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 车用轮胎 / 非充气胎或实心轮胎(B60C1/00优先;以轨道行走部件为特点的轮胎或轮辋入B60B17/00)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充气轮胎的芯部及形成芯部的方法 CN201580029586.7 2015-05-26 CN106457905A 2017-02-22 C·A·金尼; L·D·布赖特; N·B·纳尔; R·C·克拉本
充气轮胎(24)的芯部(54)构造为上面形成有胎面。芯部可以包括与轮毂(22)相关联的内圆周部分(26),以及与内圆周部分径向间隔开的外圆周部分(28)。芯部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内圆周部分与外圆周部分之间延伸的支撑结构(34)。支撑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肋部(40),且第一肋部中的至少一些至少部分地在支撑结构中形成空腔(33)。芯部还可以基本上不具有胎面(32),使得外圆周部分具有径向朝向外的表面(80),所述表面(80)具有横跨在外圆周部分的侧边缘(82)之间的大致恒定的直径。
62 充气轮胎 CN201611005313.1 2016-11-11 CN106347029A 2017-01-25 宋美芹; 史真真; 翟明荣; 孟照宏; 史彩霞; 于胜红
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结构稳定、重量轻、抗压性好。该免充气轮胎,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有可设置花纹的胎面(1)、与胎面硫化成一体的基部胶(2),以及对胎面起支撑作用的弹性支撑体(3),弹性支撑体(3)包括与基部胶(2)贴合的外承压环外承压环(31)和内承压环(34)之间的中部支撑体(32),中部支撑体(32)由周向紧密排布的多个承压件(33)构成,每个承压件(33)由具有多段圆弧的第一弯曲件(331)和第二弯曲件(332)沿径向轴线对称设置。(31),与轮辋(4)接触的内承压环(34),以及位于
63 车轮组合件和组装车轮组合件的方法 CN201310492229.7 2013-10-18 CN103770567B 2017-01-04 T·J·寇若斯; M·弗瑞登博格
发明涉及车轮组合件和组装车轮组合件的方法,车轮组合件包括刚性车轮以及具有充气轮胎的某些性能特征的无气柔性轮胎。所述刚性车轮包括中心部分以及多个在圆周上隔开的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可移除地附接到所述中心部分的径向外缘上。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车轮上并且与所述安装元件啮合,使得未与所述安装元件啮合的所述轮胎的部分与所述车轮被一空间径向分隔。所述轮胎经配置成使得未与所述安装元件啮合的所述轮胎的部分在经受到地面啮合压时朝向所述车轮向内弯曲,从而尽量减少地面穿透以及土壤干扰。所述轮胎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嵌入在所述轮胎中的拉紧元件,以便增大所述轮胎的强度和弹性。
64 一种不同结构轮胎车轮自行车 CN201610661488.1 2016-08-14 CN106183639A 2016-12-07 何丽凌
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结构轮胎车轮自行车,主要由充气轮胎后车轮、充气轮胎前车轮及带有后减震器的车架组成,充气前轮胎采用传统自行车充气轮胎,后轮采用一体注塑式聚酯实心免充气轮胎,带有后轮减震车架减少来自后车轮的震动,后车轮一体化车圈注塑聚氨酯免充气轮胎有高强度弹,使人骑乘时比充气轮胎后车轮自行车省力很多,前车轮采用充气轮胎与传统自行车一样能保持整车在各种状态下发挥维持自行车的平衡作用及打滑现象,也包括沙子多及雨的路面运行,解决了免充气聚氨酯车轮胎容易打滑的缺点。
65 一种混合发泡体轮胎及其生产模具、生产方法 CN201610631818.2 2016-08-04 CN106114065A 2016-11-16 颜添益
发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发泡体轮胎及其生产模具、生产方法。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发泡体轮胎,包括第一发泡胎体和第二发泡胎体,第二发泡胎体包覆于第一发泡胎体的外部。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发泡体轮胎,由发泡材料制成,无需充气,第一发泡胎体和第二发泡胎体可采用材质不同或者发泡倍数不同的发泡材料,在保证轮胎减震性能的同时,减轻轮胎重量,降低轮胎生产成本。本发明的,弹性佳且避免轮胎被刺破,外观无缺口,整体性能好。
66 一种充气轮胎及加工方法 CN201610454425.9 2016-06-22 CN106004251A 2016-10-12 王伟; 孙熙林; 张天华
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及加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车辆上的轮胎,特别适合于载重轮胎,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和安全性。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由外到内依次为胎面、外层环、中间环以及内层环;带有花纹的胎面与路面接触;外层环其上贴合带花纹的胎面;在内层环和外层环之间沿环向阵列排布多组减震单元;每组减震单元包括四个三形减震孔、相邻两组减震单元共同组成支撑筋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中间环贯穿于每组减震单元;内层环安装在车辆的轮辋上;外层环、中间环、内层环及第一、第二支撑筋共同构成免充气轮胎的支撑体。在实际使用中,本发明具有免充气、耐刺扎、易维护、长寿命、便于翻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在工作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使用。
