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 船舶的推进装置或操舵装置(两栖车辆的推进入B60F3/0007;气垫车的推进入B60V1/14;除核动力外潜艇专用的入B63G;鱼雷专用的入F42B19/00)
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01 一种估计作用于被支撑的自升式船只上的环境作用的方法 CN201180051700.8 2011-10-25 CN103261864B 2015-12-09 理查德·伊恩·斯蒂芬斯
发明提供了一种估计作用于被支撑的自升式船只(1)的环境作用的方法。将船只(1)置于作用力判定位置并且当第一推力施加到船只(1)上时,测量自升式船只(1)的至少一个支撑腿(3)上的应变。当船只(1)仍保持处于作用力判定位置时,对船只(1)施加第二推力。当施加第二推力时,监测在至少一个支撑腿(3)中应变的变化,且该应变用于计算作用于船只(1)上的环境作用力的估计。该方法允许自升式船只(1)的动态定位(DP)系统在升起船只(1)的支撑腿(3)时确定一个合适的推力施加到船只(1)上。通过施加该合适的推力,当船只(1)从被支撑腿(3)支撑过渡到被(2)支撑时,船只(1)的位置能保持不变。
302 尤其用于船舶推进器装置 CN201210469489.8 2012-11-19 CN103121502B 2015-12-09 德克·莱曼
发明涉及一种推进器装置(100),尤其用于船舶的驱动系统,所述推进器装置(100)包括推进器(10),所述推进器(10)能够绕推进器轴(13)转动。此外,提供能够绕所述推进器轴(13)自由转动地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子鳍板(30),其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转子鳍板(30)的转动画出的圆形路径的直径(31)小于所述推进器(10)的直径(16)。
303 船舶推进装置以及包括该船舶推进装置的船舶 CN201180022666.1 2011-01-03 CN102883948B 2015-12-02 李承宰; 朴炯吉; 韩在汶
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推进装置以及包括该船舶推进装置的船舶。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该船舶推进装置包括隧道单元;在隧道单元内部旋转并产生推进的螺旋桨,在该螺旋桨的一端部设有喷射流出口;为螺旋桨旋转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传输驱动单元产生的驱动力至螺旋桨的轴;以及向喷射流出口提供喷射流体的喷射流供给单元,该喷射流体在螺旋桨端部与隧道单元内壁之间形成喷射流体层。
304 3-D通路气体热交换器 CN201380060920.6 2013-11-20 CN105102800A 2015-11-25 Y-J.蔡
发明涉及3-D通路气体热交换器。3-D通路气体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热交换板,其构造成具有用于交换在热交换板的一侧上形成的热的加热表面单元;和多个通道,其形成在多个热交换板之间,且其中,多个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其构造成通过第一通道运送具有第一温度的第一流体;第二通道,其构造成通过第二通道运送第二流体,以用于将热传递至具有第一温度的第一流体;和第三通道,其构造成当第二流体的温度(T)低于预定温度值(Tref)时,通过将热传递至第二通道中的至少一些,防止第二通道中的冻结。
305 具有灌流室的船只 CN201380070827.3 2013-12-23 CN105008219A 2015-10-28 汉斯·彼得·沃普尔吉斯
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船体(10)的船只,该船体具有一个流动通道(60),所述流动通道被指派一个达驱动的加速安排。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这种船只来允许实现动态的行驶方式、尤其在水面行驶与潜水行驶之间快速转换。根据本发明,这是通过使该船体具有灌流室而实现的,该灌流室经由水入口开口和水出口开口(33,35)连接至环境。
