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合金部件用圆筒体嵌件 CN201410662067.1 2014-11-19 CN104439188A 2015-03-25 钟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部件用圆筒体嵌件,本体是圆柱体结构,在本体上设置有中心孔,在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浅槽;圆柱体外径为20-40mm,中心孔的直径为8-20mm;中心孔通过砂芯一次成型得到;浅槽的深度为0.05—0.6mm,是本体表面上的内凹槽,浅槽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本发明铸铁嵌件,在铸造时采用砂芯制作,直接得到中心孔;省去了后期的机加工,减少人工成本,且对加工设备没有磨损和消耗;嵌件与铝合金件之间接触强度增大,牢固连接成一体,不会松动,消除转动部件或动部件的安全隐患。
162 辊式结构件的加工方法 CN201410644886.3 2014-11-14 CN104439186A 2015-03-25 杨龙兴
发明公开了辊式结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基于待浇注的固定支架,设置浇注模具,通过该浇注模具浇注得到所需固定支架;对浇注得到的固定支架进行煅烧冷却处理后,打磨抛光,然后用吹机吹去固定支架表面的打磨粉尘;将需要配备支架的辊式结构件,进行表面抛光和除杂处理后,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L形定位片压紧在待浇注的固定支架上;将辊式结构件、对称设置的一对L形定位片和固定支架作为整体放入预设模具中,通过浇注机,采用连续注法,将预先准备的熔融金属液倒入预设模具中一起浇注。该辊式结构件的加工方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且加工成本低。
163 截齿铸焊工艺 CN201410650847.4 2014-11-17 CN104404334A 2015-03-11 钱文明
发明公开一种截齿铸焊工艺,所述截齿的质量百分比为:C0.32%-0.45%、Fe0.85%-1.45%、M0.20%-0.45%、Mn0.25%-0.5%、Si0.3%-0.45%、Cu0.35%-0.7%,S<0.032%,P<0.046%,稀土合金0.02%-0.04%。本发明的截齿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韧性,同时使硬质合金和截齿体之间产生冶金结合;硬质合金截齿的铸焊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显著提高了使用寿命。
164 一种镁/镁固液复合铸造成型方法 CN201410535184.1 2014-10-11 CN104368791A 2015-02-25 李宏祥; 张济山; 庄林忠; 赵康宁; 聂新宇; 刘君城
一种镁/镁固液复合铸造成型方法,属于材料加工工程领域。所述方法为固体镁合金置于镁合金熔体制备镁包镁铸件,步骤如下:(1)将固体镁合金进行机加工得到需求的材料样式,并经车削打磨得到理想的表面粗糙度;(2)对预制固体镁合金表面进行化学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及化物;(3)熔炼其他成分的镁合金直至其完全熔融;(4)在镁合金熔体中插入先前处理好的不同材料样式的镁合金,插入时温度保持在610~690℃;(5)插入后保温5min~15min后,整体取出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固液复合铸造的方法实现了不同成分镁合金界面完全均匀的冶金结合,弥补了单一组元镁合金的不足,界面抗拉、抗剪学性能优异且塑韧性高,因而有望在交通、国防、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65 一种低界面失效的高速轧辊离心复合铸造方法 CN201410493026.4 2014-09-24 CN104308113A 2015-01-28 周勤忠; 王云飞; 张文君; 邵黎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界面失效的高速轧辊离心复合铸造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在离心机上高速旋转的轧辊铸型内,浇注温度为1400~1450℃的外层高速钢,浇注完毕后向铸型内加入保护渣;2)、根据高速钢钢水中的化学成分和球墨铁水中的化学成分分别确定球墨铸铁铁水的浇注时机和浇注温度,并控制过渡层浇注厚度;3)、当过渡层内表面的界面温度冷却到1050~1150℃时,吊出轧辊铸型合箱,静态浇注温度为1330~1370℃的芯部高温球墨铸铁铁水;4)、保温冷却至室温开箱,粗加工、淬火、回火热处理和精加工后即得低界面失效的高速钢轧辊。本发明铸造的轧辊界面冶金结合好、结合强度高且外层不易剥落。
166 双金属铸造改进技术 CN201410508033.7 2014-09-28 CN104259438A 2015-01-07 勾忠毅; 张艳波; 陈永发
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金属铸造改进技术。通过静态铸型铸造方法直接在钢基体上浇铸一定厚度的铜或铜合金,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钢坯清洗、钢坯加喷涂砂溶液、铸型组合加热保温、铜或铜合金熔炼浇注、向钢坯施加声波振动、铸型高温保温。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铜钢双金属铸造改进技术,在静态镶铸的工艺技术基础上加入超声波振动搅拌步骤,可以在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钢坯上铸造得到一定厚度、无偏析的铜或铜合金层,并且所得铸件的铜或铜合金层与钢坯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
167 一种双金属复合锤头的振动浇注工艺方法 CN201410450696.8 2014-09-05 CN104259436A 2015-01-07 马勇; 杨迎春; 方恒; 谭文星; 刘冠岳
