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板及其轧制方法 CN201910699238.0 2019-07-31 CN110280589A 2019-09-27 镇凡; 陆春洁; 邵春娟; 曲锦波
发明揭示了一种厚板及其轧制方法。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依序进行的坯料加热、两阶段轧制以及轧后冷却工序,其中,所述两阶段轧制工序包括粗轧阶段和精轧阶段,在所述粗轧阶段中,对坯料进行多个道次粗轧,所述轧制方法还包括在至少两个或全部奇数道次粗轧后对坯料进行粗轧期在线冷却工序。采用所述轧制方法制备的厚钢板,利用了差温轧制,坯料表层和心部形成一定的温差,坯料表层的温度低,轧制时变形较小,而坯料心部温度较高,轧制时变形较大,心部的疏松和缩孔得到有效轧合,心部质量学性能得到改善,探伤合格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提高了轧制效率。
62 一种辊套的表面强化方法及辊套 CN201910678952.1 2019-07-25 CN110252818A 2019-09-20 宋克兴; 周延军; 国秀花; 皇涛; 郭保江; 张彦敏; 康军伟; 孔令宝; 刘海涛; 杜宜博; 郜建新; 刘亚民; 张学宾; 杨冉; 王旭
发明涉及一种辊套的表面强化方法及辊套。该表面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一外径小于辊套内径的芯轴穿过辊套内腔,将辊套悬挂在芯轴上;2)在辊套上方设置一轴线与芯轴轴线平行的辊轮,辊轮的轴向长度小于辊套的轴向长度,利用辊轮将辊套压紧在芯轴上并由辊轮的转动带动辊套转动,以此实现在辊套表面上以辊轮的轴向长度为碾压范围的局部碾压;3)对辊套表面进行局部碾压直至辊套表面全部被碾压。本发明提供的辊套的表面强化方法,通过辊轮的局部小范围碾压有序改变辊套表层组织,能够显著强化对表层金属晶粒的细化和致密化效果,从而在表面产生细晶强化作用,形成优质表面硬化层,提高辊套的表面强化效果。
63 多层的机动车部件 CN201711007822.2 2017-10-25 CN108004380A 2018-05-08 G·弗罗斯特; M·克特勒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部件(1),其通过热成形和加压淬火制造,其中机动车部件(1)具有至少两个层(3、4),由淬火的材构成的中间层(2)和由不锈钢合金构成的外层(3,4),并且所述机动车部件(1)具有至少两个区域(5,6),所述区域具有彼此不同的壁厚度,其中在中间层(2)中的原子的氢含量在加压淬火结束后一小时为小于0.5ppm。
64 采用冷轧变形调整TP347H奥氏体化铌析出的方法 CN201610854928.5 2016-09-26 CN107868860A 2018-04-03 刘永长; 李彦默; 李冲; 刘晨曦; 郭倩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冷轧变形调整TP347H奥氏体化铌析出的方法,冷轧温度为15—30摄氏度,冷轧变形为30—9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高强度TP347H奥氏体钢材以及上述方法在提高TP347H奥氏体钢材的强度中的应用。在冷变形过程中,NbC经历了溶解、析出、破碎和弥散析出的转变。固溶态奥氏体晶内大部分的NbC颗粒在30%冷轧变形量样品中溶解,同时有长条形NbC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之后在变形为60%样品中破碎为短棒状。随着冷轧变形量升高到90%,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的NbC颗粒在形变诱导氏体中析出,使TP347H奥氏体耐热钢的强度从552MPa提高至1418MPa。
65 奥氏体TWIP或TRIP/TWIP部件的制造方法 CN201680041493.0 2016-07-08 CN107848012A 2018-03-27 托马斯·弗勒利希; 斯特凡·林德纳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奥氏体TWIP或TRIP/TWIP部件的方法。通过在扁平制品(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获得至少一个凹陷(16),从而使扁平制品(1)变形,以便在变形制品(5)中具有嵌入延性材料基质中的高强度钢区域。本发明还涉及该部件的应用,其中在同一部件中需要嵌入在延性材料基质中的高强度钢区域。
66 一种冲压锻造复合成型工艺 CN201710343329.1 2017-05-16 CN107030235A 2017-08-11 刘红生; 周广涛
