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一种高屈强比珠光体轨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11127873.0 2020-10-19 CN112301205A 2021-02-02 李若曦; 邓勇; 袁俊; 杨大巍
发明涉及轨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屈强比珠光体钢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炉料经过转炉冶炼或电炉冶炼、LF精炼、RH或VD真空处理、连铸获得钢坯、对钢坯进行轧制热处理和加工;其中,热处理包括:第一阶段冷却:对终轧后轨顶面温度在850‑950℃的钢轨,以0.5‑2℃/s的冷却速度对钢轨全断面进行冷却处理至钢轨轨顶面温度为720‑800℃;第二阶段冷却:将第一阶段冷却后的钢轨以1‑6℃/s的冷却速度对钢轨轨顶面、轨头两上圆、轨头两侧面和轨头两下圆角进行加速冷却处理至450‑550℃;第三阶段冷却:将第二阶段冷却后的钢轨放置在冷床上,将钢轨空冷至室温。该方法能够提高钢轨的屈强比。
102 高速路用轨生产方法及其约束装置 CN201811376793.1 2018-11-19 CN109468521B 2021-01-26 袁俊; 韩振宇; 邹明; 李若曦
发明公开的是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高速路用轨生产方法及其约束装置,包括铁冶炼、铁水浇筑、铸坯全断面除磷以及轧制和热处理等步骤,主要改进点在于,在热处理机组前设置约束装置对钢轨进入热处理机组时的轨型进行约束,并利用约束装置上的喷系统将钢轨表面化皮吹除,随后利用轧制余热通过在线热处理装置进行热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采用低S入炉铁水和高度精炼渣,并全程保护浇注,保证了钢轨组织的均匀性,随后利用约束装置对钢轨进行轨型约束,使其能顺利进入热处理机组,并去除氧化皮,提高热处理效果,并且表面质量优异,钢轨综合性能高。
103 奥氏体TWIP或TRIP/TWIP部件的制造方法 CN201680041493.0 2016-07-08 CN107848012B 2020-12-29 托马斯·弗勒利希; 斯特凡·林德纳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奥氏体TWIP或TRIP/TWIP部件的方法。通过在扁平制品(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获得至少一个凹陷(16),从而使扁平制品(1)变形,以便在变形制品(5)中具有嵌入延性材料基质中的高强度钢区域。本发明还涉及该部件的应用,其中在同一部件中需要嵌入在延性材料基质中的高强度钢区域。
104 塑料模具锻后冷却装置及锻后在线热处理的方法 CN202010553892.3 2020-06-17 CN111733311A 2020-10-02 唐国林; 柯其棠; 李进; 贾余超; 王佳友; 李卫平; 张永强; 周立新; 雷应华
发明提供一种塑料模具锻后冷却装置及锻后在线热处理的方法,若干所述雾炮机设置在所述塑料模具钢模块的周围,所述雾炮机能够对所述塑料模具钢模块进行喷雾冷却和鼓冷却,所述喷雾冷却能够将所述塑料模具钢模块的温度冷却至300~350℃,所述鼓风冷却能够将所述塑料模具钢模块的温度冷却至190~210℃。本发明无需使用退火炉、淬火炉对塑料模具钢模块进行退火和淬火热处理,仅需要雾炮机即可完成回火前的热处理过程,节省了退火和淬火热处理的费用,节约了退火和淬火的时间,仅需要花费锻后喷雾冷却+鼓风冷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对塑料模具钢模块进行锻后在线热处理。
105 一种非调质制件的稳定控制冷却的新方法 CN202010478459.8 2020-05-29 CN111593173A 2020-08-28 刘澄; 周文韬; 鲁聪颖; 王璇; 董克文
发明涉及一种非调质制件的稳定控制冷却的新方法,将非调质钢件加热,加热到达1100-1150℃后,开始对非调质钢件进行锻造成型得到制件,在其完成锻造即停锻时仍处于奥氏体状态,停锻时非调质钢件温度控制在950-1000℃,随后通过基淬火介质冷却至设定时间,后根据制件硬度要求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在不同温度下转变产物的硬度数值而确定等温温度及时间,最后冷却到室温获得相应组织,中、高钢形成细片状珠光体组织,低碳、低合金钢形成低碳贝氏体组织;在不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的情况下使非调质钢件硬度和强度达到调质钢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的水平。通过本发明,与现用工艺相比,控制环节先进,获得性能稳定。
