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轮胎 CN201280026525.1 2012-03-30 CN103596779A 2014-02-19 横仓宏行; 尾崎大介; 岛田慎太郎; 寺阪冬树
提供一种轮胎,其耐久性通过使用具有与橡胶的耐热粘接性改进的聚酯帘线作为补强材料而得以改进。该轮胎采用包括聚酯帘线和橡胶的橡胶-帘线复合体作为补强材料。所述聚酯帘线通过加捻聚酯长丝在一起、然后施涂粘接剂而形成。所述聚酯长丝由包括具有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主要重复单元并具有0.85以上的特性粘度的聚酯的纤维形成。在所述纤维中的末端羧基的量为20当量/吨以上,根据小度X-射线衍射的长周期是9至12nm,并且包括环基团的表面处理剂附着在所述纤维表面。
162 漏气保用轮胎 CN201310339255.6 2013-08-06 CN103568730A 2014-02-12 汤川直树
发明的漏气保用轮胎,确保漏气保用耐久性能且抑制滚动阻和纵向弹性增加。漏气保用轮胎的扁平率为50%~60%。胎侧加强橡胶层向比胎壁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延伸并且向比第一胎圈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延伸,胎壁位置是距离胎圈基准线的高度为轮胎截面高度的0.72倍的位置,第一胎圈位置是距离胎圈基准线的高度为轮胎截面高度的0.22倍的位置。胎侧加强橡胶层由复弹性模量E*为6~12MPa的橡胶组成物形成。用胎侧加强橡胶层的复弹性模量和负载指数将胎侧加强橡胶层在轮胎总宽度附近位置、胎壁位置、第一胎圈位置和第二胎圈位置的厚度、以及胎侧橡胶在第一胎圈位置和第二胎圈位置的厚度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163 充气轮胎 CN200980152662.8 2009-12-28 CN102264552B 2013-09-04 中川隆二; 加纳典央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不损害缺气保用耐久性的情况下改善了通常行驶时的滚动阻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所述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圈芯、胎体帘布层、胎面橡胶层、气密层、胎侧加强层和填充胶条,其使用如下的橡胶组合物(a):含有(A)橡胶成分和(B)填料,且在硫化橡胶物性中,在动态应变1%、25℃下的动态储能模量(E’)为10MPa以下、以及损耗正切tanδ在28℃~150℃下的∑值为5.0以下。
164 自身支承型可亏气行驶的轮胎及插入物和胎圈橡胶组合物 CN200610098541.8 2006-07-06 CN1891498B 2012-07-18 朴钟福; 张斗瀛
发明提供一种自身支承型可亏气行驶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胎侧部、胎圈部,其中,在位于轮胎内衬垫和形成轮胎骨架的胎体之间设置有插入橡胶,在胎侧部的与胎圈部相对应的部位和位于最外侧的胎体之间设置加强片,以在亏气行驶时提高与轮缘凸缘接触的胎圈部的耐久性。另外,提供一种可亏气行驶轮胎用胎侧插入物及胎圈橡胶组合物,包括作为原料橡胶的天然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填充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防劣化剂,其中,含有20~80重量份的天然橡胶,10~80重量份的分散有间规1,2-聚丁二烯的聚丁二烯,0~50重量份的聚丁二烯橡胶。
165 充气轮胎 CN200880007963.7 2008-03-12 CN101631686B 2012-01-04 山口正志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侧部(3)的轮胎表面、即外周面(3a)上沿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地设有自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延伸的湍流产生用突起(10),其特征在于,湍流产生用突起(10)在以沿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截断而得的截面形状(突起宽度截面形状)看时具有边缘部(10g),气流所遇到的湍流产生用突起(10)的前壁面(10a)与轮胎表面(外周面(3a))所成的前壁度(θ1)被设定为70°~110°的范围。
166 低压安全轮胎 CN200610168542.5 2006-12-13 CN1982088B 2011-11-30 宫崎真一
一种低压安全轮胎,其低压安全耐久性得到了改进,它包括具有月牙状横截面积的胎侧壁加强橡胶层(10),配置在胎侧壁部(3)上的胎体(6)的轴向内侧。所述胎体(6)包含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6A),其胎体帘线由芳族聚酰胺纤维或聚甲酸乙二酯纤维构成,按照与圆周方向呈70~90°度排列,并被顶层橡胶覆盖
167 充气轮胎 CN200980152662.8 2009-12-28 CN102264552A 2011-11-30 中川隆二; 加纳典央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不损害缺气保用耐久性的情况下改善了通常行驶时的滚动阻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所述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圈芯、胎体帘布层、胎面橡胶层、气密层、胎侧加强层和填充胶条,其使用如下的橡胶组合物(a):含有(A)橡胶成分和(B)填料,且在硫化橡胶物性中,在动态应变1%、25℃下的动态储能模量(E’)为10MPa以下、以及损耗正切tanδ在28℃~150℃下的∑值为5.0以下。
