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道岔轨的热处理方法和道岔轨 CN201210590752.9 2012-12-31 CN103898303B 2016-06-08 邹明; 韩振宇; 梅东生; 邓勇; 郭华; 徐权; 王春建
发明提供了一种道岔轨的热处理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待处理的轨头踏面温度为650-900℃的道岔轨进行加速冷却以得到全珠光体组织的道岔轨,其中,道岔轨的轨头工作侧的加速冷却速度高于道岔轨的轨头非工作侧的加速冷却速度。本发明提供了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得到的道岔轨。本发明的道岔轨,轨头工作侧的硬度及抗拉强度均比轨头非工作侧的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平直度。
82 两个基本轨等距整体偏移的道岔 CN201510899505.0 2015-12-09 CN105544315A 2016-05-04 汤刚健
发明是一种道岔,它包括:基本轨(1)、A股道(2)、B股道(3)、旋转轨(4)、多个基本轨死电磁(5)、大功率转辙机(6)、旋转轨轨锁死电磁阀(7)、旋转轨转辙机(8)、一组等距杆(9)、弯道护轨(10)、基本轨护轨(11)。本发明的特点是基本轨(1)和基本轨护轨(11)整体等距偏移,实现与A股道(2)或B股道(3)相接通的道岔,它与现有的道岔相比,它即是双轮缘火车专用道岔,也是普通火车和高铁可以使用的道岔,其优点就是火车通过时更平稳。
83 销钉弹片式道岔转辙器滑床板 CN201410726877.9 2014-12-03 CN104372722A 2015-02-25 刘皓; 罗震; 刘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销钉弹片式道岔转辙器滑床板,包括:垫板底板;滑床台板,滑床台板与垫板底板一体锻造成型,滑床台板与垫板底板共同构造出容纳腔,容纳腔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敞开口,容纳腔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敞开口;导,导铁设在容纳腔内且与容纳腔的顶壁限定出引导通道,引导通道分别与第一敞开口和第二敞开口连通;弹片,弹片设在引导通道内,第一端止抵在垫板底板上;紧件,锁紧件使弹片的第二端适于压紧在基本轨上。根据本发明的销钉弹片式道岔转辙器滑床板,通过将滑床台板和垫板底板一体锻造成型,消除了因焊接存在的误差和变形,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避免了因焊缝而降低了滑床台板与垫板底板的连接强度。
84 轴枢式道岔 CN201210528173.1 2012-12-11 CN102966009A 2013-03-13 张惠敏; 侯成仁; 荆留生; 刘永星; 李中彦; 赵传允; 屠文霞
发明涉及城市地道岔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枢式道岔,分为三段:固定轨道、道岔轨道和末端轨道。固定轨道设有前支撑、后支撑,中间铺有固定导梁,紧装置的液压管路与道岔轨道后方的转换控制系统相连接,由一套液压系统集中控制。道岔轨道下部设有滚道横梁组成、止挡滚道横梁组和道岔横梁组成,其上方固定有移动直导梁组成和移动弯曲导梁组成,两边装有结构构架装配。导梁组成中部、止挡滚道横梁组旁装有转换控制系统。末端轨道,两边为跑梁,中间为直、弯末端导梁。本发明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也可人工远程、近程操作,能满足地铁车辆顺利通过轨道分叉连接处时的自动选择导向,保证道岔运载的质量与效率。
85 道岔滑床板与其轨距调整方法及专用复合缓冲偏心套 CN200710018790.6 2007-10-20 CN101245576B 2011-08-10 王全生; 杨西; 董彦录; 王阿利; 费维周
