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踏板型车辆 CN200980102094.0 2009-07-30 CN101909977B 2012-11-21 望月干; 大平优; 王兴洋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板型车辆,其中可容易地供应燃料并可确保用于骑乘者腿部的较大空间。在踏板型车辆中,前车架(12)从头管(11)倾斜地向下并向后延伸。后车架(13、14)从前车架(12)的下部向后延伸。车座(5)设置在后车架(13、14)的上部。脚踏板(25)设置在车座(5)的前方并位于车座(5)的下方。燃料箱(44)设置在脚踏板(25)的下方并且存储燃料。护腿板(24)从脚踏板(25)的前部向上延伸,并且覆盖前车架(12)的后部。加油部(51)具有用于将燃料供应到燃料箱(44)的加油口(52),并且设置在护腿板(24)中。加油口(52)设置在前车架(12)一侧,并且位于下支架(16)的上方。加油口(52)还设置在头管(11)与前车架(12)之间的连接部的下方。
22 机动二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201210056539.X 2012-03-06 CN102691595A 2012-09-26 近藤信行; 稻冈洋; 山西辉英; 藤原一夫; 泷川俊直; 兵头聪之; 小川正明
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在机动二轮车中,在燃料箱与设有能摆动地支撑在车架上的动单元的发动机的发动机本体之间设置充填管路,使发动机本体内的油对被充填管路引导的燃料气体进行吸附,当翻倒时能抑制发动机本体内的油朝充填管路内流出,并能使充填管路随动于发动机的摆动。充填管路(84)设有朝上下延伸的发动机侧第一管路部(84e)、在车宽方向一侧与发动机侧第一管路部(84e)的下端相连并在发动机本体(19)的上方从车宽方向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发动机侧第二管路部(84f)、和在车宽方向另一侧与发动机侧第二管路部(84f)相连并与发动机本体(19)连接的发动机侧第三管路部(84g),充填管路(84)中的至少车架侧支撑部(110)与发动机侧支撑部(111)间由弹性管(97)构成。
23 鞍乘式车辆 CN201010004901.X 2005-01-17 CN101734321B 2012-08-08 平野文人; 铃木智
一种鞍乘式车辆,其具有燃料箱,该燃料箱沿车辆宽度方向跨在车身框架上,并且带有内置的燃料。其中,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倾斜地向后下延伸,从而朝后部降低的主车架,以及连接在该主车架上的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的前面部分沿平方向延伸地形成,在所述固定导轨的前面部分的上方,所述燃料箱的底部形成有一水平的表面部分,且所述燃料泵被放置在该水平的表面部分上,而所述燃料泵的轴线指向水平。
24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 CN201010143418.X 2010-03-17 CN101850812B 2012-07-25 细谷征央; 森川雄一郎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过滤罐接近燃料箱配置且能够使配管构造简化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在发动机(22)的前方配置的燃料箱(50)形成通过接合凸缘(53a、54a)使由冲压成形形成的凹形形状的箱上半体(53)和箱下半体(54)相互接合的构造。接合凸缘(53a、54a)以前部向上的方式向下方倾斜而设置在车身上。在箱下半体(54)的后部设置有后部倾斜壁(54d),该后部倾斜壁(54d)以相对于接合凸缘(54a)形成大致直的方式向后部上方侧倾斜,过滤罐(30)配置在后部倾斜壁(54d)的下方的死区。
25 踏板型车辆 CN201010296787.2 2010-09-27 CN102030060A 2011-04-27 山田广司; 寺田充; 石井翼
