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一种充分固溶和充分降温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4282.2 2021-11-29 CN114395680A 2022-04-26 李志广; 王东军; 杨俊伟; 王晓霞; 白泽兵; 孔冰
发明提供一种充分固溶和充分降温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充分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充分降温时效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可解决了现有奥氏体不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三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难题。
62 充分固溶和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4251.7 2021-11-29 CN114395679A 2022-04-26 李志广; 孔冰; 李全平; 臧金明; 燕建国; 王东军
发明提供一种充分固溶和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包括:充分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充分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可解决奥氏体不锈固溶和时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三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理论与实践难题。
63 临界固溶和始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与退火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4021.0 2021-11-29 CN114395674A 2022-04-26 李志广; 谢华; 靳峰; 张雪冬; 杨姝青; 王晓霞
发明提供一种临界固溶和始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与退火复合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临界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临界始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与退火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可解决了现有奥氏体不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抗变色锈蚀能力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四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难题。
64 一种充分固溶和充分多次升温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1806.2 2021-11-29 CN114395673A 2022-04-26 李志广; 钟国栋; 杨姝青; 范玉树; 陈森; 孔冰
发明提供一种充分固溶和充分多次升温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充分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充分多次升温时效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可解决了现有奥氏体不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三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难题。
65 充分固溶和充分始于高温多次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1752.X 2021-11-29 CN114395672A 2022-04-26 李志广; 王俭; 张建颖; 郝忠; 李全平; 吴鑫
发明提供一种充分固溶和充分始于高温多次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包括:充分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充分始于高温多次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可解决奥氏体不锈固溶和时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三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理论与实践难题。
66 临界固溶和临界始于低温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1711.0 2021-11-29 CN114395670A 2022-04-26 李志广; 王晓霞; 郭巨寿; 李全平; 王俭; 刘继强
发明提供一种临界固溶和临界始于低温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临界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临界始于低温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现有奥氏体不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抗变色锈蚀能力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四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难题。
67 快速固溶和快速始于低温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 CN202111431692.1 2021-11-29 CN114395669A 2022-04-26 李志广; 王俭; 秦新锋; 张建颖; 郑智锋; 王东军
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固溶和快速始于低温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方法,包括:快速固溶热处理过程以及快速始于低温变温交变时效复合热处理过程。本发明的方案可解决奥氏体不锈固溶和时效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差、合格品率低、硬度偏低、学性能低与一致性差、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热处理设备加热可靠性差与高温元器件使用寿命低以及成本高等“一长一高三差五低”特有热处理技术理论与实践难题。