道岔滑床板与其轨距调整方法及专用复合缓冲偏心套,属于铁路器材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铁路道岔滑床板,包括底板、滑床台板、尖轨、轨距,尖轨位于滑床台板上部且滑床台板焊在底板上,在底板下侧面固定有板下胶垫,在底板一侧装有轨距块且两头开有岔枕螺栓孔,其岔枕螺栓孔处安装一个通过旋转或更换复合缓冲偏心套规格来左右移动改变滑床板在岔枕上的横向位置的复合缓冲偏心套,岔枕螺栓安装在复合缓冲偏心套内。本发明优点是:复合缓冲偏心套和轨距块组成的二级调整轨距方式,增强了滑床板部分基本轨轨距调节能
86 导轨切换机构 CN200880111164.4 2008-10-10 CN101821455A 2010-09-01 斯蒂芬·S·鲁普
根据一个实施例导轨切换机构包括连接到切换板的柔性导轨延伸部分。柔性导轨具有连接到第一延伸导轨的第一端和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备选导轨中的一个的第二端。切换板通过沿弓形路径的运动来提供柔性导轨与多个备选导轨的选择性连接,从而自动运输车辆可以从第一延伸导轨选择性地移动到备选导轨中的任一个。
87 路提速道岔岔枕失效螺栓重锚的更换方法 CN200710028560.8 2007-06-13 CN100564673C 2009-12-02 杨红瑞
一种路提速道岔岔枕失效螺栓重锚的更换方法,本发明采用热能熔解塑料的工作原理,按烧红四花键轴、熔压螺栓套管、旋出螺栓套管等步骤完成更换作业。具有节省人资源,操作简单,作业时间短,操作工具小巧等特点,适用于同类型其它道岔岔枕的重锚任务。
88 轨头轨及其构成的双轨轨道 CN200810026297.3 2008-02-04 CN101255673A 2008-09-03 李海生
一种双轨头轨及其构成的双轨轨道,其中双轨头钢轨由两个轨腰、两个轨头、两个轨底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轨腰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与各自相应的一个轨头、一个轨底相连接,两个轨腰在两个轨头的下方相连接,两个轨头之间有凹槽,两个轨底之间有凸沟,其截面呈H形;其中双轨头钢轨构成的双轨轨道由双轨头钢轨、弹性扣件、轨枕、道床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条双轨头钢轨由弹性扣件固定在多条轨枕的上方,轨枕均匀排列并固定在道床的上方;其优点在于:能够给列车动轮和非动轮分别提供轨面,使列车动轮和非动轮可以根据各自需要的轮轨粘着系数分别使用粗糙度不同的轨面或车轮踏面,为通过增加动轮粘着牵引和降低非动轮受到的阻力以达到提高列车能源利用率提供必要的有利的条件。
89 用于制造轨道上部件的方法以及轨道上部件 CN200610106339.5 2006-07-14 CN101104220A 2008-01-16 S·贝尼诺夫斯基; G·拉茨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一种轨道上部件的方法以及一种这样的轨道上部件本身。为了能够对轨道段进行与材料无关的经济型的焊接以制造轨道上部件,且不会对所期望的材料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在此提出,作为轨道段使用这样一种由含量为0.60到0.90重量百分比的低合金制成的轨道段,并且轨道段在其头部区和脚部区借助于金属-保护气体焊连接在一起,使用这种焊接方法时,不仅在焊丝和轨道段的焊接区之间产生的电弧、而且焊池都得到保护气体的保护而接触不到大气。
90 摩擦焊接方法 CN200580042318.5 2005-12-02 CN101072915A 2007-11-14 E·斯托克; H·奥斯伯格
在用于将由高锰铸件制成的道岔件或交叉件或者高锰钢轨道与由钢制成的轨道相连接的方法中,所述待彼此连接的部件必要时在中间连接插件的情况下通过摩擦焊接相连接,其中所述与高锰钢的焊接连接在不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91 活动式渡线 CN01808218.1 2001-06-01 CN1237230C 2006-01-18 卡尔·菲希特纳; 弗兰茨·皮希尔梅尔; 米夏埃尔·舍特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围轨道式轨道导引的车辆、特别是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末端之间的活动式渡线,包括一用于换轨的可S形变形道岔(1),它在一半长度位置上具有一带垂直转轴轴承(4,6),所述轴承沿弯曲道岔(1)的纵向不能移动。
