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脚踏车和非动力车辆 / 自行车 / 自行车前叉 / 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

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

阅读:134发布:2023-01-0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可变速 自行车 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所述机构的第一单向 轴承 的 内圈 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一端的 外壳 上,另一端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三单向轴承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另一端的 飞轮 座上,第三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连接杆 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三单向轴承的 外圈 上,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的 转轴 上,第五单向轴的外圈固定连接在 车轮 中轴 上,第二单向轴承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都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正反向驱动都能获得前进动 力 ,同时基于内变速花鼓,使得自行车具有变速功能。,下面是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变速花鼓、第一单向轴承、第二单向轴承、第三单向轴承、第四单向轴承、第五单向轴承和连接杆
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一端的外壳上,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第三单向轴承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另一端的飞轮座上,第三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单向轴承的外圈,
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的转轴上,第五单向轴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上,
第二单向轴承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都固定连接在车架上,
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紧方向均与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一致,第三单向轴承和第四单向轴承的锁紧方向均与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相反,第五单向轴承的与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轮,所述链轮与内变速花鼓同轴套装,同时链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3.一种安装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叉架以及车轮,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的一端,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的另一端,叉架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自行车的车架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4.一种安装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前轮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车架、前叉、后叉、左驱动杆、右驱动杆、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动链轮、第二动力链轮、第一脚踏曲柄、第二脚踏曲柄、后轮以及前轮,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一端,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另一端,所述前叉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叉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左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左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右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右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后轮中轴的一端,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后轮中轴的另一端,所述后叉与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叉还与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第一动力链轮和第二动力链轮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五通管两端,第一动力链轮和第二动力链轮相互独立,第一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上,第二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二动力链轮上,
第一链条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和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链轮上,
第二链条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和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链轮上,
后叉上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前叉上端通过转动副一与车架连接。
5.一种安装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后轮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车架、前叉、后叉、左驱动杆、右驱动杆、第一脚踏曲柄、第二脚踏曲柄、后轮以及前轮,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一端,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另一端,所述前叉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叉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第一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
第二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一端,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另一端,所述后叉与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叉还与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左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左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右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右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前叉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后叉上端通过转动副二连接在车架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的自行车都是通过人的双脚分别周期性地往复踩踏曲柄轮来驱动前进,只有当一只脚向下对安装在曲柄轮上的踏板时,才会给自行车产生前进的动力,而在这只脚抬起的时候是不对踏板不施力的。并且,骑一般的自行车时,人的双手仅仅用来控制自行车前进的方向,手臂的力量不能转化为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变速花鼓、第一单向轴承、第二单向轴承、第三单向轴承、第四单向轴承、第五单向轴承和连接杆,[0006] 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一端的外壳上,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0007] 第三单向轴承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另一端的飞轮座上,第三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0008] 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单向轴承的外圈,
[0009] 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的转轴上,第五单向轴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上,
[0010] 第二单向轴承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都固定连接在车架上,
[0011] 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紧方向均与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一致,[0012] 第三单向轴承和第四单向轴承的锁紧方向均与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相反,[0013] 第五单向轴承的与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相反。
[0014] 所述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还包括链轮,所述链轮与内变速花鼓同轴套装,同时链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5] 一种安装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自行车,包括两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叉架以及车轮,
[0016]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17]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18]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的一端,[0019]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的另一端,[0020] 叉架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自行车的车架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0021] 一种安装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前轮转向自行车,包括四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车架、前叉、后叉、左驱动杆、右驱动杆、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动力链轮、第二动力链轮、第一脚踏曲柄、第二脚踏曲柄、后轮以及前轮,
