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一般车辆 / 车用轮胎 / 充气轮胎或内胎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防爆轮胎 CN201210543614.5 2012-12-14 CN103009928B 2015-10-28 朱晓义
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爆轮胎,它包括胎壁、轮圈及压差转移圈,压力差转移圈设置在胎壁与轮圈间且套接在轮圈上,压力差转移圈外圈设有压力导入口,胎壁间隔形成有充气腔,内圈设有压力导出口,在压力差转移圈中设有流体通道联通压力导入口与压力导出口;所述流体通过流体通道的路径大于沿截面穿过压力差转移圈的路径。本发明通过在轮胎内设置了压力差转移圈,从而使得轮胎在行驶中与地面撞碰过程中,对应在轮胎内的充气腔中产生气体的高压力,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差转移圈内部至轮圈四周均匀的分散转移,使轮胎转动中局部的压力减少,轮胎的防爆性、安全性和寿命得到提高,同时不幸爆胎后也能支撑轮胎正常行驶一段路程。
162 充气轮胎 CN201480008480.4 2014-02-25 CN104995040A 2015-10-21 须贺勇一
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具备:2条外侧周向主槽;和设置于该外侧周向主槽间的至少1条内侧周向主槽。位于所述外侧周向主槽间的第1陆部的胎面轮廓线相对于第1圆弧形状突出1mm以下,所述第1圆弧形状形成为经过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各自的内侧的边缘端与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两侧的边缘端。进一步,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陆部的胎面轮廓线相对于第2圆弧形状突出1mm以下,所述第2圆弧形状经过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外侧的边缘端,且由具有所述第1圆弧形状的圆的半径的75~95%的范围内的半径的圆弧形成。
163 零压轮胎 CN201480005066.8 2014-02-26 CN104936796A 2015-09-23 堀内研治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多维地兼有零压行驶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并且可改善通常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的零压轮胎。在侧壁增强型零压轮胎中,将从车辆外侧区域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面的距离(Do)与轮辋宽度(Wr)的关系设定为0.20≤Do/Wr≤0.30,将从车辆内侧区域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面的距离(Di)与轮辋宽度(Wr)的关系设定为0.25≤Di/Wr≤0.35,将车辆外侧区域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主槽的槽宽(Wo)与车辆内侧区域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主槽的槽宽(Wi)的关系设定为0.80≤Wo/Wi≤0.90,将位于帘布层的外侧的外侧橡胶部分在轮辋检测线位置的厚度(Ga)与该最大厚度(Gb)的关系设定为0.8×Gb≤Ga≤1.0×Gb,将位于帘布层的内侧的内侧橡胶部分在轮辋检测线位置的厚度(Gc)与厚度(Ga)的关系设定为0.7×Ga≤Gc≤1.0×Ga。
164 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胎面 CN201380067847.5 2013-12-18 CN104884270A 2015-09-02 远藤谦一郎; 松田淳; 桥村嘉章; 蔵持泉
以提供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作为课题。轮胎/车轮组装体具有:车轮,其连结于旋转轴;弹性体的内胎,其配置于车轮的径向外侧,在内部填充有空气;刚体的保护环,其配置于内胎的径向外侧,且与车轮分离地配置;以及胎面环,其在保护环的径向外侧以内周面与所述保护环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
165 充气轮胎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1380067010.0 2013-12-03 CN104884269A 2015-09-02 渡边敏幸; 和气充幸; 石原大雅; 横田英俊; 石川清二; 松永家朋; 草野亚希夫; 高田敬士; 三好茜
一种充气轮胎(1)设置有:胎体(9),其从胎面部(7)经由一对胎侧部(5)环状地延伸到一对胎圈部(3);胎圈填胶(13),其布置在埋设于胎圈部(3)内的胎圈芯(11)的轮胎径向外侧,其特征在于,充气轮胎(1)的内表面(15)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植绒加工区域(21),在植绒加工区域(21)中,利用粘接剂使许多短纤维(17)固定地附着,并且植绒加工区域(21)的轮胎径向内端(21a)布置在胎圈填胶(13)的轮胎径向外端(13a)的轮胎径向内侧且与胎趾(23)向轮胎径向外侧相距开给定的间隔(h)。
166 充气轮胎 CN201480003480.5 2014-04-07 CN104870221A 2015-08-26 清水健人
具有当安装在车辆上时指定的车辆内/外取向的充气轮胎(1)包括胎面部(2),所述胎面部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三个主槽(3)和四排陆地部(4),所述陆地部由各主槽限定,其中,在位于轮胎赤道CL侧的两排中间陆地部(41)中的每个陆地部中,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个细槽(5)和从细槽(6)朝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倾斜槽(6),在位于胎肩侧的两排胎肩陆地部(42)中的每个胎肩陆地部中,设置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未与主槽连通的多个横纹槽(8),从侧主槽(32)的位于胎肩陆地部侧的槽边缘到轮胎赤道在车辆外侧的距离Do和在车辆内侧的距离Di相等,中间主槽(31)的中心位置(C)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内侧的位置,从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的移位长度(d)处于中间主槽的宽度L的5%以上10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o大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i。
