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冲击冷却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用于冷却壁体的多冲击复合结构 CN200910253488.8 2009-12-16 CN101787904A 2010-07-28 A·赫塞尔豪斯
用于冷却壁体的多冲击复合结构,其能够面状地并且导热地与有待冷却的壁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具有多个孔板层和多个接片层,孔板层具有多个作为孔板构造的分布地布置在孔板层的表面上的直通孔,接片层与孔板层以交替堆放的方式来布置并且分别具有多个接片,接片分布地布置在孔板层的表面上并且相应地搭接孔板层,其中,一个接片层的每个接片分别与其它接片层的接片之一对齐布置并且一个孔板层的每个直通孔相对于相邻的孔板层的直通孔错开地布置,从而在对多冲击复合结构以其一个扁平侧用冷却流体进行压加载时,冷却流体流过所述直通孔并且流经在接片与孔板层之间存在的中间空隙,由此在接片中从壁体中导出的热流能够随冷却流体排出。
82 具有网眼和冲击冷却的热气通道部件 CN200410095245.3 2004-11-19 CN1721659A 2006-01-18 R·S·邦克; C·-P·李
一种部件(10),其包括具有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6)的至少一个壁(12);和多个销(18),其在所述壁的所述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之间延伸。销限定包括多个流道(22)的网眼冷却结构(20)。该壁的内部部分限定多个凹陷(24)。一种用于在部件(10)中形成多个冷却孔(33)的方法,该部件包括具有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的至少一个壁。所述壁的内部部分限定多个凹陷。该方法包括:在一个凹陷上对钻孔工具(100)定中心;通过使用该钻孔工具在壁的内部部分中钻通至少一个冲击冷却孔(33);和对于多个凹陷重复定中心和钻孔步骤,以便在壁的内部部分中钻成多个冲击冷却孔。
83 涡轮叶片前缘回流式冲击冷却装置 CN202410009430.3 2024-01-03 CN117888966A 2024-04-16 闫晗; 王天伦; 张泽坤; 罗磊; 杜巍
发明属于涡轮叶片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回流式冲击冷却装置。涡轮叶片前缘回流式冲击冷却装置,包括叶片本体,所述叶片本体具有前缘区和尾缘区,在所述前缘区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补气腔、冲击通道、冲击腔、回流孔和回流腔,所述冲击腔、回流腔和补气腔由所述前缘区向所述尾缘区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冲击通道设置于所述补气腔和所述冲击腔之间,且所述冲击通道连通所述补气腔和所述冲击腔;所述回流孔设置于所述冲击腔和所述回流腔之间,且所述回流孔连通所述冲击腔和所述回流腔,所述回流腔与外界连通。本发明的涡轮叶片前缘回流式冲击冷却装置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84 喷气冲击冷却涡轮叶片 CN201980020033.3 2019-03-20 CN111902605B 2023-03-31 巴普蒂斯特·哈卢因; 让·莫里斯·卡索比克; 亚历山大·蒙彼利亚斯; 莱昂内尔·雷诺
发明涉及一种涡轮发动机叶片,其由中空翼型(32)形成,中空翼型具有彼此相对,并且由分别沿叶片的径向轴线在叶片根部和叶片尖端之间延伸的内拱壁(32C)和外拱壁(32D)连接的前缘(32A)和后缘(32B),并且包括冷却回路,冷却回路被供应空气并且输送空气射流,从而确保通过冷却回路的多个穿孔(40、42、44)来对所述翼型的内表面(32i)进行冲击冷却,冷却回路在所述叶片的整个或部分高度上包括多个叠加的冷却通道(35),每个冷却通道垂直于所述叶片的所述径向轴线,并集成到所述翼型的内表面,同时与其轮廓相匹配,在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中钻出所述多个穿孔,冷却通道的端部(34、36)在所述翼型的吹扫腔(46)中终止。
85 一种抗冲击强换热型油冷却器 CN202211460854.9 2022-11-17 CN115853864A 2023-03-28 张九新; 俞亮; 姜汉荣
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强换热型油冷却器,本发明涉及换热型油冷却器技术领域,包括换热冷却机构,所述换热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冷却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抗冲击机构,冷却器通过底座放置在所需的位置,接油口连接在油源处,油通过接油口和抗冲击仓送入到冷却器中,本发明通过海绵筒的设置,海绵筒对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确保了对油中杂质的清理,杂质被清理后避免了杂质撞击到冷却器中,而且在过滤杂质过程中,油在通过海绵筒时,也会减缓油的冲击度,油冲击力的缓冲避免了冷却器被冲击损坏,一个海绵筒的设置产生了多个效果,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86 一种双层壁冲击冷却装置及应用 CN202210371613.0 2022-04-11 CN114776471A 2022-07-22 朱惠人; 徐志鹏; 张丽; 郭涛; 李鑫磊