68 大型形立体不锈弯管尺寸精确控制方法 CN202011541899.X 2020-12-23 CN112795759B 2022-04-15 陈红宇; 何宏宇; 尹蒙; 司晨亮
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形立体不锈弯管尺寸精确控制方法,弯曲成形后进行消应热处理,之后检查尺寸并进行小变形量校正,使门形弯管的开口尺寸比设计名义尺寸大2至5mm,然后进行固溶热处理。本发明在弯曲成形后先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充分释放弯曲成形过程的残余应力,再检查尺寸,便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小变形量校正。由于固溶热处理时门形钢管下表面先入,且门形钢管本身带有偏斜,快速冷却时开口尺寸收缩2~5mm,固溶热处理前使门形弯管的开口尺寸比设计名义尺寸大2至5mm,固溶热处理后的开口尺寸就能够满足要求。
69 一种改善GH2909合金锻件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202111535671.4 2021-12-15 CN114277232A 2022-04-05 刘翠侠; 王伟; 田淼; 赵磊; 邓卫
发明属于热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改善GH2909合金锻件强度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GH2909合金锻件在热处理前为未经过锻造处理的棒料或者经过锻造处理的坯料;步骤2:一次固溶:在炉温小于或等于800℃时,将步骤1得到GH2909入炉,高温加热温度990℃±n℃,高温保温时间80min~120min,n为炉子公差;步骤3:二次固溶:在炉温小于或等于800℃时,将步骤2得到GH2909入炉,高温加热温度980℃±n℃,保温时间1h~2h;步骤4:将步骤3得到GH2909合金锻件时效:在炉温小于或等500℃时,将步骤2得到GH2909入炉,高温加热温度720℃±n℃,保温时间(8±m)h,以55℃/h左右速度炉冷至620℃±n℃,保温时间(8±m)h;m为人为时间误差。
70 一种700MPa级汽车梁用焊缝热处理方法 CN202010516258.2 2020-06-09 CN111534681B 2022-03-22 李秋寒; 郭子峰; 郭佳; 张衍; 冯军; 陈斌; 李玉鹏; 吕宝锋; 赵青; 尼兴; 范然然; 杨业; 周娜; 徐伟; 张嘉琪; 宋春华; 陈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700MPa级汽车梁用焊缝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钢板焊接成带有焊缝的钢管;对所述钢管上以所述焊缝为对称轴,与所述焊缝距离为d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包括依次加热、一次保温、一次冷却、二次保温和二次冷却,所述一次冷却为冷,所述风冷冷却速率为10~20℃/s,所述风冷结束温度为480~600℃,所述d为所述焊缝宽度的3~5倍,所述焊缝宽度为1~2mm。对钢管焊缝及焊缝附近的区域,进行局部热处理,提高了有焊缝的钢管的成形性,解决了焊缝开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扭力梁的疲劳性能。
71 一种改善电流采样分流器材料自热影响性能的处理方法 CN202110118978.8 2021-01-28 CN112962039B 2022-03-15 许波; 万年旺; 戎健康; 许申; 徐晓星
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电流采样分流器材料自热影响性能的处理方法,包括:纯带材特殊热处理、组合带材特殊热处理和成型后特殊热处理;纯带材特殊热处理为对来料的纯带材分别进行若干次循环的高温烘烤、自然冷却的热处理,组合带材特殊热处理为对焊接完成的组合带材进行若干次循环的高温烘烤、自然冷却的热处理为对冲压成型后的定型品进行若干次循环的高温烘烤、自然冷却的热处理;纯带材特殊热处理、组合带材特殊热处理和成型后特殊热处理中的高温烘烤的高温不同,且依次减小。本发明方法在原有加工工序中增加纯带材特殊热处理、组合带材特殊热处理和成型后特殊热处理,提供锰分流器的自热稳定性和一致性。
72 一种5A90合金超细晶板材的制备方法 CN202011184435.8 2020-10-30 CN112251691B 2022-03-08 马凯杰; 肖阳; 张承志; 刘志鹏; 刘振杰; 祁登科; 王松森; 王飞超
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A90合金超细晶板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锻造热轧、固溶热处理、预时效热处理、过时效热处理、等温轧制、静态再结晶退火等工序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5A90铝锂合金超细晶板材,以期将其应用于各种航天器和各类军用、民用飞机的工业加工制造,本发明的方法将等温轧制与双级时效工艺相结合,有利于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对5A90铝锂合金超细晶板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3 超级13Cr不锈锻材的加工方法 CN202111319222.6 2021-11-09 CN114032375A 2022-02-11 席硕硕
发明属于不锈锻造退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级13Cr不锈钢锻材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S1、将超级13Cr铸锭通过高温固溶处理;S2、对刚出保温炉的超级13Cr进行快锻镦粗;S3、将镦粗的超级13Cr进行高温固溶处理;S4、对刚出保温炉的超级13Cr进行快锻拉长和第二次镦粗;S5、将二次镦粗超级13Cr进行高温固溶处理;S6、将超级13Cr进行快锻拉长和精锻处理;S7、对锻件进行退火处理并空冷。本发明中的超级13Cr锻材加工工艺通过在锻造过程中插入2次“镦拔+固溶”操作,不仅可以利用变形产生的应在高温下促进合金元素扩散,达到降低超级13Cr成品内δ‑素体含量的目的,本发明可使超级13Cr成品内δ‑铁素体含量≦3%。
74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静环的去应系统及方法 CN202111273166.7 2021-10-29 CN114015856A 2022-02-08 张玻溶; 孙浩; 刘伟; 常涛; 吴朝辉; 姜文权; 杨祎
