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一种耐高温高承载可折叠空气舵 |
CN202110324936.X |
2021-03-26 |
CN113022842B |
2023-03-17 |
陈崇斌; 张浩; 郑永健; 闫光强; 杨阳; 林瞻远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承载可折叠空气舵,包括舵面与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舵面包括定舵面、动舵面、前缘以及防热套,所述定舵面固定在舵轴上,且所述动舵面与定舵面之间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防热套设置在动舵面上,所述前缘设置在动舵面内;所述动舵面以及定舵面上还设置有防热涂层。本发明通过采用该种可折叠空气舵能够适应高马赫数飞行器气动和热载荷要求,为提升飞行器作战效能提供支撑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与商用价值。 |
102 |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
CN202211468889.7 |
2022-11-22 |
CN115743536A |
2023-03-07 |
张兆富; 刘思睿; 刘沂航; 袁淑萍; 陆玉英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其飞行控制方法,属于飞行器领域;包括两个螺旋桨发动机,鸭翼,机身,机翼,副翼,襟翼,机翼起落架,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尾翼起落架;初始状态,飞行器停放于地面;先后启动两个发动机,产生的拉力之和大于重力G时起飞;对起飞上升过程中出现的滚转姿态,通过操纵襟副翼和鸭翼进行修正,对航向偏离和俯仰偏离,通过方向舵和发动机推力进行修正,使得飞行器保持竖直;飞行器由垂直起飞转换平飞状态进行巡航,通过鸭翼控制俯仰、副翼控制滚转,方向舵控制航向偏转;最后,从平飞状态向垂直悬停,逐渐减小拉力在重力作用下,飞行器不断下降完成着陆。本发明续航性能更好,可手动修正拉力差。 |
103 |
一种适用于隐身飞机的气动增升装置 |
CN202211612046.X |
2022-12-15 |
CN115649421A |
2023-01-31 |
徐声明; 明亚丽; 商立英; 张超 |
本申请属于隐身飞机结构设计和气动布局设计技术领域,为一种适用于隐身飞机的气动增升装置,包括前翼和驱动装置;飞机起飞前,前翼与口盖处于密封配合状态,保持中央体的外部形状不变;飞控系统接收到相应信号判断飞机处于起飞状态后,向驱动装置发生前翼旋出的控制指令,先控制伸缩机构工作,使得前翼口盖内伸出一定距离;前翼伸出到指定位置后,控制伸缩机构保持不变,而后控制旋转收放机构工作,带动前翼从口盖上方旋出至中央体一侧并旋转至指定角度,而后控制旋转收放机构保持不变,机翼展开,流过前翼的气流产生可控涡流,增大方案起飞构型的最大可用迎角;同时增大CM0的结果,降低方案大迎角条件下的纵向配平的难度。 |
104 |
一种分布式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主动变形蒙皮结构 |
CN202211703789.8 |
2022-12-29 |
CN115649415A |
2023-01-31 |
麻越垠; 聂旭涛; 欧李苇; 蔡清青; 高鑫宇 |
本发明属于智能变形蒙皮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主动变形蒙皮结构。主动变形蒙皮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从下至上依次叠加弹性支撑层、导热绝缘基体和弹性整流层构成主动变形蒙皮主体;主动变形蒙皮主体的前端为固定端,后端为分布式驱动端;导热绝缘基体内嵌入平行排列的若干根形状记忆合金丝,各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前端固定在固定端上,后端固定在分布式驱动端上,各形状记忆合金丝之间相互隔离而且绝缘。主动变形蒙皮结构利用蒙皮与空气对流散热提升形状记忆合金冷区效率,实现蒙皮主动大变形,同时改善蒙皮承载刚度,实现柔性蒙皮材料、结构和驱动一体化,能够推广应用于变形机翼、变形舵面、变形进气道等变体飞行器的特定部件。 |
105 |
一种可辅助转向的航空飞行器装置 |
CN202011095463.2 |
2020-10-14 |
CN112429200B |
2023-01-13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辅助转向的航空飞行器装置,涉及航空飞行技术领域,外护壳内壁四角均嵌接有气囊,外护壳内部且位于气囊之间均开有充气道,充气道贯通于气囊内部,且下方的充气道底部开有气口,气口底端转动连接有阀门,外护壳外壁左右两角均焊接有辅助翼,且辅助翼靠近内侧的位置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形变块,辅助翼顶部开有容载道,且容载道内嵌接有透视板,且透视板左侧开有开口,容载道与开口相通,让无人机快速的完成转向调整,而如倾斜角度较大,那么内端的电动阻杆则会上升,加重珠轻微的向右侧滚动,被电动阻杆所阻挡,使得辅助翼轻微的往右侧下压,同样可辅助无人机的转向调整。 |
106 |
一种鸭翼高速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操纵方法 |
CN202011555418.0 |
2020-12-24 |
CN112498660B |
2022-12-30 |
