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热处理 / 碳氮共渗 / 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以及相应的热机起动器

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以及相应的热机起动器

阅读:367发布:2021-01-01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以及相应的热机起动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实质上涉及一种用于 机动车辆 热机 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其包括:驱动小 齿轮 (32),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 啮合 ;驱动元件(81);以及在驱动元件(81)和驱动 小齿轮 (32)之间的摩擦 离合器 (82),所述摩擦离合器(82)包括旋转地固定至驱动小齿轮(32)的反作用元件(91)和稳固地连至驱动元件的压 力 元件(92)。根据本发明,驱动元件(81)可相对于反作用元件(91)在未联接 位置 和联接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并且弹性装置(115)在未联接位置的方向上施加力在反作用元件(91)和驱动元件(81)上。本发明还包括第二 垫片 (118),称为固持垫片,该垫片旋转地固定到反作用板(91)或驱动元件(81)。当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结到反作用板(91)时,弹性装置(115) 定位 在反作用板(91)和固持垫片(118)之间,并且,当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结到驱动元件(81)时,弹性装置(115)定位在驱动元件(81)和固持垫片(118)之间。,下面是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以及相应的热机起动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热机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包括:
-驱动小齿轮(32),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35)啮合
-驱动元件(81),
-在驱动元件(81)和驱动小齿轮(32)之间操作的摩擦离合器(82),所述摩擦离合器(82)包括旋转地固定至驱动小齿轮(32)的反作用元件(91)和稳固地连至驱动元件的压元件(92),
-驱动元件(81)能够相对于反作用元件(91)在未联接位置和联接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其中在未联接位置中,驱动元件(81)和驱动小齿轮(32)旋转地断开,在联接位置中,驱动小齿轮(32)和驱动元件(81)彼此联接,以及
-弹性装置(115),其在未联接位置的方向上在反作用元件(91)和驱动元件(81)上施加力,
其中,其还包括垫片(118),称为固持垫片,该垫片旋转地固定到反作用板(91)或驱动元件(81),并且
-在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结到反作用板(91)的情况下,弹性装置(115)定位在所述反作用板(91)和固持垫片(118)之间,并且
-在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结到驱动元件(81)的情况下,弹性装置(115)定位在所述驱动元件(81)和固持垫片(11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摩擦离合器(82)包括位于压力元件(92)和反作用元件(91)之间的至少一个摩擦元件(93,9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接到反作用元件(91),弹性装置(115)定位在反作用元件(91)的径向表面和固持垫片(1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弹性装置(115)和固持垫片(118)定位在形成在反作用元件(91)中的通道(11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固持垫片(118)在其外周边上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130),该凸出部意于与位