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面快拆机构 CN202411810462.X 2024-12-10 CN119659929A 2025-03-21 张旺旺; 邹敏怀; 吴华晴; 陈雷; 胜永民; 龚明; 瞿绍奇; 段忠英
发明属于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快拆机构;包括舵面、固定翼面、拉杆、凸轮、压簧、转轴、舵面方形和舵机方形块等组成,舵面方形块和舵机方形块通过方形面配合承载,其中舵机方形块圆柱部分与舵机相连,另一部分与舵面方形块配合。定原理为:凸轮和固定销存在持续接触。接触力对凸轮产生的转矩小于摩擦力产生的转矩则凸轮不会发生转动,转动的情况与接触力的数值大小无关,而与凸轮和固定销的摩擦系数、转轴中心至接触力的垂直距离相关,通过配置这些参数,可使机构达到自锁的效果。凸轮装配状态受到压簧的作用力。本发明所提出的快拆机构采用自锁结构,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拆装/维护便利;机构采用方形大面积配合,承载能力较好;机构修形与舵面外形一致,大部分机构位于舵面内,在固定舵面处无较大鼓包,降低了气动阻力。
2 一种副翼装配工装 CN202110493326.2 2021-05-07 CN113212792B 2025-03-14 王玉凯; 郭红军; 侯伟; 张达; 尚安阳
发明提供一种副翼装配工装,包括下蒙皮定位,以及与所述下蒙皮定位模块可拆卸连接的骨架定位模块;所述下蒙皮定位模块包括下蒙皮铺设区,以及设置于所述下蒙皮铺设区外侧的连接区;所述骨架定位模块位于所述下蒙皮定位模块的上方,且所述骨架定位模块通过所述连接区与所述下蒙皮定位模块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副翼装配工装,通过在下蒙皮定位模块上设置下蒙皮铺设区用于对下蒙皮进行定位,在下蒙皮铺设区的外侧设置连接区,并使得骨架定位模块通过该连接区与下蒙皮定位模块相连,从而使得对副翼进行装配过程中,实现了副翼的快速定位以及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因仅需对下蒙皮进行一次定位,减少了定位误差,提高了装配的精度
3 一种飞行器及制备方法 CN202411741957.1 2024-11-29 CN119460079A 2025-02-18 易涵; 宋豫娟; 王春艳; 石章靖; 张权; 陈晓玉; 刘佳鑫; 陈达; 王玉玉; 郜家伟; 李杨
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及制备方法,飞行器尾舵包括舵体;包括舵体;所述舵体包括支撑骨架和两个第一蒙皮;所述支撑骨架开设有通槽和与至少一个所述通槽连通的排气孔,所述通槽用于减轻所述支撑骨架的重量;两个所述第一蒙皮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相背的两侧,并封闭所述通槽。该飞行器尾舵中舵体的支撑骨架上设置有与通槽连通的排气孔,以使舵体的外部压与通槽中的压力能够保持一致,从而避免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舵体发生变形而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4 飞行器机翼组件 CN201911257763.3 2019-12-10 CN111284683B 2025-02-18 法西·卡佛耶克; 弗朗索瓦·丕平; 法尔扎德·穆赫塔里安; 大卫·莱布隆德
飞行器机翼组件。一种飞行器和用于飞行器的飞行器机翼组件。机翼组件包括机翼主体组件,该机翼主体组件包括机翼主体;和连接到机翼主体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从机翼主体组件的后侧向后延伸,机翼主体组件的前缘限定前缘线,机翼主体组件的后缘限定在内侧端和外侧端之间延伸的后缘线,后缘包括所述突出部分的后缘,后缘线是平滑线,在纵向上从前缘线到后缘线限定翼弦距离,在突出部分的中心处的翼弦距离大于突出部分的内侧的和突出部分的外侧的翼弦距离。
5 一种飞机机翼开裂式面及其内侧型面修型方法 CN202411842918.0 2024-12-13 CN119429090A 2025-02-14 李妮琨; 崔力; 王常伟
申请属于飞机机翼开裂式面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机翼开裂式舵面及其内侧型面修型方法,其中,飞机机翼开裂式舵面,包括上活动翼面、下活动舵面;上活动翼面的弦向宽度大于下活动舵面的弦向宽度;上活动翼面、下活动舵面闭合时,上活动翼面、下活动舵面的外侧表面与机翼共形,且上活动舵面后缘向下弯曲,包裹下活动舵面后缘,将下活动舵面后缘后向遮挡,并下活动舵面后缘与上活动舵面内侧对应部位处的型面向上弯曲配合。
6 一种空气 CN202311681188.6 2023-12-08 CN119389423A 2025-02-07 杨阳; 林瞻远; 张浩; 郑永健; 梁力文; 闫光强; 黄其忠; 东野生栓; 李懿烜; 邱子翔
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属于空气舵技术领域,包括:舵骨架;舵面蒙皮,其设置于所述舵骨架外并包围所述舵骨架,所述舵面蒙皮与所述舵骨架连接,所述舵面蒙皮与所述舵骨架之间形成有安装腔;舵轴,其与所述舵骨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舵骨架的底部;所述舵骨架、所述舵面蒙皮以及所述舵轴通过三维打印一体成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舵骨架、舵面蒙皮以及舵轴通过三维打印一体成型,可实现该空气舵与飞行器的连接并且三者之间无螺钉或者铆钉等连接结构,有利于增强该空气舵的刚度,减少该空气舵的装配间隙,减少加工以及装配工序,降低成本。