168 跑气保用轮胎 CN201110160972.3 2007-06-27 CN102241233A 2011-11-16 濑川政弘; 花和孝
一种跑气保用轮胎,具备:有环状胎圈(1a)的一对胎圈部(1);配置于胎圈部(1)之间,通过胎圈(1a)其端部被卷绕的帘布层(5);从胎圈部(1)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a)、(2b);在胎侧部(2a)、(2b)的帘布层(5)的内侧配置的截面大致呈月牙形的加强橡胶层(9a)、(9b);通过胎肩部(3)连接胎侧部(2)各自的外圆周侧端之间的胎面部(4),具有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2a)的刚性比配置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2b)的刚性更大的非对称刚性构造。
169 轮胎警报装置 CN200910149364.5 2004-04-14 CN101574912B 2011-08-03 桑岛雅俊
一种在缺气行驶时警告充气轮胎的缺气行驶极限的警报装置,其中所述的充气轮胎是在侧壁部配置有使缺气行驶成为可能的加强层的充气轮胎。具有为了警告缺气行驶极限而使用的轮胎温度传感器,将该轮胎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与加强层相面对的侧壁部的内面。
170 充气轮胎 CN200880004521.7 2008-02-08 CN101605666B 2011-05-18 山口正志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在轮胎表面上设有形成有锐利的缘部的湍流产生用突起,在将轮胎半径设为“R”、突起最大高度设为“H”、突起周向间隔设为“p”、突起径向间隔设为“e”、突起径向长度设为“L”、突起周向长度设为“w”时,满足1.0≤p/H≤50.00.1≤H/e≤3.01.0≤L/H≤50.01.0≤(p-w)/w≤100.0的关系。
171 充气轮胎 CN200980116983.2 2009-05-12 CN102026830A 2011-04-20 渡边刚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轮胎表面(31)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具有从轮胎表面(31)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径向突起(60),多个径向突起(60)以轮胎旋转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多个径向突起(60)分别具有低突出部分(63)和高突出部分(64),低突起高度(hs)低于高突起高度(h)。
172 充气轮胎 CN200980116918.X 2009-05-15 CN102026829A 2011-04-20 林聪; 今村明夫
一种轮胎(2),包括胎面(4)、翼部(6)、胎侧(8)、压紧部(10)、胎圈(12)、胎体(14)、支撑层(16)、带束层(18)、冠带层(20)、内衬层(22)和胎圈包布(24)。在胎侧(8)和压紧部(10)上形成凹部(62)。当空气流到凹部(62)中时,产生湍流。该湍流致使轮胎(2)的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各个凹部(62)具有圆形表面形状。各个凹部(62)具有6mm至18mm的直径,6mm和18mm也包括在内。各个凹部(62)具有0.5mm至3.0mm的深度,0.5mm和3.0mm也包括在内。轮胎(2)具有CTT轮廓。
173 具有附加侧壁增强件的缺气保用轮胎 CN200980105235.4 2009-02-18 CN101945775A 2011-01-12 F·奥特巴尔
一种缺气保用轮胎(11),包括:胎冠,该胎冠包括被胎面(30)覆盖的胎冠增强件(21、22);两个侧壁(40),所述侧壁(40)使所述胎冠径向向内延伸;两个胎圈(50),所述胎圈(50)径向位于所述侧壁之内,且每个胎圈(50)包括环形增强结构(60);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71、72),所述胎体增强件(71、72)锚定在每个胎圈当中,并从所述胎圈通过所述侧壁而朝所述胎冠延伸;以及至少一个侧壁插入件(80),该侧壁插入件(80)轴向位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内侧,且包括至少一个聚合复合物;其中所述轮胎的至少一个侧壁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侧壁增强件(90),该附加侧壁增强件(90)包括多个增强元件,并轴向位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外侧,所述附加侧壁增强件的径向内端(91)在任何径向截面中径向位于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时的胎体最大宽度的内侧;以及聚合复合物层(110),其位于所述附加侧壁增强件和所述胎体增强件之间,并跨过所述附加侧壁增强件的至少一部分。
