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使用热电站发电的方法和设备 CN201480074339.4 2014-12-17 CN106030050A 2016-10-12 伯诺瓦·达维迪安; 西里尔·泼菲克
一种借助于热电站(3)和液体蒸发设备来用于发电的方法涉及借助于该电站产生热能,并且使用该热能来使蒸发或者加热水蒸气,使所形成的水蒸气在第一涡轮机(T1)中膨胀并且使用该第一涡轮机来驱动发电机(G1)以产生电,蒸发来自于低温储存器(S)的液化气体(15)以产生加压气体(17),用旨在用于该电站的第一涡轮机的水蒸气的一部分再加热该加压气体并且使该加压流体在第二涡轮机(T2)中膨胀以产生电力。
42 具有产生超额气流的压缩机和增进其的引射器的发电系统 CN201610155230.4 2016-03-18 CN105986894A 2016-10-05 S.埃卡纳亚克; M.S.迈尔; G.V.马泰; R.E.奥本霍夫; A.I.斯西皮奥
发明涉及具有产生超额气流的压缩机和增进其的引射器的发电系统。具体而言,一种发电系统(100)可包括燃气涡轮系统(102),其包括涡轮构件(104)、整体式压缩机(106)和燃烧器(108),来自整体式压缩机(106)的空气和燃料供应至燃烧器(108)。燃烧器(108)布置成将热燃烧气体供应至涡轮构件(104),且整体式压缩机(106)具有大于燃烧器(108)和/或涡轮构件(104)的吸入能的通流能力,从而产生超额气流(200)。第一控制(262)系统(202)控制超额气流(200)沿超额气流(200)通路至涡轮构件(104)的排气(172)的流动。定位在超额气流(200)通路中的引射器(252)使用超额气流(200)作为原动力利用额外气体(254)增进超额气流(200),从而产生增进的超额气流(2770)。
43 使用热电装置或核电装置发电并且储能的方法和设备 CN201480067919.0 2014-12-17 CN105980665A 2016-09-28 伯诺瓦·达维迪安; 西里尔·泼菲克
一种借助于核电装置(3)和液体蒸发装置用于发电的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期间,借助于该核电装置(5)产生热能并且使用该热能来使蒸发或者加热水蒸气、使所形成的水蒸气在第一涡轮机(T1)中膨胀并且使用该第一涡轮机来驱动发电机(G1)以产生电、蒸发来自于低温储存器(S)的液化气体(15)以产生加压气体(17)、用旨在用于该核电装置的第一涡轮机的水蒸气的一部分再加热该加压气体并且使该加压流体在第二涡轮机(T2)中膨胀以产生电力,并且在第二阶段期间,液化该有待蒸发的气体。
44 用于回收热量并且将其转换成机械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201210207114.4 2012-06-21 CN102865155B 2016-08-10 G.拉布; J.克拉默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回收热量并且将其转换成机械功率的方法和装置,在工作介质循环中所引导的工作介质利用至少一个集成到工作介质循环中的蒸发器借助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废热被蒸发,所产生的蒸汽被输送给与内燃机相连结的膨胀机,并且来自膨胀机的废蒸汽接下来在至少一个冷凝器中又被引回到液态相中。在至少一个蒸发器下游至少一个以及蒸汽存储器这样集成到工作介质循环中,使得尤其在不需要膨胀机的驱动功率时并且/或者在内燃机不以动运行时,所产生的蒸汽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蒸汽存储器中,其中,在膨胀机又需要驱动功率时并且/或者在内燃机以动力运行时,存储到蒸汽存储器中的蒸汽至少部分地又被引回到工作介质循环中用于驱动膨胀机。
45 一种热电联产汽轮机供热抽汽的能源阶梯利用系统 CN201610292987.8 2016-05-05 CN105804816A 2016-07-27 朱胜国; 陈玉翔; 王景富; 姜庆贤; 李宏伟; 乔宏伟; 高青; 于海涛
一种热电联产汽轮机供热抽汽的能源阶梯利用系统,属于热电联产汽轮机抽汽供热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高参数蒸汽直接用于换热时中压缸排汽压远高于热网加热器所需供热抽汽压力以及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大型热电联产汽轮机、低参数低真空电机组和热网加热器;大型热电联产汽轮机设有一条采暖抽汽管道,采暖抽汽管道分两支路分别连接到低参数低真空汽轮机和热网加热器的进汽口;所述的热网加热器分别与前置凝汽器热网出口管道和热网供水管道连通。本发明根据乏汽用途合理确定汽轮机排汽参数,实现能源阶梯利用,提高系统热效率,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46 一种低温热流体回收利用系统 CN201610008195.3 2016-01-07 CN105484811A 2016-04-13 汤炎; 齐井文