7 一种基于的空气与燃气舵联动解锁机构 CN202411454524.8 2024-10-17 CN119370314A 2025-01-28 杜方辉; 黄民昌; 李兴勇; 蒋苏苏; 罗明亮; 方李; 陶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的空气与燃气舵联动解锁机构,设计为两级结构,驱动级、输出级共同一个壳体,输出活塞安装在壳体左侧输出活塞腔,驱动活塞安装在壳体右侧驱动活塞腔,输出活塞和驱动活塞依靠钢球实现不同状态互锁,提供较大的锁定。同时,输出活塞和驱动活塞一端分别安装有弹簧用于保持机构联动或解锁状态。此外,输出活塞解锁到位后使两个簧片导通,将解锁到位状态信息传递给系统用于机构状态反馈。本发明基于钢球锁原理,设计了双活塞形式的联动解锁机构,采用双冗余设计,仅在状态切换时需要短时通电,联动和解锁状态均为失电,可保证长时间、复杂工况下联动和解锁状态工作可靠性,并可实现重复测试。
8 空气前缘热应释放结构及飞行器 CN202411293543.7 2024-09-14 CN118977845A 2024-11-19 吴煜; 窦怡彬; 许萍; 周典; 王若尧; 张晓宏; 许斌; 李欣益; 管再升; 雷明兵
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前缘热应释放结构及飞行器,包括:空气舵前缘、空气舵基体、沉头螺钉、沉头螺母、长圆孔以及圆孔;所述空气舵前缘通过沉头螺钉配合沉头螺母连接所述空气舵基体,所述空气舵基体连接空气舵前缘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沿着空气舵基体连接空气舵前缘的一侧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长圆孔,所述沉头螺钉和所述沉头螺母安装在长圆孔或圆孔中。本申请通过长圆孔和圆孔的设计,可在满足空气舵基体与空气舵前缘定位要求的前提下,释放空气舵基体与空气舵前缘间的热应力,提升空气舵整体结构的强度与可靠性。
9 前向折叠尾及其折叠前后稳定性操纵性耦合设计方法 CN202411444795.5 2024-10-16 CN118953667A 2024-11-15 黄勇; 李永红; 熊晨曦; 李强; 吕彬彬
发明属于弹翼气动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前向折叠尾及其折叠前后稳定性操纵性耦合设计方法,包括建立尾舵收拢状态和尾舵展开状态的几何约束条件;以尾舵收拢状态的挂载空间尺寸作为设计约束条件进行尾舵收拢状态设计与优化,以尾舵展开状态的操纵性作为设计约束条件进行尾舵展开状态设计与优化;确定铰链位置;确定转轴位置。本发明的前向折叠尾舵及其折叠前后稳定性与操纵性耦合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前向折叠尾舵在收拢和展开状态的外形参数,通过整体耦合设计优化尾舵在收拢和展开状态的气动性能,改善了具有前向折叠尾舵的滑翔型飞行器在尾舵收拢和展开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10 一种襟翼口盖、口盖随动襟翼以及襟翼的安装方法 CN202411133098.8 2024-08-19 CN118928756A 2024-11-12 胡嘉奕; 杨成; 巫大秀; 肖文耀
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襟翼口盖、口盖随动襟翼以及襟翼的安装方法,涉及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口盖本体和口盖连接机构,口盖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机翼连接部转动连接,口盖本体的第二端与口盖连接机构连接;口盖连接机构用于连接口盖本体与襟翼驱动装置,以使襟翼驱动装置驱动襟翼打开时,口盖连接机构带动口盖本体的第二端绕口盖本体的第一端转动打开,以及,襟翼驱动装置驱动襟翼关闭时,口盖连接机构带动口盖本体的第二端绕口盖本体的第一端转动关闭,且口盖本体与襟翼的工作面贴合。本申请通过口盖连接机构连接口盖本体和襟翼驱动装置,并且由于口盖本体在机翼上的转动安装,使得口盖本体能够随着襟翼驱动装置驱动襟翼打开或关闭时,通过口盖连接机构的间接传动形成随动,无需要布置外形鼓包,提高了机翼翼面气动效率,并且口盖本体随襟翼关闭收回时,能够与襟翼的工作面贴合,使整个机翼更加高效、紧凑。
11 一种旋转机翼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02411066742.4 2024-08-06 CN118770530A 2024-10-15 张鸿翎; 周波; 祖继宏; 江华; 张正; 齐放; 李怡霏; 孙瑞; 周福杨
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机翼结构及装配方法,旋转机翼结构包括旋转主轴、伺服电机、传动部分、主轴支架、机翼、飞行控制部分,旋转主轴安装在主轴支架上,主轴支架安装在机体结构上,机翼部分通过机翼接口安装在机体外的旋转主轴上,伺服电机通过传动部分控制旋转主轴旋转,从而带动机翼部分旋转;在机翼上通过增加推进器系统、升降、方向舵进一步改善飞机的操控性能,使其具备直升机飞行模式与固定翼飞行模式,有利于飞机的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飞行状态的转换。
