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生产L-谷酸的细菌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CN200410056668.4 1999-03-18 CN1291026C 2006-12-20 守屋美加; 泉井裕; 小野荣治; 松井和彦; 伊藤久生; 原吉彦
生产L-谷酸的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属于克雷伯氏菌属,欧文氏菌属或泛菌属并且具有生产L-谷氨酸能生物,并且从该培养基中收集产生的L-谷氨酸。所使用的微生物菌株优选的是催化L-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支反应并且产生不是L-谷氨酸的化合物的酶的活性减少或缺乏,或催化L-谷氨酸生物合成反应的酶的活性增加的菌株。
142 麦芽糖/海藻糖转化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94116151.X 1994-07-20 CN1281744C 2006-10-25 西本友之; 茶圆博人;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一种以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约57,000-120,000道尔顿,以两性电解质进行等电电泳测得PI为3.8-5.1的酶,该酶能将麦芽糖转化为海藻糖,反之亦然。该酶从Pimelobacter、Pseudomonas和Thermus属生物中分离出来。使用该酶,可以很容易地以低成本从市售麦芽糖工业规模生产海藻糖。以该酶制备的海藻糖及其含海藻糖的糖类组合物,适于在食品,化妆品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中使用。
143 同化油或脂肪等的生物和用其处理废液和消臭的方法 CN200510060080.0 2005-03-31 CN1804023A 2006-07-19 都法男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同化油、脂肪或有机废料等的生物能有效地分解废液中所含的废油、脂肪或有机废料等,并将这些废油、脂肪或有机废料等的浓度减低到低于特定的标准平。用于本发明的同化油、脂肪或有机废料等的微生物包括属于鞘醇单胞菌属、诺卡氏菌属、微杆菌属或芽孢杆菌属的菌株或这些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诺卡氏菌属、微杆菌属和/或芽孢杆菌属的菌株的混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同化油、脂肪或有机废料等处理含有废油、脂肪或有机废料等的废液的方法,或涉及消除这些废液所造成的臭气的方法。
144 制备(4R,6R)-4-羟基-2,2,6-三甲基环己生物方法 CN99117983.8 1999-08-18 CN1246466C 2006-03-22 清水荣也; 和田平
发明涉及制备(4R,6R)-4-羟基-2,2,6-三甲基环己的方法,包括使(6R)-2,2,6-三甲基环己烷二酮与一种生物接触,该微生物选自纤维单孢菌属、棒状杆菌属、游动球菌属和节杆菌属,并能将(6R)-2,2,6-三甲基环己烷二酮选择性不对称还原为(4R,6R)-4-羟基-2,2,6-三甲基环己酮,然后从反应混合物回收得到的(4R,6R)-4-羟基-2,2,6-三甲基环己酮。该选择性不对称还原作用一般在辅因子例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或者所述辅因子与葡萄糖和葡萄糖脱氢酶(GDH)存在下,和/或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实现。该产物用于合成类胡萝卜素,例如玉米黄质。
145 普雷沃氏菌属S-1菌种和利用该菌种生产人参皂草苷代谢物的方法 CN97122605.9 1997-11-28 CN1228441C 2005-11-23 成钟焕; 许才斗; 长谷用秀夫; 松宫智之; 内山雅守
根据本发明,普雷沃氏菌属种(Prevotella sp.)S-1菌株(拟杆菌科,KFCC-10923,其按布达佩斯条约下的保藏号为KCCM-10103)在补充人参皂草苷的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培养基中产生和积聚的皂草苷的代谢物,这样能确保高效、选择性地生成代谢物。本发明涉及制备原人参二醇皂草苷代谢物的方法,其中普雷沃氏菌属种在上述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含于培养基中的原人参二醇皂草苷代谢物得以生成和积聚。
146 类固醇的生物9α-羟基化 CN00817567.5 2000-10-17 CN1224716C 2005-10-26 R·范德盖兹; G·赫塞尔斯; L·迪杰奎兹恩
描述了一种构建类固醇降解生物的遗传修饰菌株的方法,其中参与类固醇核降解的多个基因,例如类固醇脱氢酶基因被失活。这些基因的例子是kstD1和kstD2。有多个失活的类固醇降解酶基因的菌株能用于高产率积累类固醇中间体,一种优选的积累产物是9α-羟基-4-雄烯-3,17-二
147 基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97195182.9 1997-05-30 CN1224697C 2005-10-26 C·贝尔内格-埃格利; O·M·伯奇; P·博萨尔; W·布林顿; F·布鲁克斯; K·比尔戈夫; L·迪克; K-S·埃特; I·格吉斯伯格; M·索泰; E·M·于尔邦
