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内燃机 / 自然吸气发动机 / 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

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

阅读:43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属于 内燃机 技术领域的自然吸气 发动机 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连接管、调节腔、移动板、 弹簧 、控制 阀 ,移动板布置在调节腔内并与调节腔的内壁面密封 接触 ,移动板通过弹簧与调节腔的右壁面相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调节腔的左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催化包、消音器之间的发动机排气管相连通, 控制阀 布置在第一连接管上。在本 发明 中,当发动机在低速工况运行时进气管容积较低大,在高速工况运行进气管容积较小,进气管容积可以自我调节。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自然吸气内燃机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下面是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1)、空滤(2)、节气(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催化包(6)、消音器(7),发动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进气道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排气道相连接,空滤(2)、节气门(3)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1)上,催化包(6)、消音器(7)依次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8)、调节腔(9)、移动板(10)、弹簧(11)、第二连接管(12)、控制(13),调节腔(9)为长方体结构,移动板(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腔(9)内并与调节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与节气门(3)后发动机进气管(1)连通,第一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调节腔(9)的右壁面连通,移动板(10)通过弹簧(11)与调节腔(9)的右壁面相连接,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与调节腔(9)的左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催化包(6)、消音器(7)之间的发动机排气管(5)相连通,控制阀(13)布置在第一连接管(8)上。

说明书全文

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自我调节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的发动机可分为自然吸气式和增压式,其中增压式又可分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和最新的气波增压。自然吸气式是没有增压器的,指空气单纯经过空气滤清器、节气、进气歧管到达汽缸,汽油是通过喷油嘴直接喷射在进气歧管里的。以四缸发动机为例,一个活塞作一次功有四个行程:下行(进气门打开,存在压差,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汽缸),上行(进气门关闭,压缩混合气,活塞上行到最高点时点火),又下行(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输出动力),又上行(排气门打开,排气)。自然吸气式就是指在上面第一个行程中,混合气是靠自然形成的压力差进行吸气,增压式就是指先把气体压缩,提高气体的压力和密度,当气门打开的时候靠压力差和气体自身的高压来增加进气量,提高功率。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可变进气歧管技术较为普遍。可变进气歧管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在理想的情况下,在低速工况时进气歧管容积越大越好,在高速工况时进气歧管容积越小越好,这样在各个转速,发动机的充气效率都较高,性能都较好。
[0003] 经过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2823.6,名称为小排量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容积两级可变的技术,但是它不能进气管容积现实连续可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系统,可以实现进气管容积的连续可变。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发动机进气管、空滤、节气门、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催化包、消音器、第一连接管、调节腔、移动板、弹簧、第二连接管、控制,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道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与发动机的排气道相连接,空滤、节气门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上,催化包、消音器依次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上,调节腔为长方体结构,移动板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移动板布置在调节腔内并与调节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节气门后发动机进气管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调节腔的右壁面连通,移动板通过弹簧与调节腔的右壁面相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调节腔的左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催化包、消音器之间的发动机排气管相连通,控制阀布置在第一连接管上。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进气管容积可以连续可变,发动机在各个转速工况性能都较好。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09]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机进气管,2、空滤,3、节气门,4、发动机,5、发动机排气管,6、催化包,7、消音器,8、第一连接管,9、调节腔,10、移动板,11、弹簧,12、第二连接管,13、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1] 实施例
[0012]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发动机进气管1、空滤2、节气门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催化包6、消音器7、第一连接管8、调节腔9、移动板10、弹簧11、第二连接管12、控制阀13,发动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进气道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排气道相连接,空滤2、节气门3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1上,催化包6、消音器7依次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5上,调节腔9为长方体结构,移动板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腔9内并与调节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与节气门3后发动机进气管1连通,第一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调节腔9的右壁面连通,移动板10通过弹簧11与调节腔9的右壁面相连接,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与调节腔9的左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催化包6、消音器7之间的发动机排气管5相连通,控制阀13布置在第一连接管8上。
[0013] 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移动板10可以在调节腔9内左右移动。当发动机在高速工况运行时,移动板10左侧的压力较高,移动板10向右移动并压缩弹簧11,节气门3后的进气管容积较小;当发动机在低速工况运行时,移动板10左侧的压力较低,在弹簧11的弹性作用下移动板10向左移动,节气门3后的进气管容积较大。因此,本发明可以实现进气管容积的连续可变。当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不需要调整,或者在某个工况为了避免进气调节系统与发动机系统发生共振,则可以把控制阀13关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