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 车用轮胎 / 充气轮胎的增强层或帘布层配置 / .{由金属元件,例如金属制成的帘线、绳层、纤维丝或纤维构成的增强层}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橡胶自粘合聚合物层包覆的复合增强件 CN201380007077.5 2013-01-31 CN104080596B 2016-06-01 V·阿巴德; S·里戈; E·库斯托代罗
发明涉及复合增强件(R-2),所述复合增强件(R-2)能够直接粘合至二烯橡胶基质并且可以特别用作轮胎的增强元件,所述复合增强件(R-2)包括:一根或多根增强丝线(20)例如丝线或缆线;聚合物组合物的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层覆盖所述丝线,即单独地覆盖每根丝线或共同地覆盖数根丝线,所述层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酰胺)和环化的二烯弹性体(例如天然橡胶或丁二烯均聚物或共聚物),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正值。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复合增强件的制备方法,和包括所述复合增强件的由橡胶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特别是轮胎。
122 轮胎 CN201510997575.X 2011-08-25 CN105415981A 2016-03-23 笔本启之; 原田高志; 河野好秀; 今誓志; 长谷川圭一; 饭塚宗纪; 八子贵之
一种轮胎,其至少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为环状的轮胎骨架体,所述树脂材料含有:拉伸模量在150MPa~700MPa的范围的第1热塑性弹性体,以及损耗系数(Tanδ)比所述第1热塑性弹性体小的第2热塑性弹性体。
123 一种耐磨自行车外胎 CN201510856806.5 2015-11-30 CN105415979A 2016-03-23 杨茂秀
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自行车外胎,包括橡胶层、板层、钢网层、突起、橡胶外套、防滑层和海绵层,所述橡胶层内设有钢板层和钢网层,所述钢板层和钢网层为嵌套在所述橡胶层内,所述钢板层设于所述钢网层的外侧,所述橡胶层外设有突起,所述突起底端连接所述钢板层,所述突起上端穿过所述橡胶层,所述突起外侧设有橡胶外套,所述橡胶层内侧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内侧设有海绵层。所述防滑层为波纹型的橡胶材质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与所述橡胶层一体成型。耐磨性能好,使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124 薄的增强产品和包括所述产品的轮胎 CN201480042851.0 2014-07-28 CN105408128A 2016-03-16 M·阿霍恩托; S·布罗; S·里戈
增强产品(21)包括:-弹性体基质(23),-多个增强元件(44),所述增强元件(44)嵌入弹性体基质(23),增强元件(44)在主方向(X1)上并排设置,每个增强元件(44)包括:-多个丝状元件(46),和-至少一个共用的护套,所述共用的护套共同覆盖丝状元件(46)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层。存在于护套背部上的弹性体的平均最小厚度ODO与增强产品(21)的平均厚度E的比例R1=ODO/E小于或等于0.17,弹性体的平均最小厚度ODO和增强产品(21)的平均最小厚度E在基本上垂直于主方向(X1)的方向上测得。
125 胎圈区域中的胎体增强件由增强元件层增强的轮胎 CN201180061103.3 2011-12-20 CN103269883B 2016-02-03 G·萨拉斯; A·德乔治; A·多明戈; S·诺埃尔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2)的轮胎,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2)由通过围绕胎圈线(4)包覆而锚固于每个胎圈(3)中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组成,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包覆围绕部分(7)由至少一个增强或加硬元件层(8)增强,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或加硬元件层(8)的径向外端在包覆围绕部分(7)的端部(9)的径向外侧。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加硬件的增强元件为具有饱和层的非包覆的金属缆线,所述金属缆线在所谓渗透性测试中具有小于5cm3/min的流速,并且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包覆围绕部分接触并分隔加硬件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包覆围绕部分的端部的聚合物混合物层(11)的弹性模量大于4MPa。
126 包括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件缆线和与胎体增强件结合的织物丝线的轮胎 CN201280063020.2 2012-12-18 CN103998505B 2015-12-02 C·卡福; S·诺埃尔; I·里乌
发明涉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至少一个金属增强件的层组成,所述轮胎包括至少一个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依次在径向上被胎面覆盖,所述胎面经由两个胎侧结合至两个胎圈。根据本发明,胎体增强件的至少一个层的金属增强元件为缆线,所述缆线在所谓的渗透性测试中具有小于20cm3/min的流速,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具有在至少一个压延层的表面上的织物丝线,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所述至少一个压延层为弹性体混合物,所述弹性体混合物包括天然橡胶或合成聚异戊二烯和赋予其高内聚的增强填料。