发明涉及镶嵌式密封环,具体涉及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静环的去应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静环的去应力方法通过切削刀具和切削参数优化、装夹位置和装夹工装优化以及压装设备和压装参数优化不能有效地降低端面密封静环残余应力的不足之处。该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静环的去应力系统,包括上位机、总控制器、高温箱、低温箱、自动上料分拣装置、自动检测装置、待处理产品周转车和已处理产品周转车,该去应力系统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并且实现了去应力过程的实时监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静环的去应力方法。
75 大规格022Cr23Ni5Mo3N锻件的生产工艺 CN202111178387.6 2021-10-10 CN114012008A 2022-02-08 周鹏; 雷冲; 李占华; 李玉标; 郑安雄; 史玉丽
发明涉及一种可解决直径≥φ450mm的锻件表面开裂及粗晶现象的大规格022Cr23Ni5Mo3N锻件的生产工艺,采用锻造加热+压钳把、错锭尾尖+镦粗+拔长+出成品+雾冷+固溶热处理,采用油压机和精锻机联合锻造方式生产,主变形阶段采用5000t或3150t油压机上镦粗板+下平台拔长,中间坯阶段选用800mm上下平砧拔长,辅变形阶段采用1400t或1800t精锻机锻造出成品;通过油压机和精锻机联合锻造,锻造返炉加热次数由原来的12~14次,降低至5~9次,提高了锻造效率,减少工艺执行时间,节约生产成本,采用盖板镦粗拔长方式,避免了因工件表面温度降低导致表面裂纹,提高产品质量,通过锻后雾冷方式,降低锻坯粗晶现象。
76 一种窄化高耐热不锈晶粒度的控制方法 CN202010818325.6 2020-08-14 CN111944969B 2022-01-28 郭保兵; 贾超君; 薛强; 崔泽宇; 曹志胜
发明提供了一种321H奥氏体不锈板晶粒度的控制方法,包括:冶炼坯料、热轧生产、固溶处理、矫直和抛丸、酸洗钝化研磨生产的步骤,其中,所述固溶处理采用六段热处理炉进行,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是800℃~1120℃,预热加热时间是10~20min,以钢板的厚度计保温速率是0.5~3.5min/mm。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进一步窄化321H钢种晶粒度,将321H不锈钢中板实际晶粒度控制达到4~7级平。
77 磨耗和滚动接触疲劳良好耦合的轨及其生产方法 CN202111033706.4 2021-09-03 CN113930667A 2022-01-14 费俊杰; 周剑华; 刘芳鸣; 王瑞敏; 赵国知
发明公开了一种磨耗和滚动接触疲劳良好耦合的轨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钢轨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75‑0.88%、Si:0.60‑0.80%、Mn:0.90‑1.30%、V:0.08‑0.15%、Cr:0.15‑0.30%、Nb:0.02‑0.08%、B:0.004‑0.008%、P≤0.025%、S≤0.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对轨头进行分阶段的加速冷却,合理分配各阶段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通过合理控制轨头金相组织的珠光体片层间距,使得钢轨磨耗和滚动接触疲劳的发展能实现良好耦合,从而提高钢轨的综合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该生产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78 一种提高轴承8Cr4Mo4V强度及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CN202111089876.4 2021-09-17 CN113801978A 2021-12-17 于兴福; 郑冬月; 魏英华; 申向阳; 赵文增; 安敏; 赵鑫; 苏勇; 吴玉胜; 闫国斌
发明属于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轴承8Cr4Mo4V强度及韧性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包括对8Cr4Mo4V钢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对球化退火后的8Cr4Mo4V钢进行分段升温固溶处理、对固溶后的8Cr4Mo4V钢进行氏体‑贝氏体复合淬火处理、对淬火后的8Cr4Mo4V钢进行三次回火处理。本发明专利针对8Cr4Mo4V轴承钢采用分段升温的固溶处理,控制合金元素和元素在钢中的溶解量,控制晶粒长大。对8Cr4Mo4V钢进行马氏体‑贝氏体复合淬火,控制其生成M‑B下复相组织,最终达到提高8Cr4Mo4V轴承钢强度与冲击韧性的效果。
79 一种高炉使用工艺 CN202010548625.7 2020-06-16 CN113798486A 2021-12-17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使用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高炉铁水的熔炼:将单质铁放入高炉内部,在高炉内部进行熔炼,待高炉内部升温至1290℃后,在高炉内加入钨原料和化锆颗粒,继续进行熔炼直至熔炼产生铁水,当铁水温度升温至一定温度后,打开铁口进行出铁,铁水流经铁沟后进入到浇注设备内部,保温等待备用;S2、磨球半成品的制作: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技术领域。该高炉铁水使用工艺,在磨球铸造的过程中,利用高炉铁水进行铸造,省去了中频炉熔炼环节,节省了大量的电费和电能,降低了经济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铸造方式产生渣多杂质多的问题,同时浇注出来的磨球具有更高的硬度,且耐磨性能也被进一步提高。
80 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热处理工艺 CN202110879140.0 2021-08-02 CN113699336A 2021-11-26 水野长俊; 谭诚; 谭三保; 郭雪莹
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坯材低加热至1100±40℃,保温2‑3小时;S2、将坯材冷却至790‑805℃,保温1‑2小时;S3、将坯材冷却至670‑680℃,保温2‑3小时,之后随炉冷至200℃以下出炉;S4、将坯材入炉,一次升温至480‑500℃,保温1‑2小时;S5、将坯材入炉,二次升温至730‑740℃,保温1‑2小时;S6、将坯材入炉,三次升温至890‑920℃,保温1‑2小时。本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能够获得下贝氏体,获得的下贝氏体晶粒多,获得的下贝氏体素体的形态为板条状,大致平行排列,高碳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呈片状,各片间有一定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