于通道(117)的外周边上的相应形状的至少一个凹口(124)协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固持垫片(118)在其外周边上包括三个凸出部(130),该三个凸出部(130)以均匀的方式度地彼此分隔,意于与位于通道(117)的外周边上的相应形状的三个凹口(124)协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凸出部(130)以及相应的凹口(124)呈现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4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通道(117)由面向驱动元件(81)的端部的径向表面的圆形通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通道(117)由相对于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的轴线(X)轴向定向的内环状壁(120)和外环状壁(121)径向地界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内环状壁(120)包括支撑驱动小齿轮(32)的套管(100)的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弹性装置(115)包括弹簧垫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中固持垫片(118)被通过氮共渗获得的涂层而保护。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反作用板(91)是旋转地固定到驱动小齿轮(32)的板。
14.根据权利要求2和13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至驱动小齿轮(32)的反作用元件(91)、相对于反作用元件(91)的外周边轴向定向的环状裙部(105)、以及被驱动元件(81)中心地交叉的定环(106)界定壳体(108),摩擦元件(93,94)定位在该壳体内。
15.一种用于配备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的机动车辆热机的起动器(30)。

说明书全文

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以及

相应的热机起动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的摩擦起动器单元,该热机特别是机动车辆。本发明还指向包括这样的单元的热机的起动器驱动单元。
[0002] 当本发明施加到配备有根据交通状态停止和重新起动配备有增压器起动器的发动机的功能(称为“起停”功能)的车辆时,本发明是特别有优势的。

背景技术

[0003] 为了起动车辆的热机,已知的方法是使用能够通过齿形轮的媒介而传递机械能以转动机动车的曲轴。为实现该效果,起动器包括安装在由电达的转子旋转驱动的驱动轴上的小齿轮。该小齿轮配备有能够与联接到发动机的曲轴且称为起动器齿圈的齿形轮的齿接合。
[0004] 在增压器起动器中,驱动小齿轮是起动器组件的一部分,并且装配为使得其能够在驱动轴上平移以从停靠位置而变化到致动位置,在停靠位置中,该驱动小齿轮从起动器齿圈脱开,而在致动位置中,该驱动小齿轮与起动器齿圈接合,并且反之亦然。
[0005] 为实现该效果,示于图1中的增压器起动器组件1包括驱动小齿轮2、经由螺旋连接而安装在电马达的输出轴上的驱动器3、和内插在小齿轮2和驱动器3之间的摩擦离合器5。
[0006] 摩擦离合器5包括由驱动器3的肩部构成的压元件6、由固连至驱动小齿轮2的板构成的反作用板8、以及位于压力元件6和反作用板8之间的摩擦盘9。驱动器3可相对于反作用板8在未联接位置和联接位置之间平移,其中在未联接位置中,驱动器3和小齿轮旋转地断开,在联接位置中,小齿轮2和驱动器3彼此旋转地联接。
[0007] 盘9容纳在壳体11中,该壳体11由连接至小齿轮2的反作用板8、连结到反作用板8的外周边的轴向定向的环状裙部12、以及由被驱动器3中心地交叉的定环14而界定。此外,环14对其外周边以环状的方式呈凹面,以将环和裙部12的组件封盖15安装在反作用板8上。
[0008] 轴向动作的弹簧垫片18安装在环状通道19中,该环状通道由板8在其内周边上存在的厚度减小而形成。该垫片18被支撑在反作用板8和驱动器3的端部上,以作用在驱动器3上,并且以向后推动驱动器3,也就是说在相反于反作用板8的方向上推动驱动器3。
[0009] 驱动器3还具有通道21,该通道21由两个横向壁22、23界定,并且起动器的控制杆的下部意于被组装在该两个横向壁内。称为推动器的壁22对应于杆停靠以将驱动器3在起动器齿圈的方向上推动的壁。称为拉拽器的另一壁23是杆停靠以将驱动器3远离起动器齿圈移动的壁。
