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智能体感全平衡电动车 CN201310673317.7 2013-12-12 CN103612696A 2014-03-05 左国刚
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体感全平衡电动车,属于智能体感平衡电动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智能体感全平衡电动车由车体外壳、两个轮子、两个立柱、两个脚踏板、一个电源、一个电机、一根双轮轴、一个整车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相对于现有智能体感平衡电动车更节能、稳定,并且操控性更佳,是智能体感平衡电动车一次突破性变革。
22 脚踏 CN200980127699.5 2009-07-17 CN102099243B 2013-08-28 格兰·詹姆斯·雷恩; 彼得·洛伊·希金斯; 迦勒·彼得·史密斯
一种供骑乘者(11)在地面(36)上使用的脚踏车(1),包括:框架(2),具有前部(3)与尾部(4);座垫(13),连接到框架(2);前车轮(5),绕主轴(17)转动并连接到方向组件(7);方向机构(8),联结至方向组件(7);后车轮(6),转动地连接至框架尾部(4);驱动机构(22)或(88),操作地联结至前车轮(5)及/或后车轮(6);至少一踏板(12)、(92),在前车轮(5)上。方向组件(7)枢接至框架的前部(3),绕着正交于主轴(17)的第二轴(15)旋转。配置该脚踏车(1)使脚踏车(1)行进时骑乘者(11)能坐在座垫(13)上可操作的接触方向机构(7),脚踏车(1)静止时让坐着的骑乘者(11)双脚能到达地面(36)。
23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201010551697.3 2010-11-16 CN102069873B 2013-06-05 友松利晴; 重松玄一
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车身架上支承有同乘者用踏板,在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车身架的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及乘车用座椅的下方,同乘者用踏板能够在展开位置和向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所述展开位置从具有从侧方覆盖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的车身罩突出,其中,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车身罩中的同乘者用踏板周边的零件更换。在底板罩(43)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收容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33)的收容凹部(70),与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分体形成的座椅下罩(45)沿收容凹部(70)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之间。
24 电动车 CN201210402836.5 2012-10-22 CN103072654A 2013-05-01 山崎隆之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将车辆立起也能够覆盖前轮和后轮的技术。如箭头(5)那样,使滚子(59)朝下而使电动车辆(10)立起。电动车辆(10)以滚子(59)和后轮(13)与地面(107)相接的状态立起。将前挡泥板(96)如箭头(6)那样向覆盖前轮(12)的上表面和通路侧侧面的位置移动。同样,将后挡泥板(99)如箭头(7)那样向覆盖后轮(13)的上表面和通路侧侧面的位置移动。即使未使用车身罩,也能够通过前挡泥板或后挡泥板来覆盖前轮或后轮。
25 骑乘型车辆 CN201110162866.9 2011-06-10 CN102285402B 2013-04-17 吹田善一; 神村薰
发明提供了一种骑乘型车辆,其包括:支承操纵单元和布置在操纵单元的后方的车座的车架单元;布置在操纵单元和车座之间的驱动单元;以及车体罩,其包括:顶面部,其布置在操纵单元和车座之间用于覆盖车架单元的上方;和侧面部,其至少部分地覆盖驱动单元的侧方,并且其中车体罩的顶面部包括多个斜面,每个斜面是倾斜的,以使其前部的位置高于其后部,斜面布置成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斜面在每两个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与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车体罩的顶面部包括:在斜面的上方向后延伸的第一叶片
26 机动二轮车 CN200880123351.4 2008-12-19 CN101918266B 2012-07-11 片野航; 须崎智成
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包括被配置成在车辆侧方露出的外侧车架和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侧方露出的外装罩,外装罩具有朝向所述外侧车架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罩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罩面之间具有夹。所述外侧车架是朝向所述外装罩的车架端面,具有包括从侧面上看延伸至与所述外装罩重合位置并与该外装罩卡止的卡止结构的车架端面、沿所述第一罩面延伸的第一车架面、以及沿所述第二罩面延伸的二车架面,从而提高了外装部件彼此的一体性。
27 车辆 CN200980134741.6 2009-05-13 CN102143882A 2011-08-03 向后智; 鸟山英二; 森田健二; 田边元; 宇川彻; 早田肇
