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发动机或泵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气流消音器或排气装置;内燃机的气流消音器或排气装置(防止污物或烟尘从产生处逸出入B08B15/00;排气装置或消声装置在冲击工具上的布置入B25D17/12;与车辆中的推进装置的排气相关的装置入B60K 13/00;在船舶或其他水上推进设备的布置入B63H21/32;在飞机上的布置入B64D33/04;排气装置或消失装置在武器上的布置入F41A21/30;减低空气飞行器发动机或喷气噪音的地面安装设备入B64F 1/26;专门适用于蒸汽机的消音器入F01B31/16;燃气轮机装置或喷气推进装置的进气消音装置入F02C7/045;喷气式推进装置的喷嘴或喷管入F02K;燃烧空气进气消音器,专门适用于或装在内燃机中的入F02M 35/00;变容式机械或泵的噪音抑制装置或消音装置入F04B 39/0027;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的消音入F04C29/06;变容式泵的消音入F04D29/66;阀内吸收噪音的装置入F16K47/02;管道系统的噪音吸收装置入F16L55/02;将不同地点的排烟或废气排到外部的入F23J11/00;空气调节系统的噪音抑制入F24F13/24;一般的噪声防止或衰减入G10K 11/16)
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01 一种折叠型滤芯的颗粒物捕集器 CN201611240239.1 2016-12-29 CN106593583A 2017-04-26 牟鸣飞; 寇桂岳; 李兴虎; 李雪浩
一种折叠型滤芯的颗粒物捕集器,包括入口段、滤芯段和出口段;三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密封件封装隔绝排气泄漏;排气从颗粒物捕集器的入口管流入,经过扩张管到达滤芯,气体通过滤芯过滤后在收缩管收缩,然后从颗粒物捕集器的出口管排出。入口段是颗粒物捕集器的进口,由入口管(1)和扩张连接管(2)组成。出口段颗粒物捕集器的出气口,由出口管(9)和收缩连接管(8)组成。滤芯段是颗粒物捕集器的核心,由顶板(3)、底板(4)、折叠滤芯(5)和插板(6)组成。顶板、底板和四插板构成颗粒物捕集器的方形壳体(7)。折叠滤芯通过支撑板穿插固定。本发明的折叠滤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以实现低压降、高过滤效率。
302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201611226869.3 2016-12-27 CN106593582A 2017-04-26 巫焕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端和排气端的筒形壳体,所述进气端和所述排出端可拆卸地连接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有带若干轴向通孔的管板,所述管板的通孔内设有螺旋状的弹簧;所述排气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排气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有害物质清除不彻底的问题。
303 一种高耐腐蚀汽车消音排气管加工工艺 CN201610988155.X 2016-11-10 CN106591836A 2017-04-26 徐杨; 徐克郎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腐蚀汽车消音排气管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加工排气管消音筒、消音筒盖板、消音隔板、汽车尾气排气管以及汽车尾气进气管;对排气管消音筒、消音筒盖板进行合金共渗处理;对处理后的排气管消音筒和消音筒盖板内侧面进行达克罗防腐处理,对消音隔板、汽车尾气排气管以及汽车尾气进气管的表面进行达克罗防腐处理;对处理后的消音隔板、汽车尾气排气管以及汽车尾气进气管的表面进行封闭液处理;将处理后的排气管消音筒、消音筒盖板、消音隔板、汽车尾气排气管以及汽车尾气进气管组装成汽车消音排气管。本发明充分运用现有技术中的防腐处理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汽车消音排气管的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304 一种在用符合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1610780880.8 2016-08-31 CN106567766A 2017-04-19 王继磊; 刘刚; 吕文芝; 赵甲运; 陈月春; 赵伟
发明提供一种在用符合性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在用符合性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在用重型车的车载检测装置中,如在用重型车的电控发动机中,这样在用重型车就可以省去安装进口的车载排放设备,并且可以将在用符合性检测方法应用到每辆在用重型车的电控发动机中,使得每辆在用重型车成为检测对象,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进一步本发明以在用重型车在实际运行中的各种信息,如至少利用发动机的运行信息、燃油消耗量、气体排放信息和整车运行信息来获得整车NOx排放结果,使得到的整车NOx排放结果可以覆盖在用重型车的整车使用工况以及真实反映重型车在实际道路上的气体排放状况。
305 一种石墨纤维复合材料汽车排气管及其生产方法 CN201610989391.3 2016-11-10 CN106564180A 2017-04-19 张达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纤维排气管及其生产工艺,其采用电加热芯模,石墨烯/碳复合纤维集束浸胶后,在张控制下直接缠绕到电加热芯模上;在缠绕初期对芯模进行100‑120℃之间的恒温加热,直至缠绕的石墨烯/碳复合纤维层厚度达到预设缠绕厚度的1/4;然后,以5‑10℃/0.1mm缠绕厚度的升温速率对芯模进行梯度升温,直至达到预设缠绕厚度,缠绕停止;随后芯模在140‑160℃之间进行恒温加热,直至完成石墨烯/碳复合纤维排气管的固化成型。所述工艺能够使得石墨烯/碳复合纤维排气管足够牢固,具备石墨烯的韧性,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素体不锈,同时保持碳纤维的色泽和外观。
