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 机动车;挂车 / 下部结构,即其上可以安装车身的底盘 / .有用于悬挂的弹性装置,例如车轮或发动机的;用于安装发动机或悬架的支架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用于将部件安装到车架梁的横向构件和方法 CN201380077327.2 2013-06-11 CN105283376A 2016-01-27 戈兰·莱温; 本特·科尔奎斯特
发明涉及用于具有包括两个纵向梁(2a、2b)的车架结构的车辆的横向构件(1),其中,横向构件(1)包括主体部分(4)和两个端部(5a、5b),其中,每个端部(5a、5b)包括与纵向车架梁(2a、2b)的内表面(7a、7b)面向的外表面(6a、6b),其中,横向构件(1)包括至少一个突起(8),所述至少一个突起(8)从端部(5a、5b)的外表面(6a、6b)延伸以被引入到车架梁(2a、2b)的孔或凹口(9)内,用于与安装到纵向车架梁(2a、2b)的一个或多个部件(11)形成形状定。
42 悬架结构 CN201180063207.8 2011-11-15 CN103282262B 2016-01-13 久保园聪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结构,其具有:至少由上板和下板接合而形成的构件本体;以及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的左边以及右边分别设置的、用于安装左边以及右边的一对下臂的前侧臂安装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端位于连接所述一对前侧臂安装部的直线的前方。
43 用于机动车的组件支承装置 CN201480024790.5 2014-04-05 CN105163967A 2015-12-16 M·布亚克; S·沃尔曼
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的组件支承装置,组件支承装置具有组件支座(10)、支座壳体(12)、衰减振动的支承部(14)和可与组件连接的支承芯部(16),支座壳体(12)通过至少一个不沿竖轴方向(Z方向)定向的紧固元件与紧固在车身上的至少一个承载件抗扭地连接,支座壳体(12)还借助至少一个基本沿竖轴方向(Z方向)定向的紧固元件(13)与紧固在车身上的至少一个承载件(34)连接,组件支座(10)具有跨越支承芯部(16)的U形挡箍(20),挡箍与支座壳体(12)固定连接,在支承芯部(16)上径向对置设置挡臂(16b),挡臂在基本位置具有与挡箍(20)配属的边腿(20b,20c)间隔规定的间隙距离。根据本发明,在挡箍(20)的内表面和/或支承芯部(16)上布置至少一个在规定方向上起作用的止动缓冲器(24),在挡箍(20)的边腿(20b,20c)和挡臂(16b)之间设计在规定的方向上起作用的止动缓冲器(26),该止动缓冲器布置在边腿(20b,20c)和/或挡臂(16b)上。
44 车辆的副架 CN201480022983.7 2014-04-25 CN105143019A 2015-12-09 今西智之
发明提供车辆的副架。车辆的副架(15)在主体部(32)的下部(42)包括横向鼓出部(65)、左纵向鼓出部(66)、右纵向鼓出部(67)及凹部(68)。横向鼓出部(65)将左前连结部(81)及右前连结部(87)连结,且向凹部(68)的下方鼓出。左纵向鼓出部(66)的前端部(66b)与横向鼓出部(65)的左端部(65a)连结,随着从主体部(32)的后部(32d)侧朝向前端部(66b)而以下降的坡度倾斜。右纵向鼓出部(67)形成为与左纵向鼓出部(66)左右对称,前端部与横向鼓出部(65)的右端部(65b)连结。凹部(68)被横向鼓出部(65)及左右的纵向鼓出部(66、67)包围,朝向上方形成为凹状。
45 车辆的副车架 CN201480022457.0 2014-04-25 CN105143018A 2015-12-09 今西智之; 铃木都志充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地形成副车架的壁厚的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副车架(15)具有通过型芯单元(200)而形成为中空状的主体部(32)。该副车架(15)包括:上平行部(52)及下后平行部(71),其设置于主体部(32)的上部(41)及下部(42),且大致平行;左上排砂口(56)及右上排砂口(57),它们形成于上平行部(52);以及左下后排砂口(75)及右下后排砂口(76),它们形成于下后平行部(71)。左下后排砂口(75)设置在与左上排砂口(56)对置的部位,且形成为与左上排砂口(56)同等的形状。右下后排砂口(76)设置在与右上排砂口(57)对置的部位,且形成为与右上排砂口(57)同等的形状。
46 用于载货车的底盘 CN201510241289.0 2015-05-13 CN105083381A 2015-11-25 阿洛伊斯·希尔施; 格雷格·施瓦茨; 马丁·辛恩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载货车的、尤其用于鞍式牵引车的底盘,所述底盘包括:配属于载货车的前桥区域的前部组件、配属于载货车的后桥区域的后部组件和将前部组件和后部组件彼此连接的中部组件。
47 车身前部结构 CN201280006546.7 2012-01-10 CN103339019B 2015-11-25 井关正重; 友泽幸作; 石园学; 吉本毅
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侧车架(16)。前侧车架(16)在其后部,具有随着沿仪表盘下面板(21)趋向车身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折曲部(29)。下纵梁侧延长部(45)从折曲部(29)的后端向下纵梁(23)侧折曲。折曲了的通道侧延长部(46)向着通道部(24)折曲。下纵梁侧延长部(45)以及通道侧延长部(46)以大致同等的度分支而构成分支部(48)。在分支部(48)的后方,在下纵梁侧延长部(45)及通道侧延长部(46)之间形成有三角形的荷载支承部(49)。在荷载支承部(49)的前方且折曲部(29)上,设有支承副车架(18)的后端(18b)的后端支承部(59)。