[0010] 现有技术起动器单元的操作在下文中描述。
[0011] 在停靠位置中,驱动器3处于未联接位置,盘9未抵靠彼此绷紧,使得当在反作用板8、盘9和压板6之间延展的轴向游隙J出现时,摩擦离合器5脱开。
[0012] 从停靠位置朝向最终位置,控制杆作用在壳体11的环14上,该环接着在起动器齿圈的方向上沿着马达的输出轴而轴向地移动小齿轮2。在该阶段中,驱动器3处于未联接位置中,使得小齿轮2在两个方向上自由地旋转。轴向移动持续,小齿轮2到达起动器齿圈的附近。
[0013] 在第二阶段,自由旋转的小齿轮2略微穿入环。与推动器22接触的杆将驱动器3和驱动器3的肩部6在反作用板8的方向上轴向地移动。弹簧垫片18从而被压缩,并且游隙J消失。驱动器3接着从未联接位置转变到联接位置,以将小齿轮2的转矩传递至起动器齿圈。
[0014] 当齿圈转动得比支撑小齿轮2的轴更快时,摩擦离合器分离,因为由于驱动器3和轴之间的螺旋连接,驱动器3进行朝向后部的轴向移动。驱动器3旋下。该动作通过去张力且将驱动器3朝向后部推动的弹簧垫片18而放大。
[0015] 然而,在分开离合器阶段期间小齿轮2的超速的情况下,弹簧垫片18具有抵靠该弹簧垫片所定位在其之间的旋转元件中的一个而擦磨的趋势,所述旋转元件也就是反作用板8或驱动器3的端部,其导致弹簧垫片18的过早地磨损。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针对弹簧垫片的使用时间的延长,通过避免由于环绕其的旋转部件而导致的过早的磨损。
[0017]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热机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其包括:
[0018] ——驱动小齿轮,用于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啮合,
[0019] ——驱动元件,
[0020] ——在驱动元件和驱动小齿轮之间操作的摩擦离合器,所述摩擦离合器包括旋转地固定至驱动小齿轮的反作用元件和固连至驱动元件的压力元件,
[0021] ——驱动元件能够相对于反作用元件在未联接位置和联接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其中在未联接位置中,驱动元件和驱动小齿轮旋转地断开,在联接位置中,驱动小齿轮和驱动元件彼此联接,以及
[0022] ——弹性装置,其在未联接位置的方向上在反作用元件和驱动元件上施加力,其中,其还包括垫片,称为固持垫片,该垫片旋转地固定到反作用板或驱动元件,并且[0023] ——在固持垫片旋转地连结到反作用板的情况下,弹性装置定位在所述反作用板和固持垫片之间,并且
[0024] ——在固持垫片旋转地连结到驱动元件的情况下,弹性装置定位在所述驱动元件和固持垫片之间。
[0025] 因此,在分开离合器阶段中驱动小齿轮超速的情况下,弹性装置被固持垫片保护,只要,在图示的两种情况下,旋转地连结到驱动元件或反作用元件而非弹性装置的固持垫片,抵靠其他旋转元件而擦磨,固持垫片相反于该其他旋转元件而定位。楔入到在固持垫片和所述固持垫片旋转地连结到其的元件之间的弹性装置从而相对于环绕其的部件不具有任何相对旋转移动,并且从而不可能受到过早的磨损。
[0026] 因此,起动器具有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在小齿轮和驱动元件之间施加力,以将小齿轮和驱动元件彼此分开,从而将驱动元件从小齿轮断开。该弹性装置从而在驱动元件和小齿轮之间施加力以分离离合器
[0027] ——在固持垫片旋转地连结到反作用板的情况下,弹性装置定位在所述反作用元件和固持垫片之间。该弹性装置从而与所述反作用板和固持垫片接触,以将固持垫片在驱动元件的方向上推动。在联接位置,驱动元件与垫片接触,并且在固持垫片施加力,其与弹性装置接触,压缩与反作用板接触的弹性装置。在未联接位置,弹性装置在旋转中其两个表面不接触,从而不磨损。弹性装置从而与固持垫片的表面和反作用板的表面接触。
[0028] ——在固持垫片旋转地连结到驱动元件的情况下,弹性装置定位在所述驱动元件和固持垫片之间。该弹性装置与所述驱动元件和固持垫片接触,以将固持垫片在反作用元件的方向上推动。在联接位置,反作用元件与垫片接触,并且在固持垫片施加力,其与弹性装置接触,压缩弹性装置以与驱动元件接触。在未联接位置,弹性装置不与这两个表面中的任一个一起旋转,从而不磨损。弹性装置从而与固持垫片的表面和反作用板的表面接触。
[0029]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摩擦离合器包括位于压力元件和反作用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摩擦元件。
[0030]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固持垫片旋转地连结到反作用元件,弹性装置定位在反作用元件的径向表面和固持垫片之间。
