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01 电化学传感器 CN201410465287.5 2014-09-12 CN104458871A 2015-03-25 克里斯蒂安·范泽洛; 斯特凡·保罗
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包括浸入在被测介质内的探头,并具有第一导电材料的至少两个电极和第二电绝缘材料的至少一个探头体,其中,各电极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探头体内并利用探头体彼此绝缘,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由至少一个导电材料实现并且探头体由至少一个电绝缘陶瓷实现,其中,电极由导电材料的薄测量有源层实现并位于陶瓷材料的探头体的端面内,以及其中,各电极经由穿过探头体的连接元件而电接触
202 一种聚烯树脂层压发泡片材 CN201280007390.4 2012-01-31 CN103338912B 2015-03-25 森田和彦; 室井崇; 谷口隆一
发明涉及一种层压发泡片材,其通过使用环状模具的共挤出法,在聚烯树脂发泡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抗静电层使其形成表层,该抗静电层由25重量%以上且小于70重量%的热塑性树脂、大于30重量%且在75重量%以下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构成(其中,两者的总量为100重量%),该抗静电层在190℃、剪切速度100s-1下的熔融粘度为250Pa·s以上,该抗静电层的层压量为每单面发泡层上的单位面积重量在5g/m2以上,向抗静电层面上外加30秒10kV电压时的初始电压为50V以下,该层压发泡片材表现出优异的静电耗散性,并且热成型性优异。
203 装饰膜及使用了该装饰膜的成型品 CN201410446714.5 2014-09-03 CN104416992A 2015-03-18 金内和彦; 芝田岳永; 福崎僚三; 中川英秋; 杉野勇起
装饰膜具有基底膜、由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形成的着色层、以及油墨吸收层。油墨吸收层被设置于基底膜和着色层之间,内部含有由光折射材料构成的填充物,且设置有空隙。
204 微芯片和用于制造微芯片的方法 CN201380035497.4 2013-05-09 CN104412110A 2015-03-11 渡边英俊; 濑川雄司; 加藤义明
提供了用于增加构造微芯片的多个基板层的各基本层之间的接合强度的技术。提供了微芯片,该微芯片包括多个基板层,以及接合层,该接合层设置在基板层之间的界面处并且被配置为包括化合物,接合层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包括有机硅化合物。在该微芯片,即使结合不同材料的多个基板层,也可以增强多个基板层的各基板层之间的接合强度。
205 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80034493.4 2013-06-26 CN104411657A 2015-03-11 山下勋; 今井紘平; 山内正一; 津久间孝次
发明提供一种可适宜用于轻质,且耐冲击性、耐磨损性优异的移动电子设备的外壳、时钟构件等的化锆烧结体和基材或者选自强化玻璃、酚树脂及镁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基材的复合板。该复合板是氧化锆烧结体、粘接层、基材叠层而成,厚度为2mm以下,其中,该复合板是基材的弹性模量为100GPa以下,且复合板的表观密度为4.3g/cm3以下,或者该复板是氧化锆烧结体、粘接层、选自强化玻璃、酚醛树脂、铝及镁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基材按顺序叠层而成,厚度为2mm以下,该复合板氧化锆烧结体和所述基材的厚度比率(氧化锆烧结体厚度/所述基材厚度)为0.1~1且复合板的表观密度为4.3g/cm3以下。
206 电气或电子器件用发泡层压 CN201280006280.6 2012-01-16 CN103328594B 2015-03-11 畑中逸大; 渡边奈绪美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再剥离性的电气或电子器件用发泡层压体。该电气或电子器件用发泡层压体的特征在于在发泡体层的至少一侧上具有包含聚烯的聚烯烃系粘合剂层,所述聚烯烃系粘合剂层对于亚克板的180°剥离力(拉伸速率:0.3m/min)为0.1N/20mm-2.5N/20mm。所述聚烯烃系粘合剂层优选为包含结晶熔融能量小于50J/g的聚烯烃A的粘合剂层,或包含所述聚烯烃A和结晶熔融能量为50J/g以上的聚烯烃B的粘合剂层,所述聚烯烃B相对于聚烯烃总量(100重量%)的比例为3-30重量%。
207 层叠体的制作方法、层叠体、利用了该层叠体的带器件的层叠体的制作方法以及带器件的层叠体 CN201380032621.1 2013-06-12 CN104395080A 2015-03-04 中濑胜贵; 奥山哲雄; 土屋俊之; 前田乡司; 应矢量之
发明提供一种带支撑体的聚酰亚胺层叠体,其表面平滑,能够制作精致的器件,并且即使在制作器件时的高温工艺中也不会剥离,而且在聚酰亚胺层叠体上制作器件后能够容易地将聚酰亚胺层叠体从支撑体剥离。本发明的带支撑体的聚酰亚胺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对支撑体侧的面实施了表面处理的聚酰亚胺膜,并且使用偶联剂对所述支撑体和所述聚酰亚胺膜的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一面实施用于形成粘接剥离强度不同的良好粘接部分和易剥离部分的图案化处理,之后,将所述支撑体和所述聚酰亚胺膜重叠并进行加压加热处理而使其贴合,对聚酰亚胺膜的表面进行有机处理,接着,涂布不含润滑剂成分的聚酰胺酸溶液(A),之后进行干燥,使其酰亚胺化,由此制造至少具有3层结构、具有1层以上的含有润滑剂的层且两表层不具有润滑剂的层叠体。