306 排气净化催化剂、排气净化装置、过滤器和该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CN201380010191.3 2013-02-28 CN104379252B 2017-04-19 上谷昌稔; 三岛隆宽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以低温燃烧PM(颗粒状物质)的高催化活性且耐热性优异的排气净化催化剂、PM的燃烧效率高且耐久性优异的排气净化装置和过滤器以及该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特征在于:其为含有至少1种金属、Si和Zr的复合化物颗粒。
307 尿素溶液贮存器和用于制造这样的贮存器的方法 CN201410465358.1 2014-09-12 CN104512628B 2017-04-12 J.格罗斯
一种用于尿素溶液(D)的容器(1),所述容器包括上部壳体(2)、下部壳体(3)和设计为用于控制尿素溶液(D)的温度的加热器(6),其中所述上部壳体(2)具有至少一个上部柱型结构(7),并且其中下部壳体(3)具有至少一个下部柱型结构(8),其中上部柱型结构(7)和下部柱型结构(8)彼此相对布置,其结果是互相相对的上部柱型结构(7)和下部柱型结构(8)通过接合上部壳体(2)和下部壳体(3)而永久地彼此连接以增加所述容器(1)的刚度,其中至少一个下部柱型结构(8)布置在加热器(6)的区域中。
308 用以实现多模式动系统中的催化剂起燃的方法及设备 CN201310338299.7 2013-08-06 CN103569118B 2017-04-12 A.H.希普; K.Y.金
发明涉及用以在多模式动系统中实现催化剂起燃的方法及设备。具体而言,一种多模式车辆动力系统包括流体地联接到包括催化装置的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内燃发动机,以及电联接到电池电机。用于实现催化装置的起燃的方法包括:监测动力系统的输出转矩请求,以及确定用于催化剂起燃的预定发动机操作区域内的具有最低发动机操作成本的优选发动机操作点。当所述电池的充电状态未接近预定充电状态极限时,将所述发动机的操作控制到所述优选发动机操作点,并且将所述电机的操作控制到机器操作点,其中所述优选发动机操作点处的发动机转矩和所述机器操作点处的电机转矩的组合满足所述输出转矩请求。
309 区别退化和破坏的机动车车载诊断 CN201210436440.2 2012-11-05 CN103089388B 2017-04-12 J·P·博格玛; P·M·里昂; B·A·齐默尔曼; T·梵格曼; T·克朗普顿
一种用于响应在机动车的车载诊断装置中检测到的并且表示机动车构件老化的情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果所述情况表示构件退化是由于破坏,则提供第一响应;并且如果所述情况表示构件退化不是由于破坏,则提供第二响应。
310 内燃发动机及用于这种内燃发动机的进气交换方法 CN201210405106.0 2012-10-22 CN103061899B 2017-04-12 H·H·鲁兰; J·邓斯尔摩; A·布罗伊尔; 山田修也
发明提供一种在发动机中控制致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汽缸中开始燃烧操作,通过第一凸轮打开连接于所述第一汽缸的第一排气第一打开持续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凸轮打开连接于所述第一汽缸的第二排气门第二打开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打开持续时间不等于所述第一打开持续时间。
311 轮式装载机 CN201380001246.4 2013-03-26 CN104185724B 2017-04-05 金森司朗
轮式装载机(1)具有发动机(18)、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3)、喷射装置(24)、发动机室(9)、车体罩(40)、第一分隔板(31)、尿素箱(13)、尿素水(14)及尿素水配管(25)。喷射装置(24)对从发动机(18)向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3)输送的排气中喷射尿素水。发动机室(9)收纳发动机(18)、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3)和喷射装置(24)。车体罩(40)划定发动机室(9)。第一分隔板(31)具有配置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3)与车体罩(40)之间的基部(31a)。尿素水箱(13)配置在发动机室(9)的外部。尿素水配管(25)连接尿素水箱(14)和喷射装置(24),并在发动机室(9)内在车体罩(40)和第一分隔板(31)之间延伸。
312 带有自支撑吸声部件的消音器管道 CN201610823508.0 2016-09-14 CN106545414A 2017-03-29 V.I.彭亚文; D.J.戴维斯; 张华
发明涉及带有自支撑吸声部件的消音器管道。具体而言,一种消音器管道(102)包括至少一个元件,其包括具有为非垂直或非线性中的至少一者的部分的三维3D腔(190,290)。吸声部件(192,292)为自支撑的,使得其可定位在该部分内以基本填充该部分,但不随时间松弛或下垂。
313 一种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排气结构 CN201611137690.0 2016-12-09 CN106545395A 2017-03-29 俞扬池
发明涉及柴油发动机排气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排气结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排气结构,包括主壳体,主壳体为长方形结构,主壳体的上端设有矩形排气端,主壳体前后两边分别设有三个进气端,六个进气端的端口处设有相同尺寸的椭圆形进气口,进气口上还设有进气口密封凸台,六个进气端上还分别设有尺寸相同的粉尘收集端口,粉尘收集端口内侧设有装配凹槽。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可以满足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排出,还可以减少废气中粉尘等杂质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持柴油发动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基础上还减少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314 一种可调式柴油机排气管连接装置 CN201611123043.4 2016-12-08 CN106545394A 2017-03-29 冯垣洁; 张云静; 张强; 刘艳利; 杨贵春; 陈卓群
