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反应容器及DNA的扩增反应方法 CN200680051112.3 2006-01-20 CN101360819A 2009-02-04 佐藤里佳; 植山公助
合成树脂制的基板(1)的背面设有线状凹部,以膜体(3)塞封所述线状凹部,构成由膜体(3)和基板围成的隧道状反应室(12),同时膜体(3)从基板(1)的背面表面伸入反应室(12)侧而形成突出部(31)。能够抑制试剂等的蒸发,并且,由于基板(1)和膜体(3)的热膨胀率的差异所引起的缝隙只不过是在反应室(12)的侧壁和膜体(3)的突出部上(31)产生而可防止其减少,从而获得足量的反应生成物。
122 形成可透射激光的构件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CN200680049317.8 2006-12-25 CN101346429A 2009-01-14 春原淳; 平川阳一; 花房和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激光熔接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用于位于透射侧的构件),其包含(A)聚酯系树脂和(B)选自次膦酸盐、二次膦酸盐和它们的聚合物(优选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次膦酸化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具有对于包含所述树脂组合物且厚度为2mm的模塑制品不小于15%的激光透射率。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含氟树脂、含氮阻燃剂(例如,三嗪化合物与氰尿酸和/或异氰尿酸的盐)和/或填充剂(例如玻璃纤维)等。这种树脂组合物同时实现了高平的激光熔接性(激光透射性)和阻燃性。
123 涂布了烷的纤维载体的粘合方法 CN200480015162.7 2004-05-05 CN100422279C 2008-10-01 A·普谢隆; M·克曼; L·迪蒙; F·拉费塞
发明涉及粘合纤维材料,尤其是柔性载体,如织造载体或非织造载体,它包括通过施涂或者浸渍而获得的至少一个烷涂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使用硅氧烷弹性体来将纤维/硅氧烷复合部件结合在一起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必须经济上节约且相对便宜地进行。该目的通过本发明来实现,其中本发明涉及粘合纤维载体的方法,该方法为下述类型的方法:使待粘合的载体重叠,在重叠区的至少一部分上,一种使用至少一种过氧化物通过自由基交联而热固化的基于硅氧烷的粘合剂被插入载体之间。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基本上包括:使用至少一种选自可送硅氧烷弹性体(PSE)或者液体硅橡胶(LSR)的硅氧烷粘合剂,其在环境温度下以液体(流体糊剂)形式存在并且具有下述流变学特征:例如包含用硅氧烷MOHDMOH处理的填料二氧化硅的MDDViM,所述硅氧烷粘合剂使用至少一种过氧化物通过自由基交联而热固化,其在环境温度下为液体且在25℃下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η≥100Pa.s并且挤出速度Er≤50(g.min-1);在载体的重叠区中,使这种液体粘合剂直接成形和展开在待粘合载体的至少之一上;使涂布粘合剂的载体在它们的重叠区中保持紧密接触,以便防止在界面处空气的任何夹带;并且,然后加热在如此保持紧密接触的载体之间的粘合剂,以便能够通过使粘合剂交联来粘合载体。
124 激光焊接用光吸收树脂组合物和光吸收树脂成型体以及光吸收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200810002931.X 2008-01-11 CN101225207A 2008-07-23 足立健治
发明提供激光焊接用光吸收树脂组合物、光吸收树脂成型体以及光吸收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吸收树脂组合物可进行保持透明性的、稳定的激光焊接。该激光焊接用光吸收树脂组合物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以上的高分子分散剂和激光吸收微粒,其中,所述激光吸收微粒为通式XB6表示的六化物微粒,此处,X为选自La、Ce、Gd、Tb、Dy、Ho、Y、Sm、Eu、Er、Tm、Yb、Lu、Sr、C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125 无线使能装置 CN200710164682.X 2007-12-07 CN101219576A 2008-07-16 A·伯克; J·W·马尔登
发明提供一种例如RFID标签的嵌入式无线装置,所述无线装置成型在单独的壳体中,所述壳体由任意热塑性材料构成,构成壳体的热塑性材料与所述壳体连接于其上的装置的塑料材料相容。随后,封装的标签组件能够通过多种行业内公知并认可的手段热粘接在所述装置上。
126 医疗用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0480038250.9 2004-12-07 CN1897990A 2007-01-17 山田弘志; 青山智荣