发明揭示了一种低温热流体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烟气热换热器、闪蒸罐、第一ORC子系统、第二ORC子系统、螺杆膨胀发电站,螺杆膨胀发电站包括第三膨胀机、第三膨胀机驱动设备;烟气通过烟气热水换热器产生高温高压热水,高压热水在闪蒸罐内闪蒸,饱和蒸汽输送至螺杆膨胀发电站,出口蒸汽输送至第二ORC子系统,依次经由蒸发器、预热器;另一部分饱和水通过第一ORC子系统,依次经过系统的第一蒸发器、第一预热器后,与第二ORC子系统回水共同输送回烟气热水换热器内,完成一次循环。本发明提出的低温热流体回收利用系统,可利用往复发动机的余热发电,节能环保。
47 一种基于复叠朗肯循环的直膨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201510948417.5 2015-12-17 CN105464914A 2016-04-06 季杰; 李晶; 李鹏程; 裴刚
发明属于热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复叠朗肯循环的直膨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包括抛物面槽式集热器阵列和复叠朗肯循环,所述复叠朗肯循环包括位于顶部的蒸汽朗肯循环和位于底部的有机朗肯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同时具备以下优点:在低环境温度下能很好地运行,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适于小规模分布式建设,集热和蓄热的技术要求很低,且具有高稳定性与高可靠性。
48 废热回收的系统和方法 CN201480031328.8 2014-05-05 CN105339606A 2016-02-17 M.A.勒哈; P.S.赫克; C.富格尔
提供了一种构造成将废热转换成机械能和/或电能的新颖兰金循环系统。一方面,由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常规的兰金循环系统的构件的新颖构造;管道、导管、加热器、膨胀器、换热器、冷凝器,以提供从废热源的更有效的能量回收。一方面,兰金循环系统构造成使得采用初始的含有废热的流(16)以汽化第一工作流体流,并且采用所得的热耗尽的含有废热的流(17)以有助于第二汽化工作流体流(25)的产生。兰金循环系统适于使用超临界二作为工作流体。
49 排热回收装置及排热回收方法 CN201510133321.3 2015-03-25 CN104975894A 2015-10-14 藤泽亮; 高桥和雄; 田中祐治; 足立成人; 成川裕
发明提供的排热回收装置包括:通过让供应给引擎的增压空气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的加热器;通过让从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和加热介质热交换来加热工作介质的热交换器;使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的膨胀机;动回收机;使工作介质冷凝的冷凝器;以及将工作介质向加热器输送的浦。由此,能够在从引擎负载低的状态到高的状态的广范围稳定且有效地回收排热。
50 发电系统 CN201380064487.3 2013-12-27 CN104854313A 2015-08-19 久保田裕孝; 平尾丰隆; 樱井贵夫; 小林直树
本发电系统在并联地设置多个发电机组(50A、50B、50C、...)的发电系统(20A)中,发电机组(50A、50B、50C、...)分别具备:通过工作介质而旋转的膨胀器(26);通过膨胀器(26)的旋转来生成电的发电机(28);整流器(29);将工作介质送入膨胀器(26)的介质流通系统(22);在发电机(28)与外部电力系统(30)间切断电力的继电器(70);在维护开始时工作的工作部(40A、40B);和在工作部(40A、40B)工作时用继电器(70)在发电机(28)与外部电力系统(30)间切断电力的继电器驱动部(71)。
51 带有热电联产的联合循环动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201180050662.4 2011-10-03 CN103154445B 2015-06-17 F.德鲁克斯; D.U.布雷奇; K.雷泽尔; S.罗夫卡; J.维克