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踏板型车辆,其无需受单元摆动式的发动机的摆动制约,能够自由地设定燃料过滤器的大小。在左右一对下架(14L、14R)上架设有横向管(61),该横向管(61)的中央部与下行框架(13)的下端连接。燃料过滤器(57)配置为,在车辆侧视观察下燃料过滤器(57)的下端比横向管(61)的下端靠上方位置距离L1。另外,燃料过滤器(57)配置在下行框架(13)与燃料箱(32)之间。由于在燃料箱前配置燃料过滤器,因此不受位于燃料箱的后方的发动机的摆动制约。由于不受制约,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燃料过滤器的容量。
26 机动二轮车 CN201010293409.9 2010-09-26 CN102030058A 2011-04-27 中陈诚; 久富胜; 山田广司; 寺田充; 石井翼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大收纳空间且使燃料过滤器的容量变大的机动二轮车。机动二轮车具备:配置在后轮(33)前方且后车架(14、16)上方的收纳箱(27);配置在后轮上方且收纳箱后方的燃料箱(28);设置在后车架之间,并且配置在收纳箱与后轮之间且覆盖后轮(33)的前方到上方的后挡泥板(73);燃料供给路径(103);燃料二次过滤器(96),其中,后挡泥板(73)的前部(73a)与收纳箱(27)的后壁(27c)对置配置,该前部(73a)以随着向上方前进而从后壁(27c)离开的方式向后上方倾斜,燃料二次过滤器(96)配置在收纳箱(27)的后壁(27c)与后挡泥板(73)的前部(73a)之间。
27 踏板型车辆 CN200980102683.9 2009-07-30 CN101925506A 2010-12-22 黄景裕; 大平优; 王兴洋
一种踏板型车辆(1),包括车体框架(2)、脚踏板(27)、燃料箱(60)和燃料供应部。车体框架(2)包括头管(3)、前车架(4)和左、右侧车架(5、6)。脚踏板(27)设置在左、右侧车架(5、6)的上方。燃料箱(60)设置在脚踏板(27)的下方。在车辆的侧视图中,燃料箱(60)的至少一部分与左侧车架(5)或右侧车架(6)重叠。另外,左侧车架(5)的前部与右侧车架(6)相比,关于与车辆左右方向垂直的车辆中心线更大程度地倾斜,并且在比右侧车架(6)的前部更高的位置与前车架(4)连接。此外,在车辆的侧视图中,燃料供应部在比前车架(4)更靠后的位置与燃料箱(60)连接,燃料供应部位于左侧车架(6)的下方,并且在车辆的俯视图中位于右侧车架(6)与左侧车架(5)之间。
28 机动两轮车 CN201010135343.0 2010-03-12 CN101844600A 2010-09-29 稻冈洋
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具有搭载在车架上的发动机、配置在乘用车座的下方的收纳箱、储存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燃料箱吸附在该燃料箱内蒸发燃料气体的吸附罐,其中,在前后排列配置收纳箱以及燃料箱,并且,不会由于吸附罐而制约燃料箱的形状。以一方位于前方侧的方式前后并列配置收纳箱(20)以及燃料箱(21),构成车架(F)的一部分并且配置在收纳箱(20)以及燃料箱(21)的左右两侧的后部架(16)之间,通过后部横架(17)进行连接,后部横架(17)构成车架(F)的一部分,并且配置在收纳箱(20)以及燃料箱(21)之间,吸附罐(44)在收纳箱(20)以及燃料箱(21)之间配置在后部横架(17)的下方。
29 鞍乘式车辆 CN200580003150.7 2005-01-17 CN1914084B 2010-06-23 平野文人; 铃木智
一种鞍乘式车辆,其具有带一体燃料(42)的燃料箱(30),其中燃料泵(42)被放置在燃料箱(30)中,使得燃料泵(42)的轴线(A)大致沿车辆宽度方向。而且,在该燃料箱(30)的底部形成有一大致平的平面部分(31b),且该燃料泵(42)被放置在该大致水平的平面部分(31b)上,使得该燃料泵(42)的轴线(A)大致沿水平方向。
30 鞍乘式车辆 CN201010004901.X 2005-01-17 CN101734321A 2010-06-16 平野文人; 铃木智
一种鞍乘式车辆,其具有燃料箱,该燃料箱沿车辆宽度方向跨在车身框架上,并且带有内置的燃料。其中,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倾斜地向后下延伸,从而朝后部降低的主车架,以及连接在该主车架上的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的前面部分沿平方向延伸地形成,在所述固定导轨的前面部分的上方,所述燃料箱的底部形成有一水平的表面部分,且所述燃料泵被放置在该水平的表面部分上,而所述燃料泵的轴线指向水平。
