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溶胶-凝胶加工方法 CN200680050236.X 2006-12-01 CN101351409A 2009-01-21 C·S·苏休
发明描述了制备稳定或掺杂的凝胶及纳米颗粒的溶胶-凝胶加工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稳定或掺杂的凝胶及纳米颗粒。
42 电池 CN200580000739.1 2005-02-17 CN100428538C 2008-10-22 加藤文生; 泽田胜也; 冈田忠也; 向井保雄; 野矢重人
一种电池,其含有正极、负极及碱性电解液,正极具有包含羟基化镍、电解二氧化锰和石墨导电剂的正极合剂,羟基氧化镍由固溶了锰的β型结构的晶体构成,在羟基氧化镍中含有的镍和锰的合计量中锰所占的含有率是0.5-10mol%。
43 正极材料和镍-锌电池 CN01116672.X 2001-04-20 CN100413123C 2008-08-20 山本贤太; 高桥修; 本田一良; 大矢邦泰
发明提供里面向外翻结构的镍-锌电池,即电池包括含有β型氢化正镍的正极和含有锌的负极,结构类似于性锰电池,其中β型氢氧化正镍由大致球形颗粒组成,平均粒径范围为19μm-40μm(最大),松密度范围为1.6g/cm3-2.2g/cm3(最大),摇实密度范围为2.2g/cm3-2.7g/cm3(最大),基于BET法的比表面积范围3m2/g-50m2/g(最大),镍-锌电池的正极含有石墨粉末,石墨粉末占正极总重量的重量比限定在4%-8%(最大)的范围内。
44 化镍粉末、羟基氧化镍粉末、它们的制备方法及性干电池 CN200710142767.8 2007-08-23 CN101134600A 2008-03-05 野矢重人; 加藤丞; 冈田忠也; 虫贺贵司
申请涉及氢化镍粉末、羟基氧化镍粉末、它们的制备方法及性干电池。为了提供具有优异的重负荷放电性能、在重负荷脉冲放电时抑制极化并且高温储存后重负荷放电特性优异的碱性干电池,在正极活性材料中包含具有2.1-2.7g/cm3的振实密度并且包含非球形的片状羟基氧化镍颗粒的羟基氧化镍粉末。
45 完全利用橄榄石组分的方法 CN200580020766.5 2005-06-06 CN1972870A 2007-05-30 O·瓦勒维克; T·R·约恩森; A·阿什姆; B·郎瑟斯
一种完全利用橄榄石的新方法,所述方法基于通过化和沉积和镍化合物的盐纯化。
46 用于镍电极的正极活性材料 CN200580007439.6 2005-01-06 CN1947284A 2007-04-11 M·A·费琴科; C·费罗; A·扎伦
电化学电池的正电极中用作活性材料的氢化镍材料。氢氧化镍材料包括一种或两种改性剂,其提供了小的微晶尺寸和高容量,而不会不利地影响氢氧化镍材料的性能。
47 混合氢化镍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 CN99814978.0 1999-12-14 CN1192446C 2005-03-09 V·斯托勒尔; A·奥尔布里希; J·梅泽-马克特谢菲尔; M·沃尔法尔特-梅伦斯; P·阿克斯曼; H·迪特里希; M·卡斯佩尔; S·斯特雷贝勒
发明描述了以Ni作为主元素和具有层结构的混合氢化镍,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Fe、Cr、Co、Ti、Zr和Cu的元素Ma,它以两种不同的氧化态存在,根据外层电子数看它们差别是一个电子;至少一种选自B、Al、Ga、In和RE(稀土金属)的三价氧化态元素Mb;任选地至少一种选自Mg、Ca、Sr、Ba和Zn的二价氧化态元素;除了氢氧根之外,至少一种选自卤素离子、酸根、硫酸根、草酸根、乙酸根、酸根和磷酸根的附加阴离子,其量至少足以保持混合氢氧化物的电中性;合水,其量是使混合氢氧化物的相关结构稳定。在性介质中通过氢氧化物共沉淀制备本发明的混合氢氧化镍。本发明的混合氢氧化镍的特征在于镍离子的非常高的电化学利用以及高的与质量相关的容量值,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有利地适于作为碱性电池阴极材料。
48 生产镍、钴或的微球粒状酸盐或氢化物的方法 CN99801187.8 1999-05-19 CN1115301C 2003-07-23 永野一彦; 安倍一允; 神坂成文; 深井清志; 畑中勉; 大釜信治; 中尾日六士; 米田稔; 水谷英人
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镍、钴或的微球粒状酸盐或氢化物的方法,包括在中溶解具有下述通式(I)的镍、钴或铜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M(CO3)x/2·(OH)y其中M表示Ni、Co或Cu,x及y为数字,满足关系式:0≤x≤2,0≤y≤2及x+y=2;将所得溶液转化为在非水介质中含该溶液滴的W/O乳液,然后脱出液滴内包括氨的易挥发组分,从而沉淀在该液滴中的选自镍、钴或铜的金属的式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按照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镍、钴或铜金属的微细球粒状碱式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是特别适用于作为生产均匀微细球粒状的镍、钴或铜金属的前体,以及其本身用作为有机合成催化剂、载体、颜料填料或釉料。