48 用于机动车的车桥导向臂 CN201480012722.7 2014-02-15 CN105026188A 2015-11-04 S·辛德勒; G·费塞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桥导向臂(2),该车桥导向臂具有车身侧的连接件(4)和车轮侧的连接件(6),车身侧的连接件和车轮侧的连接件通过一杆件(8)相互连接,所述杆件包括金属杆(10)和增强外套(1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金属杆(10)由延展性材料制成且在连接件处锚固在外套中,所述增强外套(12)由脆性材料制成且在连接件之间的一纵向位置处具有预定破坏位置(20)。
49 车辆的后部保护结构 CN201180038020.2 2011-07-29 CN103052520B 2015-10-21 铃木彰; 新名祐三; 坂口佳弘
一种车辆的后部保护结构,具有发动机后轮驱动电机(5)作为车辆的行驶驱动源,上述后轮驱动用电机(5)配置于上述车辆的左右后轮(10a、10b)之间,并且,上述发动机的燃料箱(17)与上述后轮驱动用电机(5)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其中,支撑所述后轮驱动用电机(5)的后悬架的悬架横梁(21)形成为井字形状,上述后轮驱动用电机(5)及与该后轮驱动用电机(5)连接的高压线(40)被配置于由上述悬架横梁(21)包围的空间(33)内。
50 框架结构体 CN201180058708.7 2011-12-06 CN103237713B 2015-09-30 大浜彰介; 宫原哲也
发明提供一种副框架结构体,其包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分割的制的前部副框架(12)、合金等轻金属制的后部副框架(14),前部副框架(12)由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冲压成形体构成,后部副框架(14)由通过压铸成形而成形的压铸成形体构成,在前部副框架(12)的薄板部(26)的上表面重合有后部副框架(14)的左右后侧部(36a、36b)的状态下通过摩擦搅拌焊接进行接合。
51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CN201380069953.7 2013-12-14 CN104903180A 2015-09-09 T·克拉默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y)相互间隔的、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前接头部件(1),该前接头部件通过前横梁(3)相互连接,该副车架还具有增强部件(5),该增强部件以纵向偏移量(Δx)与前横梁(3)间隔地在第一连接位置(I)上——尤其可拆卸地——装配在两个前接头部件(1)上。按照本发明,所述增强部件(5)沿车辆纵向(x)向前通过至少一承载腿(27)延长,该承载腿在跨越纵向偏移量(Δx)的情况下在第二连接位置(II)上——尤其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前横梁(3)上。
52 盖紧固构造 CN201180062777.5 2011-11-28 CN103282266B 2015-09-09 福士芳记; 小林幸司
发明提供一种盖紧固构造,通过螺栓(96)对盖(66)进行紧固。盖紧固构造(13)中,将螺栓(96)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保持在将调整开口部(73)关闭的盖(66)上。在盖(66)上开设插入螺栓(96)的插入孔(101),将插入孔(101)的周缘的一部分以使螺栓(96)能够滑动的方式切口并使其与周缘连续,并开设限制返回开口部(104),其对螺栓(96)向插入孔(101)的返回进行限制。与限制返回开口部(104)连续地,以比插入孔(101)的半径小的半径开设支承紧固孔(108),该支承紧固孔(108)以螺栓(96)能够进入的方式开设。
53 支承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方法、以及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连接结构 CN201080065971.4 2010-03-29 CN102947118B 2015-09-09 大野修实; 黑木治; 向山则孝; 赤木宏行; 山田秀人; 岸理
一种配备在车架(9)上用于支承前差速器齿轮单元(36)的安装件(53)的支承安装支架(57),该支承安装支架(57)设置在连接一对左、右主车架(10)的横梁(12)的部分上,以使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离于车辆(1)的宽度中心。支承安装支架(57)包括连接到横梁(12)的基座(57d、57e)、以及一对从基座(57d、57c)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侧面夹住安装件(53)的一对固定件(57b、57c)。更靠近车辆(1)的宽度中心一侧的固定件(57b、57c)中的一个(57b)可拆卸地连接到基座(57d)。
54 连接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连接装置的方法和机动车构件 CN201510077126.3 2015-02-13 CN104843086A 2015-08-19 H-G·格兰德迈尔
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1),所述连接装置在由轻金属制成的铸造元件(2)和型材(3)之间,其中,钢型材(3)间接通过金属的耦联元件(4)与铸造元件(2)连接,其中,耦联元件(4)是敞开的或封闭的型材,所述型材的被包封的端部至少局部地扩张。通过按照本发明的连接装置(1)可能的是,制造包括一个或多个铸造元件(2)和钢型材(3)的机动车构件,所述机动车构件可以任意复杂地构建。通过所述制造方法可能的是,首先将耦联元件(4)以铸造技术利用铸造元件(2)包围并且然后材料合地与钢型材(3)连接,其中,铸造元件(2)通过使用铸芯(11)而构造为空心构件。由此避免钢型材(3)和铸造元件(2)之间的直接连接。
