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三轨距套线道岔 CN201410706613.7 2014-12-01 CN104452487B 2016-02-10 龙运生; 刘语冰; 卢泽坤; 徐鸾玉; 夏智
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轨距套线道岔,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组转辙器、二组活动心轨辙叉和四组固定辙叉;所述转辙器包括四根基本轨和四根尖轨,四根基本轨分别为二根直线基本轨和二根曲线基本轨,四根尖轨分别为二根直线尖轨和二根曲线尖轨,四根尖轨通过一根拉杆与一个扳道器连接以实现联动控制开合;所述活动心轨辙叉设置于导曲线内两种窄轨相交处的滑床板上用于分别通过1067窄轨机车和1000窄轨机车,每组活动心轨辙叉包括一根曲线活动心轨和一根直线活动心轨,二组活动心轨辙叉的四根活动心轨分别通过二根拉杆与二个联动扳道器连接以实现联动控制开合;所述四组固定辙叉包括一组固定曲线辙叉和三组固定直线辙叉,四组固定辙叉连接为一个整体。
182 一种便于调整的辊轮结构 CN201410087610.X 2014-03-11 CN103806350B 2015-12-09 刘皓; 胡华锋; 欧阳惠; 蒋红亮; 罗震
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的辊轮结构,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辊轮体;上框架的下表面上平行设置两组向上凹的安装槽;下框架的上表面上平行设有分别与安装槽相对应且向下凹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高度比第一卡槽的高度大0.2-5mm;辊轮体包括两组辊轮单体,辊轮单体包括心轴以及设置在其上的辊轮,辊轮单体设置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一个心轴设置在安装槽与第一卡槽组成的腔体内,另一个心轴设置在安装槽与第二卡槽组成的腔体内。本发明整体结构精简;辊轮体中的心轴分别安装,且第二卡槽的高度比第一卡槽的高度大,辊轮体进行组装时,能快速定位,且定位后辊轮之间的高差永久固定,满足现实的需求。
183 一种超大型道岔冬季应放散方法 CN201510519356.0 2015-08-20 CN105040534A 2015-11-11 郝建国; 王云富; 陈朋; 辛育泽; 于洋; 许鹏; 孟曦然; 祝贺兵; 张弛; 邢磊
一种超大型道岔冬季应放散方法。其包括利用道岔两侧的绝缘位置确定好道岔放散范围;拆除扣件并在道岔两侧布置撞轨机,进行岔心枕木定;用撞轨机撞击轨,并进行伸长量计算;由多名作业人员将液化气喷灯点燃,开始对钢轨轨腰内外两侧进行加热,然后进行钢轨撞击;当加热温度达到设计的锁定轨温时,停止撞轨,将两端扣件用电动扳手快速拧紧;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钢轨的放散施工等步骤。本发明优点:采用人工加热控制温度,克服了低温环境下无法正常施工的困难,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放散施工效果。放散施工时间短,放散量均匀,锁定轨温准确,施工形式简单容易操作,放散效果佳。
184 轨道转向盘 CN201410096883.0 2014-03-17 CN104929415A 2015-09-23 帅德国
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转向盘,用于轨道转向的底盘通过中间的中轴与托盘活动连接,两者之间安装有一个平面轴承,托盘上方固定有两根间隔设置的轨道节,托盘一侧装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托盘传动连接。使用时,可将整体放置在需转向的行驶轨拐处,轨道小车行至托盘上方的轨道节后,即可通过驱动装置传动托盘调整方向,由此达到轻松转向的目的。
185 一种三轨距套线道岔 CN201510146199.3 2015-03-30 CN104727191A 2015-06-24 樊小平; 李永茂; 王雷; 刘翠华; 谢明峻; 左丽丽; 崔哲; 王思
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轨距套线道岔,包括枕木(25),直基本轨a(1)和直基本轨b(2),曲基本轨a(3)和曲基本轨b(4),所述直基本轨a(1)和曲基本轨b(4)的跟端都连接有导轨(12);还包括曲尖轨a(5)和曲尖轨b(6)、直尖轨a(7)和直尖轨b(8),所述曲尖轨a(5)的跟端连接有基本轨a(13),所述直尖轨b(8)的跟端连接有基本轨b(22);还包括用于衔接基本轨a(13)的活动心轨b(23)、a(14)和用于衔接基本轨b(22)的活动心轨d(24)、c(19);还包括调整曲尖轨、直尖轨和活动心轨位置的四个扳道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显著。