刘衍涛; 徐京海; 曾加刚; 曹元宝; 孙强; 仲唯贵; 田旭; 解望; 刘毅; 应敏敢 |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鸭翼高速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操纵方法,包括:机身、前鸭翼、后机翼、前旋翼、后倾转旋翼、倾转机构;所述前鸭翼和前旋翼安装在机身的前部,其中前旋翼安装在前鸭翼的通孔内,所述后机翼安装机身的后部;所述后倾转旋翼通过倾转机构安装在机身重心后部,且位于后机翼之前。相对直升机类、自转旋翼机类、多旋翼类飞行器,通过调节倾转推力旋翼的倾斜角使得飞行中机身姿态无需额外倾斜,并且平飞模式下前鸭翼上的前旋翼关闭形成鸭翼式固定翼飞行器,前飞阻力小,速度提高显著;本发明在平飞模式下推力来自于后倾转旋翼,其旋翼直径相对倾转旋翼飞行器较小,在前飞时阻力小,速度更快。 |
107 |
一种大角度运动舵面作动器液压能源传输装置 |
CN202211252431.8 |
2022-10-13 |
CN115503935A |
2022-12-23 |
周世刚; 米月星; 罗旭东 |
本申请属于飞机液压系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角度运动舵面作动器液压能源传输装置,包括:作动器,作动器安装在飞机舵面上,作动器随飞机舵面摆动;两个液压软管,分别连接在作动器的两个油嘴上,液压软管用于给作动器提供液压油;两个液压转动接头,液压转动接头包括进口端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通过耳片固定,出口端套在进口端具有的孔中,出口端具有绕进口端旋转的自由度;两个液压转动接头分别在出口端与液压软管连接;本申请可以安装在狭小空间范围内,且相对于仅使用由于软管的方式,能够满足向飞机舵面上的作动器在更大运动角度过程中向其传输液压能源的需求,解决了采用液压软管不能向该类飞机舵面上的作动器传输液压能源的问题。 |
108 |
一种共轴带翼帆式旋翼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210222830.3 |
2022-03-09 |
CN114590400B |
2022-12-20 |
张夏阳; 管桐; 招启军; 王博; 陈希; 赵国庆; 陈喆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轴带翼帆式旋翼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上旋翼、下旋翼,中间旋翼和翼帆;上旋翼包括四个上旋翼桨叶,下旋翼包括四个下旋翼桨叶,中间旋翼包括四个中间旋翼桨叶;所有的上旋翼桨叶连接于桨毂内轴的一端,所有的下旋翼桨叶连接于桨毂内轴的另一端;桨毂内轴上套设桨毂外轴,所有的中间旋翼桨叶与桨毂外轴连接;相对应的上旋翼桨叶和下旋翼桨叶之间连接翼帆;各旋翼桨叶上均设有后缘小翼和后缘小翼作动器;上旋翼桨叶和下旋翼桨叶上设有翼帆作动器;桨毂外轴上设有旋翼方位角传感器;翼帆作动器、后缘小翼作动器和旋翼方位角传感器连接控制模块。旋翼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无需使直升机倾斜进行姿态改变,控制精度高且稳定性好。 |
109 |
针对飞行器方向舵的分阶段复合冷却结构及方法 |
CN202211278115.8 |
2022-10-19 |
CN115477002A |
2022-12-16 |
张宗卫; 马兆森; 刘聪; 李百庆 |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飞行器方向舵的分阶段复合冷却结构,包括压力泵,所述压力泵的气流输出端设置有方向舵,所述方向舵内近压力泵的接口处设置有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末端且在方向舵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的内腔且近微通道的末端设置有肋,所述方向舵的支撑端面设置有若干气膜孔,且若干所述气膜孔连接方向舵内外部。优点:该发明将复合冷却技术方法应用于方向舵设计极具创新性,并且在引入带有该复合冷却技术的方向舵后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大于6时,可以降低对应结构的最高温度,从而提高飞行器方向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110 |
襟副翼作动机构及机翼结构 |
CN202211342853.4 |
2022-10-31 |
CN115384757A |
2022-11-25 |
金强强; 孙元骜; 包文卓; 史文华; 高越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襟副翼作动机构及机翼结构,该襟副翼作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扰流板、襟副翼和连杆组件;其中,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安装在机翼后梁上,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襟副翼的上方;所述扰流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铰接,所述襟副翼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扰流板的第二端和襟副翼的第二端铰接,以使所述襟副翼在定轴旋转时可通过连杆组件带动扰流板同步定轴旋转。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襟副翼偏转后与机翼固定后缘之间自然形成的缝道会影响襟副翼的增升效果,并且襟副翼的作动机构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护成本高,难以应用于进行高频次、长时间飞行的问题。 |
111 |
一种变截面空气舵 |
