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冲击冷却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无填料冲击爆炸式高效冷却塔 CN201210021374.2 2012-01-31 CN102564158B 2013-06-12 蔡春余
一种无填料冲击爆炸式高效冷却塔,其持征是它包括:机(1),该风机安装在冷却塔塔体中心的上部,它能在塔体内产生所需的不小于5毫米柱的负压;挡风板(2),对于横流式冷却塔而言,它被安装在塔体外侧四周的进风口上,对于逆流式冷却塔而言,它被安装在塔体外侧四周下部的进风口中,该挡风板(2)设有一个向内下倾斜的斜面(3);冲击溅水板(4),该冲击溅水板(4)代替填料安装在循环水喷淋头(5)的下部;它主要由带孔底板(6)和安装在底板(6)上的爆炸板(7)组成,爆炸板(7)主要由水平上板(8)、斜板(9)和水平底板(10)相连而成。本发明首次通过在冷却塔内增加爆炸装置来代替填料,不仅提高了冷却效果,而且节省原材料和后续的填料的冲洗、更换等维护成本,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102 用于冷却系统的冲击结构 CN201110082148.0 2011-03-25 CN102200056A 2011-09-28 S·A·斯特里亚普宁; S·A·梅什科夫
申请涉及用于冷却系统的冲击结构。一种在冲击冷却系统中的冲击结构(204),其中,该冲击结构(204)包括多个冲击孔口(214),这些冲击孔口(214)被配置成冲击冷却剂流动且引导因而产生的冷却剂射流穿过冲击腔(212)到目标表面(210),该目标表面(210)与冲击结构(204)相对,该冲击腔(212)形成在目标表面(210)与冲击结构(204)之间,该冲击结构(204)包括波状配置。
103 一种射流冲击式脑冷却装置 CN200610083825.X 2006-06-01 CN101081187A 2007-12-05 刘静; 项士海
发明涉及一种射流冲击脑冷却装置。冷介质在经加压加压后,通过冷帽内射流通道和口腔灌注通道高速喷出,在冷帽内冲击头皮以显著提升体表对流换热系数,同时辅以口腔低温液体灌注,从而迅速实现对脑内目标组织有选择性地快速冷却。升降床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高度和度,以满足需要。冷却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将患者体表和体核温度反馈给计算机,治疗软件会对冷剂压、温度等参数做出调整,以满足治疗需要。该过程操作十分简便,自动化程度好,换热效率高,且使用成本低,对人体无不利影响,在临床应用上较为有利。与传统脑部降温方法相比,有显著的高效性。
104 冲击钻机解套筒的冷却装置 CN02150748.1 2002-11-28 CN1504290A 2004-06-16 张英明
一种冲击钻机解套筒的冷却装置,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夹头结构,现有技术的电动工具其碎屑容易进入卡头和冲击锤内部而减短使用寿命。本发明夹持在一个从机壳向前伸出的工具夹头中,为了改善工具夹头的冷却,一个用来松开工具的解锁套筒在保持一个环形缝隙的情况下套住机壳的前端。此外,设置在机壳中的冲击锤箱支撑在机壳内壁上的前端段布置有轴向通槽,这样,由电动机的风机引入的空气便可流人工具夹头上由解锁套筒包围的空间中,并通过环形缝隙流出,从而使工具夹头散热。本发明显著改善了这个部位的冷却,从而增加弹性密封件和夹头部位润滑脂的使用寿命。
105 防冲击油冷却器 CN201620954383.0 2016-08-26 CN205918708U 2017-02-01 管介善; 宋琪; 曹建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击油冷却器,属于冷却器领域,该防冲击油冷却器包括用于冷却油的冷却芯体、密封于冷却芯体左侧的左封头和密封于冷却芯体右侧的右封头;左封头左侧面中间设置有进油口,右封头右侧面中间设置有出油口;左封头内固定有一可转动扇叶轮,扇叶轮的正面正对着进油口。该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刚进入油冷却器对焊缝冲击过大而导致焊缝开裂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油冷却器的安全稳定,延长油冷却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使得散热均匀,提升冷却器效果。