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生物,它能够利用通式(VII)的环戊烯衍生物作为唯一的氮源、或唯一的源、或唯一的氮源和碳源,通式中的R1表示C1-C4烷基、C1-C4烷基、芳基或芳氧基。本发明还涉及一些新的酶,它们能解通式(VII)的环戊烯衍生物。本发明还涉及以下物质的新制备方法:通式I和II的(1R,4S)-或(1S,4R)-1-基-4-(羟甲基)-2-环戊烯和/或通式III或IV的(1S,4R)-或(1R,4S)-氨基醇衍生物,通式中的R1表示C1-C4烷基。
148 改进的类异戊二烯生产 CN02811380.2 2002-06-05 CN1630718A 2005-06-22 艾伦·贝里; 沃纳·布雷策尔; 马库斯·许布林; 鲁阿尔·洛佩兹-尤利巴里; 安妮·F·迈耶; 亚历克西·耶利西夫
提供了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编码具有甲羟戊酸途径各酶活性的多肽,所述酶例如,甲羟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异戊烯二磷酸异构酶,甲羟戊二酸单酰-CoA合成酶,甲羟戊酸激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或二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该多核苷酸可用于重组生产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如类胡萝卜素,例如八氢番茄红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黄素,虾青素,福寿草黄素(adonixanthin),隐黄素,海胆和福寿草红素(adonirubin)。还提供了表达载体,培养的细胞,以及生产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方法。
149 生产L-谷酸的细菌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CN200410056668.4 1999-03-18 CN1626667A 2005-06-15 守屋美加; 泉井裕; 小野荣治; 松井和彦; 伊藤久生; 原吉彦
生产L-谷酸的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属于克雷伯氏菌属,欧文氏菌属或泛菌属并且具有生产L-谷氨酸能生物,并且从该培养基中收集产生的L-谷氨酸。所使用的微生物菌株优选的是催化L-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支反应并且产生不是L-谷氨酸的化合物的酶的活性减少或缺乏,或催化L-谷氨酸生物合成反应的酶的活性增加的菌株。
150 生物、其产物及其应用 CN03802926.X 2003-01-29 CN1625599A 2005-06-08 中川彰; 高桥宣治; 宫崎寿次; 小山内优子; 小坂邦男; 永井浩二; 荒尾央子; 田中幸一
发明提供了能产生具有良好的黑素生成抑制作用的(E)-4-(2-异氰基乙烯基)苯基α-L-鼠李吡喃糖苷的新生物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B20株及由该菌株产生的α-L-鼠李吡喃糖苷化合物。本发明的新微生物是从土壤分离出来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极生鞭毛而具有运动性。在需条件下,以10~37℃的培养温度、约5~9的培养基pH和一般1~7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培养而产生的α-L-鼠李吡喃糖苷化合物具有高安全性,可作为稳定的美白剂使用。
151 减毒的活胸膜炎放线杆菌 CN98109848.7 1998-04-09 CN1198918C 2005-04-27 R·P·A·M·塞格斯; J·夫雷
发明涉及在apxIV基因中具有突变从而不能产生有功能的ApxIV毒素的胸膜炎放线杆菌属活减毒菌。本发明也涉及制备这种细菌的方法。包括这种细菌的疫苗及用于制备该疫苗的方法也是本发明的部分。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包括ApxIV毒素的亚单位疫苗,制备该疫苗的方法及用于保护动物免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属细菌感染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apxIV基因的启动子。最后,本发明涉及用于选择性诊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诊断测试及区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野生菌株与疫苗菌株的诊断测试。
152 从脂肪族α,ω-二腈中制备内酰胺 CN200410048885.9 1997-05-07 CN1557945A 2004-12-29 R·迪科斯莫; R·D·法尔隆; J·E·加瓦甘; F·E·赫尔克斯