186 一种道岔 CN201510097729.X 2015-03-05 CN104611998A 2015-05-13 陈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道岔,包括:一对基本轨;一对尖轨,一对尖轨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对基本轨之间;还包括: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基座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尖轨的尾部,在其中一个尖轨的尾部设置有沿平方向贯穿的第一通孔,传感器基座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传感器基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每个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压力触片,在其中一个尖轨与所述基本轨对接时,其中一个压力触片被触碰并生成压力信号,在其中一个尖轨与一个翼轨对接时,另一个压力触片被触碰并生成压力信号;控制器,其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其中一个尖轨是否到位,并由控制器发出检测信号,从而使控制人员对转辙动作做出有效判断。
187 一种道岔轨的热处理方法和道岔轨 CN201210590752.9 2012-12-31 CN103898303A 2014-07-02 邹明; 韩振宇; 梅东生; 邓勇; 郭华; 徐权; 王春建
发明提供了一种道岔轨的热处理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待处理的轨头踏面温度为650-900℃的道岔轨进行加速冷却以得到全珠光体组织的道岔轨,其中,道岔轨的轨头工作侧的加速冷却速度高于道岔轨的轨头非工作侧的加速冷却速度。本发明提供了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得到的道岔轨。本发明的道岔轨,轨头工作侧的硬度及抗拉强度均比轨头非工作侧的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平直度。
188 一种便于调整的辊轮结构 CN201410087610.X 2014-03-11 CN103806350A 2014-05-21 刘皓; 欧阳慧; 蒋红亮
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的辊轮结构,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辊轮体;上框架的下表面上平行设置两组向上凹的安装槽;下框架的上表面上平行设有分别与安装槽相对应且向下凹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高度比第一卡槽的高度大0.2-5mm;辊轮体包括两组辊轮单体,辊轮单体包括心轴以及设置在其上的辊轮,辊轮单体设置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一个心轴设置在安装槽与第一卡槽组成的腔体内,另一个心轴设置在安装槽与第二卡槽组成的腔体内。本发明整体结构精简;辊轮体中的心轴分别安装,且第二卡槽的高度比第一卡槽的高度大,辊轮体进行组装时,能快速定位,且定位后辊轮之间的高差永久固定,满足现实的需求。
189 导轨切换机构 CN200880111164.4 2008-10-10 CN101821455B 2014-05-07 斯蒂芬·S·鲁普
根据一个实施例导轨切换机构包括连接到切换板的柔性导轨延伸部分。柔性导轨具有连接到第一延伸导轨的第一端和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备选导轨中的一个的第二端。切换板通过沿弓形路径的运动来提供柔性导轨与多个备选导轨的选择性连接,从而自动运输车辆可以从第一延伸导轨选择性地移动到备选导轨中的任一个。