306 一种顺应挠度曲线的旋转轴系的轴承孔系布置方法 CN201410132114.1 2014-04-02 CN104976325A 2015-10-14 张新宝; 董广坤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轴系中轴承孔系的布置方法,通过对支撑旋转轴系各轴承的轴承孔轴线的位置和偏转度进行布置,使单个轴承沿周向同一位置、轴向的不同位置所受应或压强基本一致,从而实现对旋转轴系的支撑并消除轴系轴承自身的偏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轴承按照顺应轴承的轴承孔型心处的轴系挠度曲线安装布置。本发明的方法针对轴承孔有3个或3个以上、轴系的挠度曲线在轴承孔型心处的挠度值和转角值超过制造公差和回转使用公差的工作状况的旋转轴系,在稳定负载的条件下,不但适用于轴系轴线的端部承受负载的工作状况,也可适用于承受的负载在轴系轴线上的其它轴向位置。
307 格努斯转子 CN201180044861.4 2011-09-09 CN103118936B 2015-10-14 罗尔夫·罗登
发明涉及一种格努斯转子(2),其具有承载体(4)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承载体(4)上的旋转体(8)以及用于驱动旋转体(8)的驱动装置(15)。在此,承载体(4)具有至少一个开口(4a,19,21),所述开口将承载体(4)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接成,使得空气能够在所述两个空间之间穿过。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马格努斯转子(2)的元件的方法,一种用于加热马格努斯转子(2)的旋转体(8)的方法以及一种船(1)。
308 双轴船尾双体船舶 CN201080034875.3 2010-06-02 CN102458975B 2015-10-14 佐佐木纪幸; 平田信行; 藤泽纯一; 岸本雅裕; 辻本胜; 久米健一; 川并康刚; 黑田麻利子; 长谷川纯
发明提供一种双轴船尾双体船舶,有效利用船舶推进时在艉鳍后部产生的流,提高船舶的推进性能。在具有两个螺旋桨的双轴船尾双体船舶中,包括驱动两个所述螺旋桨而推进所述双轴船尾双体船舶的推进单元(210、220)和设置在所述双轴船尾双体船舶的船体上的两个艉鳍(11、12),两个所述螺旋桨的驱动轴的中心的位置设定为分别相对两个所述艉鳍的中心轴发生偏移。艉鳍呈用于将该船舶航行时朝艉鳍后方自然产生的水流变成旋转流的S字型扭转形状,其位置设定在最佳位置的螺旋桨将该产生出的旋转流作为逆流而在翼面上多多地利用。
309 推动船只前进的方法和船只的动系统 CN201110282111.2 2011-09-21 CN102785774B 2015-10-07 颜维直
发明涉及一种推动船只前进的方法和船只的动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装置将承载所述船只的体中的热量转移到所述船只内设置的锅炉中;步骤2:该锅炉内的水在吸收上述热量后所形成的蒸气流推动所述船只内设置的汽轮机转动;步骤3:所述汽轮机带动所述船只的螺旋桨旋转,以推动所述船只前进。本发明可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动能以驱动船只前进,使船只不用携带任何燃料即可进行远洋航行,且航运成本极低,同时,转化得到的动能还可以提供给压缩机和发电机使用,从而大大降低船只动力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可持续性
310 包括形状记忆材料元件的船帆、用于其操作的装置及方法 CN201480006633.1 2014-02-13 CN104955726A 2015-09-30 安德烈亚·多廖蒂
发明涉及用于帆船的帆(R,G;60;70;80;90;100),所述帆包括其中结合有呈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丝状构件(2)形式的形状记忆元件的部分(1’;F61至F65;F71至F76;F81至F84;F91至F95;F101至F110),由所述部分的表面面积之和合成的表面面积包括在整个帆的表面面积的0.01%与50%之间。本发明还涉及允许帆的控制操作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帆船帆的操作的方法。
