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 飞机;直升飞机 / 可调节的操纵面或操纵部件,例如舵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一种机驱动扑翼飞行器的转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311001194.2 2023-08-09 CN117446164A 2024-01-26 苏良; 李康宝; 杨晶晶; 张通; 杨小牛
发明公开了一种机驱动扑翼飞行器的转向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接收转向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转向控制指令包括第一倾斜信息与第一幅值信息;解析所述转向控制指令,得到对应的第一倾斜角与第一幅值;其中,所述第一翅翼为扑翼飞行器的左翼或右翼;根据所述第一倾斜角和第一幅值,计算得到第一下扑角和第一上扑角;根据所述第一下扑角和所述第一上扑角,生成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第一翅翼扑动。本发明不依靠尾翼便可实现对扑翼飞行器的转向控制,提高了扑翼飞行器转向的灵活性。
62 一种新型多旋翼倾转翼飞行器 CN202311399071.9 2023-10-26 CN117446161A 2024-01-26 洪志乐; 何国毅; 于泽迟; 于沨; 贾记柯; 黄卿晋; 许海涛; 李仲秋; 王婷婷; 王宇翔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旋翼倾转翼飞行器,包括机身、一对位于机身两侧的机翼、尾撑杆组、尾翼、垂直尾翼,机翼呈上单翼布局形式对称设置于机身两侧,机翼包括倾转段机翼和固定段机翼,倾转段机翼可实现垂直于固定段机翼的90度倾转,同时在机身两侧倾转段机翼前缘分别安装两组旋翼动组,尾撑杆组末端安装一组升力旋翼组。本发明采用半翼倾转翼的结构设计,有效结合直升机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的优点,既可实现垂直起降和较高效的巡航速度,又解决了旋翼下洗流对机翼冲击的干扰问题;同时采用多旋翼设计,在有效提高飞行器飞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倾转升力旋翼动力组更容易实现飞行器的稳定控制。
63 一种尾坐飞机垂直起降控制方法 CN202011606693.0 2020-12-28 CN112678167B 2024-01-02 戴旭平; 卢恩巍; 张璇; 秦叶; 王丹
申请属于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坐飞机垂直起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设置在机翼两个板面上的传感器的静压差值;步骤S2、根据所述静压差值确定飞机机翼所受的突的前后方向;步骤S3、根据设置在机翼翼尖的多个传感器确定飞机机翼所受的突风的左右方向,确定机翼与突风的夹;步骤S4、在所述尾坐飞机的垂直起飞过程中,产生使机翼与突风夹角减小的方向进行偏转的偏转矩,控制机翼偏转。本申请减小了突风干扰气动力,减小了起降状态飞控系统外部扰动,提高了尾坐飞机垂直起降轨迹和姿态控制精度
64 一种飞机面射流激励器 CN202310889976.8 2023-07-19 CN117262208A 2023-12-22 王万波; 赵鑫海; 覃晨; 姜裕标; 黄勇; 潘家鑫; 唐坤
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面射流激励器,涉及射流激励器技术领域,包括介质入口、射流腔、射流缝以及过渡流道,射流腔沿舵面长度方向布置在舵面内部,射流缝沿舵面长度方向布置在舵面的上表面,过渡流道位于舵面内部,过渡流道一端与射流腔连通,另一端与射流缝连通,介质入口与射流腔的一端连通。本发设计的射流腔采用单端供气,可用于内部空间较小的舵面,采用射流缝(狭缝)吹气,在单端供气的前提下能够保证长度方向射流速度的均匀性,过渡流道用于连接射流腔和射流缝,目的是减小介质的能量损失;射流腔为用于连接介质入口和射流缝的装置,为射流缝提供稳定均匀的气源。
65 一种空投姿态调节防翻系统和防翻方法 CN202311395841.2 2023-10-26 CN117246504A 2023-12-19 李斌; 阳碧慰
