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轮和轮胎 / 轮距 /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阅读:618发布:2022-01-13

专利汇可以提供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速列车架悬式 转向架 牵引 传动系统 可靠性试验台,包括试验台 基础 (1)、动 力 传递总成(2)、举升装置(3)与转向架 定位 装置(5)。动力传递总成(2)安装在试验台基础(1)中的基础平台(6)的中部。举升装置(3)中的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平行地安装在基础平台(6)左右两侧的地基上;1号固定支座总成(33)与驱动总成(34)安装在基础平台(6)的前后端;1号固定横梁(29)与2号固定横梁(30)和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中的1号过渡 纵梁 (35)与2号过渡纵梁(52)固定连接。转向架定位装置(5)安装在试验台基础(1)中两个短槽壁的顶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可模拟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的真实工况。,下面是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包括试验台基础(1)、动传递总成(2)、举升装置(3)与转向架定位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台基础(1)为一个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坑的泥浇筑而成的槽式结构件,坑底上水平设置有基础平台(6),试验台基础(1)的两个短槽壁的顶端面上水平地对称地设置1号基础小平台(7)、
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的内侧平行地布置有1号入口轨道(11)与2号入口轨道(12),基础平台(6)、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皆为工作表面上均布有T型槽的矩形平板结构件,垂直于X轴方向的基础平台(6)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和垂直于X轴方向的矩形坑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共面,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的纵向对称面和矩形坑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且对称布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递总成(2)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联轴器(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组成;
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由1号齿轮箱总成(18)、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1号左胀紧联结套(21)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22)组成;其中: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21)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22)结构相同;
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采用1号左胀紧联结套(21)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22)固定安装在1号齿轮箱总成(18)中的1号滚轮轴(19)的左端与右端,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4)的轮距相等;
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18)由1号滚轮轴(19)、1号齿轮箱下壳体(20)、1号左轴承对(23)、1号右轴承对(24)、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5)、1号联接法兰(26)、1号锥齿轮轴(27)与1号齿轮箱上壳体(28)组成;
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20)为铸造焊接而成的壳体结构件,1号锥齿轮轴(27)的一端及1号滚轮轴(19)上安装有结构相同的锥齿轮并相互啮合,1号联接法兰(26)通过键与1号锥齿轮轴(27)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1号左轴承对(23)套装在1号左滚轮(16)右侧的1号滚轮轴(19)上,1号右轴承对(24)套装在1号右滚轮(17)左侧的1号滚轮轴(19)上,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5)套装在1号锥齿轮轴(27)上,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20)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轮(53)、2号右滚轮(54)、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其中: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
所述的2号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结构相同,即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21)、1号右胀紧联结套(22)、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总成(18)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18)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下壳体(20)与
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27)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1号滚轮轴(19)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1号联接法兰(26)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1号左轴承对(23)、1号右轴承对(24)、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5)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安装在试验台基础(1)中基础平台(6)的前端与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滚轮轴(19)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4)的轴距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锥齿轮轴(27)及1号联接法兰(26)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且相对布置;联轴器(14)的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联接法兰(26)固定联接,联轴器(14)的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
3.按照权利要求1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举升装置(3)包括1号固定横梁(29)、2号固定横梁(30)、1号举升臂总成(31)、
2号举升臂总成(32)、1号固定支座总成(33)及驱动总成(34);
所述的1号举升臂总成(31)包括1号过渡纵梁(35)、1号前上连杆(36)、1号前下连杆(37)、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1号同步拉杆(39)、1号后上连杆(40)、1号后下连杆(41)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其中,1号前上连杆(36)与1号后上连杆(40)结构相同,1号前下连杆(37)与1号后下连杆(41)结构相同,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结构相同;
