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 舰艇上的攻击或防御装置;布雷;扫雷;潜艇;航空母舰 / 水下舰艇,例如潜艇;{专门适合于此的设备} / .{适合特殊用途的水下舰艇,例如,无人驾驶的,水下舰艇;特别适合于此的设备,例如系泊部位(自推进或方向控制的机械连接基部的潜水舱入B63C11/42)}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利数据收集机器人 CN201610252451.3 2016-04-20 CN105865524A 2016-08-17 欧志洪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数据收集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设有漂浮空腔;所述漂浮空腔的顶部设有一个水孔和一个气孔,所述水孔连接有水管,气孔连接有气管;所述漂浮空腔下方设有电路层,所述电路层下方设有通信腔;所述电路层设有数据收集电路,所述数据收集电路包括有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信号连接的水温传感器放射性同位素探测器、水质探测器、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装置;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下沉式的探测,在需要探测地方下沉,然后实现探测,使得探测数据准确高效。
22 一种适用于下航行体的内藏式载荷搭载舱 CN201610131355.3 2016-03-09 CN105799892A 2016-07-27 詹传明; 方勇; 石生龙; 彭阿静; 付佳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下航行体的内藏式载荷搭载舱,属于水下无人自主航行体结构技术领域。该搭载舱包括载荷舱体、箍紧机构、释放机构和进水舱;载荷舱体左、右两侧为通过液压缸开启或关闭的舱;箍紧机构和释放机构将任务载荷装载于水下航行体载荷舱体两侧舱门的内部空间内;在载荷舱体的上下方向设置被抽成真空状态的进水舱;航行体达到投放点时,载荷舱体两侧的舱门打开,箍紧机构、释放机构动作释放载荷,载荷依靠重量自动脱离航行体;载荷投放瞬间令进水舱密封失效,海水进入进水舱内部,航行体的姿态可以快速恢复到载荷投放前的姿态。本发明能够实现载荷投放前后航行体航行阻不变,同时解决载荷投放后航行体姿态变化较大的问题。
23 一种同心双球式救生艇 CN201610403187.9 2016-06-08 CN105799887A 2016-07-27 王立军; 王思思
发明涉及一种同心双球式救生艇,包括外球和设于外球内的内球,外球和内球同心,所述外球上设有动装置,所述外球和内球间设有夹层空间,所述内球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空腔,内球的空腔通过设于夹层空间中的进出通道与救生艇外部的空间连通。逃生人员位于救生艇的内球的空腔中,在强烈的浪环境下,救生艇发生晃动时,外界的扰动不会通过外球传导至内球,具备天生优良的抗风浪性。救生艇具备面工作模式和下潜工作模式,下潜工作模式比目前的全封闭式救生艇更能适应海上火灾与爆炸现场求生,一方面下潜时的救生艇能更好的避开海面油气火灾的高温和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当下潜深度超过船舶吃水时有助于从最佳方向逃离火灾现场。
24 一种混合推进下航行器 CN201610104095.0 2016-02-25 CN105620654A 2016-06-01 曹永辉; 孟俊男; 朝黎明; 赵红印
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推进下航行器,航行器密封舱为扁平椭圆形,舱体前部与后部采用流线型结构。四个扑翼驱动装置对称安装在航行器的侧壁上。电池电压转化模与AD/DA模块分别固定在密封舱内,姿态传感器模块与PC104控制主板位于电池的两端,BD模块安装在PC104控制主板的一侧,位于AD/DA模块的后面,GPS定位模块位于密封舱后部;水囊固定在密封舱前部,电磁与水通过电缆相连位于水囊与传感器模块之间,水泵通过胶管接通到密封舱体外面,声呐安装在密封舱前端部。航行器采用扑翼推进与滑翔推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改变扑翼的运动方式,实现在长距离航行过程中消耗较少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25 一种自平衡耐压壳装置 CN201510586853.2 2015-09-15 CN105197183A 2015-12-30 戴米格; 张建; 周通; 张纬光; 张兵; 冯赛赛; 苏世杰; 张奔; 唐文献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耐压壳装置,属于一种深海潜器耐压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内向外依次由球形内壳、球形中壳、球形外壳环绕球心套装组成;所述球形内壳与球形中壳之间、球形中壳与球形外壳之间均通过一对对称同轴的连接轴组件连接,两对连接轴组件的轴线相互垂直,使得球形内壳与球形中壳之间、球形中壳与球形外壳之间可相互转动;两对连接轴均设有弹簧阻尼器,抵抗相邻壳体之间的轴向冲击。