12 一种飞机活动面与盒段的连接结构 CN202410911048.1 2024-07-09 CN118723063A 2024-10-01 杜奎; 邱志飞; 吕春正; 刘亚男; 冯荣欣; 刘树根; 乔晓瑶; 田明辉
申请公开一种飞机活动面与盒段的连接结构,包括:盒段结构、活动面结构和铰链销轴,盒段结构上设置盒段铰链接头,所述盒段铰链接头具有连接孔,活动面结构上设置活动面铰链接头,所述活动面铰链接头具有连接孔,铰链销轴贯穿所述盒段铰链接头和活动面铰链接头上的连接孔设置,所述盒段铰链接头和所述活动面铰链接头可相对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铰链接头将活动面结构与盒段结构进行连接,可以满足活动面结构的快速拆装需求,对于轻型新能源垂直起降机,可以实现活动面与盒段之间连接结构简单以及可拆装的功能,同时又能满足强度和刚度等传载要求。
13 机翼、高升组件、万向框架组件及飞行器 CN202410207211.6 2024-02-26 CN118560690A 2024-08-30 伯恩哈德·施利普夫; 弗洛里安·洛伦茨
发明涉及机翼、高升组件、万向框架组件及飞行器。机翼包括主机翼和高升力组件,高升力组件包括高升力体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将高升力体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主机翼,使得高升力体能够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移动。连接组件包括长形轨道,其沿着轨道纵向轴线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具有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轨道的第一端部和/或中间部分安装至高升力体,并且第二端部和/或中间部分通过滚子轴承安装至主机翼,使得轨道能够沿着轨道纵向轴线移动。滚子轴承包括安装至主机翼并且接合设置在轨道处的接合表面的至少一个滚子单元,其以万向方式安装至主机翼,使得滚子单元能够相对于接合表面调整其倾斜位置。
14 一种双自由度复合材料铰链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1203644.1 2022-09-29 CN115571325B 2024-08-30 林谢伟; 佟阳; 崔灿; 郭懿霆; 王军; 张凯
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自由度复合材料铰链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铰链结构领域,包括翼面固定板、转动过渡面固定板、平转动部、垂直转动部;转动过渡块的一端通过垂直转动部连接于翼面固定板,转动过渡块的另一端通过水平转动部连接于舵面固定板,水平转动部与垂直转动部垂直,且水平转动部和垂直转动部为柔性结构;翼面固定板和转动过渡块之间以垂直转动部为轴线转动,转动过渡块和舵面固定板之间以水平转动部为轴线转动。该铰链具有两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可以更好的配合实现无人机舵面的转动。此外,利用复合材料自身的性能优势及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铰链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重量极轻,性能优异。
15 飞行器和用于操作飞行器的方法 CN202080011515.5 2020-01-28 CN113661105B 2024-08-02 卡尔·奥伯莫瑟; 克劳迪娅·迈尔
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1)。所述飞行器(1)的特征在于,以截面观察,翼部(2)在一侧上由第一轮廓表面(4)限定,当飞行器(1)按预期操作时所述第一轮廓表面位于底部,并且在另一侧由上部第二轮廓表面(5)限定,第二轮廓表面在翼型过渡点(6)处与该第一轮廓表面(4)汇合,其中,该第一轮廓表面(4)围绕至少一个进气开口(7),并且第二轮廓表面(5)围绕至少一个出气开口(8),并且飞行器(1)包括具有空气递送装置(1)的驱动装置(12),该空气递送装置(1)被提供和被设计成用于通过该至少一个进气开口(7)吸入空气并且用于通过该至少一个出气开口(8)排出该进入的空气,其中,该至少一个出气开口(8)至少部分地被偏转元件(15)重叠,该偏转元件与第二轮廓表面(5)一起限定出气间隙(16),该出气间隙(16)被流动连接到该出气开口(8)。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操作飞行器(1)的方法。
16 带有密封结构的扭管装置以及具有该扭力管装置的飞机 CN202111477388.0 2021-12-06 CN113968336B 2024-07-26 董萌; 袁坚锋; 陈炎; 康晨辰; 范婧婕; 刘松