发明一种双层壁冲击冷却装置及应用,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冷侧平板、热侧平板和中空扰流柱,所述冷侧平板位于冷气通道一侧,其上开有若干冲击孔;所述热侧平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所述冷侧平板和热侧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中空扰流柱,形成含中空扰流柱的中间通道,并通过中空扰流柱内的中空孔将冷气通道与高温燃气通道连通。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抽吸加强冲击对流冷却和中空孔易出流的形成气膜层的优点,减低隔热屏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梯度,达到高效冷却的目的。
87 用于燃气轮机冲击冷却特征 CN201680088816.1 2016-08-30 CN109642472B 2021-07-06 阿里·阿克蒂尔克; 乔斯·L·罗德里格斯; 马可·克劳迪奥·皮奥·布鲁内利
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击冷却系统,该冲击冷却系统包括:初始冲击表面(10),该初始冲击表面(10)具有位于中央的开口(12)。多个通道(14)和多个子通道(22),多个通道(14)和多个子通道(22)从开口(12)径向向外延伸,并且由多个固定件(16)和多个子固定件(24)形成,多个固定件(16)和多个子固定件(24)各自分别将每个相邻的通道(14)和子通道(22)隔开。多个固定件(16)和多个子固定件(24)各自具有在相对于初始冲击表面(10)平行的平面中倒圆的上游端部(18)。多个固定件(16)和多个子固定件(24)各自具有沿固定件(16)和子固定件(24)的中间部分(54、56)的沿垂直于初始冲击表面(10)的轴线的凹形形状。多个通道(14)被分成多个子通道(22),多个子通道(22)从产生在子固定件(24)的上游端部(26)处的通道(14)中的停滞点(34)从每个通道(14)的入口径向向外延伸。
88 一种冲击气膜-发散孔复合冷却结构 CN202010289505.X 2020-04-14 CN111648866A 2020-09-11 张净玉; 魏杰立; 何小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气膜-发散孔复合冷却结构,包括待冷却壁面和导流板;待冷却壁面在上游区域设有至少一排冲击孔;导流板安装在待冷却壁面的上游区域,和待冷却壁面之间形成和冲击孔连通的导流通道,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从冲击孔进入导流通道进行整流形成上游冷却介质薄膜层;待冷却壁面在其下游区域还设有若干排发散孔,使得冷却介质流过发散孔时在下游继续形成冷却介质薄膜层。本发明解决了单一发散孔冷却结构时上游部分的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利用流动阻相对较小、冷却介质需求量相对较少的发散孔冷却方式延伸冷却介质薄膜保护长度,增加了保护面积,解决了单一冲击气流冷却结构需要较大进气压差和冷却介质需求量大问题。
89 一种新型冲击冷却扰流结构 CN201910196357.4 2019-03-15 CN109931114A 2019-06-25 王锁芳; 侯晓亭; 郝媛慧; 张凯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冲击冷却扰流结构,包含上壁面、下壁面和若干扰流柱;扰流柱呈柱状,其上端面、下端面为形状相同的椭圆,上端面、下端面之间的中截面为面积小于上端面的椭圆,扰流柱的柱面由上端面、下端面到中截面曲线过度,且上端面、下端面、中截面的长轴均平行;若干扰流柱设置在上壁面、下壁面之间,使得上壁面、下壁面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冷却气体通过冷却通道的扰流柱群进行强化换热后,流出通道。本发明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及组合方法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冷却气体,降低冷却气体在高温部件内部的压损失,并能提高扰流柱区域的换热能力。
90 一种阵列冲击射流冷却中的扰流结构 CN201811049045.2 2018-09-10 CN108979754A 2018-12-11 李润东; 郭曾嘉; 贺业光