[0031]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弹性装置和固持垫片定位在形成在反作用元件中的通道内。
[0032]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固持垫片在其外周边上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该凸出部意于与位于通道的外周边上的相应形状的至少一个凹口协作。
[0033]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固持垫片在其外周边上包括三个凸出部,其以均匀的度彼此分隔,意于与位于通道的外周边上的相应形状的三个凹口协作。
[0034]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一个或多个)凸出部以及相应的凹口呈现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0035]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通道由面向驱动元件的端部的径向表面的圆形通道形成。
[0036]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通道由相对于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的轴线轴向定向的内环状壁和外环状壁径向地界定。
[0037]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内环状壁包括支撑驱动小齿轮的套管的延伸部。
[0038]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弹性装置包括固持垫片。
[0039]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固持垫片被通过氮共渗获得的涂层而保护。
[0040]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反作用板是旋转地固定到驱动小齿轮的板。
[0041] 根据一个实施例模式,连接至驱动小齿轮的反作用板、连结至反作用板的外周边的轴向定向的环状裙部、以及被驱动元件中心地交叉的锁定环界定壳体,摩擦元件定位在该壳体内。
[0042]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一种用于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的机动车辆热机的起动器。附图说明
[0043] 本发明将通过阅读下面的描述并且参考附图而被更好的理解。这些附图仅仅是用于图示性的目的并且绝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4] 图1,如已经描述地,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的透视图;
[0045] 图2和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机起动器单元处于停靠位置中和致动位置中的纵向剖面图;
[0046]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纵向横截面的透视图;
[0047] 图5示出了用于小齿轮的本体和旋转地连结至小齿轮的本体的图4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的固持垫片的透视图;
[0048] 图6示出了用于小齿轮的本体和用于容纳弹性装置和固持垫片的通道的透视图;
[0049] 图7示出了用于图4中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的固持垫片的透视图;
[0050] 图8、8a和9示出了用于图4中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的固持垫片的侧向视图;
[0051] 图10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模式。
[0052] 附图中相同、类似或相似的部件保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参考图2和3,起动器30包括装配有驱动小齿轮2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其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并且其被安装为能够在驱动轴33上平移。起动器驱动单元31可从示于图2中的停靠位置变化到示于图3中的致动位置,其中在停靠位置中,驱动小齿轮32从热机的起动器齿圈35脱开,而在致动位置中,驱动小齿轮32接合起动器齿圈35,并且反之亦然。