167 充气轮胎和压调节器 CN201410754512.7 2014-12-11 CN104708995A 2015-06-17 D.P.L.M.欣克
发明涉及自充气轮胎和压调节器。具体地,自充气轮胎组件包括连接到轮胎并限定空气通路的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由柔性材料构成,其操作地允许与轮胎印迹相对的空气管段变扁平以关闭所述通路,并弹性地去扁平至初始构造。所述空气管在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所述轮胎印迹顺序地压扁,以沿着所述通路将空气送至调节器装置。所述调节器装置调节到所述空气管的进口空气流和到所述轮胎腔的出口空气流。
168 轮胎 CN200980160820.4 2009-11-25 CN102470701B 2015-05-27 小岛崇明; 木胁幸洋
发明提供一种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0)设有:多个肋状接地部(110)、肋状接地部(210)、肋状接地部(240),其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11、12、21、22)划分而成;以及共振器,其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并通过肋状接地部(110)与路面的接触来形成预定的空间,并与上述周向槽相连通;共振器包括:第1共振器,其沿轮胎周向设有多个;以及第2共振器,其位于比第1共振器靠车辆安装时内侧的位置,并沿轮胎周向设有多个;第2共振器的数量多于第1共振器的数量。
169 轮胎用纤维附着装置和轮胎用纤维附着方法 CN201380046366.6 2013-09-05 CN104640692A 2015-05-20 渡边敏幸; 石原大雅; 和气充幸
一种轮胎用纤维附着装置,其将纤维附着在轮胎的内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该轮胎用纤维附着装置包括:轮胎支撑部件,其支撑轮胎;纤维供给部件,其包括纤维吹出口并且从所述纤维吹出口将纤维喷出到由轮胎支撑部件支撑的轮胎的内表面上;以及纤维带电部件,其使从纤维吹出口喷出的纤维带电。轮胎用纤维附着装置的特征还在于被构造为:在轮胎由轮胎支撑部件支撑的情况下能够将纤维带电部件和纤维供给部件的纤维吹出口配置在由轮胎的内表面和一对假想圆形面围绕的空间内,该一对假想圆形面以轮胎的胎圈部的内周缘作为其周缘。
170 工程车辆用轮胎 CN201080040024.X 2010-07-27 CN102481810B 2015-04-08 松泽和贵
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其具有由在胎体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层形成的带束部,该胎体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其中,位于带束部的径向最外侧的最外侧带束层具有胎面宽度的50%以上的宽度,窄槽被设置成使得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和窄槽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在胎面厚度(T)的15%到100%的范围,其中T是在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处的胎面厚度。
171 充气轮胎 CN201380036319.3 2013-05-01 CN104428147A 2015-03-18 儿玉勇司; 小石正隆
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用于在抑制凸部的空气阻的恶化和轮胎滚动阻力的增加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在安装在车辆上时具有车辆内/外取向的充气轮胎(1)包括:沿轮胎周向方向设置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S)上的多个凸部(9);和设置在位于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S)上的多个凹部,其中凸部(9)自轮胎侧部(S)起的突出高度大于4mm并且在10mm以下,凸部形成为长形凸部并且在横向上的弯曲刚性满足0.1MPa·mm4以上10,000MPa·mm4以下的范围。
172 重载用轮胎 CN201080026337.X 2010-06-14 CN102802966B 2015-03-18 菅沼彰
发明提供一种重载用轮胎。该重载用轮胎包括:胎肩肋(A1)(胎肩肋(A5)),其设在胎面胎肩部上;副肋(A2)(副肋(A4)),其隔着周向槽(110)(周向槽(116))与胎肩肋(A1)相邻,设在比胎肩肋(A1)靠轮胎赤道线的位置;以及不均匀磨损吸收肋(B1)(不均匀磨损吸收肋(B2)),其设在周向槽(110)内,并位于比胎肩肋(A1)、副肋(A2)的踏面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副肋(A2)、副肋(A4)上形成槽宽度比周向槽(110)、周向槽(116)细的周向细槽(10)。周向细槽(10)以副肋(A2)、副肋(A4)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在车辆安装时外侧。
173 充气轮胎 CN201380031644.0 2013-04-23 CN104364093A 2015-02-18 儿玉勇司; 小石正隆; 鸨崎浩
发明充气轮胎维持车辆的空气阻的减低效果,并且改善均匀性。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大量凸部(9),凸部(9)以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且遍及轮胎径向内外的方式呈长条状延伸,各凸部(9)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凸部(9)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
174 充气轮胎 CN201380013590.5 2013-02-22 CN104203603A 2014-12-10 松下幸太郎
充气轮胎(1)中,各陆部(31~34)分别具有多个花纹槽(312~342),并且位于内侧区域的至少一列的陆部(33、34)具备具有三维结构部的花纹槽(332、342)。此外,胎面部整个区域的对于轮胎周向的地牵引指数STI为100≤STI的范围内。此外,外侧区域的雪地牵引指数的花纹槽分量STI_s_out和内侧区域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花纹槽分量STI_s_in具有1.1≤STI_s_in/STI_s_out的关系。另外,外侧区域的三维结构部的外围长度比PLR_out和内侧区域的三维结构部的外围长度比PLR_in具有1.1≤PLR_in/PLR_out的关系。