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投姿态调节防翻系统和防翻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展开装置、第二展开装置、第一面、第二舵面、第三舵面、第四舵面及货板;货板用于安装第一展开装置、第二展开装置及盛放货物;第一舵面、第二舵面、第三舵面及第四舵面分别设置在货物的四周外侧,且均为柔性,能够扭曲;第一展开装置和第二展开装置成镜像对称安装在货板的四条边,展开装置均包括支座,摇臂及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伸缩,能够驱动摇臂上摆或下摆,展开装置用于牵动舵面改变度和形状,从而使舵面达到调节气流阻大小,进而达到调节空投姿态的目的,实现空投沿长度方向着陆,从而降低侧翻险。
66 一种可旋转折叠固定翼飞机及飞行分配方法 CN202311332689.3 2023-10-16 CN117184420A 2023-12-08 张鸿翎; 周波; 祖继宏; 江华; 齐放; 史晓辰; 张正; 李怡霏
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折叠固定翼飞机及飞行分配方法,飞机由机体、可旋转折叠固定翼、飞控系统、动力及分配系统、推进器、任务设备等组成,在机体上至少设置一组纵列式旋翼,解决飞机垂直起降、低速飞行与空中悬停,把固定翼设计成可旋转、可折叠结构,方便于储存与运输;通过增加平推进器系统,解决飞机高速飞行与经济航速飞行,选择不同的起落架以适应不同的机场和平台完成飞机起降,通过飞控系统控制动力系统完成旋翼与水平推进器的动力分配以应用于不同的飞行状态,利用机载任务设备完成不同的执飞任务。
67 飞行器 CN201911325840.4 2019-12-20 CN111348183B 2023-12-05 U·舍弗林; M·凯勒
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其形式为电动驱动的、垂直起降的、优选载人和/或载重的多旋翼直升机(1),在所述飞行器中,多个旋翼大致设置在同一旋翼平面(R)上,其中,在所述旋翼平面(R)的上方或下方设置相对于所述旋翼平面(R)向上或向下伸出的尾翼组(6),所述尾翼组优选相对于前进飞行方向设置在所述飞行器(1)的后部区域中。
68 用于飞行器的机翼组件的致动器装置、机翼组件及飞行器 CN202310614688.1 2023-05-29 CN117141711A 2023-12-01 卢奇·安德烈亚尼; 弗洛里安·洛伦茨
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机翼组件的致动器装置(20)、机翼组件及飞行器,以改善飞行器(10)的空气动学性能并且减小阻力和重量。在这种装置中,对高升力装置(24)比如襟翼进行支承并且对该高升力装置的运动进行引导的高升力装置支承件(22)与控制一个或更多个控制表面(40)的控制式致动器组件(46)轴向对准。这样,单个支承件整流罩(30)足以覆盖轨道构件(26)和控制式致动器组件(46)两者,由此允许阻力和重量减小。
69 基于旋翼气动的运动体及其爬壁方法 CN201810228334.2 2018-03-10 CN108528556B 2023-12-01 魏瑞轩; 张启瑞; 许卓凡; 周凯
公开一种基于旋翼气动的运动体,包括机身(1)、矢量推力部件(2)和支撑轮(3)。该运动体采用旋翼气动力提供运动体爬壁动力,以旋翼气动力作为墙壁运动的动力,可在较大程度上简化爬壁运动结构,提高运动体墙面运动的灵活性,并根据旋翼气动力大小具备较为广泛的速度范围。还公开一种基于旋翼气动力的运动体爬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读取运动体当前姿态信息;控制爬壁运动体电机转速完成动作;根据设计运动体结构稳定运动体墙面运动;利用轮式结构提高爬壁运动体稳定性与墙面运动机动性,相比于传统的足式运动体、履带式运动体的吸附式墙壁运动,极大降低了运动体的质量
70 一种空气飞行器 CN202311019111.2 2023-08-14 CN117125249A 2023-11-28 刘庆; 陈兴峰; 陈伟; 洪珅; 雷琪; 吴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飞行器,涉及飞行器空气舵技术领域,空气舵包括舵轴和舵面;其中,舵轴上设有槽座;舵面包括舵身和支板,所述支板组设于所述舵身上,所述支板固定于所述槽座中并与所述槽座的侧壁面间隔设置。本申请在舵面和舵轴连接处分别设置支板和槽座,舵面和舵轴通过支板和槽座固定连接,且支板与舵轴槽座的左右侧面留有足够的间隙,以为舵面与舵轴的热变形预留变形空间。既实现舵面与舵轴的可靠定位安装,又能满足热变形匹配的要求。