本发明简化了控制系统,提高了潜水器工作的可靠性与运行的平稳性,改善了舱内的噪音,提高了潜航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提高了潜水器工作的安全性,扩宽了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减小了壳体的厚度,降低了壳体的加工难度。
26 传输系统 CN201280059930.3 2012-12-07 CN103959603A 2014-07-30 前川祐司
中进行至少一方在水中移动自由的输电装置及受电装置之间的电传输的电力传输系统中,所述输电装置及所述受电装置分别具备用于通过磁场共振方式来非接触地进行所述水中的电力传输的共振线圈。所述输电装置及所述受电装置的至少一方具备内含自身装置的所述共振线圈的气球。
27 交通工具 CN201010507862.5 2006-10-19 CN102050216B 2012-12-05 H·G·D·高斯林
一种潜交通工具,其具有外船壳,该外船壳限定有船壳轴线,当沿着所述船壳轴线观看时,船壳基本上呈环形,该环形内部限定有两端敞开的管道,从而当交通工具潜入液体中时,液体涌入管道内。交通工具还包括使交通工具围绕船壳轴线滚动的装置。可设置浮控制系统,而外船壳可相对于船壳轴线后掠。还描述了部署和使用所述交通工具的各种方法。
28 带有柔性密封膜的潜装置 CN200880015190.7 2008-05-05 CN101678884A 2010-03-24 克里斯托夫·蒂拉比; P·卡埃斯特科尔; F·塞贡
发明提出潜装置(10),其适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介质中,包括:密闭的中空主体(12),其具有纵向主轴线(A);至少一驱动机构(14,36,52),其驱动潜水装置(10)进行水平移动和/或竖直移动,适于与潜水装置(10)浸没其中的液体介质相配合,并穿过实现在主体(12)的壁中的开口(22,44,56),相对中空的主体(12)是活动的;致动部件(18,40,64),其作动驱动机构(14,36,52),安装在中空的主体(1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开口(22,44,56)被柔性膜(24,50,58)以密封方式封闭,在驱动机构(14,36,52)穿过开口(22,44,56)运动时,柔性膜适于发生变形和与该驱动机构(14、36、52)配合,以使潜水装置(10)移动。
29 连体式下观光考察器 CN201710596994.1 2017-07-20 CN107512379A 2017-12-26 刘富仪
发明公开了一种连体式下观光考察器,包括固定连接板、两个结构相同的封闭舱,固定连接板铺设在两个封闭舱的顶部,两个封闭舱之间有间隙,所述封闭舱包括外侧板、内侧板和底面板,所述底面板与固定连接板平行,内侧板与底面板垂直,外侧板是由上斜面板和下斜面板对接成V字形结构,在封闭舱的两端部都设有瞭望窗;所述两个封闭舱之间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连接。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封闭舱的外侧板呈V字形结构,使整个封闭舱在水中更加稳固;人们可以进入舱内,对水下的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为水下观光者提供了便利,装上相应的探测设备,可以为科考人员提供便利;通过多个钢板将两个封闭舱连接在一起,以增强抗水流冲击的能
30 带有高压气瓶的下游玩观光器 CN201710552595.5 2017-07-07 CN107499482A 2017-12-22 周易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高压气瓶的下游玩观光器,包括外壳,外壳是由透光的玻璃材料制成的半球状结构;外壳内设有独立的全封闭式半球状防护舱;外壳的底部设有动仓,动力仓的后部设有两个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以电机为动力;所述动力仓的两侧设有辅助转向螺旋桨,所述辅助转向螺旋桨以电机为动力,所述的电机设在动力仓内;由于外壳内以及全封闭式半球状防护舱内都分布有多个高压氧气瓶。这样布置能保证水下游玩观光器内有充足的氧气。由于外壳采用上述半球状的结构,并且采用透光的玻璃材料制成,视相当开阔,大大提高了观光效果;由于增设全封闭式半球状防护舱后安全性大大提高。