[0022]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23]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24]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一端,[0025]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另一端,[0026] 所述前叉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叉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0027] 左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左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0028] 右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右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0029]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30]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31]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后轮中轴的一端,[0032]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后轮中轴的另一端,[0033] 所述后叉与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叉还与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0034] 第一动力链轮和第二动力链轮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五通管两端,第一动力链轮和第二动力链轮相互独立,第一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上,第二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二动力链轮上,
[0035] 第一链条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和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链轮上,[0036] 第二链条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和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链轮上,[0037] 后叉上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前叉上端通过转动副一与车架连接。
[0038] 一种安装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后轮转向自行车,包括四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车架、前叉、后叉、左驱动杆、右驱动杆、第一脚踏曲柄、第二脚踏曲柄、后轮以及前轮,
[0039]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40]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41]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一端,[0042]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另一端,[0043] 所述前叉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叉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0044] 第一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
[0045] 第二脚踏曲柄安装在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
[0046]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二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47]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靠近第四单向轴承一端的转轴上,
[0048]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一端,[0049]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中轴的另一端,[0050] 所述后叉与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叉还与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0051] 左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左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0052] 右驱动杆下端固定在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连接杆上,右驱动杆上端是手扶把手;
[0053] 前叉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后叉上端通过转动副二连接在车架上。
[0054] 飞轮座也就是内行星齿轮座。
[005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0056] 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人双腿和双臂的力量,人的四肢任意之一均能驱动自行车前进。当双腿和双臂同时施力时,自行车能够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双腿通过上下往复踩踏进行驱动,不仅当腿部向下踩时能够转化成自行车前进的动力,而且腿部向上抬起的时候也能转化成自行车前进的动力。附图说明
[005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前轮转向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后轮转向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和图2中,单向轴承上的箭头方向表示内圈不动时,外圈的可旋转方向;内变速花鼓上的箭头表示,飞轮座不动时,外壳的可旋转方向。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向轴承的锁紧方向是指当内圈不动时,外圈不可旋转的方向,即图1和图2中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本发明所述内变速花鼓的锁紧方向是指当飞轮座不动时,外壳不可旋转的方向,即图1和图2中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
[0062] 图1和图2均为正视图,以左视图为参考标准,图1和2中的箭头向上表示逆时针,向下表示顺时针。图1的装配方式与图2中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2的装配方式相同,即图1为图2中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2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64] 实施例1
[0065] 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变速花鼓7、第一单向轴承1、第二单向轴承2、第三单向轴承3、第四单向轴承4、第五单向轴承5、连接杆6和链轮8,
[0066] 第一单向轴承1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7一端的外壳上,第一单向轴承1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轴承2的内圈固定连接,
[0067] 第三单向轴承3的内圈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变速花鼓7另一端的飞轮座上,第三单向轴承3的内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单向轴承4的内圈固定连接,
[0068] 连接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单向轴承1的外圈,连接杆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单向轴承3的外圈,
[0069] 链轮8与内变速花鼓7同轴套装,同时链轮8与连接杆6固定连接,
[0070] 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的转轴上,第五单向轴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上,
[0071] 第一单向轴承1和第二单向轴承2的锁紧方向均与内变速花鼓7的锁紧方向一致,[0072] 第三单向轴承3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锁紧方向均与内变速花鼓7的锁紧方向相反,[0073] 第五单向轴承5的与内变速花鼓7的锁紧方向相反。
[0074] 实施例2
[0075] 一种安装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自行车,包括两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叉架45以及车轮9,
[0076]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1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二单向轴承2一端的转轴上,
[0077]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2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四单向轴承4一端的转轴上,
[0078]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1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10的一端,
[0079]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2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车轮中轴10的另一端,
[0080] 叉架45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1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自行车的车架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2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
[0081]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1的连接杆与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12的连接杆与第二驱动件固定连接。
[0082]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
[0083] 针对图1,当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在车轮中轴上时,内变速花鼓7的转轴作顺时针旋转时才会带动车轮旋转,做逆时针旋转时不会带动车轮旋转。
[0084] 内变速花鼓7的飞轮座和外壳也只能作单向的相对旋转,针对图1,
[0085] 当外壳不不动、飞轮座顺时针旋转时,飞轮座处于空转状态;
[0086] 当外壳不不动、飞轮座逆时针旋转时,飞轮座带动转轴顺时针旋转;
[0087] 当内变速花鼓7的飞轮座不动、外壳逆时针旋转时,外壳处于空转状态;
[0088] 当内变速花鼓7的飞轮座不动、外壳顺时针旋转时,外壳带动转轴顺时针旋转。
