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一种高速车刀的形变热处理方法 CN87105296 1987-07-30 CN87105296A 1988-04-06 刘志儒; 宋学孟; 雷廷权; 程绍熙; 王洪顺; 潘玉纯
发明的新工艺是将原热轧和淬火两道在冶金厂与工具制造厂的分离工序合并为热轧后直接淬火,从而省去退火和淬火两道主要工序。本发明是在高速淬火温度下,通过各热轧工艺参数的合理配合,使轧后的奥氏体具有100%的再结晶组织,保证有足够高的红硬性。由于本发明采用了超硬型含高速钢,其切削寿命可比现生产普通高速钢提高1倍以上。本发明还可提供快速回火及微机控制系统,可建成具有80年代平的车刀流水生产线。
42 一种锻压件热处理装置 CN202210166600.X 2022-02-23 CN114535481B 2024-05-03 柯志勇
发明属于锻压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压件热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没有办法实现对工件的往复锻打的技术问题。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上连接有驱动皮带,驱动皮带上安装有锻压组件,锻压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周转组件,周转组件上安装有喷液组件。通过锻压组件实现对工件的锻打,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锻打幅度,进而调节对工件的锻打效率;可以通过周转组件带动着工件周转往复运动,进而使得通过锻压组件实现对工件均匀锻打;通过锻压组件驱动喷液组件在锻打工件的间隙实现对工件的短暂淬火,进而通过多次加工,提高对工件的硬度。
43 一种高淬透性高轴承锻件锻后冷却工艺 CN202210257702.2 2022-03-16 CN114540583B 2024-04-26 刘振威; 董汉杰; 尤蕾蕾; 董小波; 王超; 杨晨星; 刘汇河
一种高淬透性高轴承锻件锻后冷却工艺,步骤如下:锻件终锻完成后,将锻件转入冷却介质中进行冷却步骤,从锻件终锻下机到转入冷却介质的转移时间控制在30s以内;进入冷却步骤快速冷却,待锻件温度低于650℃时,停止冷却,将锻件移出;将移出的锻件回炉保温,加热炉温度为600‑650℃;回炉保温时间为2‑2.5h;保温结束后,移出锻件并自然冷却。本方案既能消除锻后冷却过慢产生的不良网状碳化物组织,又避免氏体组织生成,降低显微裂纹险。解决了混晶问题。
44 一种工程机械轮轴用非调质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11580760.X 2023-11-24 CN117888024A 2024-04-16 刘磊; 周蕾; 丁世磊; 邓伟; 方圆; 江雁; 王莹
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轮轴用非调质棒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非调质钢棒材制备工艺领域,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36~0.46%;Si 0.30~0.55%;Mn 1.20~1.60%;P≤0.020%;S≤0.020%;Cr 0.10~0.30%;Ni≤0.20%;V0.060~0.150%;Cu≤0.20%;N 0.015~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步骤如下:冶炼、LF精炼、RH真空处理及连铸。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韧性,尤其是高低温韧性的工程机械轮轴用非调质钢棒材,满足轮轴产品在常温地区和在极寒地区使用的要求;其采用连轧控轧超快冷技术,与半连轧控轧控冷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0%;采用保温罩盖进行保温,棒材在冷床上缓冷过程中,利用棒材余温形成自回火作用,消除超快冷产生的应,棒材下线后,无需再进行去应力热处理,节省工序成本。
45 胀断连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311788039.X 2023-12-22 CN117753919A 2024-03-26 何健楠; 刘年富; 冯宝; 钟芳华; 程强; 钟凡; 周成宏; 戴坚辉; 王银国; 李华强; 董凤奎; 胡昭锋; 杨雄强; 王生虎; 熊泽舜
发明公开了一种胀断连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冶炼技术领域。包括将连杆毛坯加热后进行锻造,对锻造结束获得的连杆预制样进行控冷。通过控制锻造后的冷却工艺,采用快冷的方式冷却,将冷却速率控制在2.2~3.5℃/s内,组织中发生铁素体或珠光体的转变,较高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珠光体片层间距细化,提高胀断连杆的强度,降低韧性。此外,通过控制冷却结束后胀断连杆的温度为600~650℃,保证胀断连杆内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有利于胀断连杆的后续使用。该方法工艺简单,只需要控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和速率即可获得良好的金相组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胀断能优良,废品率低。