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固定在试验台基础(1)的坑底上,1号前下连杆(37)的下端与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通过销轴连接,1号前上连杆(36)的上端与1号过渡纵梁(35)的前销轴座销轴连接,1号前上连杆(36)的下端、1号前下连杆(37)的上端及与1号同步拉杆(39)的前端采用销轴连接,1号后下连杆(41)的下端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通过销轴连接,1号后上连杆(40)的上端与1号过渡纵梁(35)的后销轴座通过销轴连接,1号后上连杆(40)的下端、1号后下连杆(41)的上端与1号同步拉杆(39)的后端采用销轴连接;
所述的2号举升臂总成(32)包括2号过渡纵梁(52)、2号前上连杆、2号前下连杆、2号前连杆固定支座、2号同步拉杆、2号后上连杆、2号后下连杆与2号后连杆固定支座;
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结构相同,即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结构相同,1号同步拉杆(39)与2号同步拉杆结构相同,1号前上连杆(36)、
1号后上连杆(40)、2号前上连杆与2号后上连杆结构相同,1号前下连杆(37)、1号后下连杆(41)、2号前下连杆与2号后下连杆结构相同,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2号前连杆固定支座与2号后连杆固定支座结构相同;
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对称布置在基础平台(6)的垂直于X轴方向的中心对称面的两侧,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4)的轮距相等,1号固定支座总成(33)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6)的前端,驱动总成(34)固定在基础平台(6)的后端,驱动总成(34)中的1号钢丝绳(47)的一端与1号举升臂总成(31)中的1号同步拉杆(39)固定连接,驱动总成(34)中的2号钢丝绳(48)的一端与2号举升臂总成(32)中的2号同步拉杆固定连接,1号固定横梁(29)和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前端的底端面垂直螺栓连接,1号固定横梁(29)上的中心销轴安装在1号固定支座总成(33)中的1号导向直线轴承(58)内为滑动连接,2号固定横梁(30)和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后端的底端面垂直固定连接,2号固定横梁(30)上的中心销轴安装在驱动总成(34)中的2号导向直线轴承(56)内为滑动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固定支座总成(33)由1号固定支座(57)和1号导向直线轴承(58)组成;1号导向直线轴承(58)为法兰式直线轴承,1号固定支座(57)为箱体式结构件,1号固定支座(57)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回转中心线处于垂直状态的轴承孔,轴承孔周围均布有螺纹孔,1号固定支座(57)的底端均布有通孔,1号导向直线轴承(58)固定安装在1号固定支座(57)顶端的轴承孔内,1号导向直线轴承(58)与1号固定支座(57)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3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总成(34)包括2号固定支座总成(43)、千斤顶(44)、直线轴承座总成(45)、顶(46)、1号钢丝绳(47)、2号钢丝绳(48)及滑轮装置(49);
所述的2号固定支座总成(43)由2号导向直线轴承(56)和2号固定支座(55)组成;
2号导向直线轴承(56)为法兰式直线轴承,2号固定支座(55)为焊接或铸造而成的箱体式结构件,2号固定支座(55)的一垂直侧面上加工有相互平行的垂直的T型槽,2号固定支座(55)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回转中心线垂直的轴承孔,轴承孔的周围均布有螺纹孔,2号导向直线轴承(56)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55)顶端的轴承孔内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千斤顶(44)为常用的单作用液压式千斤顶,千斤顶(44)的一端设置有均布有通孔的法兰盘;
所述的直线轴承座总成(45)由轴承支座(50)及直线轴承(51)组成;直线轴承(51)安装在轴承支座(50)上端的水平通孔内为小过盈配合
所述的顶块(46)为矩形板类结构件,沿顶块(46)纵向的两端对称位置处设置有尺寸相同的通孔;
所述的滑轮装置(49)包括滑轮底座(59)、1号滑轮(60)与2号滑轮(61),滑轮底座59上均布有用于将滑轮底座(59)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6)上的长孔和用于安装直线轴承座总成(45)的螺纹孔,1号滑轮(60)与2号滑轮(61)沿纵向安装在滑轮底座(59)上;
2号固定支座总成(43)安装在2号固定横梁(30)正下方的基础平台(6)上,滑轮装置(49)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总成(43)后方的基础平台(6)上,直线轴承座总成(45)安装在滑轮装置(49)中的滑轮底座(59)的中间位置处为固定连接,千斤顶(44)带法兰盘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总成(43)中2号固定支座(55)带T型槽的一侧面上,千斤顶(44)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插装在支撑直线轴承(51)的内孔中为滑动配合,千斤顶(44)的活塞杆的回转轴线与支撑直线轴承(51)内孔的回转轴线共线,顶块(46)固定安装在千斤顶(44)的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上,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的一端和顶块(46)上的左、右通孔固定连接,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绕过1号滑轮(60)与2号滑轮(61)并和1号滑轮(60)与2号滑轮(61)的外侧为接触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架定位装置(5)包括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4号定位支座(65)、1号止推丝杠总成(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4号止推丝杠总成(69)、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
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依次固定安装在试验台基础(1)中两个短槽壁顶端面上的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上,1号支撑横梁(70)采用螺栓固定在1号定位支座(62)与2号定位支座(63)设置有T形槽的工作表面上,1号止推丝杠总成(66)与2号止推丝杠总成(67)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1号支撑横梁(70)带有T型槽的侧面上;2号支撑横梁(71)采用螺栓固定在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设置有T形槽的工作表面上,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2号支撑横梁(71)带有T型槽的侧面上。
7.按照权利要求6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结构相同,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结构相同;
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为焊接或铸造而成的箱体式结构件,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
4号定位支座(65)的一侧面为工作表面,工作表面上设置有垂直的相互平行的T型槽,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底端的安装法兰盘上设置有通孔,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为长方体形的箱体式结构件,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的一侧面上沿纵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T型槽;
所述的1号止推丝杠总成(66)由1号丝杠(72)和1号丝杠套筒(73)组成,1号丝杠套筒(73)为空心筒状结构件,一端焊接有法兰盘基座,另一端加工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的回转轴线与法兰盘基座垂直,1号丝杠(72)插入1号丝杠套筒(73)中为螺纹连接
所述的1号止推丝杠总成(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结构相同,即1号丝杠(72)、2号丝杠、3号丝杠与4号丝杠结构相同;1号丝杠套筒(73)、2号丝杠套筒、3号丝杠套筒与4号丝杠套筒结构相同;2号丝杠与2号丝杠套筒、3号丝杠与3号丝杠套筒和4号丝杠与4号丝杠套筒均采用螺纹连接。