92 贝氏体 CN200510017523.8 2005-04-18 CN1693520A 2005-11-09 康沫狂; 翟明彦; 袁桂林
发明涉及一种路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高韧可焊耐磨的准贝氏体钢。本发明的准贝氏体钢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 0.10~0.25,Si0.80~2.60,锰Mn 1.0~3.50,还含有钼Mo 0.20~0.80,铬Cr 0.30~2.0,镍Ni 0.50~1.50,铌Nb 0.01~0.07,V 0.10~0.70,余量为铁Fe,按一般钢的冶炼方法,采用电炉或转炉进行精炼,在精炼过程中控制钢液的气体含量为:氮气N2≤80ppm,氢气H2≤4ppm,气O2≤25ppm。本发明的准贝氏体钢综合学性能优异,具有高的塑性和韧性、良好的耐磨性、低的缺口敏感性,特别是缺口疲劳寿命能稳定地提高30~100%。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用途广泛,推广后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93 抗磨损、高强韧性准贝氏体道岔轨及其生产工艺 CN02158852.X 2002-12-24 CN1510155A 2004-07-07 赵素华; 张绪平; 王立来; 栗荣全; 宁东; 王道远; 潘玲; 杨玉
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磨损、高强韧性准贝氏体道岔轨及其生产工艺,该钢轨含有(重量%)C:0.10-0.40%,Si:0.80-2.00%,Mn:0.80-3.30%,Cr:<2.00%,Mo:0.10-0.80%,N:10-150ppm,Al:≤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转炉冶炼按所述成分制造熔融的钢,进行炉外精炼,然后经稀土处理,真空除气,连铸成大方坯,采用万能轧制热轧成形后空冷至400℃,以0.01-0.002℃/s的冷速缓冷至200℃,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也可以热轧成形空冷后回火或热轧空冷至相变点以下,在200-600℃等温处理或控轧后空冷。这种钢轨横截面的硬度均匀、更易加工、质量更稳定;本发明采用轧制及轧后处理工艺,提高了钢的组织稳定性、强度、韧性,使钢轨的抗磨损性能更加优异。
94 道岔装入轨道的方法和实施这种方法的道岔 CN02809574.X 2002-05-07 CN1507522A 2004-06-23 H·阿赫莱特纳; K·施内德尔; J·赫尔特勒; G·贝尔利茨
道岔装入轨道的一种方法,其特征是,按整体预组装的功能单元(1、2、7、18)运送到运输车辆上,并且尖轨区段、连接轨区段和辙叉区段,连同预组装的轨枕(6、18)、道岔运动件,诸如转辙器和防护装置在安装地点预组装沉放,并与连接轨连接,然后对道岔铺设碎石道碴,对路基捣固,连接道岔传动装置的连接管路和道岔防护装置,道岔投入使用。可在预组装状态运输的道岔中,转辙传动装置被做成液转辙传动装置(3、4、5),连接转辙传动装置的液力管路(6)弹性地安装在轨枕(18)上。转辙传动装置(3、4、5)通过中间弹性连接件和/或球形轴承(8、9)与道岔运动件,例如尖轨(2)连接,并可绕钢轨纵向中心线摆动。
95 全面治理路线路的技术创新方案 CN03108035.9 2003-05-16 CN1473993A 2004-02-11 卢兆平
