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TA9膨胀节制作方法 CN201110254980.4 2011-08-31 CN102359691B 2012-10-17 高利霞; 唐卫华; 王俊; 沈小斌
TA9膨胀节制作方法,在TA9膨胀节制作过程中,采用两次消除应热处理的工艺,保证膨胀节的生产质量及使用性能:第一次热处理是在膨胀节管坯焊接完成采用整体消应力热处理,在550℃~650℃的温度范围内保温1~2小时,随炉冷却;第二次热处理是TA9膨胀节被压制成型后采用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制作工艺,在500℃~600℃的温度范围内保温1~2小时,随炉冷却。两次热处理均应在TA9材料内外表面涂高温防化膏,且在充满惰性气体、密封性能较好的电热处理炉中进行;从而保证TA9膨胀节的质量,尤其是焊缝的质量,确保膨胀节的使用性能。
102 降低氢脆的热加工工艺方法 CN201210171732.8 2012-05-25 CN102703910A 2012-10-03 黄艳灵; 吴建波; 高朝乾; 刘强; 杨安志; 赵福全
一种降低氢脆的热加工工艺方法,包括无乙醇清洗—100℃烘干—真空热处理净化—多用途浓缩清洁剂声波清洗—热水洗—自来水洗三道—氯化钠水溶液超声波活化—纯水洗三道—化学镍—自来水清洗三道—纯水洗三道—甩干—烘干—镀后真空热处理—浸涂固体润滑剂固化。在本发明的整个工艺流程中,由于采用了真空热处理净化、有机除油、中性盐活化、化学镀镍和镀后真空热处理等工艺方法,完全避开了传统的强性除油、强酸洗和电化学镀等易析氢的工艺过程,大大降低了产生氢脆的可能性。
103 一种材样品热处理时表面保护方法 CN201210143586.8 2012-05-10 CN102634645A 2012-08-15 王世芳; 沈奎; 麻晗
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样品热处理时表面保护方法。其按以下步骤进行:在容器中先放入占容器总容积10%~40%的粉末;然后放入样品,接着放入占容积55%~85%的二氧化硅粉末将样品包埋;最后放入占容积5%~35%的石墨粉末,盖好容器盖,并用耐高温无机胶将容器密封;待高温胶固化后,将容器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采用本发明热处理后钢样品表面无氧化皮,无脱。与传统热处理保护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较好地保护样品表面、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等优点。
104 一种TP310Cb/T11双金属复合管热处理工艺 CN201210083663.5 2012-03-27 CN102586569A 2012-07-18 范新有; 于满; 武贤; 宋延琦; 申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TP310Cb/T11双金属复合管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复合管的内层材质为T11,外层材质为TP310Cb,步骤为:1、将双金属复合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焊接;2、把双金属复合管的一端利用吊耳悬挂,在其的开口端加入耐火材料,使耐火材料充满双金属复合管,对开口端进行封堵;3、对双金属复合管在井式炉内加热至1050-1100摄氏度,然后进行保温1-2小时,最后冷却至常温。本发明是针对双金属复合管的内外层的热处理保温温度不同,热处理后的冷却速度不同而提出的,可以使外层达到固溶处理的同时,内层满足正火和回火的热处理要求,而且还能防止内层T11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化。
105 一种热处理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110434766.7 2011-12-22 CN102585568A 2012-07-18 白敏; 任春媚
发明属于高温抗化涂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等在高温下长时间热处理过程中的抗氧化涂料。该涂料由固体粉料和液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粉料按重量份计为:玻璃粉30~50份,氮化10~50份、三氧化二铬2~5份、金属粉3~10份;所述液体按重量份计为:改性酸镁铝0.1~5份、有机硅树脂20~35份,二甲苯100份。这种涂料能够保证钢或合金钢在1200℃及以上温度下长时间(大于30小时)的热处理过程中氧化增重减少80%以上。
106 坯的防喷涂方法及喷涂设备 CN200780017270.1 2007-04-29 CN101448578B 2012-07-18 邱建萍; 邹德军; 魏治海; 朱明志; 许萌; 贾志前; 叶树峰; 魏连启