说明书全文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路高速列车的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高速列车行驶时负载条件下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背景技术

[0002] 2007年4月1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调图,和谐号CRH系列动车组首次出现在中国铁路上,在既有线上实现了250Km/h的高速运营,从而揭开了我国铁路高速化发展的序幕。目前已经在运行的动车组最高车速已经达到350km/h,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高速列车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各零部件的运行工况变得更为恶化,在运行中关键部件安全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
[0003] 为了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动学性能,高速动车驱动装置多采用体悬或架悬的结构方式,减轻簧下质量,大幅度的降低轮轨冲击力和电机的高频机械振动作用力,有利于车辆高速运行。其中CRH1、CRH2、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均采用架悬式,即:每台动力转向架包括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将驱动装置直接或通过橡胶关节固装在转向架构架上。齿轮箱一端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在车轴上,另一端通过悬吊装置与转向架构架相连。驱动装置与轮对之间需用能适应各向相对运动的齿轮联轴器联结来传递扭矩
[0004] 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校核其疲劳强度是否满足机车运用要求,对提高机车车辆的可靠性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引起疲劳的实际工作载荷十分复杂,结构设计千变万化,实际材料的工程特性出入很大,而且外部载荷作用产生的应力对结构和材料很敏感。所以,任何一种分析方法和预测模型都有局限性,疲劳寿命仿真分析迄今为止还不能做到十分准确。然而进行实际线路试验成本高昂,同时险极大。
[0005] 因此,研制开发结构简单合理,针对高速列车普遍采用的模拟高速列车架悬式牵引传动系统行驶时负载条件下的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以此来快速暴露牵引传动系统各关键部件设计、生产缺陷,提高产品可靠性,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模拟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真实工况下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包括试验台基础、动力传递总成、举升装置与转向架定位装置。所述的试验台基础为一个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坑的泥浇筑而成的槽式结构件,坑底上水平设置有基础平台,试验台基础的两个短槽壁的顶端面上水平地对称地设置1号基础小平台、2号基础小平台、3号基础小平台与4号基础小平台,3号基础小平台与4号基础小平台的内侧平行地布置有1号入口轨道与2号入口轨道。基础平台、1号基础小平台、2号基础小平台、3号基础小平台与4号基础小平台皆为工作表面上均布有T型槽的铸铁矩形平板结构件。垂直于X轴方向的基础平台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和垂直于X轴方向的矩形坑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共面,1号基础小平台、2号基础小平台、3号基础小平台与4号基础小平台的纵向对称面和矩形坑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且对称布置。
[0008]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力传递总成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联轴器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组成。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由1号齿轮箱总成、1号左滚轮、1号右滚轮、1号左胀紧联结套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其中: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采用1号左胀紧联结套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固定安装在1号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1号左滚轮与1号右滚轮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的轮距相等。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由1号滚轮轴、1号齿轮箱下壳体、1号左轴承对、1号右轴承对、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
1号联接法兰、1号锥齿轮轴与1号齿轮箱上壳体组成。1号齿轮箱上壳体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为铸造焊接而成的壳体结构件,1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及1号滚轮轴上安装有结构相同的锥齿轮并相互啮合,1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1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1号左轴承对套装在1号左滚轮右侧的1号滚轮轴上,1号右轴承对套装在1号右滚轮左侧的1号滚轮轴上,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套装在1号锥齿轮轴上,1号齿轮箱上壳体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轮、2号右滚轮、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其中: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所述的2号齿轮箱总成由
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即1号左滚轮、1号右滚轮、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1号右胀紧联结套、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总成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1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下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1号滚轮轴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
1号联接法兰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1号左轴承对、1号右轴承对、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安装在试验台基础中基础平台的前端与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滚轮轴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锥齿轮轴及1号联接法兰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且相对布置。联轴器的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1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联轴器的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举升装置包括1号固定横梁、2号固定横梁、1号举升臂总成、2号举升臂总成、1号固定支座总成及驱动总成。所述的1号举升臂总成包括1号过渡纵梁、1号前上连杆、1号前下连杆、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1号同步拉杆、1号后上连杆、1号后下连杆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其中,1号前上连杆与1号后上连杆结构相同,1号前下连杆与1号后下连杆结构相同,