[0054] 为了实现该效果,起动器30包括电马达37,该电马达包括以同轴的方式组装的定子38和转子39。定子38环绕转子39,而转子39设计为在气缸盖43中的称为转子轴的X轴线的轴42上旋转。该汽缸盖稳固地连至起动器的支撑件45,其意于被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固定部分上。定子38例如包括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包括两对绕组,该两对绕组的每一对绕固连至气缸盖的极质量件缠绕。每个绕组的轴线相对于转子的X轴线成径向。替代地或额外地,定子38包括多个永磁体
[0055] 组装在转子轴42上的转子包括一组片状件,该片状件设置有沟槽用于安装电导体于销的形状中。这些导体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转子线圈,该转子线圈与属于集电器48的导电区段接触,其中集电器48稳固地连至转子轴42并且与下面描述的电刷49a、49b协作。转子轴42的X轴线与驱动轴33的轴线组合。
[0056] 驱动轴33的前端安装为使得其能够通过滚动轴承51的媒介而在支承部(称为前支承部50)中平移。转子轴42的后端安装在起动器后部处的支承部53的滚动轴承52中,起动器后部处的支承部53称为后支承部并且稳固地连至电刷承载件54。
[0057] 在说明书的提示下,前后定向对应于图2、3和4中的左右定向。在该示例中,部件的前面是朝向前支承部50的面,而后面是朝向后支承部53的面。
[0058] 起动器30还包括装配在转子轴42和驱动轴33之间的减速齿轮系统58,该减速齿轮系统58的一端连接至转子轴42,并且另一端连接至驱动轴33。减速齿轮系统58实际上是外摆线齿轮系,其包括旋转地不可动的内齿形柱形齿圈59。齿圈59的齿接合卫星小齿轮,该卫星小齿轮组装为以绕由横向板60支撑的轴而旋转,该横向板60稳固地连至驱动轴33的后端。行星齿轮61连接至转子轴42的前端。
[0059] 替代地,减速齿轮系统58可为任意类型的减速齿轮。例如,减速齿轮58可包括两个齿形轮,其中一个齿形轮稳固地连至转子轴42,另一个齿形轮固连至驱动轴33。在该示例中,转子轴42和驱动轴33的两个轴线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偏离。根据另一个示例,减速齿轮系统58可包括交叉齿轮或收敛齿轮。在这两种类型的减速齿轮系统58中,驱动轴33的轴线和转子轴42的轴线相应地收敛或既不平行也不收敛。
[0060] 起动器30包括用于将起动器驱动单元31从其停靠位置移位到其致动位置或者反向移动的系统。该移位系统具有电磁接触器64和叉状的控制杆65,该电磁接触器64平行于电马达37延伸并且安装在电马达37的径向上方。
[0061] 电刷49a和49b的组设置为用于为转子线圈39供能。电刷中的至少一个49b电连接至起动器的质量件,例如支撑件45,并且电刷中的至少另一个49a例如经由电线电连接至接触器的电端子66a。当转子39旋转时,电刷49a和49b在换向器部段48上擦磨。起动器30可包括多个电刷。
[0062] 接触器64,除了连结到电刷的端子66a之外,包括端子66b,该端子66b意于经由电连接元件而连接至车辆的电源(特别地是电池,未示出)正极V+。位于电源的V+端子和端子66a之间的常开的触头(未示出)控制接触器64的供电以起动电马达。
[0063] 接触器64包括可移动接触板69,以电连结端子66a和66b,从而起动电马达37。接触器64还能够致动控制杆65以将驱动单元31沿着驱动轴33的X轴线从停靠位置向致动位置以及反向地移位。接触器46还包括可移动芯部71、固定芯部72、固定线圈73、控制杆74和可移动杆75。
[0064] 控制杆74穿过固定芯部73,并且该固定芯部73用作引导件。该控制杆74的前端停靠在固定芯部72上,并且其后端固定至接触板69。控制杆74经受在控制杆74的肩部和接触板68之间压缩的接触弹簧的作用(没有附图标记),以当可移动芯部72处于所谓的磁性位置中时确保接触板69与端子66a和66b的电接触。可移动杆75的前端固定至控制杆65。当线圈73被供能,可移动芯部72被朝向固定芯部72吸引直到其处于磁性位置中。其位移同时向后驱动可移动杆75、接触板69和控制杆74。可移动杆71还经受齿-齿弹簧78的作用,该齿-齿弹簧78容纳在可移动芯部71中并且环绕可移动杆75。该齿-齿弹簧78支撑在可移动芯部71的前肩部和可移动芯部71的后肩部上。当接触板69朝向端子66a和66b移动时并且当控制杆65不再能够推进小齿轮32时,该齿-齿弹簧78被压缩。当小齿轮32沿着X轴线在齿圈35的方向上被齿圈35的一个或多个齿阻挡平移时,杆65不能再推进。该阻挡的状态被称为“齿-齿位置”。该齿-齿弹簧78的压缩使得冲击能够被吸收,通过在控制杆65上施加力,该力朝向致动位置传递至小齿轮。接触器64还可包括回复弹簧80,其支撑在固定线圈73和可移动芯部71上,以迫使其向前直到其达到其停靠位置,并且同时移位控制杆65直到小齿轮32处于其停靠位置。