发明提供了一种坯的防喷涂方法及喷涂设备。其方法是使400℃—1000℃温度的钢坯(2)进入到预定喷涂区域(10),采用多个防氧化涂料喷涂装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位上对钢坯(2)进行防氧化喷涂,从而直接在400℃—1000℃的钢坯(2)上形成防氧化涂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对钢坯在线喷涂防氧化涂层,从而减少钢坯的氧化烧损率。
107 退火防粘剂 CN201210013222.8 2012-01-17 CN102560036A 2012-07-11 白瑞峰
退火防粘剂,属于金属表面喷涂处理技术领域。其由以下两种形式:1)镁和;2)硅酸铝镁、助剂和水。上述的铜带退火防粘剂,配伍合理,很好的解决了铜带钟罩炉退火粘结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缩短了工艺馏程,将原有的“工艺开卷-轧制-卷曲;再开卷-脱脂-水洗-喷涂防粘剂-卷曲-退火”缩短为“开卷-轧制-喷涂防粘剂-卷曲-退火”,与现有的工艺比较,利用本发明的铜带退火防粘剂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
108 用于具有优良磁性能的镜面取向制备的退火隔离剂 CN201010518037.5 2010-10-25 CN102453793A 2012-05-16 赵自鹏; 吉亚明; 杨勇杰; 李国保; 李登峰; 许云鹏
用于具有优良磁性能的镜面取向制备的退火隔离剂,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Al2O3粉末77~98%,土金属化物粉末1~8%,碱金属氯化物或/和碱土金属氯化物1~15%。本发明的退火隔离剂使高温退火过程中钢板表面不形成玻璃膜底层,同时利用氯化物的腐蚀反应移除基板近表面的嵌入式氧化物,从而获得表面光洁和磁性能稳定的产品。
109 一种应用于合金板坯热处理的抗化涂料 CN200910243717.8 2009-12-23 CN101736138B 2012-03-21 孔祥华; 段方苗; 权继锋; 沈奎; 刘虎
发明属于高温抗化涂料制备技术领域,基于合金板坯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抗高温氧化涂料,尤其适用于钢等高温长时保温热处理过程中。一种应用于高温合金热处理的抗氧化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的成分及质量配比包括:固体粉末配比:85%~92%镁砂,0.5%~5%三氧化二铬,2%~5%三聚磷酸钠,1%~4%工业粉,0.1~1%的石墨;以及占上述固体粉末质量2%~4%的聚丙烯酸钠,4%~5%的硅溶胶溶液,15%~25%的。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涂料附着性能良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基体的保护性能。
110 TA9膨胀节制作方法 CN201110254980.4 2011-08-31 CN102359691A 2012-02-22 高利霞; 唐卫华; 王俊; 沈小斌
TA9膨胀节制作方法,在TA9膨胀节制作过程中,采用两次消除应热处理的工艺,保证膨胀节的生产质量及使用性能:第一次热处理是在膨胀节管坯焊接完成采用整体消应力热处理,在550℃~650℃的温度范围内保温1~2小时,随炉冷却;第二次热处理是TA9膨胀节被压制成型后采用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制作工艺,在500℃~600℃的温度范围内保温1~2小时,随炉冷却。两次热处理均应在TA9材料内外表面涂高温防化膏,且在充满惰性气体、密封性能较好的电热处理炉中进行;从而保证TA9膨胀节的质量,尤其是焊缝的质量,确保膨胀节的使用性能。
111 纳米诱导表面氮合金化的方法 CN201010227767.X 2010-07-15 CN101892449B 2011-12-21 钟庆东; 盛敏奇; 王毅; 林海; 周琼宇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诱导表面氮合金化的方法。本发明主要步骤如下:(1)制备纳米氧化铁:配制0.1mol/L的硝酸铁溶液,在磁搅拌器的剧烈搅拌下向其中缓慢滴加浓度为1.0mol/L的。铁离子沉淀完全后,将沉淀物用离心机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后并烘干,然后在弗炉中于350℃下焙烧4h。(2)将制备好的纳米氧化铁按照10~40g/L的含量超声分散在乙醇溶液中,而后喷涂碳钢表面,涂层的厚度控制在600nm~2μm。(3)将用上述方法获得的附着纳米氧化铁的碳钢装入固定床石英管反应器中,纯氨气氛500℃下保持2h,再随炉冷至室温。并于室温向反应管内通入O2/N2混合气[V(O2)/V(N2)=0.6%]进行表面钝化处理,最终得到表面氮合金化的碳钢。该氮合金化的碳钢表面呈灰黑色,表面均匀平整,表面拥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较高的硬度。