发明开发了一种从脂肪族α,ω-二腈中制备五元环或六元环内酰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使用一种具有脂肪族腈解酶(EC 3.5.5.7)活性或腈水合酶(EC 4.2.1.84)与酰胺酶(EC 3.5.1.4)活性组合的催化剂将脂肪族α,ω-二腈转化成ω-腈基羧酸铵盐的水溶液。然后,不分离中间体ω-腈基羧酸或ω-基羧酸,直接通过水溶液中的氢化作用将这种ω-腈基羧酸铵盐转化成相应的内酰胺。当脂肪族α,ω-二腈在α-原子位也被不对称地取代时,由于ω-腈基的水解作用具有98%以上的区域选择性,腈水解酶产生了ω-腈基羧酸铵盐,因而在后续的氢化作用过程中仅产生两种可能的内酰胺产物中的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合乎需要的区域选择性腈水解酶或腈水合酶活性而破坏不合乎需要的活性的热处理方法。
153 短双歧杆菌及用它制备的发酵豆乳 CN98808850.9 1998-08-11 CN1181188C 2004-12-22 岛川康久; 森下隆; 石川文保
刚在豆乳培养基中培养之后表现出1×109细胞/ml或更高的活菌计数并在于10℃贮存14天后维持1×108细胞/ml或更高的活菌计数的短双歧杆菌;及含有此双歧杆菌的发酵豆乳。此双歧杆菌在贮存过程中表现出活菌计数下降的减弱。
154 从脂肪族α,ω-二腈中制备内酰胺 CN200410048892.9 1997-05-07 CN1554768A 2004-12-15 R·迪科斯莫; R·D·法尔隆; J·E·加瓦甘; F·E·赫尔克斯
发明开发了一种从脂肪族α,ω-二腈中制备五元环或六元环内酰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使用一种具有脂肪族腈解酶(EC 3.5.5.7)活性或腈水合酶(EC 4.2.1.84)与酰胺酶(EC 3.5.1.4)活性组合的催化剂将脂肪族α,ω-二腈转化成ω-腈基羧酸铵盐的水溶液。然后,不分离中间体ω-腈基羧酸或ω-基羧酸,直接通过水溶液中的氢化作用将这种ω-腈基羧酸铵盐转化成相应的内酰胺。当脂肪族α,ω-二腈在α-原子位也被不对称地取代时,由于ω-腈基的水解作用具有98%以上的区域选择性,腈水解酶产生了ω-腈基羧酸铵盐,因而在后续的氢化作用过程中仅产生两种可能的内酰胺产物中的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合乎需要的区域选择性腈水解酶或腈水合酶活性而破坏不合乎需要的活性的热处理方法。
155 从脂肪族α,ω-二腈中制备内酰胺 CN200410048893.3 1997-05-07 CN1554646A 2004-12-15 R·迪科斯莫; R·D·法尔隆; J·E·加瓦甘; F·E·赫尔克斯
发明开发了一种从脂肪族α,ω-二腈中制备五元环或六元环内酰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使用一种具有脂肪族腈解酶(EC 3.5.5.7)活性或腈水合酶(EC 4.2.1.84)与酰胺酶(EC 3.5.1.4)活性组合的催化剂将脂肪族α,ω-二腈转化成ω-腈基羧酸铵盐的水溶液。然后,不分离中间体ω-腈基羧酸或ω-基羧酸,直接通过水溶液中的氢化作用将这种ω-腈基羧酸铵盐转化成相应的内酰胺。当脂肪族α,ω-二腈在α-原子位也被不对称地取代时,由于ω-腈基的水解作用具有98%以上的区域选择性,腈水解酶产生了ω-腈基羧酸铵盐,因而在后续的氢化作用过程中仅产生两种可能的内酰胺产物中的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合乎需要的区域选择性腈水解酶或腈水合酶活性而破坏不合乎需要的活性的热处理方法。
156 杀虫剂大环内酯 CN00813609.2 2000-09-13 CN1173988C 2004-11-03 P·卢尔; D·R·哈恩; L·L·卡尔; P·R·格劳普纳; J·R·吉尔伯特; T·V·沃尔登; R·C·姚; D·W·诺顿
通过培养糖多孢菌属菌种LW107129(NRRL 30141)生产的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杀虫和杀螨活性并且是制备spinosyn类似物的适用的中间体。
157 生产L-苯丙酸的方法 CN01110856.8 2001-02-28 CN1162538C 2004-08-18 Y·A·V·伊奥曼塔斯; E·G·阿巴拉基纳
生产L-苯丙酸的一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培养物中培养能够生成L-苯丙氨酸并且对苯丙氨酸类似物具有抗性属于嗜甲基菌属的细菌从而在培养物中生成并富集L-苯丙氨酸,和从所述培养物中回收L-苯丙氨酸。
158 化合物的制备 CN01808711.6 2001-04-26 CN1511192A 2004-07-07 R·L·阿尔斯拉尼安; G·阿什利; S·弗吕克曼; B·朱利恩; L·卡茨; C·科斯拉; J·劳; P·J·利卡里; R·雷根廷; D·桑蒂; L·唐
重组粘球菌属宿主细胞可用于产生聚化合物,所述聚酮化合物包括可从发酵肉汤纯化并结晶的埃坡霉素和埃坡霉素类似物。
159 用于高温化的嗜热甲胺氮营养菌 CN97194899.2 1997-04-25 CN1156580C 2004-07-07 S·J·威斯帕; W·J·戴维斯-霍夫尔
发明是培养基中嗜热甲胺氮营养菌有机体的共生体,包括在50℃到80℃的温度下该共生体的繁殖,上述共生体主要包括卵圆形或杆状有机体。此共生体可以注入到土壤中以降解污染物,尤其氢化合物和取代的碳氢化合物。
160 岩藻依聚糖及用于制造糖化合物的生物 CN00134824.8 1996-04-22 CN1155701C 2004-06-30 酒井武; 木村眸; 儿岛薰; 中西芳邦; 加藤郁之进; 猪饲胜重; 秋吉纯子
发明提供新的内向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以及在糖化合物的制造中有用的新的生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