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一种炭微米管的制备方法 CN201611038113.6 2016-11-23 CN106587002A 2017-04-26 邹继兆; 邹广金; 曾燮榕; 黎晓华; 姚跃超; 余良
发明公开了一种炭微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多孔基底材料置于管沉积装置的沉积区内,其中所述碳化硅管沉积装置包括石英管层、碳化硅层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套设在所述碳化硅层的表面,所述碳化硅层套设在所述石英管层的表面,所述石英管层内部形成所述沉积区;S2:采用微波对所述碳化硅管沉积装置进行加热,将所述沉积区的温度控制在1000~1400℃;S3:向所述沉积区内通入含碳源气体的混合气体,以将所述多孔基底材料的孔隙填充致密;S4:取出填充致密的所述多孔基底材料,去除所述多孔基底材料,制得炭微米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制备炭微米管需要催化剂、模板,制得的炭微米管结构不均匀、微观不可控、纯度低、产量低等问题。
182 溶剂热法制备具有多级结构二微管的方法 CN201610896133.0 2016-10-14 CN106430294A 2017-02-22 霍丽华; 张伟; 程晓丽; 徐英明; 张现发
溶剂热法制备具有多级结构二微管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具有多级结构二氧化锡微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锡微管过程中方法复杂、成本高或所制备二氧化锡微管不具有多级结构、比表面积较小的技术问题。方法:将三苯基氯化锡溶于无乙醇,边搅拌边滴加NaOH和EDTA的混合水溶液,再加入双氧水,搅拌,然后放入反应釜中反应,离心,洗涤,收集沉淀;将白色沉淀烘干,加热,即得二氧化锡微管。本发明合成出直径在400-600nm左右的二氧化锡微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85.11m2g-1,具有较好的气体敏感性能。该二氧化锡微管材料对甲气体具有很好的敏感特性,可实现甲醛气体的低温痕量检测。
183 一种阻燃型复合塑料用活性的制备方法 CN201610686894.3 2016-08-19 CN106279767A 2017-01-04 李兆源
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型复合塑料用活性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0gCaO加到100mL的40-100℃中消化,搅拌溶解,粗过滤后得到Ca(OH)2浆液A;(2)在浆液A中加入10-40g酸钠,得到浆液B,硅酸钠中的Na2O:SiO2之比为0.1-1:0.2-5;(3)将浆液B在20-40℃条件下通入体积分数为40%的CO2并进行搅拌碳化,搅拌速度为200-700r/min,通气速度为2-9L/min,大约反应90min,pH为8.7时停止反应,此时得到浆液C;(4)在浆液C中加入占CaCO3质量3%的硬脂酸改性剂,在70℃条件下11000r/min高速剪切改性40min,过滤后得到的滤过物在120℃下干燥3h,得到粉末用研钵研碎,得到D物料(;5)将D物料在高温炉中以200-500℃煅烧4h,即得到阻燃型复合塑料用活性碳酸钙。
184 一种三维化锌纳米条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610679162.1 2016-08-17 CN106277035A 2017-01-04 岳佐星
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化锌纳米条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锌片依次用乙醇在超声条件下清洗;(2)将无水乙醇和浓盐酸混合均匀后加入反应釜中,将处理过的锌片浸入混合液,密闭反应釜,在40℃~100℃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干燥,即制得三维氧化锌纳米条结构。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出的三维氧化锌纳米条可用作电化学传感电极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电化学测试。本发明所制备出来的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形好且可控制,生产成本低,重现性好。所制备出的三维氧化锌纳米条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作为传感器材料可以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使电催化反应充分高效。
185 一种一维硫化物半导体微晶的制备方法 CN201610541024.7 2016-07-11 CN106145178A 2016-11-23 刘玉峰; 郑新峰; 房永征; 侯京山; 张娜; 赵国营
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维硫化物半导体微晶的制备方法,先将反应物前驱体含硫化合物、或可溶性铜盐、强、去离子加入到反应釜中,所述强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或氢氧化铯中任意一种;在室温下搅拌至反应物溶解,然后将反应釜密封放入到180‑240℃的真空烘箱中加热反应1‑5天,最后离心、干燥即得ACu7S4半导体微晶材料;所述的ACu7S4半导体微晶光电材料用化学式为ACu7S4,其中,A选自Na,K,Cs中的一种。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的原料来源广泛,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制备的产物化学性质稳定。
186 导热性复合化物、其制造方法、含导热性复合氧化物的组合物和其使用 CN201580013999.6 2015-03-12 CN106103346A 2016-11-09 西尾章; 川上徹; 山根健一; 山村尚嗣; 富永慎吾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需表面处理等的改良对策,通过单独使用,可以实现配混到涂料、树脂组合物中而得到的涂膜、薄膜、成型物所需的物性的导热性、耐性、耐酸性、电绝缘性优异的导热性复合化物,并且通过导热性复合氧化物和其制造方法达成该目的,所述导热性复合氧化物为作为主成分金属含有和至少一种除了铝以外的金属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复合氧化物,除了铝以外的金属为选自由镁、锌、和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且除了铝以外的金属的摩尔数(b)与氧化铝系化合物的铝元素的摩尔数(a)之比(b摩尔)/(a摩尔)为0.1以上且1.0以下,所述导热性复合氧化物的莫氏硬度低于9。