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架(11);设在所述车身架的前方的前罩(72);设在所述前罩的车宽方向宽度内的头灯单元(59)。所述头灯单元在两侧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115L、115R),在所述头灯单元与所述前罩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前罩前方的空气向所述前罩的内侧导入的空气取入口(111L、111R)。
28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201010551697.3 2010-11-16 CN102069873A 2011-05-25 友松利晴; 重松玄一
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车身架上支承有同乘者用踏板,在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车身架的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及乘车用座椅的下方,同乘者用踏板能够在展开位置和向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所述展开位置从具有从侧方覆盖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的车身罩突出,其中,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车身罩中的同乘者用踏板周边的零件更换。在底板罩(43)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收容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33)的收容凹部(70),与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分体形成的座椅下罩(45)沿收容凹部(70)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之间。
29 具有乘客把手装置的全地形车辆 CN200980103333.4 2009-02-03 CN101925505A 2010-12-22 理查德·D·里普利; 罗伊·A·森斯达尔; 斯科特·D·泰勒
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辆(ATV)(10),其包括结合到脚部空间中的支座组件(40),该支座组件(40)与可拆卸乘客座椅(36)相配合。此外,通过闩组件(42)而选择性地将乘客座椅添加到ATV中或从ATV中移除。侧面把手(44,44′)位于可拆卸座椅的侧面并且附接于后附件板(34)。后附件板还包括一体式杯座(46),并且在前附件板或后附件板中形成有扎架(48)。
30 机动二轮车 CN200880123351.4 2008-12-19 CN101918266A 2010-12-15 片野航; 须崎智成
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包括被配置成在车辆侧方露出的外侧车架和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侧方露出的外装罩,外装罩具有朝向所述外侧车架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罩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罩面之间具有夹。所述外侧车架是朝向所述外装罩的车架端面,具有包括从侧面上看延伸至与所述外装罩重合位置并与该外装罩卡止的卡止结构的车架端面、沿所述第一罩面延伸的第一车架面、以及沿所述第二罩面延伸的二车架面,从而提高了外装部件彼此的一体性。
31 全地形车 CN200680011201.5 2006-04-11 CN101155723B 2010-05-19 乌格斯·马尔泰; 西蒙·康斯坦蒂诺; 克劳德·加格农; 大卫·贝尔济莱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位于后车轮之间、用于提供站立空间和进入全地形车座椅的入口的后平台。所述全地形车的特征还在于设有后通道和侧面通道,以用于全地形车的驾驶员进入骑跨式座椅。所述全地形车还具有后车轮轮距小于前车轮轮距的特征。
32 摩托车 CN200710087377.5 2007-04-03 CN100554074C 2009-10-28 下村唯志
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其中提高了随行乘客选择放置脚的位置自由度。摩托车(100)包括脚踏板(10)、车座(20)和侧封盖(40),其中脚踏板(10)包括朝在车座20的最前部20a的位置的后方向后延伸的脚踏板延伸部(15),脚踏板延伸部(15)包括向车体的外侧突出超过侧封盖(40)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最外侧的部分(40a)的突出部(15a),且用于随行乘客的折叠式搁脚板(30)设置在突出部的下方。
33 带有可更换的夹板部件的脚蹬 CN200780024634.9 2007-05-29 CN101479683A 2009-07-08 B·斯米奇
提供一种用于动运动车辆如摩托车和ATV等的示例性多片脚蹬,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蹬包括附连到车辆的框架上的基座以及附连到基座上的夹板构件,其中可以更换夹板构件而不用更换整个脚蹬,由此使得能够经济地更换磨损的夹板并使得能够调整脚蹬高度和夹板的尖利性。基座被配置为限定在两个子部件之间的开口,这两个子部件延伸远离车辆的框架。夹板构件包括夹板和在夹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开口,其被定位成碎屑可以通过夹板构件中的开口并通过基座中的开口落下,从而碎屑将不会积累在夹板构件的上表面。