31 罐保持构造 CN200910173143.1 2009-09-11 CN101676545A 2010-03-24 志村健; 仁平秀男; 高久岩; 川住岳儿; 鹈殿隆史; 山本高志
发明提供一种罐保持构造,能够谋求碳罐的小型化,同时还能够提高安装的自由度。将呈圆筒形状且在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的碳罐(40)安装在车身(15)上,使轴线(40a)相对于地面朝向除铅直方向以外的方向。使用具有将碳罐(40)的圆筒部周围包围的环状部(61)和固定在车身(15)上的固定部(63)的保持部件(60)来保持碳罐(40),并且,在环状部(61)和碳罐(40)上设置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由设置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周围的凸部(42)和能够与该凸部(42)卡合的、设置在保持部件的环状部(61)上的多个孔(62)构成。
32 机动二轮车 CN200910139490.2 2009-06-24 CN101659301A 2010-03-03 矶村守; 井上崇; 吉村悠纪
提供一种缩短将喷射器和燃料连接的燃料配管,并缩短将控制装置和喷射器以及燃料泵连接的配线,能够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以及车身重量的机动二轮车。机动二轮车(10)具备从头管(12)向后方然后向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支撑在主车架(13)上的发动机(50)、连接在发动机(50)的后部且具有用来向进气通路内喷射燃料的喷射器(62a)的节气体(62)、设置在燃料箱(28)的外部的燃料泵(81),和控制喷射器(62a)与燃料泵(81)的控制装置(83);以包围主车架(13)的方式,在主车架(13)的周围配置喷射器(62a)、燃料泵(81)以及控制装置(83)。
33 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 CN200910146190.7 2009-06-18 CN101659297A 2010-03-03 仓持大辅; 车古尚史; 横村光
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该两轮摩托车在车体的下部具有滤罐,能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能谋求车辆的轻量化。该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具有摆臂(36)、滤罐(44)和中央支架(42),该摆臂(36)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撑在车架(11)的后部,并且支撑车轮;该滤罐(44)配置在该摆臂(36)的下方,并存储在燃料箱内蒸发的蒸发燃料;该中央支架(42)能够摆动地设置在车架(11)的下部,在停车时使车架(11)站立于路面上,在行驶时与路面保持大致平行。滤罐(44)配置在与路面大致平行的中央支架(42)的上方。
34 机动两轮车 CN200910139817.6 2009-06-30 CN101618751A 2010-01-06 小池宗隆
发明提供燃料箱的周边构造不复杂化、空气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周边区域的维护性好的机动两轮车。在发动机(3)的前方,空气滤清器(30)配置在上方,在发动机(3)的上方,配置着燃料箱(4)。燃料箱(4),后部可旋转地支承在车座架(23)上,前部覆盖着空气滤清器(30)的上方。燃料箱(4)旋转时,空气滤清器(30)的盖(29)露出,卸下盖(29),可进行元件(33)的维护。燃料箱(4)的旋转中心,配置在比后悬架(16)的轴心(161)的中央位置(P2)靠后方处。
35 跨骑式车辆 CN200910126466.5 2009-03-11 CN101532416A 2009-09-16 森田京侍; 三吉伸幸
发明提供了一种跨骑式车辆,该车辆设有能够防止分聚集的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跨骑式车辆(1000)包括:发动机(130);空气滤清器(20);用于排出发动机(130)的排气的排气通道(30);和用于将空气滤清器(20)连接到排气通道(30)且用于向排气通道(30)供应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通道(50)。在二次空气通道(50)的中间设有单向(55),在空气滤清器(20)和单向阀(55)之间设置有从二次空气通道(50)分支出并且具有密闭空间(14)的谐振部(10),并且在谐振部(10)的密闭空间(14)中设有排水部(11)。