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结构相同。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固定在试验台基础的坑底上,1号前下连杆的下端与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通过销轴连接,1号前上连杆的上端与1号过渡纵梁的前销轴座销轴连接,1号前上连杆的下端、1号前下连杆的上端及与1号同步拉杆的前端采用销轴连接,1号后下连杆的下端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通过销轴连接,1号后上连杆的上端与1号过渡纵梁的后销轴座通过销轴连接,
1号后上连杆的下端、1号后下连杆的上端与1号同步拉杆的后端采用销轴连接。所述的2号举升臂总成包括2号过渡纵梁、2号前上连杆、2号前下连杆、2号前连杆固定支座、2号同步拉杆、2号后上连杆、2号后下连杆与2号后连杆固定支座。1号举升臂总成与2号举升臂总成结构相同,即1号过渡纵梁与2号过渡纵梁结构相同,1号同步拉杆与2号同步拉杆结构相同,1号前上连杆、1号后上连杆、2号前上连杆与2号后上连杆结构相同,1号前下连杆、1号后下连杆、2号前下连杆与2号后下连杆结构相同,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2号前连杆固定支座与2号后连杆固定支座结构相同。1号举升臂总成与2号举升臂总成对称布置在基础平台的垂直于X轴方向的中心对称面的两侧,1号举升臂总成与2号举升臂总成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的轮距相等,1号固定支座总成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前端,驱动总成固定在基础平台的后端,驱动总成中的1号钢丝绳的一端与1号举升臂总成中的1号同步拉杆固定连接,驱动总成中的2号钢丝绳的一端与2号举升臂总成中的2号同步拉杆固定连接,1号固定横梁和1号过渡纵梁与2号过渡纵梁前端的底端面垂直螺栓连接,1号固定横梁上的中心销轴安装在1号固定支座总成中的1号导向直线轴承内为滑动连接,2号固定横梁和1号过渡纵梁与2号过渡纵梁后端的底端面垂直固定连接,2号固定横梁上的中心销轴安装在驱动总成中的2号导向直线轴承内为滑动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
1号固定支座总成由1号固定支座和1号导向直线轴承组成。1号导向直线轴承为法兰式直线轴承,1号固定支座为箱体式结构件,1号固定支座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回转中心线处于垂直状态的轴承孔,轴承孔周围均布有螺纹孔,1号固定支座的底端均布有通孔,1号导向直线轴承固定安装在1号固定支座顶端的轴承孔内,1号导向直线轴承与1号固定支座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2号固定支座总成、千斤顶、直线轴承座总成、顶、1号钢丝绳、2号钢丝绳及滑轮装置。所述的2号固定支座总成由2号导向直线轴承和2号固定支座组成。2号导向直线轴承为法兰式直线轴承,2号固定支座为焊接或铸造而成的箱体式结构件,2号固定支座的一垂直侧面上加工有相互平行的垂直的T型槽,2号固定支座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回转中心线垂直的轴承孔,轴承孔的周围均布有螺纹孔,2号导向直线轴承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顶端的轴承孔内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千斤顶为常用的单作用液压式千斤顶,千斤顶的一端设置有均布有通孔的法兰盘。所述的直线轴承座总成由轴承支座及直线轴承组成。直线轴承安装在轴承支座上端的水平通孔内为小过盈配合。所述的顶块为矩形板类结构件,沿顶块纵向的两端对称位置处设置有尺寸相同的通孔。
所述的滑轮装置包括滑轮底座、1号滑轮与2号滑轮,滑轮底座上均布有用于将滑轮底座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的长孔和用于安装直线轴承座总成的螺纹孔,1号滑轮与2号滑轮沿纵向安装在滑轮底座上。2号固定支座总成安装在2号固定横梁正下方的基础平台上,滑轮装置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总成后方的基础平台上,直线轴承座总成安装在滑轮装置中的滑轮底座的中间位置处为固定连接,千斤顶带法兰盘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总成中2号固定支座带T型槽的一侧面上,千斤顶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插装在支撑直线轴承的内孔中为滑动配合,千斤顶的活塞杆的回转轴线与支撑直线轴承内孔的回转轴线共线,顶块固定安装在千斤顶的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上,1号钢丝绳与2号钢丝绳的一端和顶块上的左、右通孔固定连接,1号钢丝绳与2号钢丝绳绕过1号滑轮与2号滑轮并和1号滑轮与2号滑轮的外侧为接触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向架定位装置包括1号定位支座、2号定位支座、3号定位支座、4号定位支座、1号止推丝杠总成、2号止推丝杠总成、3号止推丝杠总成、4号止推丝杠总成、1号支撑横梁与2号支撑横梁。1号定位支座、2号定位支座、3号定位支座与4号定位支座依次固定安装在试验台基础中两个短槽壁顶端面上的1号基础小平台、2号基础小平台、3号基础小平台与4号基础小平台上,1号支撑横梁采用螺栓固定在1号定位支座与2号定位支座设置有T形槽的工作表面上,1号止推丝杠总成与2号止推丝杠总成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1号支撑横梁带有T型槽的侧面上。2号支撑横梁采用螺栓固定在3号定位支座与4号定位支座设置有T形槽的工作表面上,3号止推丝杠总成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2号支撑横梁带有T型槽的侧面上;技术方案中所述的
1号定位支座、2号定位支座、3号定位支座与4号定位支座结构相同,1号支撑横梁与2号支撑横梁结构相同。1号定位支座、2号定位支座、3号定位支座与4号定位支座为焊接或铸造而成的箱体式结构件,1号定位支座、2号定位支座、3号定位支座与4号定位支座的一侧面为工作表面,工作表面上设置有垂直的相互平行的T型槽,1号定位支座、2号定位支座、3号定位支座与4号定位支座底端的安装法兰盘上设置有通孔。1号支撑横梁与2号支撑横梁为长方体形的箱体式结构件,1号支撑横梁与2号支撑横梁的一侧面上沿纵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T型槽。所述的1号止推丝杠总成由1号丝杠和1号丝杠套筒组成,1号丝杠套筒为空心筒状结构件,一端焊接有法兰盘基座,另一端加工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的回转轴线与法兰盘基座垂直,1号丝杠插入1号丝杠套筒中为螺纹连接。所述的1号止推丝杠总成、
2号止推丝杠总成、3号止推丝杠总成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结构相同,即1号丝杠、2号丝杠、
3号丝杠与4号丝杠结构相同。1号丝杠套筒、2号丝杠套筒、3号丝杠套筒与4号丝杠套筒结构相同。2号丝杠与2号丝杠套筒、3号丝杠与3号丝杠套筒和4号丝杠与4号丝杠套筒均采用螺纹连接。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动力传递总成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及联轴器组成,通过动力传递总成将被试转向架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负载电机,实现对被试转向架中的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近似真实工况的模拟。同时,动力传递总成能够对不同轴距、轮距的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进行可靠性试验,试验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具有通用性。
[0011]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举升装置采用一个千斤顶伸缩运动实现举升装置的举升、降落动作,结构设计合理,仅需较小的千斤顶推力便可实现举升装置,从而带动过渡纵梁在竖直方向上同步升降;采用两个固定横梁上的中心销轴约束装置其它方向的自由度,避免其他方向的运动,保证运动方向和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机械总成部分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机械总成部分安装所需的试验台基础的轴测投影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动力传递总成、举升装置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的轴测投影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动力传递总成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的轴测投影图;
[0017]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动力传递总成中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组成的主视图;