CN201910762213.0 |
2019-08-19 |
CN110450939B |
2022-11-22 |
刘罡; 宋东旭; 薛睿平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截面空气舵,包括舵轴、根弦、下壳、上壳、前缘、梢弦、后缘和芯轴,所述的前缘、后缘、根弦和梢弦围合成空气舵的框架,所述的上壳和下壳覆盖在空气舵的上下表面;所述的芯轴与空气舵的舵轴同轴安装,穿过空气舵的根弦伸入空气舵内,芯轴伸入空气舵的部分为偏心凸轮结构,转动时撬动上壳或下壳,改变空气舵截面外形。本发明可以使空气舵在不改变后略角方面和面积时,因空气舵截面外形的改变而改变升力,升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凸轮转角控制,使空气舵的控制能力更强。 |
112 |
一种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 |
CN202110065965.9 |
2021-01-19 |
CN112722243B |
2022-11-11 |
周洲; 王正平; 郭佳豪 |
本发明一种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属于航空飞行器领域;包括涵道动力组、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所述涵道动力组包含多个并列设置的涵道动力单元;所述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的两侧端面均通过连杆与安装于机身上的舵机连接,分别位于涵道动力组出口外侧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舵机控制上、下增升翼面的旋转角度;所述上增升翼面包括上增升翼面主翼和上增升翼面襟翼,下增升翼面包括下增升翼面主翼和下增升翼面襟翼;通过改变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的偏转角度和形态,实现降低动力系统对气动布局的限制,有利于起降与巡航等不同阶段动力的分配利用。 |
113 |
一种可在非开阔空域长时间运行的飞行摩托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210806002.4 |
2022-07-08 |
CN115303476A |
2022-11-08 |
李沈军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在非开阔空域长时间运行的飞行摩托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该飞行器包括:机身及装于其上的高压气体储罐、低压气体储罐、发动机、电控阀门及喷气旋翼;低压气体储罐以扩容方式将高压气体储罐中的气体降压至工作压强存储;正常飞行时,发动机带动螺旋桨驱动飞行摩托前进,迎面气流驱动喷气旋翼旋转产生飞行所需升力;低速、悬停、垂直起降时,飞行摩托自动开启电控阀门,使低压气体储罐内的高压气体经喷气旋翼上的喷气口高速喷出,驱动喷气旋翼旋转产生所需的升力。飞行摩托两级气体减压储气量大、能量损耗小,自动控制高压气体动力介入,非开阔空域频繁减速、长时间低速运行及垂直起降时安全可靠。 |
114 |
飞行器 |
CN202210452494.1 |
2022-04-27 |
CN115246473A |
2022-10-28 |
金子智彦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因过充电引起的二次电池的起火的飞行器。该飞行器具备燃料电池、二次电池、对推进用螺旋桨进行驱动的马达、能够使空气阻力增加的空气阻力增加装置、以及控制部,燃料电池、二次电池以及马达电连接,马达从燃料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至少1个获得电力来进行驱动,在燃料电池发出了超过消耗电力量的电力量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使从燃料电池供给至马达的电力量增加并使空气阻力增加装置工作来使空气阻力增加、且维持飞行状态这一电力消耗控制。 |
115 |
一种飞机方向舵自动配平控制方法 |
CN202011612524.8 |
2020-12-29 |
CN112623192B |
2022-10-11 |
唐瑞琳; 刘兰堃; 赵海 |
本发明属于飞机飞行控制领域,提供一种飞机方向舵自动配平控制方法,涡扇、涡喷、对转螺旋桨飞机在定常盘旋时自动实现协调转弯,非对转螺旋桨飞机在定常盘旋时减小侧滑角,非对转螺旋桨飞机、多发飞机单发失效在机翼水平时自动保持飞行航向。技术方案包括:将侧向过载积分作为方向舵配平中立位的指令,方向舵配平中立位调整后消除侧向过载;侧向过载信号经低通滤波器衰减高频噪声后,乘以正增益系数后进行限幅积分,积分值作为方向舵配平中立位指令;当长时间滑行、自动飞控接通、反馈信号故障时对积分器清零,当飞机有轮载信号、积分器清零时将积分器积分项断开。 |
116 |
一种基于二轴矢量的倾转固定翼飞行器 |
CN202210643203.7 |
2022-06-09 |
CN115107999A |
2022-09-27 |
武耀罡; 薛毅衡; 翁书凯; 王梦宣; 李泊乐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二轴矢量的倾转固定翼飞行器,包括机身、中翼和边翼,所述机身的尾部通过连接件与碳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碳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尾翼,所述尾翼位于所述机身的斜上方;所述中翼通过机翼主碳罐安装于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边翼通过边翼碳罐安装于所述中翼的外侧;所述尾翼上设置有两个垂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同时具备固定翼飞行的高效性和旋翼无人机的起降便携性。固定翼模式下可实现长途飞行和高效快速飞行,二轴模式下,可实现定点侦察和定点图像的获取,实现定点悬停,完成察打一体任务。解决了现有的技术对起降环境要求苛刻,无法定点侦察,机动性能较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