106 采用冷轧变形调整TP347H奥氏体化铌析出的方法 CN201610854928.5 2016-09-26 CN107868860B 2019-11-01 刘永长; 李彦默; 李冲; 刘晨曦; 郭倩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冷轧变形调整TP347H奥氏体化铌析出的方法,冷轧温度为15—30摄氏度,冷轧变形为30—9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高强度TP347H奥氏体钢材以及上述方法在提高TP347H奥氏体钢材的强度中的应用。在冷变形过程中,NbC经历了溶解、析出、破碎和弥散析出的转变。固溶态奥氏体晶内大部分的NbC颗粒在30%冷轧变形量样品中溶解,同时有长条形NbC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之后在变形为60%样品中破碎为短棒状。随着冷轧变形量升高到90%,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的NbC颗粒在形变诱导氏体中析出,使TP347H奥氏体耐热钢的强度从552MPa提高至1418MPa。
107 用于通过由制成的板坯的改形来制造结构部件的方法 CN201580059268.5 2015-10-06 CN107208170B 2019-06-14 I.邓克斯; S.米切
发明涉及一种按专利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通过由制成的板坯的改形来制造结构部件的方法,其实现了冷作硬化的机械分开的板材边缘的可改形性,并且独立于改形成结构部件地在所述板坯切割成型以及可能的其它冲裁或切割操作之后在任意的时间点上,将通过切割或冲裁操作冷作硬化的、在制造结构部件时经历随后的冷改形的板材边缘区域加热到至少600℃的温度上并且温度加载的时间最高为10秒。
108 高速路用轨生产方法及其约束装置 CN201811376793.1 2018-11-19 CN109468521A 2019-03-15 袁俊; 韩振宇; 邹明; 李若曦
发明公开的是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高速路用轨生产方法及其约束装置,包括铁冶炼、铁水浇筑、铸坯全断面除磷以及轧制和热处理等步骤,主要改进点在于,在热处理机组前设置约束装置对钢轨进入热处理机组时的轨型进行约束,并利用约束装置上的喷系统将钢轨表面化皮吹除,随后利用轧制余热通过在线热处理装置进行热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采用低S入炉铁水和高度精炼渣,并全程保护浇注,保证了钢轨组织的均匀性,随后利用约束装置对钢轨进行轨型约束,使其能顺利进入热处理机组,并去除氧化皮,提高热处理效果,并且表面质量优异,钢轨综合性能高。
109 一种锻件生产加工工艺 CN201811246787.4 2018-10-25 CN109266964A 2019-01-25 马之良; 杜青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锻件生产加工工艺,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下料;(2)锻造成型:将圆钢加热至1080~1150℃,然后在模具中锻压形成钢锻件毛坯,终变形温度控制在800~900℃;(3)控制冷却:将步骤(2)中的钢锻件毛坯置入冷却设备以1~2.5℃/S快速冷却至600~700℃,然后再以低于0.75℃/S缓慢冷却5~25min后出炉;(4)切边:将步骤(3)热处理后的钢锻件毛坯的余料切除;(5)抛丸。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钢锻件生产铸造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加热进行调质处理造成浪费能源的同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利用锻造余热并控制冷却速度进行热处理加工,节约能源,提高加工效率。
110 具有贝氏体组织结构的优质结构,由其生产的锻造件和锻造件的生产方法 CN201680069274.3 2016-11-15 CN108474049A 2018-08-31 乌尔里希·赖歇尔; 蒂尔·施奈德斯; 弗兰克·范索斯特; 汉斯-京特·克鲁尔
发明提供一种材,其具有高强度,而不必进行昂贵的热处理过程,并且翘曲倾向小。为此,根据本发明的优质结构钢的组成为(以重量%为单位):最大0.25%的C,最大0.45%的Si,0.20-2.00%的Mn,最大4.00%的Cr,0.6-3.0%的Mo,0.004-0.020%的N,最大0.40%的S,0.001-0.035%的Al,0.0005-0.0025%的B,最大0.015%的Nb,最大0.01%的Ti,最大0.10%的V,最大1.5%的Ni和最大2.0%的Cu,其余为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该优质结构钢的Al含量%Al,Nb含量Nb%,Ti含量Ti%,V含量V%,和N含量%N分别满足下列条件:%Al/27+%Nb/45+%Ti/48+%V/25>%N/3.75。根据本发明的优质结构钢具有至少750MPa的屈服极限,至少950MPa的抗拉强度和至少80体积%由贝氏体组成并且含有总和最大为20体积%的残余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和/或氏体的组织结构。根据本发明的钢材由于其特性组合而尤其适用于以锻造技术生产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较大的横截面变化的锻造件。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锻造件的生产方法。