31 方便移动式下游玩观光器 CN201710552094.7 2017-07-07 CN107434025A 2017-12-05 周易
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移动式下游玩观光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是由透光的玻璃材料制成的半球状结构;外壳内设有独立的全封闭式半球状防护舱;外壳内以及全封闭式半球状防护舱内都分布有多个高压气瓶;还包括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它包括两个测距雷达、控制器、距离报警扬声器,两个测距雷达分别安装在外壳下方动仓的底部,测距雷达将测距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距离信息传送给距离报警扬声器;动力仓的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由于安装了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大大提高了下潜的安全性,防止硬着地或者防止与水下障碍物相撞,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由于增设了多个万向轮,方便了水下游玩观光器在陆上的移动。
32 装有上浮气囊的下游玩观光器 CN201710552038.3 2017-07-07 CN107434024A 2017-12-05 周易
发明公开了一种装有上浮气囊的下游玩观光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是由透光的玻璃材料制成的半球状结构;外壳内设有独立的全封闭式半球状防护舱;还包括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它包括两个测距雷达、控制器、距离报警扬声器,两个测距雷达分别安装在外壳下方动仓的底部,测距雷达将测距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距离信息传送给距离报警扬声器;动力仓的底部设有环形配重和上浮气囊,环形配重设在上浮气囊的外围。由于安装了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大大提高了下潜的安全性,防止硬着地或者防止与水下障碍物相撞,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由于增设了环形配重和上浮气囊,有助于水下游玩观光器下潜和上浮。
33 半球状下游玩观光器 CN201710551447.1 2017-07-07 CN107434020A 2017-12-05 周易
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球状下游玩观光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是由透光的玻璃材料制成的半球状结构。由于外壳采用上述半球状的结构,并且采用透光的玻璃材料制成,视相当开阔,大大提高了观光效果。
34 一种仿腔棘鱼的机器人 CN201710474972.8 2017-06-21 CN107310705A 2017-11-03 周祖鹏; 赵科良
发明公开的一种仿腔棘鱼的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仿鱼形腔体和分别设置在腔体内的控制模、尾鳍驱动模块、胸鳍辅助模块、浮调整模块及重心调整模块;其中:尾鳍驱动模块、胸鳍辅助模块、浮力调整模块和重力调节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控制模块的压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及定位传感器分别控制尾鳍驱动模块驱动尾部弯曲,利用弯曲的尾部凹凸两面的液体压强差形成压力推动机器人前进。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的仿腔棘鱼机器人可以在水中模拟鱼类游动,能自主避障,规划航线,实现不同水域的自动沉浮功能,从而实现了机器人的智能游动,而且运动特征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器更高效、低噪、隐秘。
35 自主航海船 CN201480027607.7 2014-03-14 CN105228893B 2017-10-24 理查德·埃利奥特·詹金斯; 迪伦·欧文斯
