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一般车辆 / 车辆悬架装置的配置 / 具有调整弹簧或减振器特性、调整车辆支撑面与弹簧悬架部分之间的距离,或锁止悬架以适应各种车辆或路面条件使用的需要,例如根据速度或负载的需要而配置的弹性悬架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一种具有磁滞执行器的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510505294.8 2015-08-17 CN105059078B 2017-05-03 潘惠惠; 孙维超; 高会军
一种具有磁滞执行器的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它涉及一种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中具有磁滞执行器的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应用了自适应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采用对1/4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整体建模的方法,通过在闭环系统中选取关键状态变量列写状态方程,最终得到控制器的表达式。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引入了磁滞补偿控制器,提高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执行器的性能,从而增强了整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对1/4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建模后,将磁滞补偿控制器引入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通过对其各方面性能的测试,可明显发现磁滞补偿控制器的作用效果。
162 底盘高度可调式四轮悬架减震系统 CN201510675194.X 2015-10-20 CN106585313A 2017-04-26 范跃进
发明公开了一种底盘高度可调式四轮悬架减震系统。该方案在车架前端左右两侧各焊一头管,并由波盘套件与前叉相连接,将叉腿减震器上的转向轮轴孔座与前调节开口包箍焊接在一起,在车架后端左右两侧上部,分上下各焊一开口包箍,用来固定加长后减震器(长80厘米以上)上端,在后桥两边各焊一方框型支架,一头口朝上并前后纵向钻一通孔,孔间装一轴套留一定间隙并用螺栓相连接,轴套焊在L型支架一头,另一头焊在后调节开口包箍上,通过调整前叉腿减震器与后减震器下端在包箍内的位置高低,而改变底盘的离地高度,当后桥两边上下颠簸时,后桥与轴套以螺栓为支点左右转动,使两轮随时着地。
163 用于车辆的摆臂结构 CN201710096710.2 2017-02-22 CN106585309A 2017-04-26 侯建勇; 彭锋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摆臂结构。所述用于车辆的摆臂结构包括:摆臂本体、球头座、高度调节装置和定组件,摆臂本体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套筒;球头座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导向套筒内;高度调节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球头座相对摆臂本体上下移动;以及锁定组件用于锁定导向套筒与所述导向柱。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摆臂结构,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164 一种自走式红枣收获 CN201610883039.1 2016-10-08 CN106472009A 2017-03-08 李成松; 王健; 付威; 赵毅兵; 刘玉冬; 坎杂; 王哲; 李琳琳
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走式红枣收获机。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走式红枣收获机,包括:机架、采摘系统、输送系统、自走式底盘、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机架的中部为倒“U”形通道,用于通过枣树;机架的前端设置有扶枝器;采摘系统设置在机架上;输送系统用于输送和收集红枣;自走式底盘设置在机架上;自走式底盘包括:行走系统和分时四轮转向系统;驱动系统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驱动采摘系统、输送系统和自走式底盘;控制系统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控制驱动系统、采摘系统、输送系统和自走式底盘。采用本发明可增强红枣收获机的适应性,改善收获效果。
165 一种可独立自适应下压的麦克纳姆轮装置 CN201510347559.6 2015-06-19 CN104908547B 2017-03-08 马伟; 王韡; 郭宁; 褚昌军
发明属于工业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独立自适应下压的麦克纳姆轮装置,其包括:气缸上安装板、电机减速机、伺服电机、气囊式气缸、气缸下安装板、麦克纳姆轮、销轴外安装板、销轴、转接座、销轴内安装板、行走减速机、电机减速机基座;当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电机减速机转动,电机减速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将动传输给行走减速机,使行走减速机内外圈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麦克纳姆轮进行转动。本发明提供的可独立自适应下压的麦克纳姆轮,对基于麦克纳姆轮的全向移动平台,可实现多种不同环境工况下的使用,下压力可根据负载及地面状况进行调节,可降低地面对麦克纳姆轮运行过程的影响程度,避免因地面不平产生的某组轮组悬空等现象。