发明提供一种冲压锻造复合成型工艺,包括模具制作、坯料加热、工件成型、保压冷却和获得成品等步骤,通过将板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使得钢板材料塑性好、变形低,材料与模具间的摩擦磨损降低,有利于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且对压力机吨位、下死点精度要求不高;同时使得钢板材料充填性能好,易于材料完全充填形状复杂的模具型腔,实现采用高强钢板作为坯料进行冲压锻造复合成型;同时通过在保压是对成形件进行淬火处理,有效提高了成形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可达到1500MPa以上。
67 用于轨道热处理的系统 CN201480017208.2 2014-01-30 CN105473746B 2017-07-11 西蒙娜·安德烈奥蒂; 达维德·克雷斯潘; 阿尔贝托·吉瓦奇诺·拉伊纳蒂; 斯特凡诺·罗塞利
一种用于轨道热处理的系统包括:‑冷却装置(4),冷却装置(4)用于将冷却介质(8)喷射到待处理的轨道上,所述冷却装置限定用于接纳待处理的轨道的冷却路径;‑传送装置(7),传送装置(7)用于使待热处理的轨道移动通过所述冷却路径,该系统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冷却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冷却装置竖向地移位的装置(18、22、28),以便调节所述冷却装置相对于待处理的轨道的位置
68 用于板材热成形和切割的模具和方法 CN201210398641.8 2012-10-19 CN103056212B 2016-12-21 G.鲁普; M.M.阿拉维; P.奥尔克斯; R.马利克; M.科特齐亚恩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板材(400)进行热成形尤其是加压淬火的模具(100),该模具具有至少两个可沿工作方向(A)相对移动的模具部分,并且被加热的板材(400)可以在这两个模具部分之间通过施加沿工作方向(A)作用的压(F)成形,所述模具还具有至少一个分离设备,通过该分离设备可以在位于所述模具部分之间的板材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可横向于工作方向(A)运动的分离滑(260),通过该分离滑块可以在板材(400)成形之后在相对于工作方向(A)陡峭地延伸的区段中进行分离操作(C、D)。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在所述模具(100)上实施的、用于对板材进行热成形尤其是加压淬火的方法。(400)上进行分离操作。按本发明规定,所述分离
69 由薄板制造硬化零件的方法 CN201410444698.6 2004-06-09 CN104372278A 2015-02-25 M.弗莱尚德; S.科尔恩博格; G.兰德尔; A.E.拉布; W.博兰斯泰特; J.法德尔; R.韦霍夫; W.施塔尔
发明涉及由薄板制造硬化零件的方法,包括将具有阴极防腐的薄钢板制成的成形零件冷成形,随后为奥氏体化进行热处理,其特征在于,a)在成形元件冷成形之前、之中或之后对其进行最终修整和穿孔或制造穿孔图案,b)冷成形和修整以及穿孔和穿孔图案在结构零件上的排布使成形零件比最终硬化结构零件小0.5-2%,c)为进行热处理而冷成形的成形零件至少在部分区域在环境的加入下被加热到钢材奥氏体化温度,d)将经加热的结构零件转移到模硬化工具中并在其中进行模硬化,和e)阴极防腐涂层由主要由锌构成的混合物构成,该混合物还包含一或多种总量占总混合物0.1-15重量%的对氧具有亲和的元素。
70 活塞杆和轮边轴锻造热处理工艺 CN201410523354.4 2014-10-08 CN104313253A 2015-01-28 何拥军; 何嘉圣; 何嘉贤; 蒋漓洪; 赖卫华; 杜贵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杆和轮边轴锻造热处理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过程:下料、电炉加热、预镦机镦粗、摆碾预墩、模锻成型、热处理和粗车。本发明将锻造和热处理的一体化设计,前面锻造的毛坯直接进入自动控制的热处理生产线,通过先进的热处理技术,达到快速生产,从而避免以往的先锻造、冷却、再加热处理的不增值过程。