无人自主航行船包括主船体;与该主船体旋转地耦接的刚性翼,其中该刚性翼围绕该刚性翼的旋转轴自由旋转;控制器,被配置为保持期望航向;控制面元件,被配置为基于由该控制面元件上的所施加的以空气动力控制该刚性翼的翼,其中该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控制面角度并基于该控制面角度生成信号定位该控制面元件;船,其中该控制器进一步被被配置为确定船舵位置并生成信号以将该船舵定位到该船舵位置;和龙骨,包括压载,该压载足以提供足以使该主船体从任何位置被动扶正的正扶正力矩。
36 带有电梯下观光考察器 CN201710596974.4 2017-07-20 CN107264755A 2017-10-20 刘富仪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电梯下观光考察器,包括固定连接板、两个结构相同的封闭舱,封闭舱中的一端区域为观光区,另一端区域为休息区,封闭舱中的一侧设有卫生间和厨房,厨房的旁边设有餐厅,餐厅内设有饮料柜;封闭舱中的另一侧设有医疗室和存货舱库;所述休息区内设有两排休息室,两排休息室之间设有过道,休息区内还设有观光厅,过道与观光厅连通;封闭舱的中部设有电梯,出入口设在封闭舱顶部的固定连接板上。由于将观光区和休息区分开,并增设了卫生间、厨房、餐厅、医疗室、凹面显示屏和舞台,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增设了电梯,进出舱相当方便。
37 一种能打胜仗的装备 CN201610122461.5 2016-02-26 CN107128467A 2017-09-05 张连华
发明是一种能打胜仗的装备,这种装备齐全能在海底行驶,还能在海面行驶,能直升到空中飞行,就是一种大型的直升机,还能在陆地作战解决战争的胜负,新研发的新装备根据体型大小,有的螺旋桨装在后头,有的装在前头快,还有装在两边的螺旋桨,还有朝下的螺旋桨,还有朝上的螺旋桨,还有链轨带,10个轮子都转动,发动机原子油。
38 无人潜航器上浮装置 CN201710123738.0 2017-03-03 CN106697237A 2017-05-24 石运国; 姬永强; 甄文强; 杨奇; 袁鸣
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无人潜航器上浮装置,包括深水潜航器,深水潜航器设置有用于放置气源的充气室、整流罩及位于整流罩内的浮囊,浮囊设置有安全、差压阀和与充气室内部连通的充气嘴,浮囊内设置有与充气嘴连接的充气歧管,充气歧管连接有若干柔性导气管,柔性导气管上沿管路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气孔,充气嘴、充气歧管、柔性导气管和浮囊构成通路。本发明通过设置充气歧管,使得气体由单点输入变成多点输出,降低了充气嘴附近瞬时的充气压,提高了充气的同步性;通过增加柔性导气管,使气体可以在第一时间流向囊体内部折叠末端,提高了快速充气的同步性和均匀性,避免了充气不均匀带来的局部压力过高而引起的囊体破裂险。
39 一种下沉浮搭载平台 CN201610876512.3 2016-10-08 CN106516052A 2017-03-22 莫慧黠; 党建军; 许海雨; 闵智勇; 张佳楠; 黄标
发明涉及一种下沉浮搭载平台,它是由壳体搭载系统、动控制系统及气动启闭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壳体为一个长方体有机玻璃舱,一面为舱,内部安放有一个圆形托盘,托盘中心与一个直动伸缩气缸活塞杆顶部相固连以实现圆盘的伸缩运动,圆形托盘上放置水下航行器,长方形壳体的舱门是由两扇可旋转开合的门构成,其由两个旋转气缸分别进行控制实现舱门的启闭,在壳体的外壳壁上用半卡箍将四个推进水分别固定在壳体上以作为整个壳体的沉浮的动力源,这样,便实现了平台的运动控制、舱门启闭以及将水下航行器送出平台的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尤其对于长时间潜伏的使用工况来说维修,控制方便。
40 一种用于下施工的常压工作仓 CN201180057030.0 2011-09-30 CN103380055B 2017-02-22 施晓明
一种用于下施工的常压工作仓,用于对水下物体进行施工,工作仓具有两层或多层仓体11,12),每层仓体(11,12)具有用于和水下物体对接的接口(111,121),每层仓体(11,12)的接口都设置有软胶(112,122),相邻的仓体之间为中空结构;工作仓在与水下物体对接前注满水,最内层的仓体内和相邻仓体之间为中空结构;工作仓在与水下物体对接前注满水,最内层的仓体内和相邻仓体之间充满水,工作仓与水下物体对接后,软胶和水下物体的表面相接触,然后由外向内依次将各仓体之间、以及最内层仓体内的水抽出并注入空气,最内层仓体内保持常压,仓体之间的压强小于常压且由外向内依次增大,每层仓体的接口的软胶由于内外压差与水下物体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在水下物体和接口之间形成密封,从而可以在水下构建多层压力差密封,有效保证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