发明以国家道部颁发的《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为依托,以简单的实验和事实,揭示出铁路线路变化的规律,以此提出了整改技术创新方案,如:用天然卵石代替机制石碴;降低道床石碴厚度控制在≤1.2枕厚度;把轨接头放置在枕木上;取消人为加装轨与枕的胶垫板;提出了夹板斜缝对接钢轨替代夹板直缝对接钢轨和焊接接头;全球首次提出利用车轮的轮缘轮结构资源对道岔改进方案,并发明了卢氏新型道岔等;全球首次提出在线路中设置卢氏防爬桩,把线路的变化限定在两桩之间,从根本上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本发明的实施将会大幅度降低建设、维修铁路的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铁路事业和相关的轨道运输业的发展。
96 贝氏体电渣熔铸复合辙叉心轨 CN02157927.X 2002-12-20 CN1416984A 2003-05-14 张绵胜; 刘金海; 刘经伟; 顾经文; 王振业; 刘根生; 王善超; 贾保利; 张绵栋
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贝氏体电渣熔铸复合辙叉心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其制作的工艺流程为:备料→电渣熔铸复合→机加工→热处理→探伤→成品;其结构为由无化物贝氏体钢辙叉心和普通钢轨即叉根轨复合组成的;其主要合金元素是Si、Mn、Cr、Mo、Ni,附以微量元素V和Nd,其余为Fe;本发明贝氏体钢电渣熔铸复合辙叉心轨,其主要用于道岔上。
97 低外形转辙机齿轮 CN99811827.3 1999-09-24 CN1322267A 2001-11-14 伦纳德·M·怀多提斯; 马文·R·沃尔休特; 凯文·M·麦克奎斯蒂昂
道转辙机齿轮箱,包括:曲柄轴;主曲轴齿轮可绕曲柄轴转动;蜗轮可绕曲柄轴转动;偏心轴垂直于曲柄轴,通过模式选择器可在第一和第二方向转动;手扳轴可绕偏心轴转动;弹簧加载的离合器组件机构,能与曲柄轴啮合转动曲柄轴,离合器组件在与手动模式脱离时与电动模式接合,在与手动模式接合时与电动模式脱离;转换机构,有可枢转的第一端部,和被上下驱动的第二端,该机构与离合器组件啮合;当选择器杆选择手动模式时,偏心轴向上驱动第二端,通过与主曲轴齿轮的啮合和与蜗轮的脱离实现手动模式,当选择电动模式时,偏心轴向下驱动第二端,通过与蜗轮的啮合和与主曲轴齿轮的脱离实现电动模式。
98 转辙器传动装置 CN95120804.7 1995-12-13 CN1151951A 1997-06-18 威尔弗里德·艾克纳; 曼弗雷德·舍宁
一转辙器传动装置,具有一丝杠传动机构和一用以限定定位的定位力离合器,该定位力离合器(6)沿力传递方向设在丝杠传动机构后方。丝杠传动机构的效率不再能改变由定位力离合器传递到定位滑杆(5)上的力。设在定位滑杆和丝杠传动机构之间的定位力离合器为整个传动机构卸除由外部设备作用到传动装置的机械冲击。
99 复合型道岔 CN94193435.7 1994-08-29 CN1131446A 1996-09-18 罗伯特·埃·维洛
一种改进的尖轨式转辙器道岔,所述道岔具有一复合尖轨(41),它伸向一弯曲导轨(42),所述弯曲导轨是线性的且与道岔辙叉(44)相切。道岔尖轨(41)包括与导轨(42)具有相同半径的邻近曲线部分(47),和呈直线且与邻近部(47)相切的末端部(46),尖轨(41)的直线末端部分(46)提供了尖轨的进口度,该进口角度与车轮转向架碰撞岔道时的冲击角相同,还包括尽可能最短的道岔尖轨长度和尽可能最大的导轨的曲率半径。本发明能够优化冲击角度和导轨(42)的冲击角度,允许机车高速通过并能减少磨损,节省保养费用
100 轨道引导的轨车辆和磁车辆共用的双转辙系统 CN88101664 1988-03-24 CN1016718B 1992-05-20 戈特弗里德·谢弗; 格特·施温特
一种为常规的车轮一轨道车辆和磁车辆所共用的转换器,它可以将两种类型的车辆由一个只能为一种类型车辆运行的轨道上转换至可以用于两种类型车辆共用的轨道上。该转换器必须适合于提供在一个轨道上可以为两种类型的车辆运行的支路。本发明的转换系统具有一个可弯曲的轨梁(6a)在其上安装着一个同样可弯曲的轨道部件(21),以及一种装置(31),用于打开和闭合轨梁与为轨车辆所通过的每个这种轨道(1a)之间允许轨梁弯曲的间隙。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