36 燃料配管结构 CN200710105005.0 2007-05-18 CN101082316A 2007-12-05 关喜孝
发明提供一种燃料配管结构,所述燃料配管结构容易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在作业时保护连接部,同时,保持连接状态。其解决方案为:在经由快速连接器(91)将燃料(70)的连接管(80)与燃料供应管(93)连接起来的燃料配管结构中,配备有覆盖连接管(91)和燃料供应管(90)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罩(100),在该保护罩(100)上形成配合部,该配合部与连接管(80)或快速连接器(91)中的至少一个配合。
37 燃料用配管 CN200410097849.1 2004-12-01 CN100351511C 2007-11-28 八木泽胜一; 小室胜纪; 永井康晃; 齐藤俊一; 上野正树; 上田稔
一种燃料用配管,燃料用配管(12),在由树脂制材料形成为细管状的管部件(2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插接件(24a、24b),并通过所述插接件(24a、24b)连接于两轮车(10)等燃料箱(18)与供给发动机(20)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22)之间。在该燃料用配管(12)的管部件(23)上,在其中途至少形成一处以上的弯曲部(26)。管部件(23)的外周面由弹性部件构成的覆盖层(28)所覆盖,管部件(23)中具有覆盖层(28)的部分由保持夹固定,因此,可用树脂材料廉价地制造连接于燃料箱和包括发动机的驱动部的这种燃料用配管,并且这种燃料用配管能在所述燃料箱和驱动部可动时随其恰当地移动。
38 车体框架和具备其的跨乘式车辆 CN201410528046.0 2014-10-09 CN104554562B 2017-09-22 铃木隆
发明涉及车体框架和具备其的跨乘式车辆。所述车体框架(2)包括:头管(3),与头管(3)连结的管型的左右一对主框架(28),与头管(3)连结且配置于主框架(28)的下方的下框架(33),以及从一对主框架(28)向下方延伸的发动机悬架用托架(48)。通过从主框架(28)向下方延伸的发动机悬架用托架(48)来在从主框架(28)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处悬架发动机(17)。
39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CN201480036653.3 2014-04-09 CN105593112A 2016-05-18 捧太树; 吉村和则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在鞍乘型车辆中使用,该鞍乘型车辆具有:侧主体罩部、中心罩、在上表面具有供油口的燃料箱(F)、以及支承于燃料箱(F)的供油盘(41),在中心罩的上方形成有乘员为了乘车而跨过腿的跨乘空间(19),在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中,横跨跨乘空间(19)的前方以及后方而延伸的主线束(50)布置在中心罩的下方,通过供油盘(41)的侧方而布置在侧主体罩部与供油盘(41)之间。
40 骑乘型车辆 CN201210424571.9 2012-10-30 CN103182929B 2016-03-16 宗笃志; 大隅满纯; 手冢宏幸
发明提供在具备后挡泥板的骑乘型车辆中通过有效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来确保空滤器的容积且空气的净化性能优良的骑乘型车辆。骑乘型车辆具备:车体框架;摆动自如地被支撑于车体框架的发动机单元;被支撑于发动机单元的后端部的后轮;覆盖后轮的一部分的后挡泥板(80),其被支撑于发动机单元使得其与后轮一同相对于车体框架摆动;向发动机导入空气的进气管(54);和与进气管(54)连接的空滤器(100)。后挡泥板(80)具有位于后轮上方的上部(82)和位于后轮侧方的侧部(84A、84B)。空滤器(100)至少形成后挡泥板(80)的上部(82)的一部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