[0018]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动力传递总成中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组成俯视图上的全剖视图;
[0019]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不包含1号滚轮轴的1号齿轮箱总成的轴测投影图;
[0020]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0021]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的主视图;
[0022]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1号举升臂总成的轴测投影图;
[0023]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驱动总成与2号固定横梁连接关系的轴测投影图;
[0024]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的直线轴承座总成的轴测投影图;
[0025]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将被试转向架落在动力传递总成中的滚轮上的右视图;
[0026] 图14是图1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驱动总成中的2号固定支座总成的轴测投影图;
[0028]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1号固定支座总成的轴测投影图;
[0029]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1号固定横梁的轴测投影图;
[0030]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举升装置中滑轮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0031]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转向架定位装置工作状态的轴测投影图;
[0032] 图20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转向架定位装置中止推丝杠的主视图上的全剖视图;
[0033] 图2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所要测试的被试转向架的轴测投影图;
[0034]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电气系统结构原理框图
[0035] 图中:1.试验台基础,2.动力传递总成,3.举升装置,4.被试转向架,5.转向架定位装置,6.基础平台,7.1号基础小平台,8.2号基础小平台,9.3号基础小平台,10.4号基础小平台,11.1号入口轨道,12.2号入口轨道,13.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4.联轴器,15.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6.1号左滚轮,17.1号右滚轮,18.1号齿轮箱总成,19.1号滚轮轴,20.1号齿轮箱下壳体,21.1号左胀紧联结套,22.1号右胀紧联结套,23.1号左轴承对,24.1号右轴承对,25.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6.1号联接法兰,27.1号锥齿轮轴,28.1号齿轮箱上壳体,29.1号固定横梁,30.2号固定横梁,31.1号举升臂总成,32.2号举升臂总成,
33.1号固定支座总成,34.驱动总成,35.1号过渡纵梁,36.1号前上连杆,37.1号前下连杆,
38.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9.1号同步拉杆,40.1号后上连杆,41.1号后下连杆,42.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3.2号固定支座总成,44.千斤顶,45.直线轴承座总成,46.顶块,47.1号钢丝绳,48.2号钢丝绳,49.滑轮装置,50.轴承支座,51.直线轴承,52.2号过渡纵梁,53.2号左滚轮,54.2号右滚轮,55.2号固定支座,56.2号导向直线轴承,57.1号固定支座,58.1号导向直线轴承,59.滑轮底座,60.1号滑轮,61.2号滑轮,62.1号定位支座,63.2号定位支座,
64.3号定位支座,65.4号定位支座,66.1号止推丝杠总成,67.2号止推丝杠总成,68.3号止推丝杠总成,69.4号止推丝杠总成,70.1号支撑横梁,71.2号支撑横梁,72.1号丝杠,73.1号丝杠套筒,74.1号轮对,75.2号轮对。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0037] 参阅图1、图2与图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由机械总成部分(动力传递总成2、举升装置3、转向架定位装置5)、试验台基础1与电气系统组成。
[0038] 参阅图2,所述的试验台基础1为一个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坑的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槽式结构件。坑底上水平布置有基础平台6,试验台基础1的顶端面上即两个短槽壁的顶端面上水平地对称地布置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用以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中的转向架定位装置5,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的内侧布置有1号入口轨道11与2号入口轨道12,以便被试转向架4的移动。基础平台6、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皆为工作表面上均布有T型槽的矩形平板铸铁结构件,垂直于X轴方向的基础平台6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和垂直于X轴方向的矩形坑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共面,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的纵向对称面和矩形坑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且对称布置。
[0039] 参阅图4至图7,所述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由1号齿轮箱总成18、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1号左胀紧联结套21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22组成。其中: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21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22结构相同。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对称地安装在1号齿轮箱总成18中的1号滚轮轴19的左端与右端,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可在1号齿轮箱总成8中的1号滚轮轴19上轴向移动,位置确定后采用1号左胀紧联结套21与1号右胀紧联结套22固定在1号齿轮箱总成18中的1号滚轮轴19上。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之间的间距由被试转向架
4的轮距确定,从而保证被试转向架4的1号轮对74的两个车轮踏面分别落在1号左滚轮
16与1号右滚轮17上,同时1号轮对74的两个车轮的轮缘和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
17保持一定间距。
[0040] 参阅图6与图7,1号齿轮箱总成18为等速传动的直交轴齿轮箱,由1号齿轮箱上壳体28、1号齿轮箱下壳体20、1号锥齿轮轴27、1号滚轮轴19、1号联接法兰26、1号左轴承对23、1号右轴承对24与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5组成。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20为铸造或焊接而成的壳体结构件,在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20的轴承安装位置处采用增加箱体厚度或布置筋板的方式提高箱体的刚度,以承受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1号滚轮轴19及被试转向架4的重力以及动不平衡所产生的附加载荷。1号齿轮箱总成18中的1号锥齿轮轴27采用悬臂式结构,1号滚轮轴19采用简支梁式结构。1号锥齿轮轴27的一端及1号滚轮轴19上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锥齿轮,通过该两个齿轮间的啮合实现1号锥齿轮轴27与1号滚轮轴19的等速直交动力传递。1号联接法兰26通过键与1号锥齿轮轴27的另一端(伸出端)同轴固定连接。1号左轴承对23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套装在1号滚轮轴19的一端(靠近1号左滚轮16端),1号右轴承对24的两个轴承规格型号与1号左轴承对23的轴承相同,套装在1号滚轮轴19的另一端(靠近1号右滚轮17端)。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5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两个轴承以一定的间距布置在1号锥齿轮轴27的两端,以承受由于齿轮啮合传递扭矩时在1号锥齿轮轴27上产生的弯矩,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1号齿轮箱下壳体20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