67 方便更换安全充气轮胎 CN201610367986.5 2016-05-23 CN105946466A 2016-09-21 王晓辉
一种方便更换安全充气轮胎。主要解决现有免充气轮胎更换不方便,结构复杂,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卡(1)为圆弧形,2个以上卡块(1)外硫化有免充气橡胶轮胎(2),免充气橡胶轮胎(2)壁内轴向有减振排热孔(3),卡块(1)和免充气橡胶轮胎(2)壁上径向有螺栓(4),螺栓(4)与轮毂(5)相连,卡块(1)和免充气橡胶轮胎(2)一端有凸台(6),卡块(1)和免充气橡胶轮胎(2)另一端有与凸台(6)相配的凹槽,2个以上卡块(1)首尾相连,凸台(6)与凹槽结合处有伸缩缝,免充气橡胶轮胎上有胎花。该方便更换安全免充气轮胎具有更换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好的特点。
68 经改进的CVR(玻璃树脂复合材料)单丝 CN201480042615.9 2014-07-08 CN105408536A 2016-03-16 A·德尔菲诺; J-P·梅拉尔迪
发明涉及由玻璃树脂复合材料制得的单丝,所述单丝具有改进的压缩性质,特别是在高温下的压缩性质。所述单丝包括包裹在固化树脂中的玻璃长丝,所述单丝的特征在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190℃;在23℃下测量的单丝的断裂伸长不低于4.0%;在23℃下测量的初始单丝延伸模量大于35GPa;并且在190℃通过DTMA法测量的单丝的复数模量的实数部分大于30GPa。本发明用于用这种复合材料单丝增强的充气轮胎和非充气轮胎。
69 具有多个增强带的环形结构 CN201180066126.3 2011-09-09 CN103534105B 2016-03-09 M·E·多森; J·恩迪科特; P·A·彼得里; K·W·沃格特
发明描述一种具有为轮提供结构支承的增强带的非充气轮以及制造这种轮的方法。增强带形成环形增强结构的一部分,该环形增强结构包括芯,该芯现浇于环形增强带之间。该芯能够浸渍有基体材料。基体材料还能够用于形成非充气轮的一个或多个元件。
70 充气轮胎 CN201480030675.9 2014-01-20 CN105263723A 2016-01-20 杉谷信; 岩村和光; 浅野一夫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高耐用性性能。免充气轮胎设置有:与路面相接触的环形的胎面部(2)、位于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环形的内周缘部(3)、以及连接胎面部(2)与内周缘部(3)的多个连接部(4)。连接部(4)、胎面部(2)的内表面(2b)和/或内周缘部(3)的外表面(3a)设置有多个凹陷部(5)。
71 具有波状胎面的吹塑成形轮 CN200780025850.5 2007-06-25 CN101489813B 2015-07-01 克里斯托弗·F·卢卡斯; 约翰·莱因; 杰拉尔德·P·西塔斯基; 史蒂文·R·德罗森达尔
披露了改进的吹塑成形的轮,该轮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轮的儿童骑行车。吹塑成形的轮可以包括配置成绕着轴线旋转并具有胎面的吹塑成形的轮体,该胎面围绕轮体外周地延伸并具有外周轮廓,该外周轮廓由在围绕所述胎面的外周的每个位置从所述轴线到所述胎面的径向距离最大的点的位置来定义。沿着外周轮廓在多个间隔开的位置处从轴线到外周轮廓的径向距离可以从第一半径变化到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用于制造吹塑成形的轮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具有切坯环的模具,该切坯环具有配置成形成外周轮廓的开口。
72 充气轮胎 CN201310750841.X 2013-12-31 CN104002625A 2014-08-27 田中皓一朗; 岩崎聪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异的泥路性能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设置有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3)、和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4),从而具有在胎肩主沟与胎冠主沟之间划分出的中间陆地部(6)。在中间陆地部形成有:从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沟(11);和从胎冠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沟(12)。外侧中间横纹沟(11)及内侧中间横纹沟(12)的沟宽分别朝向终端减小。外侧中间横纹沟以作为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的间距的第一间距和大于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出现的方式配置。内侧中间横纹沟实质上以恒定的间距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