112 一种在高磁感取向表面绘制图案的方法 CN200910046583.0 2009-02-24 CN101812570B 2011-11-23 沈侃毅; 靳伟忠; 吴培文; 李国保; 徐琪
一种在高磁感取向工件表面绘制图案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基本生产工艺如下:a)涂液制备,先在纯中加入0.6~6%的润湿剂,再加入50~1000目的纯粉,添加量为15~75%,再在混入铝粉的润湿剂水溶液中加入2.6~65%的粘结剂,其余为纯水,以质量百分比计;b)绘制图案,用绘图工具蘸取调配好的铝粉涂液,并在取向硅钢冷轧基板上绘制所需图案或文字;c)脱退火,将绘制有图案的取向硅钢冷轧基板经自然干燥后,再进行脱碳退火,脱碳退火温度:800~860℃,脱碳时间:1~12min;d)MgO涂层及高温退火;e)酸洗。本发明可使取向硅钢工件表面晶粒定位生长形成所需图案,且不会对取向硅钢工件表面造成破坏。
113 采用多元抑制剂的取向电工板带及其生产方法 CN200910038534.2 2009-04-10 CN101824582B 2011-07-20 黄锐良; 苏群; 彭志华; 黄家栋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多元抑制剂的取向电工板带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钢板带的成分包含0.02-0.035%的C,2.5-3.5%的Si,0.003-0.01%的N,0.15-0.4Mn,0.45-0.65%的Cu,0.005-0.02的P,其余为Fe及0.006-0.010%的Ti,0.01-0.02%的Cr及0.08-0.10%的Ni。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在渗氮处理时,渗氮温度为500-700℃、渗氮时间为1.5-5分钟,氮气的含量为20-68%,NH3含量为0~10%,其余为氢气和;隔离剂中还添加了钡盐,其中钡、镁盐的总含量为0.2~2%、TiO2含量为0.5~2%、MgO含量为5-25%、其余为水;隔离剂烧结温度为450~700℃、烧结时间为0.5-3分钟;高温退火的温度为1120-1190℃。本发明降低了前工序的工艺难度,提高了产品的磁性,同时,较低的高温退火温度,能达到净化钢质的效果,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114 一种生物医用β-合金的制备工艺 CN200910311198.4 2009-12-10 CN101724764B 2011-07-20 易丹青; 杨伏良; 肖来荣; 王斌; 刘会群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医用β-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合金制备;B)表面涂覆;C)热锻开坯;D)热轧;E)冷轧成形;F)热处理。本发明的β-钛合金采用高真空电弧熔炼加多次搅拌、浇铸、测相变点、真空加氩气保护均匀化、涂覆、热锻、热轧、冷轧、固溶、淬、人工时效、水冷后,将材料加工成2mm厚的板材,制备出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β钛合金生物医用材料。本发明是一种能提高材料强度、耐磨性和抗蚀性,降低材料弹性模量,保持材料良好加工成形性能的生物医用β-钛合金的制备工艺。
115 连铸板坯高温防化涂料及其制备工艺 CN200910210384.9 2009-11-02 CN101693791B 2011-07-20 米振莉; 王岩; 左碧强; 赵征志; 苏岚; 陈银莉; 赵爱民; 唐荻; 孙蓟泉
发明涉及连铸板坯高温防化涂料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将120目以下的25~55wt%SiO2、10~20wt%Al2O3、11~23wt%MgO等组分在内的粉料、含还原剂、无机粘结剂表面活性剂、悬浮剂等分别研磨混合均匀,然后用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最终调节涂料的密度在1200~1500kg/m3。该涂料既可以对连铸板坯常温喷涂又可以直接对高温铸坯进行喷涂,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连续完整的保护涂层,有效的降低铸坯的温降以及在加热炉均热过程中的高温氧化烧损,不改变基体的原有性能,有效的降低合金元素在铸坯表面的贫化。铸坯出加热炉后涂层自然剥落能强,铸坯氧化基体平整。该氧化涂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在700~1300℃/2~8小时加热时的防氧化。