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柴油机排气管连接装置,包括衬管、波纹管和卡箍,所述衬管的两端为球形结构,所述衬管两端的球形结构分别连接至一号排气管接口和二号排气管接口,所述一号排气管接口和所述二号排气管接口的外部之间连接所述波纹管,并通过所述卡箍固定。本发明所述的可调式柴油机排气管连接装置,实现了排气管路的柔性连接,达到装配可调节的目的,有效补偿了设计公差及加工制造误差,提高了排气系统密封的可靠性,降低了发动机漏气的概率,球形结构的衬管使导流筒有效避免了排气能量损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15 一种内燃机用消声器 CN201611054379.X 2016-11-25 CN106545393A 2017-03-29 胡航海; 谢建; 胡谦
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用消声器,包括消声器主体和设置在消声器主体内部的消声腔,消声器主体的一端安装有排气总管,排气总管一端连接有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消声器隔音板,消声器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端,排气端的一侧安装有导扇,导风扇一侧设置有导风扇外盖,导风扇外盖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导风锥体,导风锥体的四周安装有若干个导风叶片,消声器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流进管区段,消声腔的内部设置有消声筒,流进管区段和消声筒的一端连接,消声筒的另一端连接有消声碗,消声腔的一侧设置有U型波螺管,U型波螺管和消声腔之间设置有流出管区段,该种内燃机用消声器,具有快速散热、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消声效果好、安装便捷等特点。
316 具有提高的氮化物净化性能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 CN201610055890.5 2016-01-27 CN106545386A 2017-03-29 朴志源; 李孝京; 金平淳; 郑昌镐; 徐廷旻; 郑镇宇
发明涉及具有提高的氮化物净化性能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该具有提高的氮氧化物净化性能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包括:氮氧化物吸附部分,在小于200℃的温度吸附氮氧化物(NOx)并且在200℃或更高的温度放出二氧化氮(NO2);以及氮氧化物净化部分,布置在氮氧化物吸附部分的下侧并且净化氮氧化物(NOx)。
317 发动机装置 CN201380035742.1 2013-07-05 CN104411938B 2017-03-29 福吉真也; 宫崎和之
发明的课题在于,使得能够作为发动机(1)的一个构成部件在发动机(1)上高刚性地而且尽可能紧凑地配置尾气净化装置(2)。本申请的发明的发动机装置具备对来自发动机(1)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尾气净化装置(2)。以使上述尾气净化装置(2)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3)正交的方式将上述尾气净化装置(2)搭载在上述发动机(1)上。在上述发动机(1)上与上述输出轴(3)交叉的一侧面设置冷却扇(9)。在上述发动机(1)的上面侧的靠上述冷却风扇(9)的部位将上述尾气净化装置(2)支承在气缸盖(5)上。
318 流体输送装置 CN201410643987.9 2014-11-14 CN104405479B 2017-03-29 龚超; 樊高峰; 杜标; 田素恒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包括集成柜、安装于所述集成柜内的、连接所述泵的进口管路以及连接所述泵的出口管路。所述泵包括位于集成柜底部的电机、位于集成柜顶部的泵头以及位于所述电机与所述泵头之间的磁性耦合部。所述泵头、所述磁性耦合部以及所述电机自上而下布置,所述泵头内设有U形流道以及位于所述流道最底部的齿轮机构。如此设置,能够消除积聚在所述泵内的溶液中的气泡,确保所述泵泵送液体的工作效率及投送计量控制的精度
319 具有至少一个带两个连接端部的介质管道的可加热的介质管道 CN201280059382.4 2012-10-12 CN104024717B 2017-03-29 托比亚斯·沙伊德; 奥特弗里德·施瓦茨科普夫
发明提供一种可加热介质管道(1、1a、1b、1c、1d),其具有带两个连接端部(2、2a、2b>3、3a、3b),特别是管道连接器,的至少一个介质管道(7、7a、7b)和至少两个电加热元件(10、10a、10b、11、11a、11b、12、12a、12b、13、13a、13b)。本发明提供的可加热介质管道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装置,藉此在所述可加热介质管道的两个连接端部(2、2a、2b、3、3a、3b)实现或提供差异化的热输入和/或输出。
320 尾气热回收系统 CN201310629787.3 2013-11-29 CN103850765B 2017-03-29 A.阿梅德; B.L.斯庞
发明公开了一种总成,包括发动机、尾气系统、尾气换热器、变速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和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尾气系统包括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变速器具有变速器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在发动机、尾气换热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和泵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尾气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尾气系统之间传递热。变速器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变速器冷却系统之间传递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