175 轮胎 CN201080038686.3 2010-01-28 CN102574426B 2014-08-27 小岛崇明; 木胁幸洋
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50)、胎侧部(60)以及胎肩加强部(70)。在充气轮胎(1)沿胎面宽度方向(TW)截取的截面中,在设按照胎面(50)的表面曲率的第1曲线(R1)与按照胎肩加强部(70)的表面曲率的第2曲线(R2)交叉的点为虚拟点(IP)、设通过虚拟点(IP)并且与胎体(20)大致正交的直线(L)与充气轮胎(1)的表面相交的点为交点(NP)的情况下,具有包含交点(NP)且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凹胎肩区域(US)。在凹胎肩区域(US)中形成比充气轮胎(1)的表面凹陷的多个凹部(80)、及未形成有凹部(80)的表面部(90)。凹胎肩区域(US)沿轮胎周向(TC)延伸。
176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48680.3 2012-08-24 CN103842188A 2014-06-04 渡边敏幸; 和气充幸; 石原大雅
发明涉及一种容易制造并且能够可靠地降低空腔谐振音的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短纤维(10),其固定到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带束(5),其埋设在胎面部(3)中,该带束由一个或多个带束层组成并且具有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BW),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轮胎中央区域(C)是以轮胎赤道面(E)为中心对称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1/2×BW的区域,并且轮胎侧部区域(S)是从轮胎中央区域(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起延伸到胎圈部(1)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部的区域,相对于轮胎内周面,轮胎中央区域和各轮胎侧部区域满足由如下式(1)表示的关系。式(1):轮胎中央区域的短纤维固定面积/轮胎中央区域的面积<轮胎侧部区域的短纤维固定面积/轮胎侧部区域的面积。
177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1410065539.5 2010-08-20 CN103818190A 2014-05-28 河野好秀; 今誓志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行驶性能就能够抑制空气进入、从而提高耐久性的轮胎。该轮胎(10)包括:环状的胎体(17),其由骨架用树脂材料形成;以及加强层(28),其是在胎体(17)的胎冠部(16)上卷绕并且接合包覆帘线构件(26)而形成的,该包覆帘线构件(26)是在加强帘线(26A)上包覆帘线用树脂材料(27)而形成的;通过这样的轮胎(10),能够不降低行驶性能就能够抑制空气进入,从而提高耐久性。
178 环保型内胎 CN201310535878.0 2013-10-28 CN103754067A 2014-04-30 范富仓
一种环保型内胎,它是在橡胶内胎的里面,套上一只致密软布胎,致密软布胎的直径要比橡胶内胎的直径大一点,在致密软布胎和橡胶内胎之间涂有不干密封胶,然后通过嘴把橡胶内胎充足气,当橡胶内胎被扎破后,里面就出现一个漏气孔,橡胶内胎里面的高压气流就从漏气孔漏出,因为致密软布胎的直径要比橡胶内胎的直径大,而且它们之间还涂有不干密封胶,所以带胶的致密软布胎就随高压气流移动,迅速堵住了漏气孔,使橡胶内胎不再漏气,并且保护了外胎。
179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1310353677.9 2013-08-14 CN103625216A 2014-03-12 下村和生
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卷带法并能良好地确保通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方法为,由非导电橡胶(21)、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21)的导电橡胶(22)而形成的复合橡胶带(20)具有:厚度(T)小于宽度(w)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两端逐渐变小。导电橡胶(22)具有的截面积为复合橡胶带(20)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以非导电橡胶(21)在复合橡胶带(20)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20)两端中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在由橡胶带卷绕体构成的橡胶构件,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20)部分重复,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导电橡胶(22)设置导电通路,橡胶带卷绕体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而形成。
180 充气轮胎 CN200910225699.0 2009-11-27 CN101758745B 2014-03-05 景山尚纪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将上性能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提高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其是圆形胎肩的轮胎,胎面部(2)被纵主沟(3)和横沟(4)划分为花纹(5),并且在花纹块上形成具有锯齿部(8)的刀槽花纹(6)。在胎面部被轮胎轴向最外侧的外纵主沟(3o)划分为胎肩侧区域(Ysh)和胎冠侧区域(Ycr)时,配设在胎肩侧区域的刀槽花纹(6sh)的锯齿部的锯齿摆幅(Wsh)以及锯齿间距(Psh)大于配设在胎冠侧区域(Ycr)的刀槽花纹(6cr)锯齿部的锯齿摆幅(Wcr)以及锯齿间距(Pcr)。上述刀槽花纹(6sh)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度(θsh)小于刀槽花纹(6cr)的角度(θcr)。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