[0065] 如可从图4中看出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包括驱动小齿轮32、由控制杆65致动的驱动元件81、和轴向安装在驱动元件81和小齿轮32之间的摩擦离合器82。驱动元件81内部地设置有螺旋沟槽84,该螺旋沟槽以互补地方式接合由驱动轴33(见图2和3)支撑的外部螺旋齿85。从而当起动器驱动单元通过杆65抵靠推力轴承88(见图3)而移位时,该起动器驱动单元31被螺旋移动而激活,以通过处于致动位置的小齿轮32的媒介而接合齿圈35。
[0066] 设置在小齿轮32和驱动元件81之间的摩擦离合器82包括稳固地连至驱动小齿轮32的反作用元件91、稳固地连至驱动元件81的压力元件92、和位于反作用元件91和压力元件92之间的一组摩擦盘93、94。压力元件92可相对于反作用元件91在有限的轴向游隙内轴向地移动。因此,驱动元件81可从未联接位置变化到联接位置,其中在未联接位置中,驱动元件81和小齿轮旋转地断开,在联接位置中,驱动元件81和驱动小齿轮32旋转地联接至彼此,并且驱动元件也可反向变化。在未联接位置中,小齿轮32在驱动轴33的旋转的两个方向上都旋转地断开,而在联接位置中,驱动轴33在旋转的起始方向上稳固地连至小齿轮32。
[0067] 在本示例中,压力元件92由驱动元件81的径向定向的肩部形成。反作用元件91由固定至驱动小齿轮32的板形成。该术语固定是指“在旋转方向上和在平移方向上稳固地连接”。
[0068] 更精确地,驱动元件81包括X轴线的柱形钻孔96,该孔被组装为围绕驱动轴33。该X轴线额外地对应于起动器驱动单元31的轴线。驱动元件81存在具有平滑钻孔的前段97和包括沟槽84的后段98,其中该沟槽84与齿85协作,齿85与驱动轴33互补。前段97和后段98通过形成压力元件的肩部92从彼此分开。
[0069] 驱动小齿轮32由轴向定向的套管100支撑,该套管100具有用于其组装在驱动轴33上的钻孔。套管100从而使得小齿轮32在驱动轴33的平滑区段上轴向地引导。示于图2和3的支承轴衬102优选地安装在套管100和驱动轴33的平滑区段之间。
[0070] 该套管100的后端通过横向定向的反作用板91而延伸。该板91本身在其外周边上通过轴向定向的环状裙部105而延伸。该裙部105在驱动元件81的方向上朝后导引。裙部105从而在反作用板91的外周边上轴向地延伸,在相反于小齿轮32的方向上导引。套管100的存在并非必要,小齿轮32可被固连至反作用元件91,如在文件WO2006/100352的附图中所示。反作用板91、裙部105、以及可能的套管100是小齿轮32的本体104的部分。
[0071] 连接至小齿轮32的板91、连结至板91的外周边的环状裙部105、以及由驱动元件81中心地交叉的锁定环106从而界定旋转地连结至小齿轮32的壳体108,其中摩擦盘93、94定位在壳体108中。肩部92安装在壳体108中。
[0072] 第一盘93(称为内盘)在其内周边上包括多个链齿,该多个链齿插入到位于驱动元件81的外周边中的相应的凹口109中。这些凹口109例如是沟槽,其深度在驱动元件的外壁中延伸,其长度沿着X轴线延伸。第二盘94(称为外盘)在其外周边上包括多个链齿,该多个链齿插入到位于环状裙部105的内周边中的相应的凹口110中。这些凹口110例如是沟槽,其深度在环状裙部105中延伸,其长度沿着X轴线延伸。内盘93从而旋转地连结至驱动元件81,并且外盘94旋转地连结至环状裙部105。盘93、94可沿着X轴线借助于凹口109、110和其相应的链齿而滑动。
[0073] 盘93、94例如由摩擦材料制成,例如,使得其能够通过驱动元件81和小齿轮32之间的摩擦而传递转矩。在本示例中,存在两个内盘93和三个外盘94。然而,盘93、94的数量可取决于考虑的应用和将被传递的转矩而变化。因此可以增加盘93、94的数量以传递更多的转矩,而无需增加驱动元件81的直径。
[0074] 此外,锁定环106对其外周边以环状的方式呈凹面,以将环106和裙部105的组件封盖112安装在反作用板91上。该封盖112由金属片制成并且包括中心穿孔的基部。该基部(无附图标记)与板91的前面接触,并且经由斜面在其外周边上延伸,通过轴向定向的环状裙部与裙部105的外周边接触。环状的封盖从而封住裙部105。替代地,环106可被通过夹紧或焊接或任意其他的固定方式,诸如螺钉,而被固定至裙部105。
[0075] 起动器驱动单元31还包括弹性装置115,该弹性装置施加力以将驱动元件81从反作用元件91在未联接位置的方向上分开。为实现该效果,当弹性装置115被组装时,其在反作用元件91的径向表面和驱动元件81的端部之间被压缩。
[0076] 更精确地,弹性装置115定位在通道117中,该通道117通过垫片118(称为固持垫片)而被闭合,该垫片旋转地连结至反作用元件91。从图6中看出,通道117由绕X轴线的轴向深度P的圆形通道而形成,面向驱动元件81的前端的径向表面。通道117从而对应于反作用板91的内周边上的厚度的减小。