187 一种稀土材料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361496.4 2016-05-27 CN106006704A 2016-10-12 杨梅; 薛裕华; 马金磊; 程如梅; 陈路呀; 齐蕾; 张立树; 吕秀娟; 赵长容; 刘红艳; 戴黎明
一种稀土材料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La2O2SO4:Ce3+微米管的前驱物,再通过高温处理得到终产物,既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又可以降低材料的团聚性,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对于拓宽稀土硫酸盐微米管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意义。
188 六方棒状Mo2N的制备和六方棒状Mo2N及应用 CN201610338873.2 2016-05-20 CN106006582A 2016-10-12 马保军; 刘雅慧; 林克英; 刘万毅
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和使用,特别是六方棒状Mo2N的合成。催化剂制备工艺和应用步骤为:(1)制备六方棒状三化钼作为合成氮化钼的前驱体,(2)对步骤(1)进行氮化,(3)将六方棒状氮化钼与硫化镉通过共沉淀法进行复合,负载量按重量比计算,即六方棒状氮化钼:硫化镉优选为2:100。(4)该催化剂用于光催化产氢反应,其中六方棒状Mo2N/CdS复合光催化剂的产氢活性是Pt/CdS(2%担载量)活性的3倍,是不规则状Mo2N/CdS(2%担载量)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2倍。
189 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棒状的氢化镁颗粒和棒状的氧化镁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201480008719.8 2014-02-12 CN105008281B 2016-10-12 黑田明
发明提供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氢化镁颗粒和氧化镁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一种氢氧化镁颗粒和氧化镁颗粒,其为鳞片状的初级颗粒聚集而成的棒状,利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的体积累积的50%粒径(D50)为1.0~10.0μm,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
190 掺杂的含微粒材料 CN201280028811.1 2012-06-28 CN103608290B 2016-08-24 M·特; D·O·耶纳
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粒材料,其包括含材料和掺杂剂。所述微粒材料包括微晶粒径小于约10nm的微晶粒子。微晶粒子堆叠在一起以形成初级粒径小于约500nm的初级粒子。初级粒子聚集在一起以形成次级粒径大于约1μm的次级粒子。所述微粒材料的平均孔径为不小于8nm。
191 一种钆酸钡纳米针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0972804.2 2015-12-23 CN105502469A 2016-04-20 孙玉萍; 周萍萍; 刘先国; 崔彩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钆酸钡纳米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钆酸钡纳米针由BaGd2O4单相构成,长度为2~4μm,纳米针尖端直径为40~60nm。所述钆酸钡纳米针及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将溶性钡盐与水溶性钆盐加入水中溶解,恒温后进行超声搅拌;其次将羧酸、聚二醇和表面活性剂添加到前述所得混合物之中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后所得混合物置于反应釜内并密封,进行加热保温;最后将前述所得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清洗、烘干后即得产物。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模版,需要的工艺条件简单,易于控制,加热不需要超过200oC,能大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192 一种二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610023272.2 2016-01-15 CN105481015A 2016-04-13 张宗涛; 陈政聿; 朱聪聪; 袁佳坤; 余功东; 李满; 权军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1)首先,按比例取原料:四价钒盐化合物、熔盐、添加剂及掺杂粉体,其中,将四价钒盐化合物、熔盐和添加剂质量之和计为100份,其中熔盐10-99份,添加剂0.001-40份,余量为四价钒盐化合物,以金属的摩尔比计,掺杂粉体对应的金属为金属钒摩尔量的0-50%;2)然后,将步骤1)中各原料粉末混匀后,在N2或Ar氛围下升温至350-900℃,保温0-24小时,冷却至室温,所得烧结产物经去离子或无水乙醇洗涤,烘干即得。本发明具有设备要求低、投资少、工艺相对简单、可大量生产等优势,所得的二氧化钒粉体粒径、形貌可调,表现出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调控能,并具备大量生产应用的潜力。
193 一种高效制备基中孔活性炭纤维的方法 CN201510929745.0 2015-12-14 CN105480973A 2016-04-13 段昕辉; 梁金生; 丁燕; 汤庆国
发明为一种高效制备基中孔活性炭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棉花洗涤后置于热反应釜中,在5-30℃/min的升温速率下,升温至150-200℃进行水热炭化,保温1-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2)将上步得到的炭化物料浸渍到活化剂溶液中,通过在经微波-声波联合浸渍5-30分钟后过滤,将过滤物送入微波加热设备中,于250-350℃活化5-15min后停止微波输出;(3)活化后的物料经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得到活性炭纤维。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微波内部加热、选择性加热的特点,工艺流程简捷,活化温度只需250-350℃,活化时间只需5-15分钟,产品活性纤维中孔比例达到50-90%,吸附性能优良。