71 一种适应热变形的高承载高超声速折叠 CN202311308682.8 2023-10-11 CN117053635A 2023-11-14 张永励; 韩琰; 李晓鹏; 戴存喜; 李学峰; 陈昊; 南广智; 马颖超; 李昊; 宋宇航; 靳鑫; 杜天宇; 苗劲松; 杨云刚; 王璐; 王东凯; 马兴普; 贾智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热变形的高承载高超声速折叠,由动舵面、定舵面、展开机构及紧机构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动舵面、定舵面为耐高温金属舵面;锁紧机构包括两组锁紧销Ⅰ、两组锁紧销Ⅱ、压簧、锁钉、锁紧螺母等。展开机构由转轴、扭杆等组成;锁紧销Ⅰ、锁紧销Ⅱ均为矩形截面,其与定、动舵面在折叠舵弦向方向预留一定间隙,可适应空气舵飞行过程中由温度梯度带来的热变形。四组锁紧销组成的多销锁紧结构,可承受大量值法向气动载荷。特别适合热变形大、气动载荷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使用。
72 一种片调节装置、舵机及其飞行器 CN201910253215.7 2019-03-29 CN110001927B 2023-11-10 唐冰; 申健超; 刘以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片调节装置、舵机及其飞行器,包括直线式驱动机构、滑、舵片摇臂固定板、调节臂和舵轴,舵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舵片摇臂的一端与舵轴连接,舵片摇臂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驱动机构驱动滑块进行往复移动,调节臂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一侧铰接,调节臂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外壳连接。本发明不仅取消了现有的连杆式调节组件中一根连杆、简化了调节组件的结构、减小了调节组件的重量,并突破了传统的将直线式驱动机构固定在部件上的惯性思维,创新性地将驱动机构铰接式固定在固定板上,通过使驱动机构能绕其与固定板之间的铰接轴线转动来匹配各个舵片摇臂的转动位置中,滑块所需位置。
73 一种隐形飞行器 CN202311218901.3 2023-09-21 CN116985994A 2023-11-03 罗骁; 刘红阳; 毛仲君; 陈宪; 宋超; 王居方; 郭文娟; 唐滔; 刘悦
申请公开了一种隐形飞行器,该隐形飞行器至少包括:机头、主机体、外侧副翼、内侧副翼、立尾、方向、升降舵、机头整流罩和发动机,外侧副翼分别对称设置于主机体的两侧,内侧副翼分别对称设置于主机体的两侧;在主机体的尾部设置立尾、升降舵和方向舵;外侧副翼和内侧副翼用于控制隐形飞行器滚转飞行;升降舵用于控制隐形飞行器俯仰飞行;立尾和方向舵用于控制隐形飞行器进行倒飞,采用本申请公开的飞行器气动布局,能为隐身飞行器提供高速、高机动,长航时的倒飞能,极大提高飞行器的战场生存能力。
74 质心可调的防颤振空气以及制造方法 CN202310848938.8 2023-07-11 CN116873191A 2023-10-13 潘勇; 许自然; 江玉刚; 杨楠; 李亦民; 涂静; 李昱霖; 刘国刚
发明提供了一种质心可调的防颤振空气及制造方法,将第一质量配重铆接固定在空气舵的骨架上的气动压心之前的位置处;对空气舵的舵面进行强度分析和颤振分析,得出当前舵面的强度余量和颤振余量;若余量充足,则降低配重块的质量为第二质量以降低舵面的重量,再进行强度分析和颤振分析,直到强度余量和颤振余量能达到设计要求;若余量不足,则增加配重块的质量为第三质量以增加舵面的重量,再进行强度分析和颤振分析,直到强度余量和颤振余量能达到设计要求。本发明在保证空气舵具有足够的热强度前提下,合理调整舵面质心位置来改善气动弹性,避免颤振问题的发生。
75 一种多模式移动机器人 CN202310318864.7 2023-03-28 CN116691248A 2023-09-05 朱大昌; 何泳隆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移动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连接于机身各个端处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包括支撑架、控制件以及桨叶轮,支撑架固定于机身上,控制件连接于支撑架的端部,桨叶轮转动连接于控制件上。通过控制件操控桨叶轮方向移动改变进而改变工件的支撑方向以及动的输出方向,从而改变了移动机器人的驱动方向以及移动模式,使移动机器人实现空中、中以及陆地的多模式进行移动,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多种移动方式,提高了装置的利用效率。并且由于结构简单,在进行模式切换时快速便捷,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76 一种仿生蝴蝶扑翼飞行器 CN201911116366.4 2019-11-15 CN110816827B 2023-08-29 仲军; 朱跃; 张千壮
