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电池以及处理其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方法 CN98108728.0 1998-03-20 CN1147947C 2004-04-28 胜本真澄; 阿久津德胜; 八尾刚史; 山村康治
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它包括将作为活性物质的氢化镍填充于多孔片中而制备的正极,负极,隔板和碱性电解质,所述正极含有作为主组分的该氢氧化镍和作为导电剂的一种锂和钴的复合氧化物。作为导电剂的该锂-钴复合氧化物是由LixCoO2(x为0.2-0.9)所表示的。
122 一种氢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01818451.0 2001-09-13 CN1481590A 2004-03-10 C·费罗; M·A·费特岑科; B·索默斯; A·扎伦; G·E·贝内特; C·T·瓦尔克
一种采用次生金属制备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优选采用一种非电解方法处理所述次生金属并通过沉淀反应将其做成活性的电池正极材料。此处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氢化镍材料而无需采用前胺反应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金属并将该金属做成活性正极材料的步骤。用于制备氢氧化镍材料的方法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掺合步骤。做成活性电池正极的步骤可包括使所述金属同时与铵离子和氢氧离子混合。做成活性电池正极的步骤还包括各种金属离子的连续搅拌沉淀反应。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金属可以是一种次生镍源,如来自镍电解精炼工艺、化学镍工艺或镍电镀工艺的废弃或新鲜电解液。
123 镍氢电池 CN97182390.1 1997-12-25 CN1127159C 2003-11-05 前田礼造; 新山克彦; 松浦义典; 野上光造; 米津育郎; 西尾晃治
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在氢化镍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由含有钠的钴化合物构成的覆盖层的被覆颗粒集合物和添加在该被覆颗粒集合物中的选自铋化合物、化合物、镱化合物、锰化合物、化合物、钪化合物和锆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是在氢氧化镍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由含有钠的钴化合物构成的覆盖层的被覆颗粒集合物中添加钇化合物的物质。
124 电池 CN99811769.2 1999-10-04 CN1322381A 2001-11-14 坂本弘之; 泉秀胜; 和泉阳一; 森脇良夫
公开一种包括其隔板经过的电池,这种碱性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良的循环寿命特性。本发明的碱性蓄电池包括含氢化镍作为活性材料的正极、负极、隔板和电解质,所述正极的氢氧化镍材料包含至少Mn,或其表面具有氧化钴的涂层,所述隔板载有直接固定在其表面的亲性和绝缘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是至少一种选自下列氧化、氧化、氧化锆、钛酸、氧化钨或氧化锌的物质。
125 生产镍、钴或的微球粒状酸盐或氢化物的方法 CN99801187.8 1999-05-19 CN1274335A 2000-11-22 永野一彦; 安倍一允; 神坂成文; 深井清志; 畑中勉; 大釜信治; 中尾日六士; 米田稔; 水谷英人
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镍、钴或的微球粒状酸盐或氢化物的方法,包括在中溶解具有下述通式(Ⅰ)的镍、钴或铜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M(CO3)x/2·(OH)y其中M表示Ni、Co或Cu,x及y为数字,满足关系式:0≤x≤2,0≤y≤2及x+y=2;将所得溶液转化为在非水介质中含该溶液滴的W/O乳液,然后脱出液滴内包括氨的易挥发组分,从而沉淀在该液滴中的选自镍、钴或铜的金属的式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按照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镍、钴或铜金属的微细球粒状碱式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是特别适用于作为生产均匀微细球粒状的镍、钴或铜金属的前体,以及其本身用作为有机合成催化剂、载体、颜料填料或釉料。
126 镍酸锂正极物质、其生产方法以及装有该活性物质的锂电池 CN97115013.3 1997-07-16 CN1173052A 1998-02-11 安田秀雄
一种正极物质含镍酸锂和钴,其晶体结构是无定形的。
127 制备金属氢化物的方法 CN94119619.4 1994-12-14 CN1107440A 1995-08-30 W·吉特克内特; D·瑙曼; A·奥尔布里希; T·里希特; J·施莫尔
制备低溶解度金属氢化物的方法,此金属氢氧化物的通式为M(X)(OH)X,其中M=Co,Zn,Ni和/或Cu和x是金属的价态。
128 催化N2O直接分解的NiO空心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710810491.X 2017-09-11 CN107497436A 2017-12-22 刘志明; 王猛; 何芳; 周子正
催化N2O直接分解的NiO空心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环境催化技术领域。该NiO空心球催化剂采用热法制备,其对温室气体N2O直接分解为N2和O2具有良好的活性,空速为120,000h-1时,在350℃时N2O即可完全催化分解,并且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小。本发明制备的NiO空心球催化剂,可用于净化硝酸等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尾气及机动车尾气中排放的N2O,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9 一种椭球型Fe2O3/Ni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710516079.7 2017-06-29 CN107352588A 2017-11-17 刘璐; 赵悦彤; 宋鹏; 王琦; 杨中喜