208 脱模用双轴拉伸聚酯膜 CN201380034394.6 2013-07-01 CN104395077A 2015-03-04 南條一成
一种脱模用双轴拉伸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是在聚酯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脱模层的双轴拉伸聚酯膜,脱模层含有酸改性成分的比例为1~10质量%的酸改性聚烯树脂100质量份和交联剂1~50质量份,双轴拉伸聚酯膜在120℃下断裂伸长率为350~500%,断裂应为10~30MPa,双轴拉伸聚酯膜的厚度不均率为5%以下。
209 偏振片、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CN201380032093.X 2013-06-07 CN104364683A 2015-02-18 渡边泰宏
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具有良好的偏光度的薄的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为在起偏镜上直接层叠有硬涂层的偏振片,其中,该起偏镜的膜厚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B以上且H以下。
210 作为反射器的多层结构 CN201380028760.7 2013-05-27 CN104349893A 2015-02-11 T.库尔曼; R.奥泽
发明涉及多层结构,其包含:A)功能膜,其包含在载体膜上的VIS/IR-反射金属层,其中所述载体膜可以是单层形式或UV-和/或UV/VIS-反射多重层的形式,和至少一个粘合层,和任选的至少一个耐刮擦层;B)功能层,其包含金属氮化物、金属化物或半金属氧化物、混合氧化物或金属的层,其中所述层可以额外具有涂漆;C)任选的载体膜;D)任选的粘合层;E)基体层。通过该多层结构,当使薄的功能膜借助PSA(“压敏性粘合剂”)粘合在热塑性塑料(例如聚酸酯)上时可以基本上避免在室外使用中(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所述粘合的膜的起泡。
211 脂环族聚酯共聚物制品和由该共聚物制备制品的方法 CN200980103359.9 2009-01-21 CN102123864B 2015-02-11 桑迪普·特里帕西; 施里瓦斯·查克拉瓦蒂
一种可热成型的片材,可以包括:包含双酚环己叉聚酸酯和脂环族聚酯共聚物的组合的盖层,和包含聚碳酸酯的基础层。一种制备制品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挤出机中熔融聚碳酸酯,形成双酚环己叉聚碳酸酯和脂环族聚酯共聚物的熔融的组合,和共挤出该熔融的组合和所述聚碳酸酯,从而形成片材。
212 一种二层无胶型双面挠性覆板的制备方法 CN201410411375.7 2014-08-20 CN104325774A 2015-02-04 周慧; 李奇琳; 曹肖; 翁建东; 周光大; 林建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层无胶型双面挠性覆板的制备方法,二层无胶型双面挠性覆铜板由热固性聚酰亚胺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层以及两层铜箔组成。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金属铜箔上涂布热固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并形成未亚胺化的前体干膜,然后以同样过程涂布形成热塑性聚酰亚胺的前体干膜;之后将聚酰亚胺前体干膜高温亚胺化,并覆盖另一层铜箔,进行压合。本发明中生产的二层无胶型双面挠性覆铜板,生产工序中只需要一次高温热处理,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且本发明解决了双面挠性覆铜板中多个聚酰亚胺层之间容易出现分层的情况,生产得到的聚酰亚胺层可以相互紧密粘结,其性能更为优异,实用性更强。
213 一种双层PI膜及其对应的贴合工艺 CN201410577694.5 2014-10-24 CN104325726A 2015-02-04 王春生
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PI膜,其能够有效地解决PI覆盖膜在快压后“假性漏”现在,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其包括两层PI膜,分别为内层PI膜、外层PI膜,所述内层PI膜、外层PI膜之间为黑色丙烯酸胶层,所述内层PI膜的内层还涂布有环树脂胶层,所述黑色丙烯酸胶层具体为固化黑色丙烯酸胶层。
214 转印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及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1380026481.7 2013-06-12 CN104321195A 2015-01-28 后藤英范; 有冨隆志
发明的转印膜的特征在于:包含临时支撑体与着色层,所述着色层至少包含(A)白色无机颜料及(B)树脂
