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 机动车;挂车 / 下部结构,即其上可以安装车身的底盘 / .有用于悬挂的弹性装置,例如车轮或发动机的;用于安装发动机或悬架的支架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机动车和用于机动车的车后部模 CN201580015318.X 2015-03-06 CN106132812A 2016-11-16 H-J·朗霍夫; S·鲁吉斯; T·乌尔班; D·戴克; S·恩德勒; P·施利希特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车身(2)的机动车,车身具有至少两个后部的、分别形成用于碰撞的初级负载路径的纵梁,其中,机动车(1)具有可作为子部件预装配的车后部模(20),车后部模块可在完成车身焊装之后在车辆装配的范围中与车身(2)相连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后部轮悬架的底盘部件的承载结构(21a、21b)和至少一个从承载结构(21a、21b)朝向机动车尾部延伸的用于吸收碰撞力的支承体结构(22a、22b),其中,承载结构(21a、21b)和支承体结构(22a、22b)形成至少一个用于碰撞力的二级负载路径。
22 用于机动车的支承装置和轴支座 CN201380041545.0 2013-07-02 CN104520175B 2016-11-16 D·凯勒; M·洛茨; J·灿德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包括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梁(4)并且包括支承体(9),该支承体具有用于安装支承件的支承件容纳部和用于将支承体(9)粘在梁(4)上的粘合面(15、16),其中,支承体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并且粘合面(15、16)被划分到这两个部分(11、12)上。通过支承体(9)的所示两件式构造形式,处于粘合缝中的粘合剂在粘合时不受剪切负荷,由此在粘合时粘合剂不会被挤出并且从而也保证确定的粘合剂厚度。所述粘合面(14)构造为不在整个圆周上包围梁(4),作为粘合面,在所述两个部分(11、12)上分别构造彼此成度的恰好两个分表面(15、16),使得整个粘合面是U形的。
23 机动车的副车架 CN201310628739.2 2013-11-29 CN103847795B 2016-11-16 C·伊萨基维施; S·阿查默; S·鲁吉斯; B·埃利亚斯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车前部或车后部的副车架(1),该副车架具有两个纵支架(2),纵支架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并通过至少一个横支架(3)相互连接,该副车架(1)具有用于提高抗扭刚度的加强结构(4),其中,用于非接触能量传输的充电模(5)能集成在加强结构(4)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副车架(1)的机动车。
24 汽车车身架构造 CN201380025001.5 2013-04-08 CN104284829B 2016-09-07 渡边康哲; 有马哲宽; 冈田英之; 船越昭人
车身架构造具有侧车架(11)、副车架(22)、车室侧支承部件(35)、底板下车架(15)、和连接支承件(30),所述副车架(22)具有远离侧紧固部(22m)、接近侧紧固部(22u)、和中央折点(27),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第一端部侧与所述接近侧紧固部(22u)一同,能够抽出地紧固在所述车室侧支承部件(35)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二端部侧紧固在所述底板下车架(15)上,对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所述第二端部侧进行紧固的螺母(38)保持在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从底板通道部远离一侧的侧壁上,支承螺栓(39)从底板通道部(18)的下方侧以车宽方向为轴而紧固于所述螺母(38)中。
25 用于加强承载式副车架的装置 CN201380019594.4 2013-03-30 CN104220320B 2016-08-31 D·莫洛克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强用于机动车的承载式副车架的装置,该副车架包括两个纵梁(30)和至少一个横梁(32、34),其中,在纵梁(30)上通过径向突出的固定的接纳部(36、38)借助于橡胶金属套支承件来铰接两侧的车轮悬架的控制臂(14、16、20、22),其中,纵梁(30)至少在控制臂(14)的铰接区域中具有特别大约90°的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包括纵向走向的部段(30b)和横向走向的部段(30c)。按照本发明,接纳部(36、38)构成为两个托架,其中一个托架支撑在纵梁(30)的纵向走向的部段(30b)上,而另一个托架支撑在横向走向的部段(30c)上。
26 机动车的车头在机动车副车架上的连接结构 CN201480068269.1 2014-12-06 CN105829194A 2016-08-03 M·格伦; J·施密特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车头(10)在机动车副车架(22)上的连接结构,在该连接结构中,车头(10)通过沿机动车纵向方向(FL)观察布置在车头(10)和副车架(22)之间的调整装置(20)连接在副车架(22)上,其中,调整装置(20)包括车头侧的调整单元(20a)和副车架侧的调整单元(20b),并且调整装置(20)如此设计:在由事故造成的相应强的作用的情况下,调整装置(20)沿机动车纵向方向(FL)观察是能够缩短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调整装置(20)的副车架侧的调整单元(20b)布置在安置于副车架(22)上的壳体(24)上。
27 安装车辆部件的方法及车辆部件在中空铸造构件中的布置 CN201610045704.X 2016-01-22 CN105818885A 2016-08-03 L·鲍尔; R·库纳特