116 一种用于晶粒取向制备的退火隔离剂及其使用方法 CN200910195989.5 2009-09-21 CN102021282A 2011-04-20 吉亚明; 李国保; 黄昌国; 许云鹏; 赵自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晶粒取向制备的退火隔离剂,其化学成分的质量份数组成为:100份的化镁,5~50份的二氧化硅以及1~10份的氯化物。相应的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晶粒取向硅钢制备的退火隔离剂使用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该退火隔离剂、控制脱渗氮条件和退火条件能够制备一种表面光洁度良好、具有优良磁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无玻璃膜底层晶粒取向硅钢。
117 靶材热处理方法 CN200910164856.1 2009-08-11 CN101624694B 2011-01-26 姚力军; 潘杰; 王学泽; 欧阳琳; 刘庆
一种靶材热处理方法,包括:提供靶材;加热装有细砂的铁质容器,所述细铁砂能包覆所述靶材;将所述靶材埋入装有细铁砂的铁质容器中,对所述靶材进行热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靶材热处理方法能够确保靶材均匀受热,实现其组织结构的均匀性,满足溅射要求。
118 一种生产经济的低温加热取向电工的方法 CN200910089673.8 2009-07-28 CN101603148B 2011-01-05 夏兆所; 潘丽梅; 许学勇; 倪献娟; 周谊军; 王全礼; 杜守志; 耿立; 王崇学
一种生产经济的低温加热取向电工的方法,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铸坯在1200-1300℃加热后热轧,热轧板经酸洗后进行带中间退火的二次冷轧,轧到成品厚度,中间退火制度为在800-900℃保温3-6min,炉内气氛为湿的H2和N2的混合气体,其中H2含量体积百分比为1-30%。中间退火阶段部分脱,省略二次冷轧后的脱碳退火或者回复退火工艺,而在高温退火升温阶段实现完全脱碳。优点在于,采取了简化了低温取向电工钢的制备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119 采用多元抑制剂的取向电工板带及其生产方法 CN200910038534.2 2009-04-10 CN101824582A 2010-09-08 黄锐良; 苏群; 彭志华; 黄家栋
发明公开了种采用多元抑制剂的取向电工板带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钢板带的成分包含0.02-0.035%的C,2.5-3.5%的Si,0.003-0.01%的N,0.15-0.4Mn,0.45-0.65%的Cu,0.005-0.02的P,其余为Fe及0.006-0.010%的Ti,0.01-0.02%的Cr及0.08-0.10%的Ni。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在渗氮处理时,渗氮温度为500-700℃、渗氮时间为1.5-5分钟,氮气的含量为20-68%,NH3含量为0~10%,其余为氢气和;隔离剂中还添加了钡盐,其中钡、镁盐的总含量为0.2~2%、TiO2含量为0.5~2%、MgO含量为5-25%、其余为水;隔离剂烧结温度为450~700℃、烧结时间为0.5-3分钟;高温退火的温度为1120-1190℃。本发明降低了前工序的工艺难度,提高了产品的磁性,同时,较低的高温退火温度,能达到净化钢质的效果,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120 一种辊面硬度均匀性好的复合轧辊的制造方法 CN201010033822.1 2010-01-08 CN101760603A 2010-06-30 符寒光; 雷永平; 宫开令
发明公开了一种辊面硬度均匀性好的复合轧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轧辊首先在加热炉内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80~150℃,经保温后置于控冷装置中,先喷雾冷却5~15分钟,然后气冷20~60分钟,最后空冷至辊面温度低于300℃时入炉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加热温度450~580℃,经保温后炉冷至温度低于200℃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轧辊辊面硬度均匀,使用寿命明显延长,推广使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