发明涉及用于运行带有热电联产的联合循环动设备(10)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燃烧空气被导入至少一个燃气涡轮(11)中、被压缩并被供给至至少一个燃烧室(19)以用于燃料的燃烧,且所得排气在至少一个涡轮(20)中膨胀而产生功,并且在该方法中,从至少一个涡轮(20)排出的排气被供给通过热回收蒸汽发生器(13)以便产生蒸汽,该热回收蒸汽发生器(13)为带有至少一个蒸汽涡轮(14)、冷凝器(32)、给箱(28)以及给水(P2)的水蒸汽回路(12)的一部分,其中,通过从至少一个蒸汽涡轮(14)提取蒸汽而产生热量。在如此的方法中,对运行有利的热量和电力生产的简单脱离通过以下实现:可从至少一个蒸汽涡轮(14)选择性地提取蒸汽为低压蒸汽或中压蒸汽,且其中,蒸汽提取从低压蒸汽切换至中压蒸汽以便限制电力生产。
52 高效率发电系统和系统升级 CN201380043610.3 2013-08-20 CN104662262A 2015-05-27 威廉·爱德华·辛普金
热/电动转换器包括:气体涡轮机,具有可联接至惰性气体热动力源的输出的输入;压缩机,包括可联接至惰性气体热动力源的输入的输出;以及发电机,联接至气体涡轮机。热/电动力转换器还包括热交换器,具有联接至气体涡轮机的输出的输入和联接至压缩机的输入的输出。热交换器包括串联联接的过热器热交换器、沸腾器热交换器和预加热器热交换器。热/电动力转换器还包括储存罐和配置成调整热/电动力转换器的动力输出的储存罐控制
53 能源生产方法 CN200980136674.1 2009-07-02 CN102159797B 2015-04-08 R·C·奈特; R·L·安朱卡; P·J·多伊尔
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生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整合三种或更多能源生产技术,以便使第一能源生产技术的第一副产物应用于第二能源生产技术,第二能源生产技术的第二副产物应用于第三能源生产技术。所述方法还包括操作整合的能源生产技术来生产能量,以使至少一部分第一副产物在第二能源生产技术的操作中被利用,一部分第二副产物在第三能源生产技术的操作中被利用。
54 三次膨胀废热回收系统和方法 CN201380034936.X 2013-06-10 CN104487662A 2015-04-01 S.W.弗洛恩德
发明提供一种废热回收系统。废热回收系统包括用于使工作流体循环的朗肯循环系统。朗肯循环系统包括构造成将热从热源传递至工作流体的至少一个第一废热回收锅炉。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构造成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一废热回收锅炉的加热的工作流体的第一膨胀器。此外,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联接至至少一个发电机的第二膨胀器和第三膨胀器。废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构造成接收来自第一膨胀器、第二膨胀器和第三膨胀器的处于低压的工作流体以用于冷却的冷凝器以及连接至冷凝器用于接收来自冷凝器的工作流体的冷却和冷凝液流的
55 带有回收器的高温能量存储器 CN201280056196.5 2012-09-07 CN103930653A 2014-07-16 C.格莱伯; C.布鲁恩休伯; G.齐默曼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蓄能回路(1),该蓄能回路带有通过轴(3)与电动达(4)连接的压缩级(2),换热器(5)和通过轴(7)与发电机(8)连接的膨胀级(6),其中压缩级(2)通过热气管道(9)与膨胀级(6)连接,且换热器(5)在初级侧接入热气管道(9)内,且其中膨胀级(6)通过反馈管道(11)与压缩级(2)连接,使得形成用于工作气体(13)的封闭回路(12),其中,此外提供了回收器(18),该回收器在初级侧接入换热器(5)和膨胀级(6)之间的热气管道(9)内且在次级侧接入反馈管道(11)内,使得热气管道(9)内的工作气体(13)的热量可传递到反馈管道(11)内的工作气体(13)。
56 用于运行带有热电联产的联合循环动设备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联合循环动力设备 CN201180050662.4 2011-10-03 CN103154445A 2013-06-12 F.德鲁克斯; D.U.布雷奇; K.雷泽尔; S.罗夫卡; J.维克