127 胎圈区域中的胎体增强件由增强元件层增强的轮胎 CN201180061367.9 2011-12-20 CN103269884B 2015-11-25 G·萨拉兹; A·德乔治; A·多明戈; B·格里西尼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2)的轮胎(1),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2)通过围绕胎圈线(4)缠绕而锚固于每个胎圈(3)中,所述胎体增强件由围绕胎圈线上绕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8)增强,所述围绕胎圈线上绕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的一端(10)在胎体增强件的包覆围绕部分(7)的轴向外部,并在所述包覆围绕部分的端部(9)的径向内部,所述围绕胎圈线上绕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的另一端(11)在所述胎体增强件的轴向内部。根据本发明,所述围绕胎圈线上绕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8)的增强元件为具有饱和层的非包覆的金属缆线(31),所述金属缆线在所谓渗透性测试中具有小于5cm3/min的流速,且所述围绕胎圈线上绕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的在胎体增强件的包覆围绕部分的轴向外部的端部与胎体增强件的包覆围绕部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R)小于5mm。
128 车辆充气轮胎 CN200880132004.8 2008-11-18 CN102216093B 2015-09-02 C·米尔豪斯; J·莫伊雷特; T·米歇尔; S·泽格; R·穆恩
一种车辆充气轮胎,所述车辆充气轮胎包括在两个胎圈芯(15)之间延伸的胎体(11)。在胎体(11)和胎面带条(19)之间设置有带束结构(18),所述胎面带条(19)与一对侧壁(20)连接。在每个侧壁(20)的内侧处布置有漏气保用的加强物(17)。在轮胎的每个胎圈部分内布置有加强件(13)。胎圈填料(14)从胎圈环(15)沿着加强件(13)延伸。为了改进这种漏气保用轮胎的漏气保用性能、操纵特性和舒适特性,加强件(13)布置在胎圈填料(14)的内侧处。加强件(13)包括金属帘线。延伸超过加强件(13)的端部(13a)的胎圈填料(14)由软橡胶复合物制成,所述软橡胶复合物的IHRD硬度低于(80),例如在(75)和(79)之间。
129 充气轮胎 CN201280077962.6 2012-12-28 CN104870208A 2015-08-26 小林弘典
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根周向主槽(2)和由该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另外,带束层(14)通过层叠周向加强层(145)和一对交叉带束(142、143)而成,所述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度,所述周向加强层(145)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另外,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中,在轮胎赤道面(CL)上从周向加强层(145)到末端磨损面(WE)的距离(Dcc)与从周向加强层(145)的端部到末端磨损面(WE)的距离(De)具有1.06≤De/Dcc的关系。另外,轮胎实际接地宽度(Wg)与胎体层的胎体截面宽度(Wca)具有0.64≤Wg/Wca≤0.84的关系。
130 包含含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组合物的经原位浸胶的帘线 CN201380055434.5 2013-10-29 CN104755277A 2015-07-01 N·萨尔格
金属帘线(30)用包含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橡胶组合物(32、34)原位浸胶,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包含:以共聚物的总重量计的包括端值的25重量%至35重量%的比例的苯乙烯单元,和以共聚物的丁二烯部分的总重量计的包括端值的73重量%至83重量%的比例的反式-1,4-键。
131 充气轮胎 CN201180073532.2 2011-09-22 CN103813911B 2015-06-24 神德孝一
充气轮胎(1)包括胎体层(13)和带束层(14),带束层(14)是通过层压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和周向加强层(145)而形成的并且配置在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方向外侧。另外,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中包括沿轮胎周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1至23),和由周向主槽(21至23)分隔的多个陆地部(31至34)。另外,周向加强层(14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各边缘部位于从各胎肩陆地部(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部上的点P到胎体层(13)垂直绘制的法线m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从法线m到周向加强层(14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距离W1和从点P到胎肩陆地部(3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部上的点T的距离L具有这样的关系:0.1≤W1/L≤0.4。