[0041] 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轮53、2号右滚轮54、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其中: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对称地安装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
54可在2号齿轮箱总成8中的2号滚轮轴上轴向移动,位置确定后采用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固定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上。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之间的间距由被试转向架4的轮距确定。从而保证被试转向架4的2号轮对75的两个车轮踏面分别落在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上,同时2号轮对75的两个车轮的轮缘与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保持一定间隙。
[0042] 2号齿轮箱总成为等速传动的直交轴齿轮箱,由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为铸造或焊接而成的壳体结构件,在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的轴承安装位置处采用增加箱体厚度或布置筋板的方式提高箱体的刚度,以承受2号左滚轮53、2号右滚轮54、2号滚轮轴及被试转向架4的重力以及动不平衡所产生的附加载荷。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采用悬臂式结构,
2号滚轮轴采用简支梁式结构。2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及2号滚轮轴上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锥齿轮,通过该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锥齿轮的啮合实现2号锥齿轮轴与2号滚轮轴的等速直交动力传递。2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2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伸出端)同轴连接。2号左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支撑在2号滚轮轴的一端(靠近2号左滚轮53端),
2号右轴承对的两个轴承规格型号与2号左轴承对的轴承相同,支撑在2号滚轮轴的另一端(靠近2号右滚轮54端)。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两个轴承以一定的间距布置在2号锥齿轮轴的两端,以抵抗由于齿轮啮合传递扭矩时在2号锥齿轮轴上产生的弯矩。
[0043]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结构相同,即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结构相同,1号左胀紧联结套21、1号右胀紧联结套22、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总成18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齿轮箱总成18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1号齿轮箱上壳体28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1号齿轮箱下壳体20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27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1号滚轮轴19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1号联接法兰26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1号左轴承对23、1号右轴承对24、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1号锥齿轮轴轴承对25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
[0044] 1号左胀紧联结套21、1号右胀紧联结套22、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为标准件,可选用能够传递大扭矩、适应高转速工况的型号为Z4、Z5、Z12、Z13、Z15、Z16或Z18的胀紧联结套。
[0045] 参阅图3与图4,所述的动力传递总成2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联轴器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组成。
[0046] 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安装在试验台基础1中基础平台6的前后两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滚轮轴19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4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锥齿轮轴27及1号联接法兰26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且相对布置;联轴器14的一(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联接法兰26固定联接,联轴器14的另一(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实现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齿轮箱总成18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齿轮箱总成的联接及动力传递,同时联轴器14能补偿所连接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锥齿轮轴2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锥齿轮轴的不对中。
[0047] 联轴器14为标准件,可选用型号为SWP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型号为SWC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或型号为QWL的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等,能够补偿所连接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锥齿轮轴2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锥齿轮轴的不对中,同时,当进行不同轴距的被试转向架4试验,调整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间距时,通过联轴器14伸缩或更换同型号不同长度的联轴器14,以满足不同长度的需要。
[0048] 参阅图8至图11,所述的举升装置3包括1号固定横梁29、2号固定横梁30、1号举升臂总成31、2号举升臂总成32、1号固定支座总成33及驱动总成34。
[0049] 参阅图8与图16,1号固定支座总成33由1号固定支座57和1号导向直线轴承58组成,1号导向直线轴承58为法兰式直线轴承,1号固定支座57为焊接或铸造箱体式结构件,顶端设置有一个回转中心线处于垂直状态的轴承孔,轴承孔周围均布有螺纹孔,1号固定支座57的底端均布有用于固定的通孔,1号导向直线轴承58固定安装在1号固定支座
57顶端的轴承孔内,1号导向直线轴承58的法兰与1号固定支座57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0050] 1号固定支座总成33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6的一(前)端,1号固定横梁29上的中心销轴安装在1号导向直线轴承58内为滑动连接。垂直于X轴方向的1号固定支座总成33的纵向中心对称面与垂直于X轴方向的基础平台6的纵向中心对称面共面。