73 具有骨架和支承结构的轮胎 CN200880110607.8 2008-10-10 CN101821116A 2010-09-01 M·迪尔
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其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橡胶制成的外层,其限定了内部环形空间,并且该轮胎具有限定了胎面的顶部(1)、连接于所述顶部(1)的两个边缘(2)以及支承结构(4)。根据本发明,支承结构(4)被加压且将轮胎的所述环形空间分成多个隔间(400)或单元格,且边缘(2)连接于或一体结合于所述支承结构(4)。
74 具有波状胎面的吹塑成形轮 CN200780025850.5 2007-06-25 CN101489813A 2009-07-22 克里斯托弗·F·卢卡斯; 约翰·莱因; 杰拉尔德·P·西塔斯基; 史蒂文·R·德罗森达尔
披露了改进的吹塑成形的轮,该轮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轮的儿童骑行车。吹塑成形的轮可以包括配置成绕着轴线旋转并具有胎面的吹塑成形的轮体,该胎面围绕轮体外周地延伸并具有外周轮廓,该外周轮廓由在围绕所述胎面的外周的每个位置从所述轴线到所述胎面的径向距离最大的点的位置来定义。沿着外周轮廓在多个间隔开的位置处从轴线到外周轮廓的径向距离可以从第一半径变化到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用于制造吹塑成形的轮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具有切坯环的模具,该切坯环具有配置成形成外周轮廓的开口。
75 充气轮胎 CN01823573.5 2001-08-24 CN100497007C 2009-06-10 T·B·赖恩; R·H·汤普森; S·M·克龙; K·W·德米诺
结构支撑轮胎,包括胎面部分、该胎面部分径向里面的加强环形带、以及多个横向延伸过该加强环形带并从该加强环形带径向向里延伸并固定在一个车轮轮辋上的辐板条。该加强环形带包括一个弹性剪切层、至少一个附接在该弹性剪切层的径向里边的第一隔片、以及至少一个附接在该弹性剪切层的径向外边的第二隔片。该隔片具有有效地大于该剪切层剪切模量的纵向拉伸模量,并且一个或者多个隔片的纵向拉伸模量与该剪切层剪切模量之比至少为100∶1,使得在承载下,该轮胎接触地面部分通过剪切层中的剪切拉伸变成平的接触区域,同时保持该隔片长度基本恒定,通过在不与该轮胎地面接触部分连接的辐板条中的拉,该辐板条转递该环形带和该轮辋之间的载荷力。
76 柔性轮 CN200480020449.9 2004-07-13 CN100486822C 2009-05-13 T·B·赖恩; S·M·克龙; J-P·蓬皮耶里
一种柔性轮(100)包括柔性带(110)和多个腹板轮辐(150),所述腹板轮辐(150)横跨所述加强的柔性带(110)并从所述加强的柔性带向内横向延伸以便连接到轮毂(10)。柔性带(110)弯曲以便柔性接触表面(C)并包住障碍。腹板轮辐(150)通过未连接到轮(100)接地部分的腹板轮辐内的张来在柔性带(110)和轮毂(10)之间传递负荷力。柔性带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包括胎面(105),或者可以连接分开的胎面带。
77 具有拱形胎肩的弹性体轮胎 CN200580001469.6 2005-05-11 CN100475561C 2009-04-08 理查德·A·施泰因克
一种用于安装在轮辋上的具有拱形胎肩的弹性体轮胎,其通过旋转浇注或模制方法制成,该轮胎包括居中地位于轮胎胎面下的环形空腔,其具有相等厚度的侧壁和胎面下区域,该区域向外倾斜至胎肩,该侧壁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厚度并且侧壁的下端包括胎圈,每个胎圈与从内表面向外表面向上倾斜的侧壁端部表面隔开选定的距离,并且该轮胎优选地包括具有缠绕胎圈的端部并横贯轮胎延伸的帘布层和围绕轮胎周边安装并位于帘布层之上的带束层,并包括设置在帘布层和带束层的层间的多孔隔离物,以使弹性体材料在轮胎成型期间流过。
78 复合型实心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200510053555.3 2005-03-08 CN1666860A 2005-09-14 前田贞夫
一种复合型实心轮胎,包括具有残余橡胶层的磨损的实心橡胶轮胎,和橡胶层外周面上的热固性聚酯弹性体层。
79 具有斜交帘布层胎体的在结构上支撑的弹性轮胎 CN01811173.4 2001-04-16 CN1436128A 2003-08-13 R·H·汤普森; T·B·赖恩; K·W·德米诺; S·M·克龙
一种不需要内气压支撑载荷的弹性轮胎,包括一地面接触胎面部分,从该胎面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侧壁部分,并在该轮胎转动时保持车轮固定在的胎圈部分。一支撑该侧壁的帘布层斜交帘布层胎体在该胎圈之间延伸,一加强环形带设置在该胎面部分的径向部,该环形带包括一个在该帘布层斜交帘布层胎体径向外侧的弹性剪切层,以及一个粘贴在该弹性剪切层径向外侧的隔膜板。每个帘布层斜交帘布层和隔膜板包括大于该剪切层剪切模量的纵向拉伸模量,使得在施加外载荷时,轮胎的接触地面部分经剪切拉伸变成一平的接触区域,同时保持该隔膜板恒定的接触长度。
80 复合车轮装置 CN92109283.0 1992-08-08 CN1041071C 1998-12-09 本间侃; 本间徐; 佐藤广志; 广井久夫
一种复合车轮装置,由以车轮圆形轮圈(12)切线方向同向之轴为中心作可转动支承的一批副轮(31)配置于此轮圈上构成轮胎,使轮胎的转动与副轮的转动相组合,得以使车轮依任意方向行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