166 一种汽车轮距调整装置 CN201410380051.1 2014-08-04 CN104163085B 2017-02-15 张杰; 席鹏东; 刘巍; 潘之杰; 吴成明; 冯擎峰
发明提供汽车轮距调整装置,包括后悬挂、轮毂电机及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车辆的车架上,所述后悬挂包括减震器及纵拉杆,所述减震器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车架相连,且所述纵拉杆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轮毂电机位于所述车轮的内侧,所述车轮与所述后悬挂相连,所述减震器与所述支座之间设有一第一轴承,所述减震器与所述纵拉杆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二轴承,使所述轮毂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车轮绕支座轴线转动使车轮距在一伸展及一收缩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后悬挂上还设有一限位止装置,所述限位锁紧装置在所述车轮转动至伸展位置或收缩位置时固定所述车轮的位置。本发明通过轴承及限位锁止装置的运用,利用轮毂电机的翻转达到了改变轮距的目的。
167 车辆减振装置 CN201410696798.8 2014-11-26 CN104442264B 2017-01-18 周发文; 陈养彬; 吴家宸; 李林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减振装置的平衡机构,其包括第一铰链座、第二铰链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座与所述第二铰链座之间的连接杆,所述第一铰链座以及所述第二铰链座上均设置有销轴,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置有关节轴承,各所述关节轴承安装于各所述销轴上。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减振装置。采用本发明的平衡机构,能够保证减振装置的正常使用。
168 一种速差转向无人机动车 CN201610865644.6 2016-09-29 CN106314111A 2017-01-11 李雪原; 周俊杰; 苑士华; 胡纪滨; 唐寿星; 韩子勇; 尹旭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速差转向无人机动车。本发明采用肘内传动技术,将驱动电机放入在车体内部。与采用轮毂电机方案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对电机尺寸重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了选配电机的难度,同时可以选用高转速的高功率密度电机,在车辆有限的重量要求下,提供更高的动功率,对车辆的机动性能尤其是越野机动性能是很大的提升。此外,本发明还将电机等大质量部件布置在车舱内部,降低悬架系统的簧下质量,提高悬架的响应能力,同时减小悬架的动载荷。可以很大的提高越野性能。
169 一种自动调节移动机器人车身高度装置及方法 CN201410823114.6 2014-12-22 CN104527361B 2017-01-11 谢小鹏; 李盛前; 李光乐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移动机器人车身高度装置及方法,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传动机构和根据障碍物高度数据信息控制传动机构正/反转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箱体的外底部通过一个四连杆机构与车架活动铰接;传动机构与车架之间连接有一绳索,传动机构转动,改变绳索长度,并驱动四连杆机构作伸长或者缩短动作。本装置可应用于两栖移动机器人装备领域,该装置接收到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数据信息,采用电机经过减速齿轮驱动齿轮轴,利用齿轮轴旋转拉紧绳索并结合四连杆机构降低移动机器人车身高度;而放松绳索时,四连杆机构在拉簧拉的作用下收缩,起到升高移动机器人车身高度,以至完成移动机器人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作用。
170 一种小型仿地形自动差高动行走机器 CN201410091757.6 2014-03-13 CN103847511B 2017-01-04 牟向伟; 蓝潘鹏; 李斌; 卢俊羽
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仿地形自动差高动行走机器,包括动力装置和分别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安全离合装置、差高执行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仿地形差高控制装置,分别与发动机和安全离合装置连接;仿地形差高控制装置通过其内部的蜗轮与差高执行装置中的连杆动力轴连接,为差高执行装置的连杆摆动梁机构和滑杆套筒限位机构输入动力,实现机器两侧的驱动轮差高。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根据山地、丘陵等作业地面的凹凸状况,自动识别车身倾斜程度并调节两侧驱动轮相对高度,使行走机器机身保持平稳,不易侧翻。