发明涉及用于运行带有热电联产的联合循环动设备(10)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燃烧空气被导入至少一个燃气涡轮(11)中、被压缩并被供给至至少一个燃烧室(19)以用于燃料的燃烧,且所得排气在至少一个涡轮(20)中膨胀而产生功,并且在该方法中,从至少一个涡轮(20)排出的排气被供给通过热回收蒸汽发生器(13)以便产生蒸汽,该热回收蒸汽发生器(13)为带有至少一个蒸汽涡轮(14)、冷凝器(32)、给箱(28)以及给水(P2)的水蒸汽回路(12)的一部分,其中,通过从至少一个蒸汽涡轮(14)提取蒸汽而产生热量。在如此的方法中,对运行有利的热量和电力生产的简单脱离通过以下实现:可从至少一个蒸汽涡轮(14)选择性地提取蒸汽为低压蒸汽或中压蒸汽,且其中,蒸汽提取从低压蒸汽切换至中压蒸汽以便限制电力生产。
57 废热利用装置 CN201180038927.9 2011-07-21 CN103069114A 2013-04-24 深作博史; 井口雅夫; 森英文; 榎岛史修
发明涉及废热利用装置。郎肯循环回路由构成流体机械(34)的膨胀机(72)、凝缩器、构成流体机械(34)的齿轮(67)以及锅炉构成。泵室(64)的排出室与排出通路(47)连接。排出通路(47)与分支通路(48)分支连接,分支通路(48)的终端中设有节流通路(49)。节流通路(49)在发电机壳体(37)内的内部空间(K)处开口。中心壳体(36)的隔壁(361)以及侧板(62)中穿设有流出通路(50)。交流发电机(43)所存在的内部空间(K)经由流出通路(50)与排出室(80)连通。
58 用于回收热量并且将其转换成机械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201210207114.4 2012-06-21 CN102865155A 2013-01-09 G.拉布; J.克拉默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回收热量并且将其转换成机械功率的方法和装置,在工作介质循环中所引导的工作介质利用至少一个集成到工作介质循环中的蒸发器借助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废热被蒸发,所产生的蒸汽被输送给与内燃机相连结的膨胀机,并且来自膨胀机的废蒸汽接下来在至少一个冷凝器中又被引回到液态相中。在至少一个蒸发器下游至少一个以及蒸汽存储器这样集成到工作介质循环中,使得尤其在不需要膨胀机的驱动功率时并且/或者在内燃机不以动运行时,所产生的蒸汽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蒸汽存储器中,其中,在膨胀机又需要驱动功率时并且/或者在内燃机以动力运行时,存储到蒸汽存储器中的蒸汽至少部分地又被引回到工作介质循环中用于驱动膨胀机。
59 与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冷却器循环结合的朗肯循环 CN201110385852.3 2011-11-18 CN102536363A 2012-07-04 M·A·勒哈; S·W·弗罗伊因德; T·J·弗里; G·阿斯特; P·S·胡克; M·米尔鲍尔
发明涉及与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冷却器循环结合的朗肯循环。提供了一种动产生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朗肯循环-第一工作流体循环回路,第一朗肯循环-第一工作流体循环回路包括加热器、膨胀器、热交换器、复热器、冷凝器和第一工作流体;第一朗肯循环-第一工作流体循环回路与下者结合:a)第二朗肯循环-第二工作流体循环回路,包括加热器、膨胀器、冷凝器、泵和包括有机流体的第二工作流体;以及b)包括第三工作流体循环回路的吸收冷却器循环,第三工作流体循环回路包括蒸发器、吸收器、泵、解吸器、冷凝器和包括制冷剂的第三工作流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工作流体包括CO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工作流体包括氦气、空气或氮气。
60 以高效率产生蒸汽的装置和方法 CN201080012609.0 2010-03-17 CN102362047A 2012-02-22 B.格罗莫尔
发明涉及在利用连接在蒸汽发生器之前的热发生器(300)的情况下从蒸汽发生器(200)的工作介质(A)中产生蒸汽,该蒸汽发生器尤其体现在废热蒸汽发生器、Kalina蒸汽发生器或者ORC蒸汽发生器。为了蒸发该工作介质,蒸汽发生器使用了一种热的热量传输介质(W2),在该热量传输介质输送到蒸汽发生器之前,根据本发明该热量传输介质在热发生器中被加热,从而可以提高蒸发效率。例如,工业设备(100)的余热或废热,或者可使用地热的地热设备(400)能够用作热发生器的热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