发明主要介绍一种椭球型Fe2O3/Ni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先进纳米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将一定量的氢化钠溶液滴加到氯化溶液中,再加入草酸溶液,采用热法制备出椭球型Fe2O3纳米材料;将椭球型氧化铁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六水合硝酸镍,六次甲基四胺以及柠檬酸三钠,水浴加热、煅烧后即可制备出椭球型Fe2O3/NiO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讲述的椭球型Fe2O3/NiO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产率高,成本比较低,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可用于光催化及气敏传感等领域。
130 一种片状的镍双金属氢化物的制备方法 CN201710612755.0 2017-07-25 CN107311243A 2017-11-03 黄剑锋; 刘倩倩; 冯亮亮; 曹丽云; 吴建鹏; 杨丹; 何元元; 仵婉晨
一种片状的镍双金属氢化物的制备方法,将NiCl2·6H2O、VCl3和六亚甲基四胺同时加入去离子中,室温下磁搅拌得到澄清溶液A;将溶液A倒入反应内衬中后密封,继而将内衬装于外釜中固定后置于均相反应仪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产物取出,经过水洗和醇洗交替清洗干净后收集产物,真空干燥得片状的NiV-LDH。本发明采用一步水热法直接合成最终产物,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温和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产率高,无需后期处理,可以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备的NiV-LDH纳米片,其纳米片厚度约为15~25nm。这种片状结构非常有利于电解液与NiV-LDH的充分接触,增大比表面积,继而能够增强其电化学性能。
131 过渡金属复合氢化粒子及其制造方法、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201480020849.3 2014-05-12 CN105122517B 2017-10-31 镰田康孝; 相田平; 户屋广将
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在作为非电解质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的情况下,能同时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特性、输出特性以及循环特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对至少包含含有过渡金属的金属化合物和铵离子供体的核生成用水溶液的pH值进行控制使其成为12.0~14.0,从而进行核生成后(核生成工序),对含有该核的粒子生长用水溶液的pH值进行控制使其低于该核生成工序的pH值并且成为10.5~12.0,从而使该核生长(粒子生长工序)。此时,将核生成工序以及粒子生长工序的初期设为非化性环境,并且在粒子生长工序中,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控制,将该非氧化性环境切换为氧化性环境后,再次切换为非氧化性环境。将通过该结晶反应得到的复合氢氧化物粒子作为前驱体,得到正极活性物质。
132 一种具有三乙胺敏感效应的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异质结材料 CN201710569916.2 2017-07-13 CN107285393A 2017-10-24 钟鑫; 宋鹏; 王琦; 杨中喜; 刘璐
发明主要介绍一种用于气敏传感器的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三氯化和氢化钠溶于去离子中,搅拌加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保温,最后所得溶液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α-Fe2O3粉末。α-Fe2O3粉末与去离子水预混,加入适量六次甲基四胺、柠檬酸钠和六水合硝酸镍,所得溶液超声一段时间,再将其水浴加热一定的时间,最后所得溶液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后,将得到的样品煅烧,即可得到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异质结材料。本发明所讲述的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颗粒异质结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操作性强,成本比较低,可获得性能稳定好,对三乙胺有较好气敏性能的气敏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3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710403304.6 2017-06-01 CN107265522A 2017-10-20 吕少波; 李卓才; 李苏杨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Fe(NO3)3·9H2O、Ni(NO3)2·6H2O和络合剂溶于去离子后超声混合均匀后备用;将硝酸盐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加入上述混合液,同时不断进行磁性搅拌;滴加水或者稀硝酸调节pH,在室温下磁性搅拌,得到透明的溶胶;透明溶胶脱水干燥磨成粉末后放入管式炉热处理;将NiFe2O4纳米粉末超声分散到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在超声状态下逐滴滴加正酸乙酯,持续超声后洗涤,真空干燥得到NiFe2O4/SiO2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热处理温度低,节能环保,粒子粒径为35~39nm,大小基本一致,大致呈球形,饱和磁化强度为12.65~15.32emu/g,室温下矫顽值为零,说明在室温下显示超顺磁性
134 一种硝酸镍制取化镍工艺中的脱除分离方法 CN201710552501.4 2017-07-07 CN107190145A 2017-09-22 刘玉强; 李尚勇; 王书友; 张晗; 张树峰; 李娟; 李维舟; 田忠元; 欧晓健; 席海龙; 李全; 高晓婷; 陈彩霞; 郁洪波; 张娟; 朱锐伦; 孔令军; 王钦; 路思阳; 马天飞
发明公开一种硝酸镍制取化镍工艺中的脱除方法,采用镍粉置换除铜,铜以铜粉形式开路;镍粉为体系自身产品氧化镍经气、天燃气或氢气还原制取的,镍置换除铜时进入硝酸镍溶液,溶液经喷雾热解生成氧化镍,氧化亚镍经还原后生成镍粉,即除铜用镍粉在体系内循环。该方法制取的镍粉活性高,置换效率高,不引入杂质,无废水废气产生,铜开路流程短、运行成本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冶炼新工艺。