[0051] 参阅图17,1号固定横梁29由横梁与中心销轴组成。横梁为钢板焊接或铸造而成的中空的箱体式结构件,横梁的上表面均布有平行的T型槽。横梁的底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垂直地设置有中心销轴。2号固定横梁30的结构与1号固定横梁29的结构相同。
[0052] 参阅图10,所述的1号举升臂总成31由1号过渡纵梁35、1号同步拉杆39、1号前上连杆36、1号前下连杆37、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1号后上连杆40、1号后下连杆41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组成。其中,1号前上连杆36与1号后上连杆40、1号前下连杆37与1号后下连杆41和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结构相同。
[0053] 1号过渡纵梁35为钢板焊接或铸造而成的中空结构,其上表面的一侧加工有凹槽,举升装置3工作时,被试转向架4中1号轮对74、2号轮对75的一(左)侧(靠近1号举升臂总成31一侧)的两个车轮的轮缘支撑在1号过渡纵梁35一(左)侧的凹槽上,同时1号过渡纵梁35的凹槽内侧的台肩能够限制车轮横向滚动,从而保证被试转向架4直线行驶。1号过渡纵梁35底部前后对称位置处设置有前销轴座与后销轴座。
[0054] 1号同步拉杆39为等横截面的杆状结构件,1号同步拉杆39的一(前)端制有一个前销轴孔,1号同步拉杆39的另一(后)端制有一个后销轴孔和一个通孔。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和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固定在试验台基础1的坑底上,1号前下连杆37的一(下)端(销轴孔)与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销轴孔)通过销轴连接;1号前上连杆36的上端(销轴孔)与1号过渡纵梁35的前销轴座(销轴孔)通过销轴连接;1号前上连杆36的下端(销轴孔)、1号前下连杆37的上端(销轴孔)及与1号同步拉杆39的前端(销轴孔)采用销轴连接;1号后下连杆41的下端(销轴孔)与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销轴孔)通过销轴连接,1号后上连杆40的上端(销轴孔)与1号过渡纵梁35的后销轴座(销轴孔)通过销轴连接,1号后上连杆40的下端(销轴孔)、1号后下连杆41的上端(销轴孔)与1号同步拉杆39的后端(销轴孔)采用销轴连接。安装完成后1号前上连杆36与1号后上连杆40平行布置,1号前下连杆37与1号后下连杆41平行布置,1号前上连杆36和1号前下连杆37形成的夹与1号后上连杆40和1号后下连杆41形成的夹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都指向被试转向架4的进入试验台的行车方向。1号前上连杆36与1号后上连杆40为等横截面的结构相同的杆类结构件,1号前下连杆37与1号后下连杆41为等横截面的结构相同的杆类结构件。
[0055] 所述的2号举升臂总成32由2号过渡纵梁52、2号前上连杆、2号前下连杆、2号前连杆固定支座、2号同步拉杆、2号后上连杆、2号后下连杆与2号后连杆固定支座组成。
[0056] 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结构相同,即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为结构相同的杆类结构件,1号同步拉杆39与2号同步拉杆为结构相同的杆类结构件,1号前上连杆36、1号后上连杆40、2号前上连杆与2号后上连杆为结构相同的杆类结构件,1号前下连杆37、1号后下连杆41、2号前下连杆与2号后下连杆为结构相同的杆类结构件,1号前连杆固定支座38、1号后连杆固定支座42、2号前连杆固定支座与2号后连杆固定支座为结构相同的结构件。
[0057] 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平行地安装布置在基础平台6的左右两侧,两者对称布置在基础平台6的垂直与X轴方向的中心对称面的两侧,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的间距根据被试转向架4的轮距确定,从而保证被试转向架4的1号轮对74、2号轮对75的两个左侧(靠近1号举升臂总成31一侧)车轮的轮缘正好落在1号过渡纵梁35的凹槽上,被试转向架4的1号轮对74与2号轮对75的两个右侧(靠近2号举升臂总成32一侧)车轮的轮缘正好落在2号过渡纵梁52的凹槽上,同时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和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存在一定间隙,避免发生干涉。垂直于Y轴方向的1号举升臂总成31中1号过渡纵梁35的中心对称面与垂直于Y轴方向的2号举升臂总成32中2号过渡纵梁52的中心对称面共面,同时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的上表面共面。
[0058] 参阅图11,驱动总成34包括2号固定支座总成43、千斤顶44、直线轴承座总成45、顶块46、1号钢丝绳47、2号钢丝绳48及滑轮装置49。
[0059] 参阅图18,滑轮装置49包括滑轮底座59、1号滑轮60、2号滑轮61,滑轮底座59上均布有长孔和螺纹孔,长孔用于将滑轮底座59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6上,螺纹孔用于直线轴承座总成45的安装固定。
[0060] 参阅图11,千斤顶44为常用的单作用液压式千斤顶,一端带有法兰盘便于安装固定。千斤顶44带法兰盘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总成43中2号固定支座55带T型槽的一侧面上。
[0061] 顶块46为矩形板类结构件,沿顶块46纵向的左右两端的对称位置处设置有尺寸相同的通孔,顶块46固定安装在千斤顶44的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上。
[0062] 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的结构尺寸相同,均为具有足够的刚度的常用钢丝绳,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的一端和顶块46上的左、右通孔固定连接,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的绕过1号滑轮60与2号滑轮61并和1号滑轮60与2号滑轮61的外侧为接触连接,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的另一端和举升装置3中的1号同步拉杆
39与1号同步拉杆固定连接。
[0063] 参阅图12,直线轴承座总成45由轴承支座50及直线轴承51组成,支撑直线轴承51安装在轴承支座50上端的水平通孔内为小过盈配合,直线轴承座总成45安装在滑轮装置49中的滑轮底座59的中间位置处为固定连接。千斤顶44的活塞杆插装在支撑直线轴承51的内孔内为滑动配合,千斤顶44的活塞杆的回转轴线与支撑直线轴承51内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保证活塞杆直线运动,同时为活塞杆提供支撑。
[0064] 参看图15,2号固定支座总成43由2号导向直线轴承56和2号固定支座55组成.2号导向直线轴承56为法兰式直线轴承,2号固定支座55为焊接或铸造而成的箱体式结构件,其一垂直的侧面上加工有平行的T型槽,2号固定支座55的顶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回转中心线垂直的轴承孔,轴承孔的周围均布有螺纹孔,2号导向直线轴承56安装在2号固定支座55顶端的轴承孔内,2号导向直线轴承56的法兰与2号固定支座55的顶端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0065] 2号固定支座总成43固定在基础平台6的后端,安装在2号固定横梁30的正下方的基础平台6上。垂直与X轴方向的2号固定支座55的中心对称面与垂直与X轴方向的基础平台6的中心对称面共面。安装完成后2号固定支座总成43的2号导向直线轴承56的法兰上表面与1号固定支座总成33的1号导向直线轴承58上表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0066] 参阅图11,1号钢丝绳47绕过滑轮装置49中的1号滑轮60为接触连接,1号钢丝绳47的一端穿过顶块46的一侧(即靠近1号举升臂总成31一侧的)通孔并与顶块46固定连接,1号钢丝绳47的另一端穿过1号举升臂总成31中1号同步拉杆39的通孔并与1号同步拉杆39固定连接。1号钢丝绳47绕过滑轮从而改变力的方向使得工作过程中1号同步拉杆39仅承受拉力而不承受附加弯矩。
[0067] 2号钢丝绳48绕过滑轮装置49中的2号滑轮61为接触连接,2号钢丝绳48的一端穿过顶块46的另一侧(即靠2号举升臂总成32一侧的)通孔并与顶块46固定连接,2号钢丝绳48的另一端穿过2号举升臂总成32中2号同步拉杆的通孔并2号同步拉杆固定连接。2号钢丝绳48绕过滑轮从而改变力的方向使得工作过程中2号同步拉杆仅承受拉力而不承受附加弯矩。
[0068] 参阅图8,举升装置3中1号固定横梁29与1号过渡纵梁35和2号过渡纵梁52前端水平的底端面垂直螺栓固定连接,2号固定横梁30与1号过渡纵梁35和2号过渡纵梁52后端水平的底端面垂直固定连接;1号固定横梁29与2号固定横梁30的上表面共面,两者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从而使得1号固定横梁29、2号固定横梁30、1号过渡纵梁35与