49 含金属的化合物快速转化形成金属或金属化物 CN01807110.4 2001-02-22 CN1419482A 2003-05-21 S·邓麦德; A·W·韦纳; K·J·布克勒; J·A·约翰逊; K·J·卡佩尔
通过将含金属的化合物快速加热至促进转化的高温并使所述含金属的化合物在所述高温保持足以形成所述金属或金属化物的时间使含金属的化合物转化的方法是生产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50 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以及镍电极和碱性蓄电池 CN01123867.4 2001-08-08 CN1337750A 2002-02-27 木原胜; 马场良贵
发明是关于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以及镍电极和碱性蓄电池。这是一种高电容的碱性蓄电池,它能持续放电并通过减少残留在更高价级正极活性物质中的γ—NiOOH含量而减少了过剩的负电极容量。向硫酸镍、硫酸锌和硫酸钴混合物的溶液中搅拌加入氢化钠水溶液来引起氢氧化镍结晶。将其洗涤、脱水和干燥。然后向氢氧化镍中逐滴加入预定量的氧化剂(NaClO),同时搅拌保持预定温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使作为主要组分的氢氧化镍升至更高价级(平均价升至2.8)。再向活性物质中加入预定量的还原剂(H2O2),使作为主要成分的更高价级的氢氧化镍还原(例如平均价降低至2.2)。将该氢氧化镍洗涤、脱水和干燥而得到更高价级的氢氧化镍(正极活性物质)。
51 混合氢化镍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 CN99814978.0 1999-12-14 CN1331845A 2002-01-16 V·斯托勒尔; A·奥尔布里希; J·梅泽-马克特谢菲尔; M·沃尔法尔特-梅伦斯; P·阿克斯曼; H·迪特里希; M·卡斯佩尔; S·斯特雷贝勒
发明描述了以Ni作为主元素和具有层结构的混合氢化镍,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Fe、Cr、Co、Ti、Zr和Cu的元素Ma,它以两种不同的氧化态存在,根据外层电子数看它们差别是一个电子;至少一种选自B、Al、Ga、In和RE(稀土金属)的三价氧化态元素Mb;任选地至少一种选自Mg、Ca、Sr、Ba和Zn的二价氧化态元素;除了氢氧根之外,至少一种选自卤素离子、酸根、硫酸根、草酸根、乙酸根、酸根和磷酸根的附加阴离子,其量至少足以保持混合氢氧化物的电中性;合水,其量是使混合氢氧化物的相关结构稳定。在性介质中通过氢氧化物共沉淀制备本发明的混合氢氧化镍。本发明的混合氢氧化镍的特征在于镍离子的非常高的电化学利用以及高的与质量相关的容量值,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有利地适于作为碱性电池阴极材料。
52 用于电化学电池的氢化镍活性材料 CN99801730.2 1999-08-19 CN1287693A 2001-03-14 F·马丁; A·查凯; V·汉德伯里
用于可充电电池正极的α相氢化镍活性材料,其中该材料包括镍和氢氧化物组分以及至少第一和第二不同的稳定阳离子。第一稳定阳离子从Al、Co、La、Ce、Y、Nd、Mg、In和Mn组成的组中选择,和第二阳离子是从Mg、Zn、Co、Sr、Y、Nd、La、Ce和In组成的组中选择。该α相材料表现出提高的放电平台电压分布,结构稳定,并具有每个镍原子电子的传递能。更高的放电平台电压和改善的存储容量转变成极大提高的工作电池的比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53 解离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方法 CN97182344.8 1997-10-06 CN1262710A 2000-08-09 内尔·G·斯马特; 魏建谟; 弗雷德·H·亨特; 林月河
一种用热和/或还原或化剂处理金属-配体络合物,在一种超临界流体中解离金属-配体络合物的方法。一旦将金属-配体络合物解离后,得到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就能形成基本上大小均匀的微粒。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溶剂为超临界二氧化,并且配体为β-二,如六氟乙酰丙酮或二醋酸二丁基酯。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金属-配体络合物中的金属是、金、钨、、钽、或它们的混合物。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原剂为氢。该方法提供了一种解离金属-配体络合物的有效过程,并生产了易收集的不含类溶剂杂质的金属颗粒。配体和超临界流体可以再生,因此,该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54 用于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电极 CN99106037.7 1999-04-28 CN1235383A 1999-11-17 瀬山幸隆; 佐佐木秀树; 村田利雄