171 悬挂装置及车辆 CN201610820497.0 2016-08-30 CN106256567A 2016-12-28 陈学杭; 陈沂民
发明公开了悬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上设有行走机构。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若干如上所述的悬挂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极大提高车辆的通勤性能、增加车辆的附加功能和扩展车辆使用范围,受路况限制大大减小,自保自救能增强,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执勤巡行机动高效,特别对于医疗救护、救灾支援、特警执勤、地质勘察、拓荒探险、机车极限运动等行动更是助力强大。
172 驱动机构及搬运车 CN201610804909.1 2016-09-05 CN106218341A 2016-12-14 刘凯; 陈曦; 李洪波; 孙浪浪; 唐
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及搬运车。驱动机构固定在搬运车的车体上,包括:动组件,固定在车体上;驱动轮,与动力组件连接并能够在动力组件的带动下转动;以及调节组件,设置在车体上。其中,驱动轮枢转设置在调节组件上,且调节组件能够在搬运车的行进过程中自动上下调整驱动轮的位置。搬运车包括;车体;从动轮,设置于车体上,以对车体提供辅助支撑;以及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机构。在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及搬运车中,当驱动机构驱动搬运车的车体在地面上移动时,如果地面出现高低起伏,则驱动机构的调节组件能够自动的上下调整驱动轮的位置,以保证驱动轮始终与地面保持接触,提高驱动轮的抓地力,避免车体倾斜,防止驱动轮打滑。
173 齿条机构变形减震行走部及具有其的消防移动平台 CN201610673814.0 2016-08-16 CN106184468A 2016-12-07 李允旺; 葛世荣; 李伟; 陈松松; 陶陶
发明公开了一种齿条机构变形减震行走部,包括机架、周转轮系组件、调装置和行走组件;所述周转轮系组件为两个,呈对称布置,包括太阳轮、转臂、行星齿轮以及减震元件;周转轮系组件的减震元件分别与机架和转臂相连,调角装置的双面齿条处于两个太阳轮之间并与之啮合,且双面齿条在螺杆及螺杆驱动件的驱动下沿机架移动并带动太阳轮及与之啮合的行星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两个行星轮相连的两个行走组件做反向转动,从而实现了行走部的变形;两个行走组件受外部冲击时,因减震元件的存在,转臂可在一定范围弹性摆动,使得行走部具有减震性能。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消防移动平台,可用于设计消防机器人,包括上述的齿条机构变形减震行走部。
174 双蜗轮机构变形行走部及具有其的消防移动平台 CN201610675369.1 2016-08-16 CN106184437A 2016-12-07 李允旺; 葛世荣; 李伟; 张成; 封昂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蜗轮机构变形行走部,包括基架、双蜗轮机构、变形驱动组件和行走组件;所述双蜗轮机构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基架可枢转地相连;蜗轮,两个所述蜗轮对称地设在所述蜗杆两侧且均与其啮合,两个所述蜗轮均与所述基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变形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蜗杆转动;两个所述行走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蜗轮相连。所述蜗杆转动时,可驱动两个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所述蜗轮反向地转动,带动两个所述行走组件可反向地摆动,从而改变了两个行走组件的夹,实现了行走部的变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双蜗轮机构变形行走部的消防移动平台,因为采用了双蜗轮机构变形行走部,提高了其地形通过性、适应性与运动稳定性
175 一种基于液压作动筒调节的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 CN201410748145.X 2014-12-09 CN104442265B 2016-08-24 邱绪云; 曹凤萍; 刘永辉; 李爱娟; 徐传燕; 王慧君; 李建英; 高琦
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液压作动筒调节的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属于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针对以客运、货运为主的道路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技术;该控制系统预先判断行驶中的运输车辆是否存在侧翻的危险状况,能够防止行驶中运输车辆突然发生侧翻;该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运输车辆的加速信号、转向盘转信号、车身高度信号、车速信号,将当前状态采集的信号转化、计算、分析、判断,通过控制液压、车身高度控制电磁调节车架两侧的高度,防止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能够提高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176 主动几何控制悬架系统 CN201210315257.7 2012-08-30 CN103158473B 2016-08-24 李彦求; 张成培; 姜秉求; 柳尚勋