215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可直埋塑复合 CN201410498824.6 2014-09-26 CN104309206A 2015-01-28 周荣和
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耐腐蚀可直埋塑复合带,包括:化镁粉层、可膨胀石墨改性APP/PER/EN耐高温层、Bi-Cu-Fe复合氧化物层、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层、耐腐蚀层和铜带本体,所述的铜带本体的一面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的硅油氧化镁粉层、可膨胀石墨改性APP/PER/EN耐高温层、Bi-Cu-Fe复合氧化物层、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层和耐腐蚀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好,而且还能直接用于直埋,能够满足特殊环境的需求。
216 透声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防水透声片的电子设备 CN201380025788.5 2013-05-09 CN104302824A 2015-01-21 徐寅踊; 李承勋; 黄俊植; 丁榕湜
发明的防透声片由具有多个气孔的多孔性纳米网构成,上述多孔性纳米网通过将添加了具有黑色或其他颜色的颜料的高分子物质进行电纺丝而成,由此能够缩短制备工序,并能够提高防水性能及透声性能。
217 一种高功率纤维电热板、加工工艺及应用设备 CN201410527378.7 2014-10-09 CN104290414A 2015-01-21 鲁在君; 陆晓杰; 耿鹏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纤维电热板、加工工艺及应用设备,包括多层,从下到上依次为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碳纸、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I,中间层碳纸被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II上下封装起来,在碳纸与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和/或碳纸与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I之间还封装有与其接触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作为电极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苯并噁嗪树脂绝缘层II分别各自包括固化的苯并噁嗪树脂或者固化的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玻璃布作为树脂的增强材料。本发明采用苯并噁嗪树脂及其改性树脂来代替环树脂,从而获得具有更高耐热性的上下绝缘层,发展功率达到1100-1500w的碳纤维电热板。
218 用于结构体的结构材料 CN201380016906.6 2013-03-12 CN104220494A 2014-12-17 神原信幸; 山下政之; 阿部俊夫; 神纳佑一郎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结构体的结构材料,目的在于能够确保抗雷击性能、减少制造时的时间和劳,并且减轻重量。用于结构体的结构材料具备纤维增强塑料,该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增强材料包括碳纤维,基体包括塑料,板厚方向的电阻率在1Ωcm以上200Ωcm以下。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板厚方向的电阻率可以在100Ωcm以下,也可以在碳纤维增强塑料的表面设置金属箔或金属网。
219 聚酯膜、太阳能电池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 CN201380017109.X 2013-03-29 CN104203575A 2014-12-10 中居真一; 小泽信; 三船麻记
发明提供一种聚酯膜,其含有对表面进行红外线分光分析而得的988cm-1处的峰强度与1410cm-1处的峰强度的比满足下述(1)式的聚酯基材、和配置于聚酯基材的至少一面上的弹性模量为5MPa以上800MPa以下的层叠部。0.010≤(988cm-1处的峰强度)/(1410cm-1处的峰强度)≤0.040···(I)。
220 阻燃性双轴取向聚酯膜 CN201180063407.3 2011-12-16 CN103261319B 2014-12-10 水野奈绪美; 小野光正; 吉田哲男
提供将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聚二甲酸亚烷基酯这样的聚酯的基材层本身用磷系阻燃剂阻燃化、进一步由这些阻燃剂导致的耐解性降低被抑制了的阻燃性双轴取向聚酯膜。本发明通过阻燃性双轴取向聚酯膜而得,该阻燃性双轴取向聚酯膜含有阻燃基材层,该阻燃基材层以该层的重量为基准计,含有60重量%~98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或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和2重量%~40重量%的特定的次膦酸盐或二次膦酸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