电池的氢化镍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镍化合价大于2的氢氧化镍粉末和形成在所述氢氧化镍粉末上的钴化合价大于2的钴化合物。例如,氢氧化正镍粉末的表面覆盖有氢氧化正钴层。将该正极活性材料用作原材料,通过把它们保持在三维多孔材料中以制备电极
55 纳米结构的化物和氢氧化物及其合成方法 CN97191769.8 1997-11-18 CN1209789A 1999-03-03 T·D·肖; P·R·施特鲁特; B·H·基尔; H·陈; D·M·王
一种可放大到大量制造纳米结构材料的化学合成途径,包括使反应剂溶液喷雾雾化进入前体溶液中,以形成纳米结构的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物。然后对该沉淀物进行热处理、接着是声处理,或者是声处理、接着是热处理。这一途径可得到纳米结构的掺杂和未掺杂的氢氧化镍、二氧化锰,以及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可得到不寻常的形态超结构,包括完好的圆柱体或纳米棒状物,以及氢氧化镍和二氧化锰中的新结构,包括纳米结构纤维的组合、纳米结构纤维的组合和纳米结构粒子的附聚物,以及纳米结构纤维和纳米结构粒子的组合。这些新结构具有高渗滤速率和高密度的活性部位,使得它们特别适合于催化应用。
56 制备金属氢化物的方法 CN94119619.4 1994-12-14 CN1041706C 1999-01-20 W·吉特克内特; D·瑙曼; A·奥尔布里希; T·里希特; J·施莫尔
制备低溶解度金属氢化物的方法,此金属氢氧化物的通式为M(x)(OH)x,其中M=Co,Zn,Ni和/或Cu和x是金属的价态。
57 电池、碱蓄电池正极材料和碱蓄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CN201310447073.0 2013-09-25 CN103715398B 2017-11-21 挂谷忠司; 渡边荣人; 金本学; 儿玉充浩
发明提供的电池正极材料含有氢化镍。在氢氧化镍的微晶中固溶有由Al、Ga、Mn及M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和Zn。在该正极材料中,反应电子数大且单位容积的容量大。
58 一种应用于气敏传感器的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异质结材料 CN201710570215.0 2017-07-13 CN107356635A 2017-11-17 钟鑫; 宋鹏; 王琦; 杨中喜; 刘璐
发明主要介绍一种用于气敏传感器的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三氯化和氢化钠溶于去离子中,搅拌加热一段时间,随后将得到的溶液保温一段时间,最后所得溶液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α-Fe2O3粉末。α-Fe2O3粉末与水醇溶液预混,加入适量尿素和六水合硝酸镍,所得溶液超声一段时间,再将其水浴加热一定的时间,最后所得溶液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后,将得到的样品置于弗炉中一定温度煅烧一定时间,即可得到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异质结材料。本发明所讲述的NiO纳米片/α-Fe2O3纳米立方体颗粒异质结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操作性强,成本比较低,可获得性能稳定好,对三乙胺具有较好气敏性能的气敏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9 一种NiO-In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710504939.5 2017-06-28 CN107285392A 2017-10-24 张苏; 宋鹏; 王琦; 杨中喜; 田哲宾
发明提供了一种NiO-In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四合三氯化铟,十二胺为原料,经水热反应,煅烧处理后得到化铟纳米微球;进而以六水合硝酸镍,六次甲基四胺以及柠檬酸三钠为原料,在氧化铟微球表面复合片状的氧化镍,最终得到NiO-In2O3纳米复合材料。本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所得气敏材料具有氧化铟与氧化镍构成的p-n异质结,其对丙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响应、恢复,可用于丙酮气体传感器领域,从而获得高灵敏度的新型气敏材料。
60 改性NiO‑ZSM‑5/γ‑Al2O3结构的吸音材料 CN201710297351.7 2017-04-28 CN107128946A 2017-09-05 刘志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NiO‑ZSM‑5/γ‑Al2O3结构的吸音材料,通过γ‑Al2O3、硝酸镍、氢化钠、溶胶、异丙醇、三乙胺制备改性NiO‑ZSM‑5/γ‑Al2O3结构材料,其吸音性能优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