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蝴蝶扑翼飞行器,包括飞行组件、驱动组件、主躯干组件、方向控制组件和电池,所述主躯干组件的一端安装驱动组件,另一端安装方向控制组件,所述电池为驱动组件和方向控制组件提供电能,所述驱动组件带动飞行组件进行运动,所述方向控制组件控制飞行器方向;具有较高仿生性能;采用无刷电机驱动,噪音小,能在低空进行高机动性的飞行,具有一定的侦察能
77 一种新构型单兵飞行器 CN202310698930.8 2023-06-12 CN116573143A 2023-08-11 何海滨; 李宜恒; 冯旭碧; 杨超; 张静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构型单兵飞行器,包括背包模和动模块,动力模块对称分布在背包模块的两侧,且均与背包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背包模块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固件,内置有供电组件和供油组件;所述动力模块在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旋翼系统、操作机和涡喷发动机,所述旋翼系统提供飞行主要动力和涡喷发动机的进气气流,涡喷发动机提供辅助升力,通过对飞行器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动力模块和背包模块拆装方便,提高了便携度;组合式设计使得动力模块更高效,在实现载人飞行器轻量化的基础上增加飞行的续航时间;通过操纵杆控制操作舵机的行程,实现发动机矢量推力控制,控制涡喷发动机的姿态操纵性能优异。
78 一种板链式升翼及飞机 CN202310537198.6 2023-05-13 CN116534253A 2023-08-04 李春洲
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概念的升装置—一种板链式升力翼,包括达、链轮、链条及翼架,其特征在于,在链条上装配了多个升力翼片及用于改变的机构;马达驱动链条高速运动从而带动升力翼片高速运动,在升力翼片的上下面产生压差而产生升力,通过特殊设计的链条盒及其变攻角机构可使链轮上下的链条上的升力翼片同时产生垂直向上的升力,相当于传统固定翼双翼的升力,装有该升力翼的飞机具有很大的起飞重量且可实现垂直起降、悬停、前飞与后飞,且飞行阻力小,具有很高的平飞速度;采用齿形链条时,具有很低的噪音,加之垂直起降与悬停,非常适合城市间的空中交通;板链式升力翼既可横向布设在机身,也可纵向布设在机身两边,或者同时在横向与纵向布设,也能收纳在装置内部,可应用于航母舰载机、飞行汽车及飞行坦克等装置上。
79 一种反桨操纵磁吸装置及反桨操纵装置 CN202011157832.6 2020-10-26 CN112259412B 2023-08-04 伍东升; 马小奇; 胡革明; 何潇
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桨操纵磁吸装置,包括线包组件、壳体、和后盖,线包组件安装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线包组件呈环形,线包组件的后端部连接在后盖的前侧壁上,后盖盖在壳体的后端部上,衔铁在壳体内滑动配合,还公开了一种反桨操纵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衔铁和后盖之间产生吸合带动芯轴运动,电磁铁吸合到位后实现反桨状态,在保持一定时间后,飞行员操作切断电源,衔铁和后盖之间吸合力消退,弹簧将衔铁复位,推动摆杆回到初始位置,结束反桨状态,从而可以自由切换反桨状态。
80 用于折叠翼的折叠装置 CN202310607167.3 2023-05-25 CN116513449A 2023-08-01 高志远; 印睿; 李家学; 谢宏基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折叠翼的折叠装置,包括飞行器和折叠结构,飞行器包括主体、多个舵翼和固定结构,舵翼与主体枢接而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固定结构具有紧状态和解锁状态,固定结构处于锁紧状态时可使处于展开状态的舵翼保持展开;飞行器可相对于折叠结构上下移动,折叠结构用于飞行器向下移动时,折叠结构可调节固定结构以使固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进而折叠结构可折叠舵翼。本发明通过驱动飞行器相对于折叠结构向下移动,折叠结构能同时驱动多个舵翼向上翻转折叠于主体内,折叠装置不需要单独去对每一个舵翼进行折叠,一次可以对飞行器的多个舵翼面进行折叠,实现单人单机的操作,节约了大量的劳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