发明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锤头的振动浇注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括高频振动充型、高频振动结晶、冷却和退火四个步骤,其中退火发生在冷却之后;在所述的高频振动充型和高频振动结晶中,其振动浇注频率为100HZ-180HZ。采用这样的工艺方法后,能够提高铸造出的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组织结合能和致密性,进而减少锤头的不合格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68 一种-不锈双金属耐磨件的制备方法 CN201410471572.8 2014-09-16 CN104259434A 2015-01-07 邹军涛; 梁淑华; 杨晓红; 王献辉; 肖鹏; 杨鑫
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双金属耐磨件的制备方法,根据所需尺寸将不锈钢材料加工成钢背毛坯,将加工好的钢背毛坯放在镁砂坩埚中,再将锡青铜放置于镁砂坩埚中,一起放在气氛保护高温烧结炉中进行液固扩散连接,最后经过热处理,精加工得到锡青铜-不锈钢双金属耐磨件。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双金属耐磨件结合界面均匀,不受界面形状制约,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其界面结合强度可达200Mpa以上,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可靠,绿色环保。
169 辊压机用成型轮箍及其制法、用合金生产成型轮箍的用途 CN201180025783.3 2011-05-06 CN102917798B 2014-11-05 M·弗兰根贝格
发明涉及用于辊压机的成型轮箍。本发明建议使用高含铬合金。这样一来,一方面获得轮箍的高耐磨性,其中所述轮箍对在磨损后重建成型的堆焊不敏感。
170 双金属铸造中用于改善结合的表面处理 CN201310168848.0 2013-03-28 CN104070153A 2014-10-01 Y·陈; A·A·罗; A·K·萨奇德夫
发明提供一种形成双金属铸件的方法。在一种方法中,提供限定了基底表面的具有期望的基体形状的金属预成型体。从基底表面去除自然化层,产生清洁的金属预成型体。该方法包括在清洁的金属预成型体的至少一部分基底表面上形成薄金属膜,和和将该具有金属膜的金属预成型体的该部分与覆盖金属冶金结合以形成双金属铸件。金属膜促进了金属预成型体与覆盖金属之间的冶金结合。在一方面,金属预成型体可包含(Al)且金属膜可包含锌(Zn)。
171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10304790.8 2013-07-19 CN103974576A 2014-08-06 王才华; 李越建; 林振伸; 张文雄; 张濬荣
一种电子装置壳体,其包括金属制成的外框以及收容于该外框中的内构件,该外框具有内表面,该内构件具有与该内表面相对的外周壁。该外框的内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部,并于相邻两个卡合部之间形成卡合槽,每个卡合部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凸条及形成于相邻两个凸条之间的容置槽,该内构件为合金材料制成,其通过压铸成型嵌入于该外框内表面,该内构件于该外周壁与该外框的结合处形成与相应容置槽相嵌合的卡合条以及与相应卡合槽相嵌合的卡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电子装置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电子装置的壳体具有金属质感的外观,且制造成本低。
172 离心铸造制复合轧辊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57234.9 2012-11-21 CN103946408A 2014-07-23 小田望; 濑川尧之; 野崎泰则
发明提供一种离心铸造制复合轧辊,是由构成的外层、和机械强度优异的由铸铁构成的内层进行金属接合而成的离心铸造制复合轧辊,所述外层具有如下的化学组成:以质量基准计,含有C:2.7~3.5%、Si:1.5~2.5%、Mn:0.4~1.0%、Ni:3.7~5.1%、Cr:0.8~2.2%、Mo:1.5~4.5%、V:2.0~4.5%和Nb:0.5~2.0%,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Nb/V的质量比为0.18~0.65,Mo/V的质量比为0.7~2.5,且具有如下的组织:以面积基准计,具有15~45%的渗体相和1~10%的石墨相;在距表面深度10mm以上的所述外层的可用区域内,贝氏体和/或氏体的直径1.5mm以上的树枝状晶体的斑点状偏析实质上不存在。
173 复合铸造件工具 CN200980107959.2 2009-03-05 CN101980806B 2014-01-01 C·斯文松; T·尼尔松
一种复合铸造件工具,其被铸造成连续的单件,一部分是一部分是灰口,因此,在钢和灰口铁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互连区域(7)。所述钢部分(10)形成工具的工作部件,例如切割刃,而灰口铁部分(11)形成工具的主体部件。所述钢部分和灰口铁部分具有延伸向彼此的突出部或壁(8,9)。所述互连区域(7)位于这些壁的结合区域并且是平坦的。
174 用于生产铸造轮的方法及铸模 CN201180058387.0 2011-12-02 CN103328132A 2013-09-25 赫尔穆特·胡贝尔; 曼弗雷德·约翰内斯·艾贝特舒伯尔; 约瑟夫·加特纳