发明涉及由含有聚酰亚胺树脂(11)和氟树脂(12,13,14)的混合成分加热固化形成的医疗用管(10),前述氟树脂(13,14)至少在前述聚酰亚胺树脂(11)的内表面上熔融析出,前述管的内表面或内外表面形成为低摩擦阻面。该管是通过如下方法制成的:使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和芳香族二胺在极性溶剂中聚合,得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在前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中、或者在前述聚合工序中添加氟树脂,制成聚酰亚胺前体和氟树脂的混合溶液;将前述混合溶液涂覆在芯线的外表面至预定的厚度,通过加热进行酰亚胺转化,前述酰亚胺转化的最高温度设定为超过氟树脂的熔点的温度,冷却后将芯线和医疗用管分离而得到。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径小、薄壁且机械特性高、并且管的内表面或内外表面具有低摩擦阻力值的医疗用管及其制造方法。
127 挤塑方法和产品 CN200480013000.X 2004-05-12 CN1788026A 2006-06-14 P·A·德菲奥; G·W·赫夫纳; N·D·麦基; S·K·文卡塔拉曼
发明涉及在包括一个允许在适当加工窗口内在不同条件下得到这些结果的加工窗口条件下,以至少53±3m/min线速度,将含氟聚合物挤塑熔体拉伸到导体上形成绝缘导体,这种绝缘导体有不多于10个火花和不多于2个团/13.7km绝缘导体。本发明确定了获得这个加工窗口的关键参数,即含氟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地是30±3g/10min,而挤塑/熔体-牵伸步骤的熔体温度优选地是393℃±6℃。
128 含氟聚合物密封剂 CN200480001904.0 2004-01-06 CN1741893A 2006-03-01 S·埃布内萨亚德; 罗纳德·厄尔·乌斯乔尔德
一种四氟乙烯与至少约15重量%的高氟化单体的共聚物的可热封胶带。该共聚物具有372℃下不大于约1000Pa·S的熔体粘度和不高于约250℃的应用温度。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板状材料,特别是织物的两个截面形成的接缝,其中每板具有至少一个含氟聚合物表面。该截面通过在每个截面的一个含氟聚合物表面上涂覆可热封组合物而相互密封。该可热封组合物包含四氟乙烯与至少约15重量%的高氟化单体的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372℃下不大于约1000Pa·S的熔体粘度和不高于约250℃的应用温度。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结构和制造装置由具有接缝的板状材料构成,该接缝由其中每块板具有至少一个含氟聚合物表面的板状材料的两个截面形成。
129 用于包封半导体芯片的剥离膜 CN200510082097.6 2005-06-28 CN1715046A 2006-01-04 賀屋政德; 藤本由喜
一种用于包封半导体芯片的剥离膜,它是一种层压膜,包含由取向的聚酯树脂膜构成的基底膜,以及层压在所述基底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由氟树脂制得的膜。
130 吸附带、具有吸附带的成像装置、及吸附带的制造方法 CN03160366.1 2003-09-26 CN1496852A 2004-05-19 鹿目修; 竹内一贵
一种吸附带、具有吸附带的成像装置、及吸附带的制造方法,其中,可静电吸附记录媒体P等对象物的吸附带20包含基层21、相对基层21正负交替地排列的多个电极25a、25b、及覆盖各电极的多个吸附层23、24。多个吸附层23、24具有相互不同的体积固有电阻值。
131 鬃毛组件及包含该鬃毛组件的毛刷组件 CN00803567.9 2000-02-08 CN1145441C 2004-04-14 M·S·爱德华兹; W·H·马沙; R·布克
一种鬃毛组件(78),包括第1和第2底线(68,70)以及大量连接到并延伸在第1与第2底线之间的聚合物单丝(80)。聚合物单丝在第1与第2底线聚在一起时便形成第1弓形排。采用弓形鬃毛或弓形与直鬃毛组合,可制成几种种类和构型的毛刷。
132 具有含由氟聚合物和聚丙烯酸酯组成的混合物的层的薄膜的制备工艺 CN99814998.5 1999-12-03 CN1130284C 2003-12-10 U·那姆里克; B·斯查福
发明涉及一种在至少一层中含有氟聚合物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的薄膜的制备工艺,其中首先制备含有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聚合物的混合物,并将此混合物构成型为薄膜,这里是通过将混合物在温度≤100℃,优选≤70℃的辊上挤出而成,其中,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低于混合物的凝胶形成温度,挤出过程中进入模头前安装过滤器,保持模头温度高于进入模头过程中物料的温度,但低于混合物的凝胶温度。本发明的工艺可制备特别是具有高表面光泽和低浊度的PVDF/PMMA薄膜,而不必使用溶剂或载体薄膜。
133 电照相定影用上油辊及其制造方法 CN96116721.1 1996-12-27 CN1128388C 2003-11-19 石川阳一