106 防冲击冷却器 CN201721050730.8 2017-08-22 CN207407731U 2018-05-25 许雪峰; 涂祖进; 许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击冷却器,属于冷却器领域,包括水冷却本体;所述水冷却本体包括水冷却芯体、焊接于所述水冷却芯体左侧的水进封头和焊接于所述水冷却芯体右侧的水出封头;所述水进封头右侧从上至下并列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水进封头的顶部设置有水进口;所述水进封头内设置有多条互不连通的流水通道;一个所述流水通道对应一个所述出水口;所述水进口与多条所述流水通道连通;所述水进口通过所述流水通道、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冷却芯体连通。该实用新型通过多段、多方式配合来减缓水流速度,来降低水对冷却芯体的冲击,避免水冷却器在流水冲击下损伤,提高了防冲击水冷却器的使用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07 冲击试样冷却器 CN201320378252.9 2013-06-28 CN203355759U 2013-12-25 孙光林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试样冷却器,包括箱体、加热系统、冷冻系统、电气柜和电气系统,所述箱体内上部设有加热系统,所述箱体内下部设有冷冻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冷冻系统分别线路连接电气系统,所述箱体内上部设有上端敞口的空腔体,所述空腔体顶部设有箱,所述箱门与箱体密封连接,所述空腔体内安装有试验样品架和盘管式蒸发器,所述盘管式蒸发器环绕于试验样品架安装在空腔体内;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触摸屏操作,控温精度高,操作更加方便简洁,且具有网络功能,可以将多台试验设备集在一个电脑显示屏上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而且能够确保优良的传热性能,减少能量损耗的同时,保持试验区域的最大空间,安全可靠。
108 配有直线驱动装置和空气冷却的冲击钻和/或者冲击锤 CN200680027776.6 2006-07-26 CN101277792A 2008-10-01 R·伯格; W·斯米德; M·斯太芬; O·W·斯坦佐
一种冲击钻和/或者冲击锤,具有一个电动直线驱动装置和一个空气弹簧冲击机构,冲击机构中安装有一个可在直线驱动装置作用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活塞(1)、一个冲击活塞(3)、以及一个形成于驱动活塞和冲击活塞之间的空气弹簧(7)。供气装置具有一个可以直线往复运动,用于产生空气流的元件(13)。泵元件(13)以适当方式与驱动活塞(1)联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将驱动活塞(1)的运动传递给泵元件(13)。这样就可以通过气道(15)输送用于冷却发热构件(12)的冷却空气。
109 配有直线驱动装置和空气冷却的冲击钻和/或者冲击锤 CN200680027776.6 2006-07-26 CN101277792B 2013-04-10 R·伯格; W·斯米德; M·斯太芬; O·W·斯坦佐
一种冲击钻和/或者冲击锤,具有一个电动直线驱动装置和一个空气弹簧冲击机构,冲击机构中安装有一个可在直线驱动装置作用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活塞(1)、一个冲击活塞(3)、以及一个形成于驱动活塞和冲击活塞之间的空气弹簧(7)。供气装置具有一个可以直线往复运动,用于产生空气流的元件(13)。泵元件(13)以适当方式与驱动活塞(1)联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将驱动活塞(1)的运动传递给泵元件(13)。这样就可以通过气道(15)输送用于冷却发热构件(12)的冷却空气。
110 冲击冷却式壁组件、包括它的燃烧器和/或燃气涡轮及冲击冷却方法 CN201510318236.4 2015-06-11 CN105275620B 2019-01-04 M.T.莫雷; U.本兹; F.鲍姆加特纳
本公开涉及一种冲击冷却式壁组件(12),其中,流偏转器(21)布置在受冷却的壁(7)和套管(10)之间的冷却流径(15)中,以使横向流(16)偏转远离第二孔口(14)。流偏转器(21)沿横向流(16)的下游方向延伸超过第二孔口(14),所述流偏转器(21)的第一支腿沿横向流(16)的下游方向沿着第二孔口(14)的一侧延伸,而第二支腿沿着第二孔口(14)的另一侧延伸。根据本公开,在壁(7)的第一对流冷却区段(29)中未布置冲击冷却孔口(13,14)。这是在流偏转器(21)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的、在由偏转器(21)遮蔽的区段外部的壁区段。除了冲击冷却式壁组件之外,还公开了具有这种组件的燃气涡轮(1)和用于冷却管壁的方法。