2号过渡纵梁52形成一矩形结构框架
[0069] 1号固定横梁29底部的中心销轴装入1号固定支座总成33中的1号导向直线轴承58的内孔中为滑动连接,1号固定横梁29底部的中心销轴的回转轴线与1号导向直线轴承58内孔的回转轴线共线。2号固定横梁30底部的中心销轴装入2号固定支座总成43中的2号导向直线轴承56的内孔中为滑动连接,2号固定横梁30底部的中心销轴的回转轴线与2号导向直线轴承56内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从而保证1号固定横梁29、2号固定横梁30、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形成的矩形结构框架仅在竖直方向自由运动,而约束其他方向的运动,提高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抗倾翻的能力。
[0070] 举升装置3工作时,千斤顶44的活塞杆推动顶块46平移,通过同时拉动1号钢丝绳47与2号钢丝绳48带动1号同步拉杆39与2号同步拉杆等速移动。1号前上连杆36和1号前下连杆37形成的夹角与1号后上连杆40和1号后下连杆41形成的夹角及2号前上连杆和2号前下连杆形成的夹角与2号后上连杆和2号后下连杆形成的夹角同步变化,从而保证1号举升臂总成31与2号举升臂总成32同步等速动作。1号固定横梁29、2号固定横梁30、1号过渡纵梁35、2号过渡纵梁52形成的整体矩形结构框架沿竖直方向运动。通过控制千斤顶44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举升装置3的举升、降落动作。
[0071] 参阅图1与图19,所述的转向架定位装置5包括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4号定位支座65、1号止推丝杠总成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4号止推丝杠总成69、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其中: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结构相同;1号止推丝杠总成
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结构相同;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结构相同。通过1号止推丝杠总成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从被试转向架4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在被试转向架4的构架上,实现被试转向架4的固定和位置的调整。
[0072] 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4号定位支座65、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为焊接或铸造而成的箱体式结构件,具有较大的刚度与强度。确切地说,所述的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为长方体形的箱体式结构件,1号支撑横梁70与2号支撑横梁71的一侧面上沿纵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T型槽。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4号定位支座65的一侧面为工作表面,工作表面上设置有垂直的相互平行的T型槽。
[0073] 1号止推丝杠总成66由1号丝杠72和1号丝杠套筒73组成,1号丝杠套筒73为空心筒状结构件,一端焊接有法兰盘基座,另一端加工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的回转轴线与法兰盘基座垂直。1号丝杠72插入1号丝杠套筒73中为螺纹连接。1号止推丝杠总成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结构相同。即:1号止推丝杠总成66中的1号丝杠72、2号止推丝杠总成67中的2号丝杠、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中的3号丝杠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中的4号丝杠结构相同;1号止推丝杠总成66中的1号丝杠套筒73、2号止推丝杠总成67中的2号丝杠套筒、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中的3号丝杠套筒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中的4号丝杠套筒结构相同。同时,2号丝杠与2号丝杠套筒、3号丝杠与3号丝杠套筒和4号丝杠与4号丝杠套筒均采用螺纹连接。
[0074] 1号定位支座62、2号定位支座63、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依次固定安装在试验台基础1中两个短槽壁顶端面上的1号基础小平台7、2号基础小平台8、3号基础小平台9与4号基础小平台10上。1号支撑横梁70采用螺栓固定在1号定位支座62与2号定位支座63的工作表面上,1号止推丝杠总成66与2号止推丝杠总成67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1号支撑横梁70带有T型槽的侧面上;2号支撑横梁71采用螺栓固定在3号定位支座64与4号定位支座65的工作表面上,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2号支撑横梁71带有T型槽的侧面上;根据被试转向架4的结构尺寸调整1号止推丝杠总成66、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的安装位置。
[0075]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0076] 试验前,将被试转向架4停止在1号入口轨道11与2号入口轨道12上。控制千斤顶44通过1号钢丝绳47、2号钢丝绳48带动带动举升装置3中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垂直升高,直至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的凹槽底面与被试转向架4的车轮轮缘相切。将被试转向架4推到举升装置3上,此时位于轮对内侧的四个车轮轮缘支撑在1号过渡纵梁35或2号过渡纵梁52的凹槽上。推动被试转向架4,使其沿1号过渡纵梁35与2号过渡纵梁52行驶。当被试转向架4的1号轮对74的中心轴线与动力传递总成2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滚轮轴19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同时2号轮对75的中心轴线与动力传递总成2中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的2号滚轮轴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时,放松千斤顶44使得举升装置3的1号固定横梁29、2号固定横梁30分别缓慢降落在1号固定支座总成33、2号固定支座总成43上,从而被试转向架4的四个车轮的踏面分别支撑在动力传递总成2中的1号左滚轮16、1号右滚轮17、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上。此时调整转向架定位装置5中的1号止推丝杠总成66、
2号止推丝杠总成67、3号止推丝杠总成68与4号止推丝杠总成69,固定被试转向架4。
[0077] 试验时,电气系统控制被试转向架4一个电机为驱动状态的驱动电机,另一个电机为制动状态的负载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联轴节、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1号轮对74。1号轮对74的转动带动与之接触的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3中的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转动,和1号左滚轮16与1号右滚轮17固定连接的1号滚轮轴19将动力等速传递到1号锥齿轮轴27上,通过联轴器14带动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的2号锥齿轮轴转动,通过啮合齿轮的作用,最终实现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5中的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转动。电气系统控制负载电机模拟车辆实际行驶中传动系统所受扭矩对2号左滚轮53与2号右滚轮54施加与滚轮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矩。从而实现了对被试转向架4中的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近似真实工况的模拟。负载电机将系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馈到直流母线,从而形成一套电气-机械功率流闭环试验系统。通过该试验台对被试转向架4进行试验,以掌握牵引传动系统性能和传动系统零部件疲劳寿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