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几何控制悬架系统,其可以包括上臂和辅助连杆,所述上臂连接至后轮侧转向节和副车架之上和之间的一侧,所述辅助连杆与节点可变单元一起连接至所述转向节和所述副车架之上和之间的另一侧,其中所述节点可变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在所述副车架的一部分处;轨迹可变套件,所述轨迹可变套件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外壳的支架凸轮操作轨道,所述凸轮操作轨道固定至所述轨迹可变套件的一侧;凸轮,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轨迹可变套件的凸轮操作轨道上,从而沿着凸轮操作轨道能够上/下滑动;以及凸轮螺栓,所述凸轮螺栓将所述凸轮与所述辅助连杆的车身侧连接部分连接。
177 车辆减震器系统及其附件 CN201480070486.4 2014-12-22 CN105873777A 2016-08-17 A·卡米勒; I·米尼
一种配置有多于一个压汽缸的车辆减震器系统,其对于不同的负载提供有利的阻尼特性。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减震器系统,该车辆减震器系统具有:主要压力汽缸,其包括由主要活塞头分隔的上主要腔室和下主要腔室;辅助压力汽缸,其包括由辅助活塞头分隔的上辅助腔室和下辅助腔室;第一连接导管,其连接上主要腔室和上辅助腔室;第二连接导管,其连接下主要腔室和下辅助腔室;以及汽缸布置,其被配置成用于调节到辅助压力汽缸的流体流。
178 单作用缸定量车姿调节系统 CN201610169518.7 2016-03-24 CN105805062A 2016-07-27 陈轶杰; 郑冠慧; 侯茂新; 徐梦岩; 宁丹; 高晓东; 万义强; 王洪颖; 李彪; 张旭; 张亚峰; 鞠海洁; 王亚军; 韩小玲; 杜甫
发明涉及一种单作用缸油气悬挂定量车姿调节系统,其中右二梭第一控制端与右二负载敏感比例阀组的负载反馈控制端相连,第二控制端连接油箱,回油控制端与右一梭阀第二控制端相连;右一梭阀第一控制端与右一负载敏感比例阀组的负载反馈控制端相连,回油控制端与左二梭阀第二控制端相连;左二梭阀第一控制端与左二负载敏感比例阀组的负载反馈控制端相连,回油控制端与左一梭阀第二控制端相连;左一梭阀第一控制端与左一负载敏感比例阀组的负载反馈控制端相连,回油控制端与定量泵用主压控制阀组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多负载作用的系统中,定量泵用主压力控制阀组控制端所反馈的负载压力为各油气悬挂对应负载经梭阀比较后的最大值。
179 双作用缸定量车姿调节系统 CN201610169516.8 2016-03-24 CN105782140A 2016-07-20 陈轶杰; 郑冠慧; 侯茂新; 高晓东; 万义强; 王洪颖; 李彪; 张旭; 张亚峰; 鞠海洁; 王亚军; 韩小玲; 杜甫; 徐梦岩; 宁丹
发明涉及了一种双作用缸定量车姿调节系统,其中右二梭的第一控制端与右二双作用缸用负载敏感比例节流阀组的压反馈控制端相连,第二控制端连接油箱;右二梭阀的回油控制端与右一梭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右一梭阀的第一控制端与右一双作用缸用负载敏感比例节流阀组的压力反馈控制端相连;右一梭阀的回油控制端与左二梭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左二梭阀的第一控制端与左二双作用缸用负载敏感比例节流阀组的压力反馈控制端相连;左二梭阀的回油控制端与左一梭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左一梭阀的第一控制端与左一双作用缸用负载敏感比例节流阀组的压力反馈控制端相连,左一梭阀回油控制端与定量泵用主压力控制阀组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多负载作用的系统中,定量泵用主压力控制阀组控制端所反馈的负载压力信号为各油气悬挂对应负载经梭阀比较后的最大值。
180 一种基于空气悬架调节的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 CN201410748186.9 2014-12-09 CN104476999B 2016-06-15 邱绪云; 刘永辉; 李爱娟; 曹凤萍; 徐传燕; 王慧君; 李建英; 高琦; 徐刚
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空气悬架调节的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车身高度传感器、空气悬架、车身高度控制电磁、空气处理装置等,属于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针对以客运、货运为主的道路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技术;该控制系统预先判断行驶中的运输车辆是否存在侧翻的危险状况,能够防止行驶中的运输车辆突然发生侧翻;该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运输车辆的加速信号、转向盘转信号、车身高度信号、车速信号,将当前状态采集的信号转化、计算、分析、判断,通过控制空气压缩机、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排气阀调节车架两侧的高度,防止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侧翻,能够提高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