磁流变缓冲器及控制方法,磁流变缓冲器中包括磁流变,磁流变阀中具有两个缠绕方向相反的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回路能够垂直于油液阻尼通道且在两线圈槽中间相互叠加,使整个阻尼通道均覆盖磁场。磁流变缓冲器还包括工作缸筒、活塞杆、导向器、作动活塞、浮动活塞和连接杆,工作缸筒中具有油腔和气腔,磁流变阀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油腔内,套在连接杆上的浮动活塞能将磁流变液与气腔中空气隔离。本发明通过构建不同神经网络模型可靠预测不同落震工况下缓冲器输入电流曲线,并预设在外部电源控制器中以控制缓冲器输入电流大小,实现磁流变缓冲器阻尼自适应调节,保证了磁流变缓冲器输出恒定,提高了缓冲效率。
119 一种超音速无人机组合动系统及其操控方法 CN202510126383.5 2025-01-27 CN119796557A 2025-04-11 徐朋飞; 袁长龙; 王相平; 张博; 王建培
申请属于无人机动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音速无人机组合动力系统及其操控方法,其中,超音速无人机组合动力系统采用主发动机+分布式涵道扇的布局形式,整体置于机身内,与无人机机身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阻力较小,且能够通过对主发动机、涵道风扇的操控,很好的兼顾无人机超音速飞行对高推力以及亚音速飞行对低耗油率的需求。
120 可折叠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10174312.2 2025-02-18 CN119796554A 2025-04-11 许嘉慧; 白越; 田九彰; 裴信彪; 付宇彤; 王悦皓
发明涉及飞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可折叠无人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中翼和第二中翼,第一中翼和第二中翼通过双翼连接模连接;两个第一折叠翼,两个第一折叠翼分别设置在第一中翼的两端,且两个第一折叠翼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折叠翼,两个第二折叠翼分别设置在第二中翼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折叠翼对称设置;可折叠无人机起降时,第一折叠翼为向第二中翼的方向折叠的状态,第二折叠翼为向第一中翼的方向折叠的状态,可折叠无人机转至平飞后,第一折叠翼向远离第二中翼的方向展开,第二折叠翼向远离第一中翼的方向展开。本发明至少有利于减小可折叠无人机在起降阶段的占地面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