190 一种防脱减磨型道岔 CN201310278437.7 2013-07-04 CN103321109A 2013-09-25 李学玉; 丁学清; 刘照卫; 马长华; 李大军; 于晓溪; 周瑞; 张文; 宋英玲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脱减磨型道岔,包括包括基本轨、尖轨以及导曲线轨,所述尖轨前端的基本轨上设置有尖端护轨,所述曲线轨的整个导曲线段设置曲线护轨,所述的导曲线轨与曲线护轨之间距离设置为65-75mm之间,所述尖轨前端基本轨上设置的尖端护轨的长度为2000mm,所述尖端护轨间隔设置。本发明它能够减轻导曲线轨道的侧面磨损,增强轨道横向抵抗,有效减少导曲线轨道因横向抵抗力弱造成的脱轨,保障了机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191 城市轨道交通用单开道岔 CN201210389648.3 2012-10-15 CN102852055A 2013-01-02 刘道通; 程保青; 田苗盛; 杨宝峰; 杨其振; 于春华
发明公开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单开道岔,其中,第一直线尖轨和第二直线尖轨的尖轨长度为6450mm;直基本轨和第一直线尖轨的夹β=1°16′45″,第一直线尖轨辙跟轮缘槽tg=144mm,第二直线尖轨4辙跟轮缘槽tg′=144mm;刨切基本轨工作边一侧轨底,刨切位置中心距基本轨末端2385mm,切口大小1000mm×10mm,并在切口两段设置100mm×45°倒角。有益效果:由于刨切基本轨轨底,导曲线前端轨底与基本轨轨底不会发生干扰,减少列车进入道岔侧向动能损失;内股导曲线护轨垫板配合外股导曲线工作边半径,减少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中间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及时变率;保证列车以35km/h侧向通过道岔。
192 用于制造轨道上部件的方法以及轨道上部件 CN200610106339.5 2006-07-14 CN101104220B 2012-10-10 S·贝尼诺夫斯基; G·拉茨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一种轨道上部件的方法以及一种这样的轨道上部件本身。为了能够对轨道段进行与材料无关的经济型的焊接以制造轨道上部件,且不会对所期望的材料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在此提出,作为轨道段使用这样一种由含量为0.60到0.90重量百分比的低合金制成的轨道段,并且轨道段在其头部区和脚部区借助于金属-保护气体焊连接在一起,使用这种焊接方法时,不仅在焊丝和轨道段的焊接区之间产生的电弧、而且焊池都得到保护气体的保护而接触不到大气。
19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轨道对称三开道岔 CN201110202534.9 2011-07-20 CN102322000A 2012-01-18 马振海; 于春华; 杨宝峰; 巫伟军; 李怀鉴; 李建斌
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线路轨道4.5号对称道岔,该道岔设置于城轨工程中地下线的停车线路轨道上,所述对称道岔的结构包括有一组转辙器、一组辙叉、连接轨,一组转辙器通过连接钢轨与一组辙叉相连接,形成一副具有两个侧股轨道的对称道岔。有益效果是该道岔满足地与轻轨车辆在正线与停车线之间安全行驶,满足城轨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突出了安全性、可靠性及便于制造、铺设、施工、维修和养护等优点。本发明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道岔投资,而且可以显著缩短辅助线长度,极大的节省土建工程投资,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险。
194 摩擦焊接方法 CN200580042318.5 2005-12-02 CN101072915B 2010-12-22 E·斯托克; H·奥斯伯格
在用于将由高锰铸件制成的道岔件或交叉件或者高锰钢轨道与由钢制成的轨道相连接的方法中,所述待彼此连接的部件必要时在中间连接插件的情况下通过摩擦焊接相连接,其中所述与高锰钢的焊接连接在不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195 一种提高道岔尖轨心轨跟端耐磨耗的方法 CN200810017736.4 2008-03-07 CN101245577B 2010-06-16 王全生; 杨西; 刘强; 张彦; 张耀军
一种提高道岔尖轨心轨跟端耐磨耗的方法,①锻压:将道岔尖轨心轨跟端锻压成标准轨,并使锻压段、过渡段轨顶面及工作边预留1~1.2mm机加工余量;②热处理:对道岔尖轨心轨跟端锻压段及过渡段进行正火处理,使道岔尖轨心轨跟端锻压段及过渡段正火后的金相组织为细珠光体,晶粒度达到7.5~8.0级;③机加工:对道岔尖轨心轨跟端锻压段及过渡段顶面及工作边进行机加工,去除化脱层,消除过渡段“缩颈”缺陷,并使成品道岔尖轨心轨跟端的顶面和工作边平直度达到0.2~0.5mm/m的标准要求。本发明提高了列车通过时的平稳性,延长了道岔尖轨心轨的使用寿命,满足了高速路道岔的标准规定。