46 一种防止热轧卷扁卷的控制方法及所得热轧卷 CN202311646620.8 2023-12-04 CN117531836A 2024-02-09 周广超; 唐浩; 张王辉; 赵如; 罗钢; 梁亮; 汪净; 张鹏; 刘文华
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热轧卷扁卷的控制方法及所得热轧卷,包括以下步骤:将热轧带进行阶段性冷却,并卷曲得到热轧卷;所述阶段性冷却步骤包括:超快冷、层流冷却以及空冷;所述超快冷步骤中冷却速度为90~130℃/s;所述层流冷却步骤中冷却速度为50~80℃/s;所述热轧钢带的初始温度为800~870℃;所述热轧卷的抗拉强度大于等于580Mpa,屈服强度大于等于500MPa。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卷曲参数以及阶段性冷却步骤的参数,提前相变时间,使得相变更加充分,有效地防止了抗拉强度大于等于580Mpa,屈服强度大于等于500MPa的热轧卷出现扁卷现象,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7 一种氮微合金化正火轧制H型及其生产方法 CN202311187089.2 2023-09-14 CN117265395A 2023-12-22 卜向东; 梁正伟; 宋振东; 郭利宏; 卢雄慧; 刘丽娟; 惠治国; 赵晓敏; 燕磊; 李永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微合金化正火轧制H型,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包括:C 0.10%~0.16%、S i 0.35%~0.45%、Mn 1.30%~1.40%、P≤0.015%、S≤0.015%、N i 0.10‑0.15%、V 0.010%~0.012%、N 0.008‑0.012%,其余为Fe和杂质,质量分数共计100%。还公布了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钒氮微合金化正火轧制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以满足海工用钢的需求。
48 一种34CrNiMo6锻后热处理工艺 CN202311017006.5 2023-08-11 CN117025908A 2023-11-10 张维; 李沛海; 段移先; 郑伟; 常海元; 赵文才
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34CrNiMo6锻后热处理工艺,包括S1,将工件以≤500℃的温度装炉,并以第一升温速度升温至第一温度后,保温第一时长;S2,将工件强制冷至第二温度后,均温第二时长;S3,将工件自然冷却至第二温度后,二次保温第三时长;S4,将工件冷却至室温。本申请使得热处理后34CrNiMo6钢锻后热处理后硬度为160~240HBW,硬度均匀,满足切削加工要求,有效节约了生产的时间,减少设备占有率,提高了零件的热处理效率。
49 热轧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80027160.9 2020-04-01 CN113661260B 2023-08-29 赖纳·费克特-海嫩; 克里斯蒂娜·埃舍尔; 埃琳娜·沙夫尼特; 克里斯蒂安·梅廷; 斯文·普罗霍塔; 蒂姆·施特策尔; 阿希姆·波伊斯特
发明涉及一种热轧产品,该热轧扁钢产品具有在其长度和宽度上其机械性质特别均匀的分布,还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以及较小的回弹。为此扁钢产品由以下组成(以重量%计):C:0.02‑0.1%,Mn:0.1‑2.5%,Al:0.02‑0.1%,Nb:0.02‑0.12%,以及分别可选地由一种或多种来自“Si、Ti、V、Cr、B、Ca、Mo”的组的元素,条件是,Si含量<0.6%、Ti含量<0.12%、V含量<0.2%、Cr含量<0.2%、B含量<0.0025%、Ca含量<0.01%并且Mo含量<0.3%,并且余量为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包括<0.05%的P、<0.03%的S、<0.01%的N、<0.2%的Ni和<0.15%的Cu。在此所述扁钢产品的组织>60面积%由铁素体和/或贝氏体组成,且余量由珠光体、由化物析出物或碳氮化物析出物和由<2面积%的其它组织成分组成,且具有0.2‑0.7的晶粒延伸比。扁钢产品同样具有屈服极限Re,适用Re>RE_BER,其中Re_BER=(400+2243*%Nb)/(d0.15),其中,%Nb:扁钢产物的相应的以重量%计的Nb含量,和其中d:扁钢产品的相应的以mm计的厚度。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扁钢产品的方法。
50 一种单孔型斜轧球磨段的高效近净成形方法 CN201710860499.7 2017-09-21 CN107745009B 2023-07-18 刘晋平; 吕伟东; 纪宏超; 王宝雨; 杨翠苹; 郑振华; 胡正寰
发明涉及单孔型斜轧球磨段的高效近净成形方法,通过斜轧模具对加热至轧制温度的待轧棒料进行轧制,实现棒料产生径向压缩和轴向延伸形成前后对称的球磨钢段;所述球磨钢段的前后面为曲面,侧面为圆柱面。轧制成形后形状尺寸良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并且材料的利用率高达98%。最后利用轧后余热进行热处理,从而得到了高表面硬度、具有良好韧性、耐磨性的球磨钢段,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