用于生产铸造轮(2’)的方法及铸模,其中保持在铸造轮(2’)中并具有圆周轮缘(17)的型芯(3)插入到铸模(1)中,铸模至少具有下模具部分(5)和上模具部分(4),其相对于彼此移动以闭合铸模(1),其中型芯(3)借助于至少一个定位元件(7)定位在铸模(1)中的预定位置中,其中定位元件(7)的端部区域通过配合或摩擦配合固定在型芯(3)的圆周轮缘(17)中,其中在将型芯(3)放置在铸模(1)中期间,从型芯的圆周轮缘(17)突出的定位元件(7)的自由端区域被放置在铸模(1)的下模具部分(5)的接触表面(8)上,该接触表面优选在操作期间大致平布置,因此型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定位在预定位置中。
175 用于制备复合金属半成品的方法 CN200980138333.8 2009-07-11 CN102171371B 2013-05-29 C·迪默其; J·克劳尔
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复合金属半成品的方法,通过在作为熔锅构建的由第一金属或第一金属合金构成的基体中,置入由第二金属或第二金属合金制成的电极,且所述的电极在供电情况下于基体的内部熔化,如此设计使得,基体的第一金属或第一金属合金在限定截面上熔化,其中这两种金属或这两种金属合金在其凝固后形成由这两种金属或这两种金属合金构成的无残渣的混合区。
176 形成铸件的方法 CN201110307162.6 2011-10-12 CN102441657A 2012-05-09 B.E.卡尔森; P.E.克拉朱斯基
一种形成铸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预成型件提供至模腔。其中预成型件由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中的一种形成,且限定界面表面。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中的另一种的熔化部分被注入模件,以使得所述熔化部分和预成型件的界面表面紧密接触。位于界面表面处的界面层,由模腔和界面层限定的第一部分和由界面层限定的第二部分在铸造中被形成。界面层可限定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冶金结合部。在非限制性示例中,铸件可被配置为车轮
177 非晶合金与异质材料结合的方法及复合体 CN201110237931.X 2011-08-18 CN102430745A 2012-05-02 宫清; 张法亮; 李运春
一种将非晶合金与异质材料结合的方法及形成的复合体。方法包括:将由异质材料和非晶合金之一形成的预制件放入模具中;将异质材料和非晶合金中的另一个加热预定温度后铸入模具内以形成结合非晶合金和异质材料的过渡连接部分,过渡连接部分具有熔焊结构、微结构强化连接结构或混合连接结构;和以大于非晶合金的临界冷却速率进行冷却以得到由非晶合金和异质材料形成的复合体。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非晶合金与异质材料的结合强度,降低了对非晶合金成型能和性能的要求,降低了对非晶合金的弹性变形的要求,提高了非晶合金的应用性。
178 受控压铸造方法 CN200680016780.2 2006-05-19 CN101175591B 2012-03-14 西塔拉玛·S·科塔吉里; 蒂莫西·W·斯克赛克; 弗兰克·A·霍顿; 格里戈里·P·基塞利斯
一种形成金属铸件的方法,包括:将结构构件的第一端定位在第一模腔中以及将所述结构构件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二模腔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模腔与熔融金属贮槽流体耦联。主压施加至所述贮槽中的熔融金属以将所述熔融金属迫入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内。然后,第一辅助压力施加至所述第一模腔以及第二辅助压力施加至所述第二模腔,以增加形成于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中的铸件的密度。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铸造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和第二模腔已被填充后将主压力维持为等于或低于初始充型压力。另外还涉及一种通过监测可运动元件来检测第一模腔是否充分填充有熔融金属的方法。
179 与连接管共同模制的壳体 CN201080012446.6 2010-03-16 CN102355965A 2012-02-15 雷米·奥古斯丁; 杰拉德·德迪奥; 克里斯蒂安·亨利·保罗·毛赫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轻合金铸件的方法,该铸件包括至少一个管(4),所述管(4)由所述铸件(1)的壁(2,3)所支撑,所述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制造所述管,制造一模具,该模具复制不带有所述管(4)的铸件(1)的形状,将所述管(4)定位在所述模具中,和浇注一种金属以制造所述铸件(1),在所述管(4)安装在所述模具中之前,其至少一部分经历一表面处理步骤,以在所述管(4)的所述部分与铸造金属之间产生热障,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一个围绕所述管(4)的挖空区域,以制造桥(5),所述桥(5)固定所述管(4)并从该铸件(1)的所述壁(2,3)延伸。
180 复合制动 CN200980122560.1 2009-05-08 CN102239344A 2011-11-09 布莱恩·基思-罗伯特·安德森
制动盘装置具有由金属形成的支座部分,且具有从支座部分径向地向外延伸的多个径向突出物。每个径向突出物都具有径向远端的末梢部分,而且陶瓷涂层被施加于径向突出物的径向远端的末梢部分。制动板部分被铸造为围绕径向远端的末梢部分。但是,陶瓷涂层使制动板部分与径向远端的末梢部分隔开。至少一些径向远端的末梢部分由金属形成,该金属具有通过电火花加工产生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减振。芯盒里的砂芯使支座部分保持在预先固定的方向。熔化的金属被倒入芯盒模具中,且陶瓷涂层防止金属制动板与多个径向突出物中的任何一个焊接在一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