111 冲击冷却掺混一体的燃烧室火焰筒冷却壁面结构及火焰筒 CN202311276379.4 2023-10-01 CN117570471A 2024-02-20 李宗富; 赵宁波; 徐宏昊; 庞历瑶; 杨仁; 杨洪磊; 郑洪涛
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击冷却掺混一体的燃烧室火焰筒冷却壁面结构及火焰筒,以克服现有火焰筒壁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上述冲击冷却掺混一体的燃烧室火焰筒冷却壁面结构包括冲击孔壁和内层壁;所述冲击孔壁和所述内层壁之间设有环形空气通道;所述冲击孔壁和所述内层壁通过气膜环相连,在火焰筒尾部形成气膜冷却环缝槽,所示气膜环设有气膜冷却孔;所述冲击孔壁上设有垂直的第一直径孔以形成垂直冲击射流,所述第一直径孔的直径小于第一预设值;所述内层壁上设有主燃孔和掺混孔。本发明改善了传统火焰筒冷却结构,使冷却壁面的空气参与到燃烧室的掺混组织中,在保证冷却效果的条件下,大幅减小冷却空气量。
112 具有与冲击平台冷却相集成的翼型部冷却的涡轮转子叶片 CN201880023103.6 2018-03-20 CN110494628B 2022-10-28 李经邦; A.魏武德; S.克斯特
发明涉及用于涡轮转子叶片(10)的集成式翼型部和平台冷却系统(30),其包括多个蜿蜒的冷却支腿(32a、32c、42a、42c),冷却支腿(32a、32c、42a、42c)流体连接到入口(38、48)并且被构造成用于沿径向方向引导冷却剂(K)。冷却支腿(32a、32c、42a、42c)由叶片翼型部(12)内的展向地延伸的内腔(26)至少部分地限定。冷却支腿(32a、32c、42a、42c)的进入部包括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侧向地延伸到叶片平台(50)中的流动通路(92、102),以便在将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冷却剂(K)引入冷却支腿(32a、32c、42a、42c)中之前导引冷却剂(K)冲击到叶片平台(50)的径向外表面(52)的内侧(60)上。冲击区域(60)可包括湍流器(70)以便增强热传递。
113 控制使用冲击管的被冷却的涡轮机导叶或叶片中的冷却流 CN201580020033.5 2015-03-10 CN106232941B 2021-01-26 A·戴维斯; J·马格尔斯通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翼型(100)。翼型(100)包括:包括内部容积的外壳(101)以及布置在外壳(101)的内部容积内的内壳(110),其中内壳(110)包括具有内部鼻部(111)和内部尾部(112)的空气动学轮廓。第一冷却通道(116)和第二冷却通道(117)在内部尾部(112)处合并到公共冷却通道(123)中。第一尾部翅片(118)布置在第一冷却通道(116)与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使得流动通过第一冷却通道(116)的冷却流体的第一质量流率是可控的。第二尾部翅片(119)布置在第二冷却通道(117)与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使得流动通过第二冷却通道(117)的冷却流体的第二质量流率是可控的。
114 具有与冲击平台冷却相集成的翼型部冷却的涡轮转子叶片 CN201880023103.6 2018-03-20 CN110494628A 2019-11-22 李经邦; A.魏武德; S.克斯特
发明涉及用于涡轮转子叶片(10)的集成式翼型部和平台冷却系统(30),其包括多个蜿蜒的冷却支腿(32a、32c、42a、42c),冷却支腿(32a、32c、42a、42c)流体连接到入口(38、48)并且被构造成用于沿径向方向引导冷却剂(K)。冷却支腿(32a、32c、42a、42c)由叶片翼型部(12)内的展向地延伸的内腔(26)至少部分地限定。冷却支腿(32a、32c、42a、42c)的进入部包括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侧向地延伸到叶片平台(50)中的流动通路(92、102),以便在将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冷却剂(K)引入冷却支腿(32a、32c、42a、42c)中之前导引冷却剂(K)冲击到叶片平台(50)的径向外表面(52)的内侧(60)上。冲击区域(60)可包括湍流器(70)以便增强热传递。