71 用于路车辆的无缝管车轴及其制造方法 CN200880125818.9 2008-12-01 CN101932737B 2014-06-18 R·法里亚安图尼斯; J·安东尼奥菲尔霍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路车辆的由无缝管锻造的车轴,其所具有的化学成分适于确保高疲劳强度、改进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并且具有更小重量。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制造用于铁路车辆的由无缝管锻造的车轴的方法,所述车轴具有高疲劳强度、改进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并且具有更小重量,其通过生铁或废料、铸造、再加热炉、坯段穿孔、穿孔坯段拉长、中空部精修、锻造和最后的机加工而被生产,其包括在端部的检查孔的内边缘处的支撑和对中以及在螺纹孔入口中的平滑凹部。
72 一种余热处理筋生产工艺 CN201310746603.1 2013-12-31 CN103741078A 2014-04-23 张先轶; 王云川; 庄清玉; 朱爱华; 王传超; 袁飞
发明揭示了一种余热处理筋生产工艺,步骤如下:首先钢坯检验装炉,钢坯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化学成份包括0.25%以下的、0.50%以下的、0.80%以下的锰、0.045%以下的磷、0.045%以下的硫、0.30%~0.60%的铬,其余为;然后加热炉加热及棒材轧机轧制;再进行穿冷却;经过冷床自回火最后剪切精整入库。本发明余热处理钢筋生产工艺采用铬合金化成分,利用铬增加穿水冷却时的淬透性,铬能提高回火稳定性,同时增加钢筋的抗腐蚀,采用低温开轧可减少设备的降温压力,同时可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符合钢铁产业发展道路,利用回火组织提高钢材的力学性能,保证钢筋有一定的淬火深度,便于产生足够厚度的闭环回火组织。
73 一种利用余热对锻件进行淬火的方法 CN201410037193.8 2014-01-26 CN103740899A 2014-04-23 王瑞; 申慧忠; 苏凌云; 王丹阳
发明一种利用余热对锻件进行淬火的方法,属于机刮板类工件热处理方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对材质锻件进行淬火的方法,不但节约能源,而且综合性能显著提升;一种利用余热对锻件进行淬火的方法:包括:坯料加热、制坯、预锻、终锻、切边、淬火和回火,所述的淬火要求锻件进入介质的温度控制在830-920℃,离开介质的温度控制在100-200℃,在介质中停留的时间控制在100-120s,循环的温度控制在35-55℃是指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的大小,从而保证循环水的温度控制在35-55℃;本发明主要应用在煤机刮板类工件方面。
74 在模具中热成形和切割板材并取出废料件的设备和方法 CN201210404328.0 2012-10-22 CN103056213A 2013-04-24 M.科特齐安; R.马利克; P.奥尔克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板材(300)进行热成形尤其是加压淬火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具(100),该模具具有至少两个可相对移动的模具部分(110、120),被加热的板材可在这至少两个模具部分之间成形,所述模具还具有至少一个机械切割装置,通过该机械切割装置可在板材成形后在仍较热的状态中对该板材进行切边和/或冲孔。此外规定,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抓具(200),通过该抓具可在板材被切边和/或冲孔后自动地将至少一个仍较热的板边废料件(310、320)从模具(100)中取出,所述模具设计成,使得仍较热的板边废料件在切边和/或冲孔后进入能够被抓具工艺可靠地取出的定义位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在所述设备上实施的、用于对板材进行热成形尤其是加压淬火的方法。
75 用于路车辆的无缝管车轴及其制造方法 CN200880125818.9 2008-12-01 CN101932737A 2010-12-29 R·法里亚安图尼斯; J·安东尼奥菲尔霍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路车辆的由无缝管锻造的车轴,其所具有的化学成分适于确保高疲劳强度、改进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并且具有更小重量。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制造用于铁路车辆的由无缝管锻造的车轴的方法,所述车轴具有高疲劳强度、改进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并且具有更小重量,其通过生铁或废料、铸造、再加热炉、坯段穿孔、穿孔坯段拉长、中空部精修、锻造和最后的机加工而被生产,其包括在端部的检查孔的内边缘处的支撑和对中以及在螺纹孔入口中的平滑凹部。