132 充气轮胎 CN201180074052.8 2011-08-10 CN103857539B 2015-06-17 王大千
发明充气轮胎(1)包括带束层(14),该带束层包括周向增强层(145)和一对交叉带束(142、143)。此外,本发明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中包括至少三个周向主槽(21-23),所述周向主槽具有在槽深度方向上凸起的槽底。此外,任意第一周向主槽(21、22)的槽底的曲率半径RA和任意第二周向主槽(23)的槽底的曲率半径RB具有RA<RB的关系。
133 包含含有有机多硫化物的组合物的经原位浸胶的帘线 CN201380050667.6 2013-09-26 CN104704163A 2015-06-10 N·萨尔格; J-L·贾比奥什
金属帘线(30)用橡胶组合物(32)原位浸胶。所述橡胶组合物(32)含有有机多硫化物。
134 丝线拉制方法 CN201380045863.4 2013-07-31 CN104602833A 2015-05-06 A·韦尔莱纳; S·诺埃尔
用于拉制丝线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质量比C使得0.4%≤C≤0.74%的丝线。所述方法包括将丝线从一个直径d’拉制至另一个直径d的不间断系列的步骤(7001-700m),d’和d用mm表示,其中真实应变ε’=2.ln(d’/d)使得ε’>4。
135 充气轮胎 CN201080056968.6 2010-10-15 CN102666134B 2015-04-15 上田佳生
充气轮胎在加强层中使用将两根丝线线股拧合而成的1×2结构的丝帘线,其中:钢丝帘线的含量为0.60~0.75%,轮胎中的强度为2900~3500MPa,并且拧合度为1.5~3.0°。因此,能够维持使用于该轮胎的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耐疲劳性,同时提高其生产性。另外,通过将该轮胎的钢丝帘线的成形率的平均值设为95~105%,将标准偏差σ设为5~20%,进一步提高钢丝帘线的耐疲劳性,结果,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能。
136 用于增强橡胶制品包含有特定涂层单丝的帘线 CN201380039181.2 2013-06-05 CN104487631A 2015-04-01 G·塞内弗; S·希佩; G·布伊塔特
一种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单丝的帘线,可能还包括一根外绕丝,至少一根但又不是所有的两根或更多根单丝,包括可能的外绕丝,覆盖有Cu-M-Zn的三元合金或四元合金涂层。这种低成本和具有优良粘合性能的钢帘线可以用于增强橡胶制品。
137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201280004984.X 2012-06-12 CN103338944B 2015-03-25 上田佳生; 兼平尚树
发明涉及充气子午线轮胎,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多层带束层的各带束层是直径相同的多个单根丝按照向同一个方向以直线形状延伸的方式拉齐而埋设于橡胶中来构成,所述多个单根钢丝的各钢丝向轴周围被赋予扭,在胎面部的轮胎外表面上设置有向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周方向槽,单根钢丝的裸线直径为0.28mm~0.38mm,单根钢丝的平均间隔为0.10mm以上,将圆周方向槽位置作为用力点时胎面部的圆周方向长度每1英寸的胎面部的面外弯曲刚度为6000N·mm2以上,或者,单根钢丝的植入密度E(根/50mm)与所述裸线直径d的关系满足E≧1869×d2-1838×d+493。
138 用于带束层上的直的单丝 CN201310321016.8 2013-07-29 CN104338873A 2015-02-11 张爱军
一根直的单丝,用于增强充气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它的弓高小于30mm。这种钢单丝是经过塑性扭转变形的,通过在双捻机器上沿着单丝轴向捻制而成。塑性捻制消除了钢单丝表面应差,而且得到了带束层增强用的直的钢单丝。本发明给出了在现有设备下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来高效生产轮胎增强用直的钢单丝。本发明还涉及轮胎带束层和轮胎。
139 包括圆周增强元件层的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 CN201080014126.4 2010-04-06 CN102365180B 2014-12-24 J·德勒贝克; G·戈多
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径向胎体结构的轮胎,其具有护胎带结构(breaker structure),该护胎带结构由两个工作护胎带层(41、43)构成,所述胎体结构本身具有胎面(5),该胎面(5)借助两个侧翼连接至两个胎圈,并且顶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圆周增强元件层(42)。根据本发明,在一个胎肩端部处的护胎的厚度(12)与圆周中面内的护胎块的厚度(15)比值大于1.20,并且极度磨损表面和所述圆周中面内的圆周增强元件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距离(16),与极度磨损表面和所述圆周增强元件层的多个端部处的圆周增强元件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距离(17)的比值,介于0.95和1.05之间。
140 包括高度渗透的增强元件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CN201380018328.X 2013-04-02 CN104203599A 2014-12-10 P·约翰逊; S·诺埃尔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根据本发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至少一层的增强元件为具有不饱和外层的未包封的三层金属帘线,在所谓的渗透性测试中,所述三层金属帘线具有小于4cm3/min的平均流量,并在2cm的长度上具有至少2个零流动的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