[0077] 通道117在后侧上轴向地打开,并且通过轴向定向的两个环状壁120、121而径向地闭合,该两个环状壁是最靠近X轴线的内环状壁120和最远离X轴线的外环状壁121。这两个壁120、121分别界定通道117的内径L1和外径L2。通道117的基部119是径向定向的。内环状壁120对应于套管100朝向后部超过反作用板91的轴向延伸部。内环状壁120允许垫片在通道117内的更容易的定心。替代地,通道117不具有内壁120,如图1所示。通道117的深度P约为4mm,而通道117的内径L1和外径L2分别约为11mm和26mm。通道117的深度取决于形成回复装置的回复部件的尺寸。由壁120形成的管具有使得离合器区域的密封性能得到改进的内径长度L1。这从而允许降低外物(诸如灰尘)进入离合器区域的险。
[0078] 并且,通道117在其外周边上包括一组三个凹口124,其以均匀的角度分隔,意于接收相应形状的三个凸出部130,该三个凸出部位于固持垫片118的外周边上。这些凹口124的深度基本上等于通道117的中心部分的深度。这些凹口124的每一个由通过端部边沿127连接至彼此的两个平行的侧边沿126界定,其中端部边沿127基本上垂直于该两个侧边沿126,使得每个凹口124呈现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0079] 在图7中详细地示出的固持垫片118闭合通道117的敞开轴向端部,其中弹性装置115定位在通道117内。该垫片118呈现径向定向的环状板的形式,其具有大于通道117的内径L1的内径L3以及基本上小于通道117的外径L2的外径L4,其中该外径L4在该示例中为
25mm。并且,固持垫片118在其外周边上包括一组三个凸出部130,其以均匀的角度分隔,意于与相应形状的三个凹口124协作,该三个凹口位于通道117的外周边上。从而位于保持垫片118的平面中的这些凸出部118的每一个由通过端部边沿132连接至彼此的两个平行的侧边沿131界定,其中端部边沿132基本上垂直于该两个侧边沿131,使得每个凸出部130呈现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0080] 从而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结至反作用板91并且可相对于该板91平移,只要固持垫片118的凸出部130可在机加工在反作用板91中的相应的凹口124中滑动。当然,凸出部130和凹口124的数量取决于应用,并且可以大于或小于三个。在所有情况下,该数量至少为
1。
[0081] 在该示例中的弹性装置115是定位在通道117内的弹簧垫片。如图9所示,该环状的垫片115呈现为波纹的形式,并且例如由金属制成。优选地,该弹性装置是多线圈弹簧垫片,诸如在图8和图8a中示出的。该多线圈弹性垫片是螺旋弹簧,其线圈成波纹状,正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弹簧。该弹簧垫片115的内径L5基本上等于通道117的内径L1,并且其外径L6基本上等于通道117的外径L2。替代地,弹性装置115具有闩锁弹簧或螺旋弹簧的形式。
[0082] 弹簧垫片115当组装时在通道117的基部119和支撑在驱动元件81的端部上的固持垫片118之间被压缩,以将驱动元件81与反作用元件91分开。弹簧垫片115从而施加两个相对的轴向力,一个轴向力在驱动元件81上通过固持垫片118的媒介朝向后部,另一个轴向力在反作用元件91上朝前。
[0083] 当反作用元件91相对于驱动元件81转动时,楔入在通道117的基部119和旋转地连结至反作用元件91的固持垫片118之间的弹簧垫片115相对于环绕其的部件没有相对移动,使得弹簧垫片115部抵靠这些部件而摩擦地擦磨。另一方面,固持垫片118抵靠驱动元件81的端部而擦磨,其中固持垫片118相反于驱动元件81定位。弹簧垫片115从而通过固持垫片118而被保护免受磨损,该固持垫片闭合通道117,弹簧垫片115定位在通道117内以用于其保护。固持垫片118和通道117的壁从而形成用于弹簧垫片115的保护性壳体。
[0084] 为了减少固持垫片118的磨损,其优选地可通过涂层而被保护。该涂层可例如通过碳氮共渗而获得。
[0085] 驱动元件81也具有通道135,该通道由横向定向的两个壁136、137界定,控制杆65的下部意于被组装在该通道中。通道135的截面是基本上U形的。称为推动器的壁136是杆65抵靠其停靠以在齿圈35的方向上推动驱动元件81的壁。称为拉拽器的壁137是杆65抵靠其支撑以远离齿圈35移动驱动元件81的壁。替代地,通道135可被形成在环状部件的基体上,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安装在驱动元件81的外周边上。
[0086] 替代地,当起动器30从停靠位置变化到激活位置时以及反向动作时,根据本发明的摩擦起动器驱动单元31的操作将在下文中描述。