51 一种应用于热成型的热辊弯成型机 CN202010904759.8 2020-09-01 CN114101418B 2022-08-26 葛珍荣; 柴振华; 艾慧明
发明的一种应用于热成型的热辊弯成型机、其包括上端开口式的机架、内置在机架中的若干储仓和工作仓、设置在工作仓中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中的第一成型组件和第二成型组件、分别与第一成型组件、第二成型组件相配合的第一芯棒驱动机构、第二芯棒驱动机构、工件固定组件、与第一成型组件相配合的第一工件压轮组件、与第二成型组件相配合的第二工件压轮组件。本发明一种应用于热成型的热辊弯成型机,可以对高温状态的工件可塑性好,易于折弯,折弯过程中不易发生褶皱、鼓包等缺陷,折弯后的工件尺寸精度好;工件折弯后可当场进行淬火处理,硬度增加,而无需再另外转移到炉子、冷却池等设备里进行加热、热处理
52 一种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210597848.1 2022-05-30 CN114836611A 2022-08-02 夏佃秀; 董玉柱; 张明远; 王守仁; 任升峰; 吴赛赛; 孙新华; 李淑琪; 温道胜; 王高琦; 刘文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特殊锻造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冷却液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环乙烷3‑10份、聚丙烯酰胺1‑8份、杀菌剂3‑15份、氯化钠2‑16份、防锈剂3‑12份、pH稳定剂3‑5份、消泡剂2‑5份、280‑500份。制得的冷却液在高温区的冷却速度较高,中温区仍保持很高的冷却速度,而在低温区(400℃以下)冷却速度迅速降低。这种高温区的快速冷却能确保了大型工件、低合金材料能够获得较大的淬硬深度和较高的表面硬度;同时,低温区低速冷却降低了氏体转变速率,大大减小了冷却时的组织应力,适用于大直径棒材的冷却处理。
53 一种锻压件热处理装置 CN202210166600.X 2022-02-23 CN114535481A 2022-05-27 柯志勇
发明属于锻压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压件热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没有办法实现对工件的往复锻打的技术问题。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上连接有驱动皮带,驱动皮带上安装有锻压组件,锻压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周转组件,周转组件上安装有喷液组件。通过锻压组件实现对工件的锻打,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锻打幅度,进而调节对工件的锻打效率;可以通过周转组件带动着工件周转往复运动,进而使得通过锻压组件实现对工件均匀锻打;通过锻压组件驱动喷液组件在锻打工件的间隙实现对工件的短暂淬火,进而通过多次加工,提高对工件的硬度。
54 碳素拉杆锻造余热淬火装置 CN202111531556.X 2021-12-15 CN114277229A 2022-04-05 张建国; 李永德; 张兵
发明提供一种中碳素拉杆锻造余热淬火装置,中碳碳素钢拉杆的淬火领域,通过将零件从进料口进料到平运输带上,通过喷油管对水平运输带上进行喷油,这样第一时间将淬火油喷到零件淬火,这样淬火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喷油管的竖直部可通过推拉机构带动横向移动,从而可将水平部在水平运输带上移动位置,可调整喷油的位置,这样适应性好,零件在水平运输带上运输的同时通过淬火油槽内油液进行淬火,还通过喷油管进行喷油淬火,大大提升淬火效果和效率,通过提升运输带将零件提升运输经过出料口出料,通过沥油出料机构沥油出料,对油液进行收集,操作方便。
55 特种铸件加工用自动控温模具 CN202110748252.2 2021-07-01 CN113462866B 2022-04-05 刘长松
发明公开了特种铸件加工用自动控温模具,包括:热铸造腔模、控温箱和热处理机构,热铸造腔模的顶面设有热应压板,热铸造腔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箱,热铸造腔模和热应力压板的周侧设有应力止机构;热铸造腔模的内部设有铸型砂芯,热铸造腔模的内壁开设有熔融导腔和流道腔,热应力压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推杆。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热铸造腔模和热处理机构之间的熔融传导,利用熔融传导管组进行金属熔融钠溶液的传导进行铸件的温度传导,将铸件固化放热的部分热能通过钠熔融液的传导输送进入热处理机构的内部,在热处理机构的内部进行铸件的连续式热处理,避免铸件热应力造成铸件形变和冷裂。
56 热轧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80027160.9 2020-04-01 CN113661260A 2021-11-16 赖纳·费克特-海嫩; 克里斯蒂娜·埃舍尔; 埃琳娜·沙夫尼特; 克里斯蒂安·梅廷; 斯文·普罗霍塔; 蒂姆·施特策尔; 阿希姆·波伊斯特