115 借助于冲击冷却来冷却燃气涡轮/涡轮机的构件的装置 CN202011230796.1 2020-11-06 CN112780353A 2021-05-11 C·B·多姆尼克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燃气涡轮/涡轮机的构件(1)的装置,该构件带有热气体冲击的外表面(2)和集成冷却通道(3),其中在冷却通道(3)内布置有带有至少一个冲击冷却孔(5)的冲击冷却元件(4),其中冲击冷却元件(4)与待冷却构件(1)的目标表面(6)隔开,并且为了冷却构件(1),作为冲击冷却射流的冷却流体可引导到目标表面(6)上,其中表面结构(8)形成在目标表面(6)上,冲击冷却射流冲击在表面结构上。
116 控制使用冲击管的被冷却的涡轮机导叶或叶片中的冷却流 CN201580020033.5 2015-03-10 CN106232941A 2016-12-14 A·戴维斯; J·马格尔斯通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翼型(101)以及布置在外壳(101)的内部容积内的内壳(110),其中内壳(110)包括具有内部鼻部(111)和内部尾部(112)的空气动学轮廓。第一冷却通道(116)和第二冷却通道(117)在内部尾部(112)处合并到公共冷却通道(123)中。第一尾部翅片(118)布置在第一冷却通道(116)与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使得流动通过第一冷却通道(116)的冷却流体的第一质量流率是可控的。第二尾部翅片(119)布置在第二冷却通道(117)与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使得流动通过第二冷却通道(117)的冷却流体的第二质量流率是可控的。(100)。翼型(100)包括:包括内部容积的外壳
117 冲击冷却的轮叶罩,合并其的涡轮转子及冷却方法 CN200810002901.9 2008-01-11 CN101235728B 2013-05-01 R·A·布里廷厄姆; E·D·本杰明; B·P·阿尔内斯
发明涉及冲击冷却的轮叶罩,合并其的涡轮转子及冷却方法。局部定向的冲击冷却用于减少在尖端罩(120、220、420)的高度受应区上的金属温度
118 冲击冷却的轮叶罩,合并其的涡轮转子及冷却方法 CN200810002901.9 2008-01-11 CN101235728A 2008-08-06 R·A·布里廷厄姆; E·D·本杰明; B·P·阿尔内斯
发明涉及冲击冷却的轮叶罩,合并其的涡轮转子及冷却方法。局部定向的冲击冷却用于减少在尖端罩(120、220、420)的高度受应区上的金属温度
119 一种带冲击冷却套装置过渡段组件的修复方法 CN202111366715.5 2021-11-18 CN113967820B 2023-11-10 谢凡; 韩立宁; 程亮
发明公开一种带冲击冷却套装置过渡段组件的修复方法,首先将损伤过渡段组件分解;然后对车轮和过渡段本体壁厚进行检测,随后形成修理方案;然后进行车轮和过渡段本体的壁厚过薄区域焊接修复;然后焊后对车轮和过渡段本体焊缝区域进行目视检查;步骤五、结合母材厚度状态,预留必要的焊接间隙,实施焊前清理、在单体焊接检测工装上部件的重新组装并点焊定位和固定,步骤六、从单体焊接检测工装取下过渡段组件,组装焊接作业;步骤七、去应热处理前进行目视检查,随后实施去应力热处理;渗透检测,合格后返回正常修理工艺流程。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可对高温运行后严重损伤的过渡段组件进行修复,修复后具备再次运行条件,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
120 冲击冷却下的连杆小头轴承温度场分析方法 CN202310856548.5 2023-07-13 CN116910931A 2023-10-20 张利敏; 赵志强; 高丽英; 王延荣; 袁晓帅; 强慧
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冷却下的连杆小头轴承温度场分析方法,属于柴油机领域。本发明建立连杆小头轴承TEHD分析模型;建立连杆小头轴承外壁面流场分析模型;计算连杆小头轴承温度及热变形初值;利用连杆小头轴承TEHD分析模型进行连杆小头轴承内表面的热流及换热系数计算;利用连杆小头轴承外壁面流场分析模型进行连杆小头轴承外壁面温度及换热系数计算;建立连杆小头轴承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连杆小头轴承表面温度及内孔变形;如果判定温度收敛,输出连杆小头轴承温度场结果。本发明的分析方法方案流程明确,可操作性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