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车辆部件的方法以及一种车辆部件在中空的铸造副车架中的布置。在中空的铸造构件(例如制副车架)中,将用于铸造的芯孔用作针对设置在副车架的中空的内部空间中的车辆部件的安装开口。
28 用于机动车的车桥的车轮的能够主动地调节的车轮悬架 CN201480065686.0 2014-12-04 CN105813867A 2016-07-27 M·格罗恩; J·施密特; P·莱布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桥的车轮的能够主动地调节的车轮悬架(10),其中,每个车轮通过多个车轮引导元件在车身侧铰接并且每个车轮与在车身侧支承的、具有扭杆(14)的转动执行器(12)处于作用连接中,并且其中,为了主动地调节,两个转动执行器(12)能够通过控制器(20)操控。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转动执行器(12)以及转动执行器(12)的扭杆(14)沿着机动车纵向方向(FL)定向,并且为了支撑矩,转动执行器(12)分别具有一个沿着机动车横向方向(FQ)定向的支柱(16、16'、32)。
29 车身后部结构 CN201380031126.9 2013-04-10 CN104349967B 2016-06-29 三上一视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支承在后侧框架(15)上的后副框架(20)的车身后部结构(10)。后副框架(20)具备沿车身(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纵梁(51)、沿车宽方向延伸而架设在左右的纵梁(51)之间的前侧的横梁(53)。左右的纵梁(51)具有与左右一对后侧框架(15)紧固连结的前后的紧固连结部(56、57)、在所述前后的紧固连结部(56、57)之间向车宽内方呈凸状弯折的左右的弯折部(58)。前侧的横梁(53)相对于左右的纵梁(51)的位置是左右的弯折部(58)的中间部位(S5)。左右的弯折部(58)的中间部位(S5)处,横梁(53)保持左右的纵梁(51)且与一对后侧框架(15)结合。
30 用于机动车辆的承载结构 CN201510876289.8 2015-12-03 CN105691455A 2016-06-22 A·蒙策尔特
在用于机动车辆的承载结构中,为了提高坚固性而设置有多个加固构件,这些加固构件由辐条元件构成,这些辐条元件设置有处于拉伸应的作用下的该结构的梁。由于对梁施加持续的拉伸应力,避免了辐条元件因压缩应力而发生弯曲。
31 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CN201280058812.0 2012-12-14 CN103987615B 2016-06-22 安井健; 樋口英生; 今西智之; 宫原哲也; 吉田裕之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以跨越前侧车架(7、7)和车身底板的前部的方式支承悬架部件和电动动转向装置的副车架(22)至少在前端部和后端部被支承,副车架(22)具有:由轻合金铸造物形成的副车架主体(23);和固定在该副车架主体上且向所述副车架主体(23)的前方延伸、且由轻合金或冲压成型的左右一对的延长臂(24、24),在延长臂(24)的后部且在副车架主体(23)附近具有凹陷形状部(32),该凹陷形状部(32)成为由于车辆正面碰撞时的输入载荷而在副车架(2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向下方折曲的起点。
32 车身构造 CN201180048942.1 2011-10-26 CN103153759B 2016-06-08 安井健; 沟畠仁; 樋口英生
一种车身构造,车身(10)包括:用于对底面板(19)进行支承的左右的底板架(15、15);从该左右的底板架的前后方向的一端部(15a、15a)附近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从该左右的底板架远离的方式延伸的左右的侧车架(11、11);设置于该左右的侧车架的下部的副车架(41)。该左右的底板架的截面为大致U字状。在该左右的底板架的内部设置有:左右的隔板(75、75);该左右的隔板所具有的中空状的左右的轴环部(76、76)。该副车架具有向该左右的底板架的一端部(15a、15a)延伸的左右的副车架一端部(51、51)。该左右的副车架一端部通过左右的连结部件(78、78)而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连结于该左右的轴环部。
33 底盘框架 CN201280020269.5 2012-04-27 CN103562051B 2016-05-25 浦田学; 铃木健一; 石井淳二; 野田佳孝; 操田光顺
在具备由连接在车身框架上的管构成的连接部件(13)的底盘框架(1)中,连接部件(13)将端部压扁为截面大致型,在上述端部上设置安装部(2),所述安装部(2)由将管面(23)叠合的层叠部的左右中央的平坦的安装面(21)、和从上述安装面(21)朝向层叠部的左右两侧弯折的纵肋(22)构成,纵肋(22)使层叠部的折回边缘膨胀,形成使连接部件(13)的内外连通的贯通孔(221),将包围上述贯通孔(221)的开口的管面(23)切除而使上述贯通孔(221)变短。
34 后副车架的安装结构 CN201380009469.5 2013-02-14 CN104114434B 2016-05-18 小宫胜行
一种后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后副车架(21)包括左右一对侧梁部(22、22)、以及将一对侧梁部(22、22)彼此连结的前侧横梁部(23)及后侧横梁部(24)。后侧横梁部(24)具有中央部(24C)、前侧分支部(24F)及后侧分支部(24R),所述前侧分支部和所述后侧分支部从中央部(24C)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前后分支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前侧分支部(24F)和侧梁部(22)的连结部(22c)与后侧分支部(24R)和侧梁部(22)的连结部(22b)之间形成有弯曲部(22a),该弯曲部以侧梁部(22)的轴心的方向变化的方式形成。侧梁部(22)中的弯曲部(22a)的壁厚薄于该弯曲部前方的部位的壁厚。
35 轮轴安装系统及交通工具 CN201480027006.6 2014-03-14 CN105579327A 2016-05-11 奥利弗·库特纳; 吉恩·卢斯安诺夫