发明涉及一种热轧产品,该热轧扁钢产品具有在其长度和宽度上其机械性质特别均匀的分布,还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以及较小的回弹。为此扁钢产品由以下组成(以重量%计):C:0.02‑0.1%,Mn:0.1‑2.5%,Al:0.02‑0.1%,Nb:0.02‑0.12%,以及分别可选地由一种或多种来自“Si、Ti、V、Cr、B、Ca、Mo”的组的元素,条件是,Si含量<0.6%、Ti含量<0.12%、V含量<0.2%、Cr含量<0.2%、B含量<0.0025%、Ca含量<0.01%并且Mo含量<0.3%,并且余量为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包括<0.05%的P、<0.03%的S、<0.01%的N、<0.2%的Ni和<0.15%的Cu。在此所述扁钢产品的组织>60面积%由铁素体和/或贝氏体组成,且余量由珠光体、由化物析出物或碳氮化物析出物和由<2面积%的其它组织成分组成,且具有0.2‑0.7的晶粒延伸比。扁钢产品同样具有屈服极限Re,适用Re>RE_BER,其中Re_BER=(400+2243*%Nb)/(d0.15),其中,%Nb:扁钢产物的相应的以重量%计的Nb含量,和其中d:扁钢产品的相应的以mm计的厚度。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扁钢产品的方法。
57 特种铸件加工用自动控温模具 CN202110748252.2 2021-07-01 CN113462866A 2021-10-01 刘长松
发明公开了特种铸件加工用自动控温模具,包括:热铸造腔模、控温箱和热处理机构,热铸造腔模的顶面设有热应压板,热铸造腔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箱,热铸造腔模和热应力压板的周侧设有应力止机构;热铸造腔模的内部设有铸型砂芯,热铸造腔模的内壁开设有熔融导腔和流道腔,热应力压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推杆。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热铸造腔模和热处理机构之间的熔融传导,利用熔融传导管组进行金属熔融钠溶液的传导进行铸件的温度传导,将铸件固化放热的部分热能通过钠熔融液的传导输送进入热处理机构的内部,在热处理机构的内部进行铸件的连续式热处理,避免铸件热应力造成铸件形变和冷裂。
58 热轧带和制造方法 CN201980074428.1 2019-11-13 CN113015815A 2021-06-22 米科·赫米拉; 托米·利马泰宁; 阿里·希尔维
一种抗拉强度大于875MPa并且以质量%计含有以下项的热轧带:C 0.06‑0.12,Si 0‑0.5,Mn 0.70‑2.20,Nb 0.005‑0.100,Ti 0.01‑0.10,V 0.11‑0.40,其中V+Nb+Ti的总量为0.20‑0.40Al 0.005‑0.150,B 0‑0.0008,Cr 0‑1.0,其中Mn+Cr的总量为0.9‑2.5,Mo 0‑0.5,Cu 0‑0.5,Ni 0‑1.0,P 0‑0.05,S 0‑0.01,Zr 0‑0.1Co 0‑0.1W 0‑0.1Ca 0‑0.005,N 0‑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具有在1/4厚度处的显微结构,即:·至少90%的具有岛形氏体‑奥氏体(MA)组分的马氏体和贝氏体,优选至少95%并且更优选超过98%,剩余物是:·小于5%的多边形素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优选小于2%,更优选小于1%,·小于5%的珠光体,优选小于2%,更优选小于1%,·小于5%的奥氏体,优选小于2%,更优选小于1%使得总面积百分比为100%。
59 一种万向节十字轴封锻造及锻造余温正火加工工艺 CN202011428246.0 2020-12-09 CN112676506A 2021-04-20 冯雪忠
发明公开了一种万向节十字轴封锻造及锻造余温正火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加热、镦粗、预锻、精锻、正火等工艺步骤。本发明解决封闭锻造工艺,可以减少锻件的原材料消耗,充分利用了锻造余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的高效性,还保证处理后的锻件,其金相组织细小且均匀分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实现了无飞边锻造,采用了更精确的锻造技术,减少了产品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大大降低了能耗,降低了锻件的生产成本;锻件精度提高,便于后续机加工的装夹定位,同时对机加工的效率也有明显提高;提高材料利用率5%左右,并且解决了原来锻件错移造成废品的问题;利用余温正火工艺可节约锻件正火成本0.1元/公斤。
60 锻造热处理一体化自动锻造生产线设计 CN202011425025.8 2020-12-09 CN112605323A 2021-04-06 刘庆生; 刘波; 赵一冰; 陈宪明; 曾琦; 胡福荣
发明公开一种锻造热处理一体化自动锻造生产线,即把本领域现有的锻造生产线和热处理生产线这两个独立的生产线合成一个锻造与热处理一体化自动锻造生产线,通过在两条生产线中间加装一个控冷运输装置,实现了从中频加热、锻造到热处理的连续生产;全线采用机器人实现锻件上或下料及物流中转,实现两个不同压机之间的锻件搬运,机器人七轴采用桁架悬挂方式,采用喷雾润滑机器人,采用新型端头除化皮装置去除坯料两端的氧化皮等,有利于提高锻件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