[0089] 由于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单向轴承1的外圈和第三单向轴承2的外圈,链轮8与内变速花鼓7同轴套装,同时链轮8与连接杆6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
[0090] 当链轮8做逆时针旋转时,连接杆6带动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三单向轴承的外圈做逆时针旋转,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只会发生空转,第三单向轴承的外圈会带动内圈做逆时针旋转。
[0091] 由于第一单向轴承1的内圈固定在内变速花鼓7的外壳上,同时第二单向轴承2的内圈也于内变速花鼓7的外壳固定连接,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固定在车架上;当第一单向轴承1的外圈发生空转时,第一单向轴承1的内圈、内变速花鼓7外壳以及第二单向轴承2的内圈和外圈都是不动的,仅仅起到支撑车架的作用;
[0092] 此时,第三单向轴承3的外圈会带动第三单向轴承3的内圈做逆时针旋转,第三单向轴承3的内圈带动内变速花鼓7的飞轮座做逆时针旋转,内变速花鼓7的飞轮座带动内变速花鼓7的转轴做顺时针旋转,内变速花鼓7的转轴带动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做顺时针旋转,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做顺时针旋转时,第五单向轴承5发生锁紧,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带动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做顺时针旋转,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在车轮轴上,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即带动车轮顺时针旋转。
[0093] 同时,第三单向轴承3的内圈带动第四单向轴承4的内圈做逆时针旋转,第四单向轴承4的内圈做逆时针旋转是处于空转状态,不会带动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转动,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仅仅用于支撑车架。
[0094] 当链轮8做顺时针旋转时,原理与上述类似。
[0095] 实施例3
[0096] 一种安装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前轮转向自行车,包括四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车架29、前叉19、后叉20、左驱动杆13、右驱动杆14、第一链条15、第二链条16、第一动力链轮25、第二动力链轮26、第一脚踏曲柄27、第二脚踏曲柄28、后轮18以及前轮
17,
[0097]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1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二单向轴承2一端的转轴上,
[0098]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2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四单向轴承4一端的转轴上,
[0099]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1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17中轴的一端,
[0100]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2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17中轴的另一端,
[0101] 所述前叉19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1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叉19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2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
[0102] 左驱动杆13下端固定在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1的连接杆6上,左驱动杆13上端是手扶把手;
[0103] 右驱动杆14下端固定在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2的连接杆6上,右驱动杆14上端是手扶把手;
[0104]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3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二单向轴承2一端的转轴上,
[0105]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4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四单向轴承4一端的转轴上,
[0106]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3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后轮18中轴的一端,
[0107]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4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后轮18中轴的另一端,
[0108] 所述后叉20与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3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叉20还与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4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
[0109] 第一动力链轮25和第二动力链轮26分别安装在车架29的五通管两端,第一动力链轮25和第二动力链轮26相互独立,第一脚踏曲柄27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25上,第二脚踏曲柄28安装在第二动力链轮26上,
[0110] 第一链条15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25和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3的链轮8上,[0111] 第二链条16安装在第一动力链轮25和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4的链轮8上,[0112] 后叉20上端与车架29固定连接,前叉19上端通过转动副一30与车架29连接。
[0113] 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
[0114] 实施例3的转向与现有技术的手扶拖拉机一样。左驱动杆13、右驱动杆14除了可以控制转向之外,还可以通过上下摆动驱动正反双向驱动机构使得前轮获得动力。第一脚踏曲柄27和第二脚踏曲柄28分别通过第一动力链轮25和第二动力链轮26驱动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3和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24。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优势使得第一动力链轮25不管正转还是反转都能获得向前的动力,骑手的腿往上抬和往下踩都能驱动后轮前进。
[0115] 实施例4
[0116] 一种安装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的可变速的后轮转向自行车,包括四套所述正反双向驱动机构、车架43、前叉39、后叉40、左驱动杆41、右驱动杆42、第一脚踏曲柄37、第二脚踏曲柄38、后轮36以及前轮35,
[0117]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1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二单向轴承2一端的转轴上,
[0118]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2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四单向轴承4一端的转轴上,
[0119] 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1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35中轴的一端,
[0120] 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2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35中轴的另一端,
[0121] 所述前叉39与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1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叉39还与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2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
[0122] 第一脚踏曲柄37安装在第一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1的连接杆6上,
[0123] 第二脚踏曲柄38安装在第二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2的连接杆6上,
[0124]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二单向轴承2一端的转轴上,
[0125]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4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内变速花鼓7靠近第四单向轴承4一端的转轴上,
[0126] 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35中轴的一端,
[0127] 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4的第五单向轴承5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前轮35中轴的另一端,
[0128] 所述后叉40与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叉40还与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4的第二单向轴承2的外圈和第四单向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
[0129] 左驱动杆41下端固定在第三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3的连接杆6上,左驱动杆41上端是手扶把手;
[0130] 右驱动杆42下端固定在第四套正反双向驱动机构34的连接杆6上,右驱动杆42上端是手扶把手;
[0131] 前叉39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43上,后叉40上端通过转动副二44连接在车架43上。
[0132] 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
[0133]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取消了链轮链条,脚踏设于前轮,驱动杆设于后轮,工作原理一样。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自行车前叉结构 2020-05-11 250
自行车前叉 2020-05-11 405
自行车前叉外管 2020-05-11 963
自行车前叉疲劳试验机 2020-05-12 305
一种带锁的自行车前叉 2020-05-12 732
自行车刮泥前叉 2020-05-11 159
一种自行车用前叉 2020-05-12 553
前叉、锁紧盖和自行车 2020-05-12 131
自行车前叉组件 2020-05-11 177
一种自行车前叉 2020-05-11 64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