196 轨道正线和支线之间带一定长度的道岔曲股线型组合 CN200910203617.2 2009-05-22 CN101560743A 2009-10-21 郝自英; 孟祥宏
发明涉及轨道正线和支线之间带一定长度的道岔曲股线型组合,列车以一个最大允许通过速度Vmax通过该道岔曲股,该道岔曲股线型组合包括:一个以含有r→∞的曲率半径r开始并以含有R=常数的终端半径R结束的第一个尖端区段,一个含有半径R的第二个连接区段和一个以含有半径R开始并以含有r→∞的曲率半径r结束的第三个连接区段;本发明能够使规划简单,同时列车在通过道岔曲股时可提高乘车舒适度。
197 防爬轨撑型基本轨防爬系统及防爬方法 CN200710156407.3 2007-10-25 CN101381980A 2009-03-11 王全生; 杨西; 费维周; 林军科
发明涉及一种道岔转辙器基本轨的防爬系统及防爬方法,它包括基本轨、垫板、岔枕螺栓、岔枕,基本轨轨身顺长间隔开有孔,防爬轨撑通过螺栓、防松螺母连接到基本轨上,防爬轨撑的两侧卡爪卡在垫板的两侧,垫板通过岔枕螺栓与岔枕连接。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限制基本轨的纵向位置,防止基本轨、岔枕的相对位移,而且确保了转辙器结构的稳定和道岔的高平顺性。
198 道岔滑床板与其轨距调整方法及专用复合缓冲偏心套 CN200710018790.6 2007-10-20 CN101245576A 2008-08-20 王全生; 杨西; 董彦录; 王阿利; 费维周
道岔滑床板与其轨距调整方法及专用复合缓冲偏心套,属于铁路器材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铁路道岔滑床板,包括底板、滑床台板、尖轨、轨距,尖轨位于滑床台板上部且滑床台板焊在底板上,在底板下侧面固定有板下胶垫,在底板一侧装有轨距块且两头开有岔枕螺栓孔,其岔枕螺栓孔处安装一个通过旋转或更换复合缓冲偏心套规格来左右移动改变滑床板在岔枕上的横向位置的复合缓冲偏心套,岔枕螺栓安装在复合缓冲偏心套内。本发明优点是:复合缓冲偏心套和轨距块组成的二级调整轨距方式,增强了滑床板部分基本轨轨距调节能
199 贝氏体 CN200510017523.8 2005-04-18 CN100408712C 2008-08-06 康沫狂; 翟明彦; 袁桂林
发明涉及一种路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高韧可焊耐磨的准贝氏体钢。本发明的准贝氏体钢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 0.10~0.25,Si0.80~2.60,锰Mn 1.0~3.50,还含有钼Mo 0.20~0.80,铬Cr 0.30~2.0,镍Ni 0.50~1.50,铌Nb 0.01~0.07,V 0.10~0.70,余量为铁Fe,按一般钢的冶炼方法,采用电炉或转炉进行精炼,在精炼过程中控制钢液的气体含量为:氮气N2≤80PPm,氢气H2≤4PPm,气O2≤25PPm。本发明的准贝氏体钢综合学性能优异,具有高的塑性和韧性、良好的耐磨性、低的缺口敏感性,特别是缺口疲劳寿命能稳定地提高30~100%。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用途广泛,推广后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 贝氏体及其在路行业中的应用 CN200510017524.2 2005-04-18 CN100387746C 2008-05-14 康沫狂; 翟明彦; 袁桂林
发明涉及一种路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高韧可焊耐磨的准贝氏体钢及其在铁路行业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准贝氏体钢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 0.09~1.20,锰Mn 0.80~3.20,钼Mo 0.20~0.80, Si 0.90~2.50,余量为铁Fe,其冶炼方法采用电炉或转炉+炉外精炼,在精炼过程中控制钢液的气体含量为:氮气N2≤80PPm,氢气H2≤4PPm,气O2≤25PPm。其热处理方法采用910℃~950℃淬火或空冷或油冷+200℃~450℃低温回火冷。本发明的准贝氏体钢综合学性能优异,具有高的塑性和韧性、良好的耐磨性、低的缺口敏感性,特别是缺口疲劳寿命能稳定地提高30~100%。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用途广泛,值得推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