311 包括具有靠近旋筒布置的翼片的旋筒的船舶 CN201380068794.9 2013-10-30 CN104955725A 2015-09-30 约恩·保罗·温克勒
发明涉及一种船舶(1),包括船体(3)、甲板(2)和大致圆筒形的旋筒(6),该旋筒具有能相对于甲板(2)绕纵向中心线(20)旋转外周壁(8),该旋筒(6)如此安装在甲板(2)上,使得在运行状态下该旋筒(6)基本竖直定向,其特征在于,翼片(18)大致在平行于旋筒(6)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内延伸地靠近该旋筒(6)布置,且该翼片的弦长(Rfc)为旋筒(6)直径(Dr)的20%-90%,其中,该翼片(18)的位置能够相对于纵向中心线(20)进行调节。
312 船外机的操装置 CN201180039574.4 2011-05-02 CN103068672B 2015-09-30 鹫野圭史; 牧田佳纮
一种船外机的操装置,在舵装置(20)的壳体(21)上设有转向轴(22)。转向轴(22)的旋转由舵传感器(25)检测出。在壳体(21)的内部设有摩擦产生机构(23)。摩擦产生机构(23)包括:设于转向轴(22)的旋转体(70);与旋转体(70)一体旋转的内部盘(71);与内部盘(71)相对的外部盘(72);电磁致动器(73);以及由电磁致动器(73)驱动的电枢(74)。在壳体(21)内配置有辅助弹簧(24)。辅助弹簧(24)在盘(71)和盘(72)相互按压的方向上对电枢(74)进行施
313 发电设备 CN201080054720.6 2010-09-29 CN102812614B 2015-09-23 A.K.库马
一种设备包括:可被引擎驱动以用于产生第一AC电流的交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电通信以用于产生DC电流的整流器、与整流器电通信以用于产生第二AC电流的变流器、以及能够电耦合到交流发电机、整流器和/或变流器的储能装置,其中第二AC电流具有可接受的频率和/或电压,并且变流器响应第二AC电信号与一个或多个电负载电通信。
314 转翼式机执行机构的内部液压室密封系统 CN201510101346.5 2015-03-04 CN104890849A 2015-09-09 富田幸雄; 生田目敏郎; 若林乔之
发明为转翼式机执行机构的内部液压室密封系统,在外壳的扇形段的顶端面保持扇形段顶端面横封,使其密封面与顶盖内面抵接,在顶盖内面保持上部环封,使其密封面与转子上部端面的外周缘抵接,并且,使上部环封的密封面外周侧端缘部与扇形段顶端面横封的密封面内侧端缘及转翼上部横封的密封面内周侧端缘抵接,在顶盖内面保持上部外周侧环封,使其密封面与外壳顶端面内周圆环部抵接,并且,使上述外周侧环封的环封面的内周侧端缘部与扇形段顶端面横封的密封面的外周侧端缘及转翼上部横封的密封面的外周侧端缘抵接,从成为高压侧的工作油室将压油引导至各密封的各自的背面,由此液压将密封面及密封面的缘部分别推压于对方的面及对方的缘部。
315 船舶用减速逆转装置 CN201180048765.7 2011-09-21 CN103153780B 2015-09-09 冈西俊明; 岛崎契成; 安田修
提供了一种船舶用减速逆转装置,其包括各自可相对旋转地安装于对应的输入轴的小齿轮,其中对应的小齿轮和输入轴使用液压离合器连接,从而使小齿轮的轴承能够得到充分润滑。根据本发明的船舶用减速逆转装置具有传输来自驱动源的驱动的齿轮机构,以及容纳齿轮机构的箱体;其中齿轮机构包括,前进用输入轴,其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前进用输入齿轮,其固定于前进用输入轴;前进用小齿轮,前进用输入轴可相对旋转地插入其中;一对第一轴承,其安装于前进用小齿轮的轴向的两个位置;前进用液压离合器,其能够连接前进用输入齿轮和前进用小齿轮;后退用输入轴,其平行于前进用输入轴延伸;后退用输入齿轮,其固定于后退用输入轴并与前进用输入齿轮啮合;后退用小齿轮,后退用输入轴可相对旋转地插入其中;一对第二轴承,其安装于后退用小齿轮的轴向的两个位置;后退用液压离合器,其能够连接后退用输入齿轮和后退用小齿轮;输出齿轮,其与前进用小齿轮和后退用小齿轮两者啮合;输出轴,其固定于输出齿轮;以及螺旋桨,其连接于输出轴,其中箱体通过将分别从上下夹住前进用和后退用输入轴的第一箱体部件和第二箱体部件结合而形成,并且其中在前进用和后退用输入轴的内部,分别形成轴向延伸的油通过的供给通道,以及从供给通道径向向外分支并将油供给至各轴承的至少一条分支通道,船舶用减速逆转装置还包括接收部,其接收从前进用和后退用输入轴的分支通道排出的油并将油引导到至少一个轴承。