一种扭管装置,其用于飞机的襟翼。扭力管装置包括扭力管,扭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襟翼,且扭力管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扭力管接头,从而扭力管和扭力管接头能够随着襟翼的运动而运动。扭力管装置还包括安装在飞机机身上的密封板和拉杆,拉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密封板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扭力管接头上。密封板包括活动段和固定段,拉杆的一端连接在活动段上,从而襟翼的运动能够经由拉杆传递给活动段,使活动段随扭力管的运动而靠近或远离固定段地运动,实现对扭力管槽的打开和关闭。该扭力管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扭力管槽的打开和关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扭力管装置的飞机。
17 用于飞机机翼的机翼下安装的后缘双折叠襟翼 CN202311734833.6 2023-12-15 CN118323430A 2024-07-12 R·J·卡津; K·R·特赛
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机翼的机翼下安装的后缘双折叠襟翼。枢转地耦接到机翼的双折叠襟翼可在沿着机翼的下表面定位的收起位置和位于机翼的后缘的后方的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双折叠襟翼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后面板枢转地耦接到前面板并且可相对于前面板折叠。当双折叠襟翼处于收起位置时,后面板朝向前面板折叠。当双折叠襟翼处于部署位置时,后面板从前面板展开。当双折叠襟翼在收起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时,枢转地耦接到前面板的外圆件相对于双折叠襟翼枢转。
18 用于对飞行器机翼的可移动襟翼进行快速附接 CN202280073944.4 2022-10-03 CN118265652A 2024-06-28 迪迪埃·德普拉恩; 瓦莱里奥·阿申佐; 迪米特里·格宁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机翼翼盒(20)与前缘模(30)之间的连接部分(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机翼翼盒的代表性第一部分进行三维数字化(40),以获得第一数字模型(50);以及对前缘模块的代表性第二部分进行三维数字化(60),以便获得第二数字模型(70)。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参考区域(80)和第一连接区域(90),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参考区域(100)和第二连接区域(110)。限定第一参考区域相对于第二参考区域的相对位置(120)。基于第一数字模型和第二数字模型,将连接部分(10)设计成在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提供连接,使得第一参考区域和第二参考区域位于相对位置处。然后制造连接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第一飞行器的第一机翼和第二飞行器的第二机翼的组件。
19 一种涵道式飞行器的总体结构 CN202111320805.0 2021-11-09 CN113830300B 2024-06-21 李泽宇; 林海英; 张建飞; 吴江浩
发明公开了一种涵道式飞行器的总体结构,包括上下开口的圆筒状涵道体,架设在涵道体内部的动装置、止旋装置和面调节装置,以及设置在涵道体外部的折叠式机翼;舵面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四周的活动舵面装置,活动舵面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第一舵机,分别用于驱动四个活动舵面装置;活动舵面装置的外端通过连接架固定在涵道体的内壁上。止旋装置在气流作用下产生扭矩,可抵消螺旋桨旋转的反扭力矩,这种反扭平衡方式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和控制裕度;十字形独立控制的活动舵面装置可分别摆动或协同摆动,能够控制垂直起降和平飞行两种飞行模式下的全部运动,提高了飞行器的操控性能。
20 载荷引入系统和用于制造载荷引入系统的方法 CN202311687755.9 2023-12-11 CN118182817A 2024-06-14 奥利弗·塞亚克; 卡特林·施图贝
发明涉及一种载荷引入系统,该载荷引入系统包括空气动学部件和附接单元。附接单元包括第一附接元件和第二附接元件,第一附接元件和第二附接元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将附接单元安装至空气动力学部件的蒙皮区段和突出部的安装接口。第一附接元件和第二附接元件经由相应的接触表面彼此接触,并且两个附接元件均具有用于接纳基部单元的联接机构的第一开口。这些第一开口彼此同轴对齐并协作地接纳该联接机构。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载荷引入系统的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