[0087] 在停靠位置中,驱动元件81处于未联接位置中,盘93、94未绷紧,使得在压力元件92、内盘93和外盘94和反作用板91之间延展有轴向游隙J。
[0088] 从停靠位置开始,并且接触器64被供电,杆65初始地作用在壳体108的环106上,其接着将套管100和小齿轮32在齿圈35的方向上沿着轴33轴向地移动。在该阶段中,驱动元件81处于未联接位置中,使得小齿轮32在两个方向上自由地旋转。轴向移动持续,小齿轮32到达齿圈35的附近。
[0089] 在第二阶段,自由旋转的小齿轮32略微穿入齿圈35。在该第二阶段中,控制杆65与推动器136接触,以轴向地移动驱动元件81和肩部92。电马达37被供电,驱动轴33的旋转将驱动元件81借助于螺旋沟槽84而朝向联接位置而移位。驱动元件81的前端从而轴向地将固持垫片118朝向反作用板91移动,使得弹簧垫片115被压缩。此外,游隙J消失。离合器82从而被接合,以将小齿轮32的转矩传递至齿圈35。
[0090] 应当注意的是,杆65从而被构造为首先借助于环106而推动第一反作用元件91,并且其次借助于推动器136而推动驱动元件81。为实现该效果,控制杆65可例如包括诸如斜坡的突起和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位于杆65的下端和位于推动器136和拉拽器137之间的突起之间。关于这样的控制杆的细节,请参见文件FR1156805。
[0091] 当齿圈35转动地比支撑驱动小齿轮32的轴33更快时,摩擦离合器82分离,因为由于驱动器81和轴33之间的螺旋连接,驱动元件81进行朝向后部的轴向移动。驱动元件81旋下,以从联接位置变化到未联接位置。该动作通过弹簧垫片115而放大,该弹簧垫片是去张力的,并且经由支撑在驱动元件81的在通道117内滑动的端部上的固持垫片118而朝向后部推动驱动元件81。此外,回复弹簧80操作以将可移动芯部71和控制杆65朝向示于图2的其停靠位置带回。杆65从而通过推动拉拽器137而朝向后部移动起动器驱动单元31。
[0092] 在反作用板91和驱动元件81的端部在分开离合器阶段期间的接触的情况下,弹簧垫片115被固持垫片118保护。实际上,旋转地连结到反作用元件91的固持垫片118是抵靠驱动元件81的端部擦磨的垫片。楔入在固持垫片118和通道117的基部119之间的弹簧垫片115从而相对于环绕其的部件不具有相对旋转移动,并且从而不可能受到过早的磨损。
[0093] 替代地,固持垫片118旋转地连结到驱动元件81,弹簧垫片115从而被定位在固持垫片118和驱动元件81的径向表面之间。在本示例中,弹簧垫片115将也通过固持垫片118而被保护免受磨损,该固持垫片118将在反作用板91和驱动元件81的接触的情况下抵靠反作用板91而擦磨。例如,在该模式的实施例中,驱动元件包括内或外通道302。在图10的示例中,通道是外部的。固持垫片118被组装为相对于驱动元件在驱动元件的通道内滑动,并且借助于例如凸出部而稳固地连至驱动元件。该固持垫片具有凸起300,该凸起与处于联接位置中的反作用板的表面接触。游隙被计算,使得当处于联接位置中时,弹性装置115从未被100%地压缩,并且使得当在联接位置中时在驱动元件的通道300的面向反作用板的肩部和反作用板的表面之间存在游隙。因此,具有良好的表面摩擦特性的固持垫片与反作用板接触。根据未示出的实施例模式,此外反作用板可包括第二固持垫片,其具有这样的表面,该表面也具有容忍抵靠固持垫片的凸起的表面而擦磨的摩擦特性。
[0094] 在摩擦离合器82的替代实施例中,其仅包括存在彼此接触的互补形状的截头表面的压力元件92和反作用元件91。当允许这两个表面被旋转联接的支撑力通过驱动元件81的移动而被施加时,起动转矩可被传递至齿圈。在该示例中,离合器82不具有位于压力元件92和反作用元件91之间的中间摩擦元件。对于离合器82的实施例的更多细节,请参见文件FR1056174。
[0095] 此外,根据使得限制冲击和噪声的改进方式,提出了将小齿轮32安装为相对于套管100轴向移动的方式。为此,具有互补的沟槽的组件140在套管100的外周边和小齿轮32的不同于套管100的内周边之间操作。这里的沟槽具有相反于互补的螺旋沟槽的轴向定向。该组件在小齿轮32和套管100之间形成了旋转连接。
[0096] 此外,位于小齿轮32的后部处具有套管100的外周边的轴向定向的柱形壁界定了用于容纳柔性部件141(这里是螺旋弹簧)的腔室。该弹簧141在其一个轴向端部处支撑在包括连接至小齿轮32的内周边的径向定向的环状壁的该腔室的基部上。该弹簧的另一轴向端部支撑在反作用元件91的前面上。并且,簧环142组装在机加工在套管100的前端中的通道中。
[0097] 在起动器驱动单元31的停靠位置中,弹簧141迫使小齿轮32在构成轴向推力轴承的簧环142的方向上移动。当小齿轮32抵靠齿圈35并且不穿入齿圈35中时,弹簧141被压缩,并且小齿轮32在反作用元件91的方向上回复,使得最小化冲击和噪声。替代地,小齿轮32可与套管100制成为一件。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