174 具有增强的胎圈/侧壁设计的轮胎 CN200680032044.6 2006-08-15 CN101253058B 2011-01-05 金杰; 麦克·凯瑞诺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最大断面宽度(Wm)、在最大断面宽度(Wm)上方的上部(U)和在最大断面宽度(Wm)下方的下部(L)的轮胎(100),其包括围绕轮胎(100)圆周地延伸的胎面(102)、一对侧壁(104)、一对胎圈部分(106)和至少一个围绕轮胎(100)从一个胎圈部分(106)圆周地延伸到另一个胎圈部分(106)的胎体帘布层(114,116)。轮胎(100)还包括围绕轮胎(100)圆周地延伸并且布置在轮胎(100)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44)和胎面(102)和至少一个侧壁(104)之间的加强帘布层(144)。加强帘布层(144)具有终止于轮胎(100)的下部(L)中的下端(208)。加强帘布层(144)包括两列彼此间隔的帘线(302,304),其中,各个阵列或行中的帘线(302,304)彼此平行地定向。加强帘布层(144)并不缠绕胎圈芯(108)并因此形成所谓的浮动帘布层。
175 泄气保用轮胎 CN200680002937.6 2006-01-20 CN101107139B 2010-12-22 横仓宏行; 赤羽秀信; 隨行裕吾; 前原大祐; 山本雅彦
发明涉及一种不损害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而提高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的轮胎,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包括设置有侧增强橡胶层的侧壁部的泄气保用轮胎,该侧增强橡胶层具有新月形截面,其中,包含满足下式(I)和(II)的下列条件的聚纤维帘线的帘线层被布置在从带束端到轮胎侧部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区域A和从胎圈芯的附近到胎圈填胶的区域B的至少一部分中:σ≥-0.01×E+1.2… (I)σ≥0.02… (II)[其中,σ是177℃时的热收缩应(cN/dtex);E是25℃时、在49N的负荷下的弹性模量(cN/dtex)]。
176 泄气保用轮胎 CN200710000397.4 2007-01-25 CN101007494B 2010-12-08 石田孝明; 山下文一; 神顷明; 国安恭彰; 田波由里江
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设置在每个胎侧部中、胎体轴向内侧的胎侧补强橡胶,并且为了在不劣化泄气保用性能的情况下改善正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该胎侧补强橡胶的轴向内表面设置有周向延伸的沟槽。当轮胎泄气时,在接中的沟槽关闭并且胎侧补强橡胶支撑轮胎负荷。当该轮胎常规充气时,由于该胎侧部可以绕沟槽弯曲,改善了乘坐舒适性。
177 漏气保用子午线充气轮胎 CN200780020994.1 2007-05-29 CN101460319B 2010-12-01 山本雅彦
发明提供一种漏气保用子午线充气轮胎。该漏气保用子午线充气轮胎不损失乘坐舒适性能等实车性能、就可谋求大幅度提高低压安全耐久性能。包括胎体层(5)、主带束层(8)、胎面部(9)、胎侧部(12)和具有大致月牙状的截面形状的加强橡胶层(13)。作为胎体层(5)的至少1片帘布层仔帘线,使用30℃与80℃之间的热收缩应差为3.0×10-2cN/dtex以上的帘线,加强橡胶层(13)的、从30℃到50℃的动态存储弹性模量E’的降低率(%)的斜率α以下式:α≤-3.0×10-2[%]/[deg]表示,而且,从50℃到80℃的动态存储弹性模量E’的降低率(%)的斜率β以下式:β≥-8.0×10-2[%]/[deg]表示。
178 侧部补强层及漏气保用轮胎 CN200880118473.4 2008-12-18 CN101873942A 2010-10-27 井本洋二
提供改善了爆胎时的耐久性和提高了行驶距离和速度的漏气保用轮胎。漏气保用轮胎使用了漏气保用轮胎用侧部补强层,所述漏气保用轮胎用侧部补强层由下述橡胶组合物构成,相对于含有天然橡胶及/或聚异戊二烯橡胶20~80质量%和聚丁二烯橡胶80~20质量%的橡胶成分100质量份,还混合有补强材料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0.1~50质量份。
179 用于摩托车越野赛的充气轮胎 CN200880117726.6 2008-10-07 CN101873939A 2010-10-27 野田仓司
为了抑制胎肩部分在跳起进而着陆时的变形并且提高着陆后的加速度,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越野赛的充气轮胎,其包括一对橡胶补强层(10),该橡胶补强层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同时粘合到位于轮胎赤道线两侧的胎肩区域(Sh)并粘合到内衬层橡胶(9)的内表面(9i)。橡胶补强层(10)的横截面呈厚度从具有1.0至3.5mm的最大厚度(Wm)的最大厚壁部分(10m)朝向轮胎的径向外侧和内侧逐渐减小的大致新月形,并且,橡胶补强层(10)的复弹性模量(E*)为10至80MPa。
180 泄气保用轮胎 CN200880116146.5 2008-11-06 CN101861251A 2010-10-13 松井博司; 青木知荣子; 石田孝明
一种具有减小的重量以及增加的均匀性的泄气保用轮胎。该泄气保用轮胎(1)具有从胎面(2)经过胎侧(3)延伸到胎圈(4)的胎圈芯的环面状胎体(6),并且具有设置在胎体(6)内侧并沿胎侧(3)在轮胎的径向上向内和向外延伸的侧部加强橡胶部分(9)。在胎面(2)的外表面上设有间距花纹,其中花纹元素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进行设置。每个侧部加强橡胶部分(9)的内表面具有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凹部(11),所述侧部加强橡胶部分的内表面面向胎腔。在每个侧部加强橡胶部分(9)中的凹部的总数n是花纹元素的总数的0.70到1.30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