117 |
一种λ形作动筒驱动机构 |
CN202210614479.2 |
2022-05-27 |
CN115042961A |
2022-09-13 |
孙智孝; 王进; 刘涛; 钟小丹; 宋扬; 李志国 |
本申请属于飞机舵面的驱动机构及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λ形作动筒驱动机构;λ形作动筒,λ形作动筒具有λ形外筒(4)与作动轴(3),λ形外筒(4)具有支臂(41),所述支臂(41)与舵面转动轴O铰接;作动轴(3)通过连杆(2)与铰接在舵面转动轴O的摇臂(1)铰接,λ形外筒(4)与飞机主承载结构连接;改变了传统舵面设计时的传力路线,不再需要主承载结构进行作动筒固定段支撑,放宽了飞机主承载结构布置限制,增加了飞机结构设计域。 |
118 |
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固定翼及舵翼的自动展开结构 |
CN202210738500.X |
2022-06-28 |
CN114802708B |
2022-09-09 |
刘福祥; 李峻恺; 莫波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固定翼及舵翼的自动展开结构,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固定翼及舵翼的自动展开结构,包括:机体;机翼部件,所述机翼部件包括固定翼翼片和舵翼翼片;还包括: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连接板、固定翼翼座和第一销杆;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凸齿,所述凸齿固定安装在第一卡块上表面,所述第二卡块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销杆底端套接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销杆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挡块;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飞行器的普通固定翼及舵翼侧向折叠展开机构,占用空间大,展开位置不精确,很难满足展开力矩大,承受大弯矩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
119 |
一种具有降压减载能力的飞机腹部扰流板 |
CN202210614412.9 |
2022-06-01 |
CN114684351B |
2022-09-06 |
张来; 张沛良; 肖伶; 刘晓冬; 闫盼盼; 吴蓝图 |
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降压减载能力的飞机腹部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扰流板通过转轴安装在飞机腹部的中后部,所述扰流板呈与机身弧度一致的曲面型;所述扰流板具有闭合状态以及打开状态,其中,在闭合状态,所述扰流板与所述飞机腹部融为一体;在打开状态,所述扰流板在电机的驱动下绕所述转轴顺流向开启,且部分所述扰流板嵌入到机体内部;所述扰流板在打开状态时位于机体外部的部分开设有若干排沿航向平行的泄压孔或栅格。本申请能够解决飞机腹部扰流板受过大吸力气动载荷影响而产生局部变形的问题,减少高速飞行气动载荷对扰流板当地机体型面及隐身特性的影响,保证其能够良好发挥作用,满足飞机的正常操纵需求。 |
120 |
一种可调后掠角的副翼操纵机构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
CN202110186822.3 |
2021-02-18 |
CN114954910A |
2022-08-30 |
丁凡; 杨晓亚; 于佰明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后掠角的副翼操纵机构及具有其的无人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主动圆锥齿轮与两组传动组件,每组传动组件包括从动圆锥齿轮、输出轴、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万向联轴器、横向连接套筒、展向连接套筒、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舵机轴与主动圆锥齿轮相连,输出轴与从动圆锥齿轮相连;第一轴承座与底座固定连接;万向联轴器输入端与第一轴承座相连,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相连;横向连接套筒用于连接输出轴和万向联轴器输入端;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底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底座和第二轴承座;展向连接套筒用于连接万向联轴器输出端和副翼转轴。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副翼操纵机构无法在不同后掠角下通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