111 锻件锻后余热淬火装置 CN201810583534.X 2018-06-07 CN108441603A 2018-08-24 张一衡; 昝朋
发明公开了一种锻件锻后余热淬火装置,包括箱体(14)、淬火油(13),在所述箱体上装有温度计(2)、测温仪(5),在所述箱体内装有搅拌机构(1)、提升机构(7),在所述箱体的周边装有冷却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与搅拌电机(3)相连,所述提升机构与提升电机(8)相连。在所述提升机构(7)的下部侧边装有挡料板(15)。本发明可直接连接在锻造生产线后,利用锻造余热直接进行淬火热处理,避免锻后二次加热,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没有常规的加热工序,有效防止锻件脱,减少了脱碳层。充分利用锻造时通过锻打产生的碎小晶粒,在锻后立即放入此淬火装置中进行冷却(没有二次加热而没有晶粒长大产生的粗大晶粒),达到产品硬度的均匀性。
112 一种适用于履带齿工件的余热淬火装置 CN201810078836.1 2018-01-26 CN107955870A 2018-04-24 刘钧; 沈祁阳
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履带齿工件的余热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和安装在淬火池内的输送带和溜槽,所述溜槽的下端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溜槽的上端伸出于淬火池,所述溜槽由两根导向管、两L形侧板和一块顶板构成,其中两根导向管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设置,每根导向管的外侧管壁各与一块L形侧板焊接,两块L形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两端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管、L形侧板和顶板对工件的不同度进行限制,工件利用自重会保持同一状态掉落在输送带上,且会掉在输送带的同一位置上,使工件统一了摆放方向和位置,而淬火池内同一位置处的冷却速度是可以控制的,这样就实现了让所有工件在同一最佳条件下进行淬火的目的。
113 一种单孔型斜轧球磨段的高效近净成形方法 CN201710860499.7 2017-09-21 CN107745009A 2018-03-02 刘晋平; 吕伟东; 纪宏超; 王宝雨; 杨翠苹; 郑振华; 胡正寰
发明涉及单孔型斜轧球磨段的高效近净成形方法,通过斜轧模具对加热至轧制温度的待轧棒料进行轧制,实现棒料产生径向压缩和轴向延伸形成前后对称的球磨钢段;所述球磨钢段的前后面为曲面,侧面为圆柱面。轧制成形后形状尺寸良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并且材料的利用率高达98%。最后利用轧后余热进行热处理,从而得到了高表面硬度、具有良好韧性、耐磨性的球磨钢段,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
114 一种锻造生产线产品淬火入油防磕碰传送装置 CN201610488710.2 2016-06-29 CN105936958B 2017-12-15 黎昺哲; 黄永松; 姜俊; 李少峰
发明涉及一种锻造生产线产品淬火入油防磕碰传送装置,包括有料筐和连接板,连接板将本装置固定在淬火油槽入口处,其特征在于:设有料筐支架,料筐可绕轴偏心旋转地铰接于料筐支架上,料筐支架上固定有导套,料筐支架通过导套可沿导柱上下滑动,导柱上部支撑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可推动料筐支架上下位移的动机构,导柱下部对应料筐的下移位置设有可推动料筐偏心旋转的翻转机构,这样的设计,能有效杜绝锻件淬火入油前磕碰伤发生,提高锻件表面质量,减少缺陷产品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115 道岔尖轨热状态可控轧制及余热淬火工艺 CN201710388197.4 2017-05-27 CN107081336A 2017-08-22 陈金昌; 王吉
发明涉及一种道岔尖轨热状态可控轧制及余热淬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完成:原料制备;加热炉加热升温;热状态可控轧制;热精整矫直控温;余温淬火;矫直;钻孔;成品入库。本发明可使产品在热状态下可控制轧制过程中铁路道岔尖轨的金属纤维走向,随产品结构形状变化顺行变向延伸,克服冷状态刨削、铣削加工方式导致金属纤维切断的情况发生及产品表层凹痕疲劳源问题的出现。提高产品的强度和韧性,实现机车交通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生产的产品具有性能高、稳定性好、可以更好的提高机车运行转换轨道的安全性能,减少因断裂或使用寿命短的更换次数,影响影响机车正常运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及材料消耗。
116 一种余热淬火装置 CN201611129810.2 2016-12-09 CN106381370A 2017-02-08 刘钧; 沈运海; 沈祁阳; 蒲焕章