135 一种纳米氢化镍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367564.2 2017-05-23 CN107140601A 2017-09-08 徐芬; 吴燚鹏; 孙立贤; 杨侠; 罗玉梅; 周密; 张晨晨; 陆常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氢化镍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由LiBH4、LiNH2和纳米氢氧化镍混合机械球磨制得。其中,纳米氢氧化镍由NiCl2•6H2O与NaOH与乙二胺通过热法合成制得。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纳米氢氧化镍制备和步骤2.纳米氢氧化镍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的储氢材料在纳米氢氧化镍的催化作用下,经升温脱氢实验检测,其初始脱氢温度为75℃,比原储氢材料降低了120℃;在250℃放氢结束,放氢量达到10.4%。经等温脱氢实验检测,在90℃实验时,本发明的储氢材料15min能放出3.2wt%氢气;在150℃时,本发明的储氢材料在15min能放出8.5wt%氢气。因此,本发明的复合储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储放氢性能,制得的纳米氢氧化镍催化改善复合储氢材料的放氢性能,使得其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出了良好的放氢性能。
136 制造金属化物粉末的方法 CN201580054723.2 2015-10-05 CN107001040A 2017-08-01 韩廷昊; 李昌祐; 俞正根
本文披露内容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多孔金属化物粉末的方法,而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多孔金属氧化物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溶性金属盐溶解于水的金属盐水溶液中获得金属氧化物沉淀浆料;通过混合丁醇溶剂和该金属氧化物沉淀浆料对水进行溶剂交换;以及在大气压条件下干燥该溶剂交换的金属氧化物。
137 一种用于室温H2S气敏传感材料化镍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139718.2 2017-03-10 CN106865628A 2017-06-20 杨颖; 刘文燚; 董相廷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室温H2S气敏传感纳米材料化镍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两个步骤:(1)采用热法制备氢氧化镍中间体;(2)将制备的氢氧化镍中间体至于弗炉中煅烧,得到氧化镍(NiO)纳米材料。所制备的氧化镍气敏传感纳米材料为P型半导体,具有新颖的多级纳米花状结构,在室温条件下对H2S气体具有高度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特点。该材料在室温下对97.0ppm H2S有良好的气敏响应,灵敏度可达到8.8,响应时间为3.5s,且最低检测限为0.485ppm,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批量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8 一种由过渡金属化物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079761.4 2017-02-14 CN106865625A 2017-06-20 陈志敏; 吴昊; 张佳琳; 吴峰; 肖菲; 王彬; 贺春英; 吴谊群
一种由过渡金属化物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片的方法存在的适用范围窄、工艺复杂、粒子较大、尺寸不均匀以及无法大范围合成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片是以过渡金属酞菁作为金属源,以氧化石墨烯作为模板,以合肼作为还原剂,以蒸馏水作为介质,最终通过煅烧制得的;具体方法:一、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蒸馏水中,超声振动,然后加入过渡金属酞菁,继续超声振动;二、加入水合肼,搅拌,离心分离后烘干;三、恒温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本发明产品为独特的2D褶皱纳米片结构,粒子排布均匀且尺寸较小,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
139 用于可再充电的镍锌电池的涂膏氢化镍电极 CN200980104394.2 2009-02-05 CN101939863B 2017-06-09 M·戈恩格; S·莫翰塔; J·菲利普斯; Z·M·蒙塔瑟; J·巴顿
用于可再充电电化学电池的正电极的活性材料,其是由用强化性试剂例如碱金属溶液中的碱金属的过硫酸盐处理的氢氧化镍颗粒或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颗粒制成的。还可以用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颗粒制备活性材料,所述颗粒在表面上具有高百分率的钴(III)或跨颗粒测量的约3的平均钴氧化态。处理的氢氧化镍或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降低了钴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并提高了高倍率充电和放电容量。较低的钴溶解度降低了可提高自充电且导致过早失效的钴迁移。
140 锂二次电池用锂复合过渡金属化物的前体粒子及包含其的正极活性材料 CN201380004172.X 2013-01-29 CN103975464B 2017-05-17 姜成勋; 朴炳天; 申昊锡; 朴商珉; 朴洪奎
发明公开了锂二次电池用锂复合过渡金属化物的前体粒子及包含其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前体粒子是包含至少两种过渡金属并且平均直径为1μm~8μm的复合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粒子,其中所述复合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粒子显示单分散性粒度分布并且具有0.2~0.7的变异系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