发明揭示一种轮轴安装系统,其包含:第一轮轴托架;轮轴,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轮轴托架;第一车轮,其安置于所述轮轴上,所述第一车轮在与地面接触时界定第一接触区;第一上部轴套,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轮轴托架;及第一下部轴套,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轮轴托架。所述第一上部轴套及所述第一下部轴套适于将所述第一轮轴托架连接到交通工具的安置于所述地面上的底盘。所述第一上部轴套远离所述第一下部轴套而安置,借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区的第一边缘处或所述第一边缘前方与所述地面相交的线。在一个所预期实施例中,所述线确立与所述地面的度。
36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01510863874.4 2015-11-30 CN105438265A 2016-03-30 宁强富; 胡思明; 邹新远; 刘海亮; 刘巍; 李力
发明提供了一种副车架结构,涉及汽车结构领域。所述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与加强凸台,所述加强凸台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下板上,车辆的发动机悬置位于所述加强凸台上方,且所述发动机悬置与所述加强凸台相贴,所述副车架上板扣合在所述发动机悬置上方。本发明通过在车辆的发动机悬置处的副车架下板上增设加强凸台,使得副车架下板在该区域垂向延伸,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区域的垂直刚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振动能量,提高整个副车架的NVH性能,进而提高整个汽车的NVH性能;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际应用优势明显。
37 车辆框架结构 CN201510484548.2 2015-08-07 CN105365890A 2016-03-02 黑川博幸
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其包含:左右一对上构件,其具有与构成车厢的面板的上部接合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且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延伸;左右一对下构件,其具有与所述面板的下部接合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且朝向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向上延伸;以及左右一对接合构件,其将所述上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接合至所述下构件的相应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
38 车辆前部结构 CN201510320638.8 2015-06-11 CN105313966A 2016-02-10 弓削博史
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含:前侧构件,其沿车身纵向布置,且所述前侧构件的车身前部侧布置在比所述前侧构件的车身后部侧高的位置;副车架,由于所述副车架的前侧固定部安装至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车身前部侧,且所述副车架的后侧固定部安装至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车身后部侧,所述副车架在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车身前部侧处布置在所述前侧构件的车身下侧;支座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副车架的沿所述车身纵向的中间部,并且,发动机支座安装至所述支座支撑部;以及连接构件,其将所述支座支撑部与所述前侧构件连接。
39 机动车辆车桥的支架 CN201480031041.5 2014-05-20 CN105307925A 2016-02-03 F·里盖勒; E·帕尔帕屈埃; J·鲁埃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支承构件(102),例如用于车辆底盘悬挂系统的支架,构件(102)包括挤压型材(104)。所述型材的挤压部包括在所述型材的一个或多个区段上的腔室(114),所述腔室从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区段相邻的所述挤压部凸出,所述腔室形成用于固定部件(108)的容置部(112)。为此,型材(104)的对应于所述腔室(114)的材料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区段的两侧被去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构件(102)的制造方法,以及涉及一种装配有这种构件的车辆。
40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1210048300.8 2012-02-29 CN103287499B 2016-02-03 黄泰硕; 温燕宁; 李晓飞; 许帆
发明提供了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其中,该连接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副车架,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车身,所述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车身侧边连接端和至少一个车身底板连接端,所述车身侧边连接端固定连接车身侧边,所述车身底板连接端固定连接车身底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连接装置的汽车。本发明连接装置的多点刚性连接方式具备了很好的传导性能,能将副车架的碰撞力从多个方向传导至车身,减小了碰撞时副车架侵入驾驶舱的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