55 用于机动车辆托架的联接装置 CN201380062735.0 2013-10-21 CN104822582A 2015-08-05 F·布隆; B·杜布勒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机动车辆托架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的结构元件相联接的联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单式状物(4),该耳状物具有用于连接到该托架上的一个底座(10)以及用于连接到该车身的一个结构元件上的一个上部部分,其特征在于,该耳状物(4)具有一个侧向部分(16),该侧向部分包括弯曲的U形形状以用于容纳一个用于对防侧倾杆(26)进行导向的支承件(22)。
56 机动车副车架,尤其前桥副车架及具有这种副车架的车身 CN201510055666.1 2015-02-03 CN104816759A 2015-08-05 凯·哈兹尔豪斯特; 维克托·弗里森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副车架,尤其是前桥副车架,具有: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第二外壳部件与第一外壳部件刚性连接并与其限定空腔;至少一个用于插入螺钉的车身连接轴套,车身连接轴套在其一个末端固定在第一外壳部件的通孔上并在空腔内朝第二外壳部件的通孔方向延伸。由此可以简单安装这种副车架并高度防止相对于车身滑动,本发明中,车身连接轴套的固定末端配有环形圆盘,该环形圆盘在径向上相对于轴套侧面突出,安置在第一外壳部件外侧并且材料配合地与其相连,在第二外壳部件的靠近车身连接轴套另一末端的通孔外侧设有与车身连接轴套分开制造的齿盘,该齿盘外径大于第二外壳部件的通孔内径并且该齿盘材料配合地与第二外壳部件相连。
57 结构体 CN201080054323.9 2010-11-30 CN102639388B 2015-07-29 濑户厚司; 松野崇; 樱田荣作
发明是具备构成为具有四边的框状的结构部件(1)的结构体,在结构部件(1)的交叉的部(2),设置有闭合截面结构部件(4)作为加强件。闭合截面结构部件(4)由在结构部件(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在结构部件(1)的面方向上扩展的两个横向部分(5)、将两个横向部分(5)的一端部之间及另一端部之间分别相连的两个纵向部分(6)构成,形成朝向结构部件(1)的内周平坦面(1a)侧的第一开口部(7)及朝向结构部件(1)的内侧的第二开口部(8)。闭合截面结构部件(4)的高度ho与结构部件(1)的厚度H大致相同,第一开口部(7)的整个开口缘与结构部件(1)的内周平坦面(1a)接合。并且,使第二开口部(8)的最大宽度H相对于闭合截面结构部件(4)的高度ho的比即扁平率大于1.0且为3.0以下。
58 车身前部构造 CN201380059508.2 2013-11-12 CN104797489A 2015-07-22 小野贵政; 细见光史; 中尾兼行
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具备:车身侧部构造部件,其在车身的两侧部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动传动系(5),其配置在车身两侧部的所述车身侧部构造部件的相互之间;负荷传递部件(25、25A、25B),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车身侧部构造部件更靠车身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安装在所述车身侧部构造部件及动力传动系(5)的至少一方。负荷传递部件(25、25A、25B)将从车身前方的障碍物受到的冲击负荷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动力传动系(5)传递至车身。
59 罩部件 CN201380052060.1 2013-10-11 CN104703864A 2015-06-10 古贺彻; 田中正显
在作为封闭截面部件的副车架的开口端附近且比该开口端靠内侧,以横穿的方式配设柱状部件。在柱状部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间隙。罩部件具有:保持部,其具有相对于柱状部件从外侧嵌合的嵌合凹部;插入部,其从保持部延伸设置,插入间隙且能在柱状部件的大致径向扩大或缩小,用于限制保持部脱落;封闭部件,其在嵌合凹部嵌合于柱状部件的状态下,从保持部延伸设置且堵塞左右的间隙;以及板弹簧部,其从上下方向与副车架的内表面弹性地抵接。
60 在机动车的达室中的电动马达单元的布置结构 CN201380032391.9 2013-05-31 CN104602934A 2015-05-06 M.恩格尔; W.菲雷克; E.基利安纳; C.舒尔策
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的达室中的电动马达单元(10)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电动马达单元(10)包括一电的驱动马达、一包围所述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一直接法兰连接到所述驱动马达上的变速器(12),其中,所述电动马达单元(10)悬挂式地挂在至少两个机组支架(22)上,其中,第一机组支架(22)固定在所述变速器(12)上且第二机组支架(22)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根据本发明设置至少两个机组轴承(36),所述机组轴承将所述电动马达单元(10)连接到机动车的辅助框架(50)上,其中,第一机组轴承(36)固定在所述变速器(12)上且第二机组轴承(36)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