194 一种海胆状金红石型纳米的制备方法 CN201510872823.8 2015-12-02 CN105439197A 2016-03-30 苏永华; 凌昌全; 黄念
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领域,具体是一种海胆状金红石型纳米的制备方法,以化钛为前驱体,通过180~210℃条件下的热反应,即可得到形貌相对均匀、分散性好、海胆状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单个颗粒尺寸为2微米左右,由针状或棒状的金红石二氧化钛自组装而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易控,避免了传统方法采用的高温煅烧步骤,可降低能耗,这种金红石型氧化钛在环境科学和新能源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195 比表面积纤维纳米颗粒 CN201080065156.8 2010-09-07 CN102869446B 2016-03-30 维韦克·波利希特沃; 琼·玛丽·巴塞
公开了具有纤维形态的高比表面积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具有多个纤维,其中每个纤维与另一个纤维接触并且每个纤维具有约1ran和约5000nm之间的长度。还公开了本发明的纳米颗粒的应用,以及本发明的纳米颗粒的制造方法。
196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0992030.X 2015-12-25 CN105417505A 2016-03-23 王海波; 余雁; 方振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锗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并向溶液中加入抑制剂,在反应容器中水解;(2)向步骤(1)的水解中的溶液中加入基体;(3)密封反应容器,在120℃~350℃温度下进行溶剂热反应一定时间;(4)冷却至室温,洗涤、干燥后在气气氛中保温2~6h,获得所需的氮化锗纳米棒负极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操作方便,制备过程易于实施,获得的负极材料充放电稳定性好,倍率性能优异,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97 一种有机熔盐法制备针状Ag2S微米颗粒的方法 CN201510743229.9 2015-11-05 CN105293561A 2016-02-03 张建军; 陈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熔盐法制备针状Ag2S微米颗粒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称量一定量的氯化胆和尿素,将两者混合碾磨成液态作为助溶剂,而后称量一定量的硝酸和硫脲,并将硝酸银和硫脲加入到助溶剂中碾磨成液态,多余的硫脲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然后将研磨后的溶液装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入电热鼓干燥箱中在120~250℃温度范围内恒温,分别反应1-10h后取出,然后关掉烘箱电源。最后将烧杯取出,用无乙醇和蒸馏水清洗产物数次,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制得针状Ag2S微米颗粒。本发明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重复性好,绿色环保,且不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或溶剂。
198 一种类针状半导体气敏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510509133.6 2015-08-19 CN105129836A 2015-12-09 郭志光; 杨付超
发明涉及一种类针状半导体气敏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网放入酸性溶液中浸泡除去表面的化物层,然后将铜网依次用丙乙醇、去离子超声清洗;将铜网放入含有氢氧根和过硫酸根离子的性混合溶液中反应20-4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4-6次,干燥,得到类针状氢氧化铜包裹的铜网;将表面包裹有蓝色物质氢氧化铜、内层仍为铜材质的复合网在150-200℃高温处理20-40min,得到表面包裹有微纳类针状结构氧化铜的铜网;将含微纳结构复合铜网放入乙醇溶液中超声15-30min,取悬浮液,待乙醇挥发完后,即得具有较高气敏响应性的黑色氧化铜粉末。本发明原料易得、制备流程简单,制备的气敏传感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199 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棒状的氢化镁颗粒和棒状的氧化镁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201480008719.8 2014-02-12 CN105008281A 2015-10-28 黑田明
发明提供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氢化镁颗粒和氧化镁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一种氢氧化镁颗粒和氧化镁颗粒,其为鳞片状的初级颗粒聚集而成的棒状,利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的体积累积的50%粒径(D50)为1.0~10.0μm,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
200 一种纳米棒组装的化锌/酸锌核壳型超结构的合成方法 CN201310585622.0 2013-11-20 CN104649312A 2015-05-27 孙彦刚; 张文龙; 蔡丽媛; 丁德润; 饶品华; 张文启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棒组装的化锌/酸锌核壳型超结构的合成方法,在热合成条件下,利用溶液中的无机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生成ZnO三维超结构,再通过ZnO三维超结构的表面与性溶液中的Si反应,形成纳米棒组装的ZnO/ZSO核壳型超结构,其中ZSO为异极矿型硅酸锌,化学式为Zn4Si2O7(OH)2·H2O;纳米棒组装的ZnO/ZSO核壳型超结构为放射状的超结构,其中,ZnO为核,呈次微米棒状,ZSO为壳,呈纳米棒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成本低廉;所制得ZnO/ZSO核壳型超结构表面为微纳米复合结构、分布均匀,具有疏水性,在液体运输材料、液体携带材料等方面有应用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