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和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右段位于淬火池内,左段伸出淬火池,所述输送网带右段的下方装有一根喷管,所述喷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连通,所述喷管的管壁上设有三排从右向左轴向排列的小孔,其中位于正中间一排小孔的数量和排列长度均大于位于侧边的两排小孔的数量和排列长度,并且位于正中间一排小孔的排列间距为靠右的间距小,靠左的间距大。当水泵运转时,高压水由喷管上的小孔喷出,冲刷锻件表面,淬火效果更好,能得到硬度一致的产品。
117 一种非调质锻件强化控冷装置 CN201110075745.0 2011-03-26 CN102174667B 2012-11-21 袁根牙; 李武; 张建明; 郑清河; 饶越林; 郭荣; 卢国斌; 张岗; 李健杰; 郭松德
发明提供一种非调质锻件强化控冷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扇组、传送带、调速电机、保温箱体,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固定支架处,设有一与固定支架等高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设有送风管、悬挂锻件的支架台和冷却风扇。它的效果在于:1、可使尺寸差异较大的非调钢锻件经控冷处理后,锻件各部位的学性能比较接近,锻件质量和安全性能得到提高;2、可满足锻件在某一特定部位强化其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的要求。
118 一种非调质锻件的强化控制冷却方法 CN201110086508.4 2011-04-07 CN102728754A 2012-10-17 唐新民; 袁根牙; 董瀚; 郭荣; 周贤良; 魏晓晓; 惠卫军; 刘少卿; 张英建; 曹树清; 王德生; 罗唯贤; 李海军; 刘森海; 王文山
一种非调质锻件的强化控制冷却方法,涉及一种非调质钢锻件的局部(一处或多处)控制冷却方法。其方法是:在非调质钢锻件进行冷却的同时,对锻件应最大处(或多处)进行局部冷却,使锻件应力最大处(或多处)的冷却速度快于非调质钢锻件其他部位的冷却速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非调质钢锻件锻后控冷线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局部冷却装置,使非调质钢锻件在控冷线上进行整体冷却的同时,对其应力最大处(或多处)进行快速冷却,提高非调质钢锻件应力最大处的强度和硬度,使非调质钢锻件各部分力学性能(特别是强度和硬度)均达到其设计技术要求。
119 一种高压容器用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10052201.5 2009-05-27 CN101899622B 2012-03-28 姚长贵; 廖洪军; 陈杰; 张杉; 杨桦; 刘忠国; 余忠民; 周琼艳
高压容器用合金,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27~0.33%、Mn0.60~1.00%、Si 1.40~1.70%、S≤0.003%、P≤0.006%、Cr 0.80~1.20%、Mo 0.30~0.50%、V 0.10~0.15%,余Fe及不可避免杂质,杂质元素及气体含量S+P+H+O+N≤100ppm。本发明冶炼工艺由“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取代“电炉或电炉+电渣重熔”,解决原钢种纯净度不够所导致的韧性特别是断裂韧性低的问题;加工工艺由“快锻+径锻,加工比大于10”取代“快锻或汽锤,加工比大于5”,解决原钢种由于锻造不均匀所造成的晶粒度、组织不均匀的问题;调质处理由“淬火+低温回火”取代“淬火+高温回火”,以氏体组织取代原钢种索氏体组织解决强度不足的问题。
120 无缝地在径向轴向环轧机上制造的环的热机械处理方法 CN200780031708.1 2007-08-23 CN101506391B 2011-09-14 J·沃兹尼亚克; A·冯·黑尔; N·巴尔穆斯; D·汉斯曼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无缝地在径向轴向环轧机上制造的制环进行热机械处理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在900-1150℃的温度时将环坯件装入环轧机中并且以热成型法滚轧到一个优选0.2-10m的外径。按照本发明设定,将热的环直接在滚轧以后无中间加热地在短时内从一个在相变温度之上的温度在奥氏体区域内受控地冷却到一个在400℃以下的温度。本发明的设备包括一个用冷却液注满的浸槽和一个借助升降装置可下降的支架轧制的环平放在该支架上,其中在浸槽或冷却容器中,在一个或多个环形管道上均匀分布地设置一些用于将冷却液针对性地施加到环的至少其中一个环形表面上的压喷嘴。在冷却之前和/或之后优选借助一个辐射高温计实现环温度的测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