76 用于制造固态成型的机器零件的 CN200880104624.0 2008-08-12 CN101821413A 2010-09-01 R·迪得里希斯; A·施蒂贝尔; R·朗格
发明涉及材及加工方法,其用于制造固态成型的机器零件,特别是用于汽车制造,并具有主要为贝氏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成具有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下列含量:0.10%≤C≤0.25%、0.15%≤Si≤0.40%、1.00%≤Mn≤1.50%、1.00%≤Cr≤2.00%、0.20%≤Ni≤0.40%、0.05%≤Mo≤0.20%、0.010≤Nb≤0.040%、0.05%≤V≤0.25%、0.01%≤Al≤0.05%、0.005%≤N≤0.025%、0%≤B≤0.0050%,其中余量由和取决于熔炼的伴生元素和残余物质组成。
77 线材的生产工艺 CN200810024483.3 2008-03-21 CN101244435A 2008-08-20 方峰; 蒋建清; 胡显军; 陈少慧; 巩党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线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1)高碳钢坯料放入加热炉加热,使高碳钢坯料温度升至900~1000℃,保温0.5~1.5小时;2)从加热炉中取出高碳钢坯料,经除磷处理后,在900~1000℃下进行初轧、中轧和预精轧,然后在900~950℃下进行精轧工艺过程;3)精轧后的线材经吐丝机进入斯泰尔摩控冷线,吐丝温度控制在850~900℃,控冷线上控制工艺如下:第3~6号机风量为全功率开启时风量的80~95%;第7~8号风机风量为全功率开启时风量的80~95%;辊道速度为1.5~2.0m/s;4)集卷、打包成高碳钢线材产品。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高碳钢线材化皮厚度明显增加。
78 一种Fe基大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200710037398.6 2007-02-09 CN101012531A 2007-08-08 白琴; 徐晖; 蒙韬; 谭晓华; 赵文君; 吴胜军; 张士岩; 王海龙; 蔡平平
发明涉及一种Fe基大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Fe基大块非晶合金成分(原子百分含量)为:Fe 48~70%;Nd 23~37%;Al 4~10%;B 2~6%。制备过程如下:(1)按上述合金配方配料,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并将母合金翻身熔炼数次;(2)采用负压吸铸法浇注,制得大块非晶合金;(3)将大块非晶合金在外加脉冲磁场频率0.02~0.05Hz,磁场2~8T的条件下,在100~350℃,进行真空退火10~30分钟。本发明的大块非晶合金经过外加脉冲磁场退火后磁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剩磁可提高25.9%。
79 制造硬化的锻部件的方法 CN200580028615.4 2005-08-16 CN101006189A 2007-07-25 K·B·T·波拉德
制造部件的方法尤其适合于一些部件如具有最后形状锻造齿轮齿的转向齿条。方法包括:将至少一部分钢坯加热到第一温度为至少600℃;将所述部分锻造成一定形状;用受控制的方式将上述部分冷却到第二温度为高于200℃;然后立即将上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加热到奥氏体温度,然后将上述部分淬火以使表面硬化。
80 两相的制造方法和所用装置 CN99809140.5 1999-07-17 CN1173048C 2004-10-27 A·斯普罗克
轧机机座(1)中进行最终变形工序之后,通过符合目的的冷却,并调节由70至90%素体及30至10%氏体组成的两相组织,以此来制造两相(2),为了在制造两相钢(2)时不受钢的几何形状和带速的影响,本发明建议,在附设有前后依次安置的多个冷段(7)的冷却段(6)中以流化床冷却形式来进行冷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