34 串列搁脚板和设置有该串列搁脚板的跨骑型车辆 CN200810129901.5 2008-07-21 CN101391627A 2009-03-25 栗原耕治
发明提供一种串列搁脚板和设置有该串列搁脚板的跨骑型车辆,其降低串列搁脚板和外盖的重量和制造成本。串列搁脚板(200)包括将被附接到车身框架(300)的支架(220)。支架(220)包括在与支架(220)相邻设置的外盖(400)的内侧延伸的凸缘(280)。凸缘(280)具有用于支承外盖(400)的内侧的支承部(210)。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凸缘(280)支承外盖(400)与串列搁脚板(200)的相邻部分,所以可确保在相邻部分的外盖(400)的刚性。另外,因为串列搁脚板(200)用作用于附接外盖(400)的支架,所以可减少部件的数目,因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35 跨乘式车辆 CN200810134913.7 2008-07-31 CN101357672A 2009-02-04 铃木雅也
发明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具有简单构造,以能够限制操作感受的偏移来使得操作感受稳定。设置有搁脚板(17a)和换档踏板(操作踏板)(19),驾驶员将脚底放置在搁脚板上,换档踏板被布置为能够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转轴竖直摆动,操作踏板(19)包括连接到变速轴(18)的前后踏板主体(19b、19c)和操作部分(20、21),操作部分形成在前后踏板主体的前后端处,并且驾驶员在将脚底放置在搁脚板(17a)上的状态下在操作部分上施加踩踏操作,并且操作部分(20、21)包括向上突起的踩踏表面(20a、21a)。
36 倾斜车辆 CN03823445.9 2003-07-31 CN100364844C 2008-01-30 克里斯托弗·拉尔夫·范登布林克; 亨德里克·马里纳斯·克龙恩
发明涉及一种车辆(1),其设有至少三个车轮(17、18、19)、第一框架部(2)和第二框架部(3),所述第一框架部(2)设有至少两个脚踏位置(14、15),所述第二框架部(3)以能够绕一沿着纵向延伸的倾斜轴(5)倾斜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框架部相连,所述第二框架部(3)包括控制部件(7)和驾驶座(6)。一倾斜部件(8)与所述第一框架部(2)和所述第二框架部(3)相连,以便基于一控制信号将倾斜和/或力矩施加到所述第二框架部(3)上,一传感器(9)与所述第一框架部(2)相连,以便测量由驾驶员施加到所述第一框架部(2)上的力或力矩和/或用以确定驾驶者相对踏板的位置,其中,在另一方面,所述传感器(9)与所述倾斜部件(8)相连,并将控制信号输送至该倾斜部件。
37 摩托车 CN200710087377.5 2007-04-03 CN101049845A 2007-10-10 下村唯志
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其中提高了随行乘客选择放置脚的位置自由度。摩托车(100)包括脚踏板(10)、车座(20)和侧封盖(40),其中脚踏板(10)包括朝在车座20的最前部20a的位置的后方向后延伸的脚踏板延伸部(15),脚踏板延伸部(15)包括向车体的外侧突出超过侧封盖(40)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最外侧的部分(40a)的突出部(15a),且用于随行乘客的折叠式搁脚板(30)设置在突出部的下方。
38 车辆用变速操作装置 CN200610075299.2 2006-04-18 CN1880159A 2006-12-20 西浦久生
提供一种脚难以碰到连杆的车辆用变速操作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操作装置(67),在变速器(15)的后方的主管(32)的左右设置支撑摆臂的枢轴(38)的一对枢轴支撑部件(39),在变速器(15)上具有用于变速的变速器轴(72),在枢轴支撑部件(39)的后方具有驾驶者用脚踏板(61)以及变速踏板(65)的支轴(85),通过连杆连结该变速踏板(65)和变速器轴(72),在与驾驶者用脚踏板(61)相比的下方配置钟形曲柄(78),连杆由连结变速踏板(65)以及钟形曲柄(78)的第一连杆(77)和连结钟形曲柄(78)以及变速器轴(72)侧的第二连杆(81)构成,第二连杆(81)配置在变速踏板(65)的前方。
39 车辆 CN01802838.1 2001-09-17 CN1286692C 2006-11-29 中川光雄; 大关孝; 黑堀诚一; 高柳真二; 小林裕悦; 堀井义之; 田上卓也
一种车辆包括在两轮机动车(10),三轮机动车(140)和四轮机动车(200)上通用的车身支架(20)。在车身支架的前支架(22)上形成头管(23)。头管有调节机构(60),用于调整转向轴(42)的中心线(A1)相对头管的中心线(C1)的位置度。车身支架的后支架(24)有形成多个后安装部(27)的后壁,以便允许各种不同类型的两轮、三轮和四轮机动车的后部单元(91、171、265)可选择地安装到那里。
40 自行车鞍座 CN03108218.1 2003-03-25 CN1229248C 2005-11-30 森田健二; 水田耕司
一种自行车鞍座,该自行车用鞍座,通过使骑车者坐的座面(71)的两侧面(72、73)向后方伸出,并且使该伸出部侧面(74A、75A)也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左右一对膝夹紧部(74、75),用骑车者的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这些膝夹紧部(74、75)。自行车在行驶中,骑车者可以支承自行车的车把、踏板及膝夹紧部,可以提高自行车的稳定性,并且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的姿势。而且若加大腿夹紧部的面积,则可以容易地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膝夹紧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