发明属于燃气轮机及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冷却及其他一些涉及到阵列冲击射流冷却的领域,具体为一种阵列冲击射流冷却中高性能的扰流结构,提供三种扰流柱结构设计,包括一种异五边形扰流柱阵列排布的射流靶板,一种穹顶形扰流柱阵列排布的射流靶板,一种滴形扰流柱阵列排布的射流靶板。本次设计的优势在于使用最少的冷却空气量,最大程度的提高冷却效率,并且降低冷却壁面整体的温度梯度,使传热更加均匀稳定。
91 一种带有冲击冷却结构的结晶器 CN201711259849.0 2017-12-04 CN107716882A 2018-02-23 周嘉平; 于德弘
一种用于炼连铸、带有冲击冷却结构的结晶器:在结晶器弯月面以下的部位、平设置狭缝式冷却水喷口,围在结晶器管四周;冷却水喷口与结晶器铜壁之间,设有作为冲击通道的扁管;高压水流从狭缝式冷却水喷口中喷出,通过冲击通道、以局部换热率高的冲击冷却方式,对热流量和温度最高的结晶器弯月面以下部位强化冷却。
92 具有卡合冲击板的冷却装置 CN201480027390.X 2014-05-05 CN105209720B 2017-11-28 D·A·里特尔; C·E·约翰逊
一种冷却装置(100),包括:基板,具有由肋侧表面(28)和底表面(26)限定的袋部(24);形成在肋侧表面中的特征(112);以及冲击板(102)。在安装配置(116)中,冲击板的弹性使得在冲击板和将冲击板定在安装位置(118)的特征之间产生干涉。冲击板从安装配置的弹性压缩消除干涉。
93 一种基于转轴端面冲击冷却的电主轴 CN201710420213.3 2017-06-06 CN107160236A 2017-09-15 高建民; 李法敬; 史晓军; 陈冠文; 徐亮; 李云龙
一种基于转轴端面冲击冷却的电主轴,包括电主轴转轴、主轴壳体和传热结构;电主轴转轴设置在主轴壳体的中心轴处,且与主轴壳体的侧壁平行;传热结构设置在电主轴转轴上;在整个热量快速传递的过程中,实现电主轴轴心有效冷却的同时,无需外部动,不存在“高压动密封”问题,省去了高压旋转密封接头以及繁杂的过滤、动力系统,提高了该冷却方法的可靠性,降低了冷却成本。
94 用于燃气轮机冲击冷却结构 CN201410300743.0 2014-06-27 CN105201654B 2017-06-09 王辉; 罗昌金; 王克菲; 王晓增; 冯晓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轮机冲击冷却结构,包括冲击衬套、多个气体出口、多个气体回流口、气体导入区域以及气体导出区域。该冲击衬套与需要冷却的壁面间隔相对,形成冲击通道。该多个气体出口设置在该冲击衬套上且面向该冲击通道。该多个气体回流口设置在该冲击衬套上且面向该冲击通道。该气体导入区域与各气体出口相通。该气体导出区域与该气体导入区域隔离,与各气体回流口相通。该气体导入区域的压高于该冲击区域的压力,且该冲击区域的压力高于该气体导出区域的压力。
95 对置活塞发动机中的汽缸的冲击冷却 CN201280038002.9 2012-07-20 CN103842634B 2017-02-15 F·S·刘; J·吴; P·R·李
一种汽缸冷却构造包括具有侧壁、通过侧壁的排气和进气端口、缸孔以及被形成为沿侧壁自汽缸的中心带朝向排气和进气端口延伸的多个进给通道的汽缸衬套。覆盖侧壁的套筒包括多个冲击射流端口,其以围绕中心带延伸的至少一个系列进行布置,并且其与多个进给通道流体连通。被布置在衬套与套筒之间的环形构件增强了中心带。套筒还包括内表面,其具有间隔开的环形槽,环形槽与侧壁一起限定了邻近端口的液体冷却剂储存器,液体冷却剂储存器与进给通道流体连通。通过排气端口的桥的通道具有与邻近排气端口的冷却剂储存器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和开放通过汽缸的排气端的一部分的第二端。
96 一种防冲击压缩机冷却器 CN201610707427.4 2016-08-23 CN106288926A 2017-01-04 张秋达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冲击压缩机冷却器,其结构包括:冷却外壳、连接管、法兰盘、第一出料口、螺栓、第二出料口、转动盘、冷却段、缓冲装置、固定底座、绝热段、密封圈、进料口、倒流板、加固环,所述法兰盘与转动盘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出料口通过转动盘连接,所述冷却外壳和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外壳内设有绝热段,所述冷却外壳和进料口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冲击压缩机冷却器,设有缓冲装置,能够对缓冲液的速度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克服了冷却后的液体对冷却器焊缝冲击大导致焊缝开裂的问题,从而既保证了冷却器的质量,又提高了冷却器进行冷却的效率,进一步的延长了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97 用于冷却壁体的多冲击复合结构 CN200910253488.8 2009-12-16 CN101787904B 2016-06-08 A·赫塞尔豪斯