316 管道装置以及使用该管道装置的船舶 CN201380067884.6 2013-12-26 CN104884347A 2015-09-02 山田卓庆; 川北千春
管道装置在船体的船尾部配置于螺旋推进器的前方。管道装置具备管道主体。管道主体具有:后边缘,位于船舶的后方侧,描绘出使螺旋推进器的旋转轴处于内侧的弧,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的轮廓形状处于将螺旋推进器的半径设为R时的0.5R以下的区域;以及前边缘,位于船舶的前方侧,描绘出使旋转轴处于内侧的弧,与后边缘相比,前边缘的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的轮廓形状更大。由此,在将管道设置于螺旋推进器的前方的技术中,避免螺旋推进器的推进效率的降低。
317 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电动潜艇 CN201510222541.3 2015-05-05 CN104828233A 2015-08-12 文兆辉; 沈建跃; 陈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电动潜艇,包括甲醇水重整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甲醇水重整制氢发电,避免搭载危险的高压氢气,转而搭载安全的甲醇水,并且同等质量情况下,可以搭载更多的氢气,解决了现有技术高压储氢既危险储氢又不多的问题,主要应用在电动潜艇领域。
318 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电动船舶 CN201510221548.3 2015-05-05 CN104828232A 2015-08-12 文兆辉; 沈建跃; 陈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电动船舶,包括甲醇水重整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甲醇水重整制氢发电,避免搭载危险的高压氢气,转而搭载安全的甲醇水,并且同等质量情况下,可以搭载更多的氢气,解决了现有技术高压储氢既危险储氢又不多的问题,主要应用在电动船舶领域。
319 飞行器及用于组装具有受控旋转的飞行器的方法 CN201080030592.1 2010-07-06 CN102548842B 2015-07-29 李·惠彻; 史蒂文·波特; 霍尔格·巴宾斯基; 西蒙·麦金托什
在其中螺旋桨(2)用于在弯曲的顶盖(1)上引导径向空气喷流的类型的飞行器中,顶盖被成形为将空气流动从径向方向转向到轴向方向以生成升。从螺旋桨流动的空气趋向于根据其速度而在顶盖表面上遵循复杂的旋转轨迹而不是笔直的路径,且本发明由旋转运动可在升力上具有不利影响这一命题引起。本发明建议使用机翼控制表面(6),其在升力生成表面(1)的上游并远离径向方向朝向从推进器流出的流体流动方向或与之一致或在其之外而倾斜。通过使用本发明,流体流动可以在到达升力生成表面之前从具有周向分量的方向朝径向方向重新定向。由此发现可能提高升力并还可能防止反向旋转。
320 单轨 CN201510136066.8 2015-03-18 CN104787055A 2015-07-22 耿全水
发明是一种陆联合运输设施。当前没有这项设施,导致世界上水运速度慢浪费燃油之源增加空气污染。水上路是利用火车动,带动漂浮在水上的舰船长队。即利用大地摩擦,又利用水上漂浮涧滑自然优势,提高水上运输速度,减少燃油浪费大气污染。减轻铁路压力提高运输发展。摘要附图是本发明水上铁路示意图,图1;火车带动船队的后视示意图,序号零件分布,1;火车,2;舰船,3;水位线,4;铁路桥墩,5;道轨垫枕,6;道轨,7;水泥护栏墙,8;火车轮,9;动力电源线,10;固定在火车梁上的液压缸,11;液压缸推杆,12;液压缸与舰船连接拉绳。13;在火车前后连接卡上,固定液压缸销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