电照相定影用的上油辊具有:辊基、设在辊基上的油保持层、和设在油保持层上的多孔氟树脂面层。其制造方法包括:(a)将油保持层设在辊基上,(b)将热收缩率大于30%的多孔氟树脂圆筒状胶片装在油保持层上以便制出辊体,及(c)将辊体加热使油保持层被圆筒状胶片覆盖。所说多孔氟树脂圆筒状胶片的表面层的最大孔径为0.1微米或更小,空隙比为25至70%,空气渗透率为500至6000秒/100立方厘米,表面粗糙度Ra为0.5微米或更小。
134 能量吸收系统及其焊接工艺 CN03106013.7 2003-02-20 CN1439552A 2003-09-03 约尔格·布拉姆; 罗伯特·吉福德
发明公开一种能量吸收系统及其焊接工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一种能量吸收系统,具有振动焊接在一起的基底和防震垫。以及一种振动焊接第一和第二部件的方法,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不能用于彼此振动焊接在一起的材料制成,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振动焊接在一起之前,在至少第一部件表面上附着一层可用于振动焊接至第二部件的材料层。
135 制造刷毛制品尤其刷子的方法 CN97192498.8 1997-02-20 CN1105526C 2003-04-16 乔治·魏劳赫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刷毛制品尤其刷子的方法,其中,在一个用热塑性材料制的刷体内制有许多盲孔,盲孔中最好以紧配合分别插入用热塑性材料制的其形式为单根刷毛或刷毛束的刷毛装置直至到达盲孔底部。接着,刷体和刷毛装置在它们的接触区借助于激光束互相焊接,此激光束穿过刷体或刷毛装置发送并直接作用在接触区上,在那里激光束被吸收而生热。
136 含氟聚合物的稳定化方法 CN97199410.2 1997-09-04 CN1102882C 2003-03-12 平贺义之; 野田知久; 今西博之; 小松聪
采用滞留时间大于10分钟、并且有效容积比(容器内有效空间/容器内空间)大于0.3、用K=Pv/μ/n2(式中, Pv为每单位体积所用动(W/m3)、μ为熔融粘度(Pa·s)、n为转数(rps))表示的动力系数K小于8000的混炼机,把可熔融加工的含氟聚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在熔融混炼时可有效地从可熔融加工的含氟聚合物中除去不稳定的末端及不稳定的主链键,制得不着色的含氟聚合物。
137 内表面经过处理的管状薄膜及其处理方法 CN01110882.7 1996-01-17 CN1325915A 2001-12-12 江口洋介; 和田笃机; 长濑智洋; 平岛义郎
发明提供一种管状薄膜及管状薄膜内表面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负压将含紫外线吸收性物质的氟素树脂制的管状薄膜(7)吸着并保持于多孔保持圆周(2)的内表面;使上述保持圆筒绕轴作匀速旋转,同时沿轴向作匀速直线移动,用光学装置(13)使沿轴向导入紫外激光反射而改变照射方向,从而可以对着管状薄膜内表面进行照射。经此处理的管状薄膜,其内表面可有粘附性和润湿性、而且具有无折痕、平滑、均匀的优点。
138 燃料电池及对燃料电池的供气支管的衬垫安装方法 CN98803900.1 1998-02-09 CN1252172A 2000-05-03 牛肠义次; 居安巨太郎; 畔蒜义行; 金野敏郎
发明提供一种耐磷酸性和电绝缘性优良、具有长期充分耐腐蚀性的供气支管。将耐磷酸性高的树脂层,以比供气支管15、16的内面部仅小约热膨胀部分的尺寸而弯折,将该弯折面密封地加热压合形成箱状的衬垫20、21,将该衬垫20、21内衬到供气支管的内面。并将补片加热压合在衬垫20、21的底部外面,将凸钩41或凹钩43松弛地装在补片上,将与之卡合的凹钩43或凸钩41装在供气支管15、16内面的相对置的位置,通过该钩部41、43,可使衬垫15、16能装卸地固定在供气支管15、16上。
139 具有铆钉状连接物的结构逆向反射片 CN97194889.5 1997-03-11 CN1220011A 1999-06-16 B·B·威尔逊; C·M·弗雷
发明提供一种逆向反射片。它包括包含结构元件阵列的结构膜和用许多穿透密封膜的铆钉状连接物连接到结构膜上的密封膜。铆钉状连接物较好形成凸缘。优选的密封膜是延性屈服至少约为20%的热塑性聚合物。本发明的逆向反射片也可包括位于密封膜上的密封涂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涂层可由含可辐射固化组分的密封涂层前体制成。本发明也包括逆向反射片各种实例的制造方法。
140 含氟树脂模压件 CN96106927.9 1996-06-26 CN1150927A 1997-06-04 中原昭彦; 中岛淳一郎; 德永伸二; 江崎龙夫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静电性能的新颖含氟树脂模压件,它不仅保留含氟树脂固有的性能且又显示优良的抗静电效应。所述模压件在其由基本上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含氟树脂组成的基材表面上,通过使其存在有离子交换基团,将基材表面上的含氟树脂的抗静电层的电阻率调节至<1013欧姆。因而该模压件极其不易被沾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