用于冷却壁体的多冲击复合结构,其能够面状地并且导热地与有待冷却的壁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具有多个孔板层和多个接片层,孔板层具有多个作为孔板构造的分布地布置在孔板层的表面上的直通孔,接片层与孔板层以交替堆放的方式来布置并且分别具有多个接片,接片分布地布置在孔板层的表面上并且相应地搭接孔板层,其中,一个接片层的每个接片分别与其它接片层的接片之一对齐布置并且一个孔板层的每个直通孔相对于相邻的孔板层的直通孔错开地布置,从而在对多冲击复合结构以其一个扁平侧用冷却流体进行压加载时,冷却流体流过所述直通孔并且流经在接片与孔板层之间存在的中间空隙,由此在接片中从壁体中导出的热流能够随冷却流体排出。
98 冲击冷却的过渡件尾部框架 CN201010287134.8 2010-09-03 CN102011651B 2016-03-09 J·D·贝里; K·W·麦马汉
发明提供冲击冷却的过渡件尾部框架涡轮发动机过渡件主体的尾部框架包括环形主体,其布置在限定在冲击套筒和压缩机排出罩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内,位于限定在过渡件主体和冲击套筒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的尾部,并且包括具有面对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表面和面对前环形空间的第二表面的主要部分。主要部分具有穿过其从环形主体的第一表面处的进口延伸到环形主体的第二表面处的出口的冲击孔,以限定第一环形空间和第二环形空间沿着其彼此连通的流体通路。
99 用于燃气轮机冲击冷却结构 CN201410300743.0 2014-06-27 CN105201654A 2015-12-30 王辉; 罗昌金; 王克菲; 王晓增; 冯晓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轮机冲击冷却结构,包括冲击衬套、多个气体出口、多个气体回流口、气体导入区域以及气体导出区域。该冲击衬套与需要冷却的壁面间隔相对,形成冲击通道。该多个气体出口设置在该冲击衬套上且面向该冲击通道。该多个气体回流口设置在该冲击衬套上且面向该冲击通道。该气体导入区域与各气体出口相通。该气体导出区域与该气体导入区域隔离,与各气体回流口相通。该气体导入区域的压高于该冲击区域的压力,且该冲击区域的压力高于该气体导出区域的压力。
100 涡轮叶片叶轮冲击冷却 CN201280069912.3 2012-11-22 CN104114816A 2014-10-22 J.木格勒斯通
发明涉及一种涡轮机组件(10、10a),其包括基本中空的翼型件(12)和至少一冲击装置(14、14a、14d),其中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具有从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的前缘(20)朝向后缘(22)延伸的至少第一侧壁(16、18)和至少一空腔(24),其中在至少一个冲击装置(14、14a、14d)在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中的组装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冲击装置(14、14a、14d)被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空腔(24)的内表面(26)有一预定距离,用于冲击冷却至少一个内表面(26)并形成用于冷却介质(30)的从所述前缘(20)朝向所述后缘(22)延伸的流动通道(28),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冲击装置(14、14a、14d)包括在轴向方向(78)上并排地布置的第一部件(42)和第二部件(44),所述第二部件(44)沿轴向方向(78)观看位于所述第一部件(42)的下游并且相对于彼此有一轴向距离,以形成第一流动通路(46),从而提供从所述翼型件(12)一侧朝向所述翼型件(12)相对侧的通路。为了尽量降低翼型件冷却馈送温度并增加冲击冷却效果,所述涡轮机组件(10、10a)包括至少第一阻挡元件(32、32b-d;34、34a),其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冲击装置(14、14a、14d)的第二部件(44)和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的至少第一侧壁(16、18)之间的流动通道(28)中,所述至少第一侧壁(16、18)在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的抽吸侧(36),用于阻挡所述冷却介质(30)在从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的前缘(20)到后缘(22)的方向上的流动,拒绝其进入到所述第一阻挡元件(32、32b-d;34、34a)下游的流动通道(28)的部分(94),同时在所述第一流动通路(46)中引导所述冷却介质(30)远离所述中空的翼型件(12)的抽吸侧(36)朝向压侧(38)。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